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玉羊沒想到這已成了晁衡的夢魘,一時心內揪痛,不知所言。
“你是我此生摯愛之人,我不可能不喜歡我們的孩子,只是在孩子到來之前,你已是我的全部,我只能把孩子放在你之後。玉羊,我見不得你受半點罪。”
天下哪有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玉羊其實不需要晁衡解釋,但默默聽來,仍覺震撼。她與晁衡所歷的感情,是同天下有情人一樣的,卻也是極特殊的,那些彎彎繞繞,幽思幾許,終不為外人所知。
“你別怕,我願意的。”
……
八個月後,開元十八年的春夏,玉羊為晁衡生下了一個女兒,雖又經歷了一番斷骨之痛,但終是比前次順利得多。晁衡仍是那般全程寸步不離,孩子產下後又只顧著玉羊,一切舉動仿佛時光倒流。
真意,這是玉羊為女兒定的名字,取“情真意切”之意。晁衡自是毫無意見,也還想讓女兒再隨母姓,可玉羊不肯,說這顯得太過,反不像一家人。晁衡拗不過,更不願惹玉羊生氣,便最終讓女兒姓了晁——晁真意。
轉眼又是一年,隨意在晁衡的教導下已經開始讀書習字,小真意也咿咿呀呀開始了學步。不管世事如何變幻,昇平坊的這座重重深院裡,總是洋溢著一片歡聲笑語,仿若喧囂中的一座桃源。
“井上小笠,小笠,讀起來很好聽,其中有何道理?”
一日,良和子帶著與真成的女兒到玉羊家中消遣,自東都返回,她便隨丈夫住到了修行坊府邸,這孩子也是在長安出生的。玉羊對這孩子的名字非常好奇,二人閒坐便不覺談講起來。
良和子一笑,撫著懷中嬌女,道:“仲麻呂沒有和你說過我們家鄉有一座三笠山嗎?這便是小笠名字的由來。少年時,我與真成在那兒有許多回憶。”
玉羊記起了這座三笠山,不僅是晁衡說過,當年山谷偷聽良和子與真成的談話,也是提到過的。
“那如此說來,你可夠狠心的!”玉羊想起了一件久遠的事情,拘著不說先要打趣。
“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倒越發促狹了,有話直說吧。”良和子自知口才不如玉羊,也不喜兜圈子,脫口便嗔怪了一句。
“你急什麼!”玉羊笑道,拖著身下茵席朝良和子挪近了些,越發神秘,“便是開元十三年你剛來長安時,大殿面君,眾人皆不敢抬頭,唯你眼神直直盯著晁衡。你既早已心屬真成,一直念著與他的回憶,卻為何還要那般?我說你狠心,豈是冤枉?”
“不冤枉。”出乎意料的,良和子毫無反駁,平靜而又淡然,“那時是不冤枉的。”
玉羊斂笑,態度鄭重了幾分:“可以告訴我為何嗎?”
良和子沒有猶豫,很快點了點頭:“那時我尚未看清自己,滿心裡只想著父兄的囑託。仲麻呂成了阿倍家的驕傲,日本國最出色的留學生,我嫁給了這樣的人,就再也不會被嫡出的姐妹嘲笑。我當時只是在想這些,覺得自己很快就要揚眉吐氣了。”
玉羊深感吃驚,因為長久以來,自己都會錯了意,她一直覺得當年良和子忘情的目光是因為深愛著晁衡。
“玉羊,仲麻呂的心不會輕易改變,就算我比你漂亮,又與他自幼相識,都沒有用,他或許天生就是屬於你的。”
玉羊思緒未定,又聽了良和子這一番似是祝願的話,如她的脾性一般,既真誠又帶著幾分傲氣。
“行了,知道你比我生得好看。”玉羊瞥了良和子一眼,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
……
開元十九年深秋,三十三歲的晁衡接到了吏部的任官制書,自正九品下司經局校書擢任從七品下門下省左補闕,連升六級。入仕八年,這是晁衡第一次得到晉升。
攜著喜訊歸家,晁衡想第一個與玉羊分享,可才一走進內院,卻見妻兒坐在廊下嬉笑,一時不忍打斷,便靜靜站在他們背後。
“阿娘,你從前和阿爹一起上學的時候,誰更聰明?”
問這話的是隨意,他如今五歲了,減卻不少頑皮,性情越發像晁衡,舉止言行都透著一派靈透。
“嗯?你怎麼知道上學的事!”玉羊這時正給懷中的小女兒擦拭口水,猛聽了兒子的話,只覺稀奇,思索著又道:“一定是你父親說的吧?好好地教你讀書便罷,說這些做什麼。”
“嘻嘻嘻……”隨意捂嘴偷笑,神態調皮,“阿娘不敢說,是不是因為不如阿爹呀?”
“什麼?是我不敢說?”玉羊頓覺不服,雖是個孩子的話,可她自己天性里也帶著幾分幼稚,不免較起真來,“我是後上學的,又比你阿爹小九歲,可只用了數月便追上了他,你說是誰更聰明?”
