第214頁
現在生活在平江郡的每個人都知道,郡中真正能做主的是趙娘子,而不是城裡的郡守大人。
如果不是這樣,文英張榜求賢,也得不到當過朝廷官員的人才。
天邊的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寒風吹過來,冷得文英控制不住地打了個冷顫。
老漢正說得興起,當下只當做沒看到她的模樣,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滔滔不絕地說著,他回鄉之後,就再沒能得到施展自己理論的機會,終於得以一舒胸臆,其中的暢快之處自不待言。
忍耐各種會使人失態的小動作也是文英的基本功了,她動也沒動,臉上依然保持著微笑。
直到民兵隊長的到來拯救了她。
分布在鄉下的各村落每村都有民兵隊長,輪流執勤,文英叫的上來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她打了個暫停的手勢,轉頭問那名民兵隊長:“張金良,什麼事兒?”
這人生得高高大大的,四方臉,家裡是個屠戶,溜眼看了看老漢,臉上露出不大情願的神色,說:“大小姐,有事要報告給你,不能叫人聽了去。”
老漢一聽,這麼個屠夫之子竟敢這樣對自己說話,心下不由大怒,但他也知道趙文英的規矩,這漢子這麼做一點兒問題也沒有的,冷哼了聲便走開了。
張金良費解地看著他背著手遠去的背影,問文英:“大小姐,鄭老丈好像不大喜歡我的樣子啊?”
“你要他喜歡你幹什麼,”文英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是個事兒,問他,“現在沒外人了,什麼事兒,這就說吧。”
聞言,張金良立刻端正了態度,嚴肅地說:“剛才東邊設卡的兄弟來報,外頭來了一夥騎馬帶箭的,約有百來個人,都不是善茬兒,領頭的是個年輕女人,說是來投奔大小姐的。”
“投奔我?”文英驚訝地重複了一遍,又覺得好笑,“難道我是哪個有大名氣的人物,還有人來投奔我?”
如果說有人全家吃不上飯了,又不想造反,聽說了她的善人名聲,拖家帶口來投奔她也就算了,有馬騎的武士來投奔她是幹什麼?聽著就不靠譜。
她想了想,又問:“人呢?那人都是怎麼說的?”
張金良答道:“沒有大小姐的示下,兄弟們也不敢貿然放人進來,人還和兄弟們在關卡那裡僵持著呢,就等您的話。”
關卡處執勤的民兵考慮得很全面,這麼一夥全副武裝的武士,如果是懷著不良的目的前來,那能造成的破壞可是不可估量也不可承受的。
文英讚許地說:“不錯,既然說是來投奔我的,我就去見見他們,就算是探探他們的來頭也好。”
張金良的臉上出現一絲恐慌,忙阻攔道:“您可不能去啊!要是他們不壞好心,您不就成了送羊入虎口了!”
“前怕狼後怕虎,守在家裡還怕房倒屋塌,那還能做成什麼事?”文英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在咱們自己的地方,我都不敢見人,那我成什麼了。”
張金良先前不過是沒有心理準備,一時慌張,回過味來,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拍拍胸脯道:“您放心吧,我們有這麼多人,一定能保護好您。”
……
陳媛正在攔路士兵的帳篷里坐著,從天光大亮等到暮靄沉沉,不說手下發起牢騷,連她也有些坐不住了。
這就是頂民兵們執勤用的帳篷,一角堆放著被褥等物,火盆之類一概沒有。
她不是嬌生慣養的脾氣,但是生為公主,這十幾年來過的,確實是嬌生慣養的生活,天黑了,溫度也跟著降下來,帳篷里不僅黑,還颼颼的冷。
禦寒的被褥都是人家的私人物品,她也不好意思不問自取,又坐了會兒,眼見得帳篷里都快看不見了,連個搭理他們的人都沒有,陳媛毛了。
她緊了緊披風的系帶,大步走過去掀開帳篷帘子,喊道:“還有人沒?”
才探出半個腦袋,就對上了文英那張猝不及防又目瞪口呆的臉。
文英坐在輪椅上,足足比常人矮上一大截,正好能讓她低頭就看到,她也怔了怔,隨後就撲過去抱住文英的脖子,笑著說道:“姐,我可找到你了!”
兄長和養母被殺的震驚、一路逃亡的心酸悲苦,全包含在這句話里了。
文英伸手撕開她,驚奇地上下打量著她,像是在確認是不是她本人,問道:“你怎麼到這兒來了?小妹,你——”
“姐,別說是你想不到,就是我也想不到啊!”陳媛感慨地嘆了口氣,又親昵地摟上她的脖子,“總之,我是投奔你了,你就說,你收還是不收吧。”
她這模樣又嬌又悍,是她身上很少見的小女兒嬌態,文英明白她是受委屈了,或許還有些驚惶未定,在執勤的民兵那裡為她做了擔保,就把人領走了。
陳媛把手下向文英簡潔地介紹了下,文英安排人帶他們去安置。
見公主來投奔的也是個女人,而且還是個身有殘疾的女人,孟濤不禁有些垂頭喪氣,並開始懷疑自己作出的跟隨公主的決定對還是不對。
文英的心情當然不受他們的影響,雖然她早已修煉到了心如鐵石的地步,但妹妹的意外到來,還是讓她一掃心頭陰霾,整個人都明朗起來。
陳媛接手了僕役的工作,給文英推輪椅,姐妹倆共敘別情。
在大雪前,她們是有固定通信的,但大雪阻隔了道路,也阻隔了音書,可是唯有大雪後發生的一切才是造成她們今日所處境況的原因。
陳媛先告訴她朝廷決定遷都,並且已經迅速行動的事兒。
“我都知道了,各地的音信雖不通,京里都走空了,這麼的事兒,還是能傳出來的。”文英點了點頭,沒有多說。
“本來也不至於這樣,都怪朝廷里的那些大臣,火都燒到眉毛尖了,還不忘鬥鬥斗,現在好了,半壁江山都沒了,歷數往上各朝各代,有哪家是這麼快倒台的。”陳媛卻忍不住抱怨道。
公平的說,黨爭並不全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勞,太子與燕王的對峙爭鬥才是黨爭規模如此深入的關鍵節點,但燕王已經是個死人了,念及往日的情分,陳媛不願再說他的壞話,就把責任一股腦推到了大臣們的頭上。
反正他們也不清白。
“我原本想著,皇帝還在,雖說上了年紀,這虎死不倒架,總該有些威懾作用,他們兄弟就算斗得再厲害,也不至於上刀子,誰知……”陳媛說著搖了搖頭,惟餘一聲嘆息罷了。
她這也是脫險之後才有閒心為燕王感嘆,放在自己逃命的時候,別說哀嘆別人的命運,連自哀自憐的功夫都省了。
文英只靜靜地聽她說話,太子所犯是為人倫大忌,身為一國的儲君,先殺同父兄弟,再殺庶母,如此人倫慘劇,她實在沒什麼話可說。
難道她還要以旁觀人的角度,輕飄飄地做出一番評論麼?
她現在只慶幸陳媛警惕性不弱,自己也有本事,全須全尾逃出生天。
“姐,你呢?”陳媛感慨完,笑盈盈地問,她也很好奇,姐姐是怎麼拖著一副殘軀做到現在這個位置的。
如果不是這樣,文英張榜求賢,也得不到當過朝廷官員的人才。
天邊的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寒風吹過來,冷得文英控制不住地打了個冷顫。
老漢正說得興起,當下只當做沒看到她的模樣,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滔滔不絕地說著,他回鄉之後,就再沒能得到施展自己理論的機會,終於得以一舒胸臆,其中的暢快之處自不待言。
忍耐各種會使人失態的小動作也是文英的基本功了,她動也沒動,臉上依然保持著微笑。
直到民兵隊長的到來拯救了她。
分布在鄉下的各村落每村都有民兵隊長,輪流執勤,文英叫的上來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她打了個暫停的手勢,轉頭問那名民兵隊長:“張金良,什麼事兒?”
這人生得高高大大的,四方臉,家裡是個屠戶,溜眼看了看老漢,臉上露出不大情願的神色,說:“大小姐,有事要報告給你,不能叫人聽了去。”
老漢一聽,這麼個屠夫之子竟敢這樣對自己說話,心下不由大怒,但他也知道趙文英的規矩,這漢子這麼做一點兒問題也沒有的,冷哼了聲便走開了。
張金良費解地看著他背著手遠去的背影,問文英:“大小姐,鄭老丈好像不大喜歡我的樣子啊?”
“你要他喜歡你幹什麼,”文英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是個事兒,問他,“現在沒外人了,什麼事兒,這就說吧。”
聞言,張金良立刻端正了態度,嚴肅地說:“剛才東邊設卡的兄弟來報,外頭來了一夥騎馬帶箭的,約有百來個人,都不是善茬兒,領頭的是個年輕女人,說是來投奔大小姐的。”
“投奔我?”文英驚訝地重複了一遍,又覺得好笑,“難道我是哪個有大名氣的人物,還有人來投奔我?”
如果說有人全家吃不上飯了,又不想造反,聽說了她的善人名聲,拖家帶口來投奔她也就算了,有馬騎的武士來投奔她是幹什麼?聽著就不靠譜。
她想了想,又問:“人呢?那人都是怎麼說的?”
張金良答道:“沒有大小姐的示下,兄弟們也不敢貿然放人進來,人還和兄弟們在關卡那裡僵持著呢,就等您的話。”
關卡處執勤的民兵考慮得很全面,這麼一夥全副武裝的武士,如果是懷著不良的目的前來,那能造成的破壞可是不可估量也不可承受的。
文英讚許地說:“不錯,既然說是來投奔我的,我就去見見他們,就算是探探他們的來頭也好。”
張金良的臉上出現一絲恐慌,忙阻攔道:“您可不能去啊!要是他們不壞好心,您不就成了送羊入虎口了!”
“前怕狼後怕虎,守在家裡還怕房倒屋塌,那還能做成什麼事?”文英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在咱們自己的地方,我都不敢見人,那我成什麼了。”
張金良先前不過是沒有心理準備,一時慌張,回過味來,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拍拍胸脯道:“您放心吧,我們有這麼多人,一定能保護好您。”
……
陳媛正在攔路士兵的帳篷里坐著,從天光大亮等到暮靄沉沉,不說手下發起牢騷,連她也有些坐不住了。
這就是頂民兵們執勤用的帳篷,一角堆放著被褥等物,火盆之類一概沒有。
她不是嬌生慣養的脾氣,但是生為公主,這十幾年來過的,確實是嬌生慣養的生活,天黑了,溫度也跟著降下來,帳篷里不僅黑,還颼颼的冷。
禦寒的被褥都是人家的私人物品,她也不好意思不問自取,又坐了會兒,眼見得帳篷里都快看不見了,連個搭理他們的人都沒有,陳媛毛了。
她緊了緊披風的系帶,大步走過去掀開帳篷帘子,喊道:“還有人沒?”
才探出半個腦袋,就對上了文英那張猝不及防又目瞪口呆的臉。
文英坐在輪椅上,足足比常人矮上一大截,正好能讓她低頭就看到,她也怔了怔,隨後就撲過去抱住文英的脖子,笑著說道:“姐,我可找到你了!”
兄長和養母被殺的震驚、一路逃亡的心酸悲苦,全包含在這句話里了。
文英伸手撕開她,驚奇地上下打量著她,像是在確認是不是她本人,問道:“你怎麼到這兒來了?小妹,你——”
“姐,別說是你想不到,就是我也想不到啊!”陳媛感慨地嘆了口氣,又親昵地摟上她的脖子,“總之,我是投奔你了,你就說,你收還是不收吧。”
她這模樣又嬌又悍,是她身上很少見的小女兒嬌態,文英明白她是受委屈了,或許還有些驚惶未定,在執勤的民兵那裡為她做了擔保,就把人領走了。
陳媛把手下向文英簡潔地介紹了下,文英安排人帶他們去安置。
見公主來投奔的也是個女人,而且還是個身有殘疾的女人,孟濤不禁有些垂頭喪氣,並開始懷疑自己作出的跟隨公主的決定對還是不對。
文英的心情當然不受他們的影響,雖然她早已修煉到了心如鐵石的地步,但妹妹的意外到來,還是讓她一掃心頭陰霾,整個人都明朗起來。
陳媛接手了僕役的工作,給文英推輪椅,姐妹倆共敘別情。
在大雪前,她們是有固定通信的,但大雪阻隔了道路,也阻隔了音書,可是唯有大雪後發生的一切才是造成她們今日所處境況的原因。
陳媛先告訴她朝廷決定遷都,並且已經迅速行動的事兒。
“我都知道了,各地的音信雖不通,京里都走空了,這麼的事兒,還是能傳出來的。”文英點了點頭,沒有多說。
“本來也不至於這樣,都怪朝廷里的那些大臣,火都燒到眉毛尖了,還不忘鬥鬥斗,現在好了,半壁江山都沒了,歷數往上各朝各代,有哪家是這麼快倒台的。”陳媛卻忍不住抱怨道。
公平的說,黨爭並不全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勞,太子與燕王的對峙爭鬥才是黨爭規模如此深入的關鍵節點,但燕王已經是個死人了,念及往日的情分,陳媛不願再說他的壞話,就把責任一股腦推到了大臣們的頭上。
反正他們也不清白。
“我原本想著,皇帝還在,雖說上了年紀,這虎死不倒架,總該有些威懾作用,他們兄弟就算斗得再厲害,也不至於上刀子,誰知……”陳媛說著搖了搖頭,惟餘一聲嘆息罷了。
她這也是脫險之後才有閒心為燕王感嘆,放在自己逃命的時候,別說哀嘆別人的命運,連自哀自憐的功夫都省了。
文英只靜靜地聽她說話,太子所犯是為人倫大忌,身為一國的儲君,先殺同父兄弟,再殺庶母,如此人倫慘劇,她實在沒什麼話可說。
難道她還要以旁觀人的角度,輕飄飄地做出一番評論麼?
她現在只慶幸陳媛警惕性不弱,自己也有本事,全須全尾逃出生天。
“姐,你呢?”陳媛感慨完,笑盈盈地問,她也很好奇,姐姐是怎麼拖著一副殘軀做到現在這個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