玉羊這話也會說,專提她比人好的,卻隻字不提她旬考不及格與被罰的事,而幼童無知,只全信了,向他母親投去崇拜的目光。
“哈哈哈……”晁衡聽到這裡終於忍不住了,朗聲大笑。他可是個悉知“內幕”的人,豈不懂玉羊的心思?
“你!你何時學會偷聽了?!”玉羊見晁衡忽然現身,又是這番態度,一下子明白過來,又羞又急還有些發虛。
“你是我此生摯愛之人,我不可能不喜歡我們的孩子,只是在孩子到來之前,你已是我的全部,我只能把孩子放在你之後。玉羊,我見不得你受半點罪。”
天下哪有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玉羊其實不需要晁衡解釋,但默默聽來,仍覺震撼。她與晁衡所歷的感情,是同天下有情人一樣的,卻也是極特殊的,那些彎彎繞繞,幽思幾許,終不為外人所知。
“你別怕,我願意的。”
……
八個月後,開元十八年的春夏,玉羊為晁衡生下了一個女兒,雖又經歷了一番斷骨之痛,但終是比前次順利得多。晁衡仍是那般全程寸步不離,孩子產下後又只顧著玉羊,一切舉動仿佛時光倒流。
真意,這是玉羊為女兒定的名字,取“情真意切”之意。晁衡自是毫無意見,也還想讓女兒再隨母姓,可玉羊不肯,說這顯得太過,反不像一家人。晁衡拗不過,更不願惹玉羊生氣,便最終讓女兒姓了晁——晁真意。
轉眼又是一年,隨意在晁衡的教導下已經開始讀書習字,小真意也咿咿呀呀開始了學步。不管世事如何變幻,昇平坊的這座重重深院裡,總是洋溢著一片歡聲笑語,仿若喧囂中的一座桃源。
“井上小笠,小笠,讀起來很好聽,其中有何道理?”
一日,良和子帶著與真成的女兒到玉羊家中消遣,自東都返回,她便隨丈夫住到了修行坊府邸,這孩子也是在長安出生的。玉羊對這孩子的名字非常好奇,二人閒坐便不覺談講起來。
良和子一笑,撫著懷中嬌女,道:“仲麻呂沒有和你說過我們家鄉有一座三笠山嗎?這便是小笠名字的由來。少年時,我與真成在那兒有許多回憶。”
玉羊記起了這座三笠山,不僅是晁衡說過,當年山谷偷聽良和子與真成的談話,也是提到過的。
“那如此說來,你可夠狠心的!”玉羊想起了一件久遠的事情,拘著不說先要打趣。
“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倒越發促狹了,有話直說吧。”良和子自知口才不如玉羊,也不喜兜圈子,脫口便嗔怪了一句。
“你急什麼!”玉羊笑道,拖著身下茵席朝良和子挪近了些,越發神秘,“便是開元十三年你剛來長安時,大殿面君,眾人皆不敢抬頭,唯你眼神直直盯著晁衡。你既早已心屬真成,一直念著與他的回憶,卻為何還要那般?我說你狠心,豈是冤枉?”
“不冤枉。”出乎意料的,良和子毫無反駁,平靜而又淡然,“那時是不冤枉的。”
玉羊斂笑,態度鄭重了幾分:“可以告訴我為何嗎?”
良和子沒有猶豫,很快點了點頭:“那時我尚未看清自己,滿心裡只想著父兄的囑託。仲麻呂成了阿倍家的驕傲,日本國最出色的留學生,我嫁給了這樣的人,就再也不會被嫡出的姐妹嘲笑。我當時只是在想這些,覺得自己很快就要揚眉吐氣了。”
玉羊深感吃驚,因為長久以來,自己都會錯了意,她一直覺得當年良和子忘情的目光是因為深愛著晁衡。
“玉羊,仲麻呂的心不會輕易改變,就算我比你漂亮,又與他自幼相識,都沒有用,他或許天生就是屬於你的。”
玉羊思緒未定,又聽了良和子這一番似是祝願的話,如她的脾性一般,既真誠又帶著幾分傲氣。
“行了,知道你比我生得好看。”玉羊瞥了良和子一眼,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
……
開元十九年深秋,三十三歲的晁衡接到了吏部的任官制書,自正九品下司經局校書擢任從七品下門下省左補闕,連升六級。入仕八年,這是晁衡第一次得到晉升。
攜著喜訊歸家,晁衡想第一個與玉羊分享,可才一走進內院,卻見妻兒坐在廊下嬉笑,一時不忍打斷,便靜靜站在他們背後。
“阿娘,你從前和阿爹一起上學的時候,誰更聰明?”
問這話的是隨意,他如今五歲了,減卻不少頑皮,性情越發像晁衡,舉止言行都透著一派靈透。
“嗯?你怎麼知道上學的事!”玉羊這時正給懷中的小女兒擦拭口水,猛聽了兒子的話,只覺稀奇,思索著又道:“一定是你父親說的吧?好好地教你讀書便罷,說這些做什麼。”
“嘻嘻嘻……”隨意捂嘴偷笑,神態調皮,“阿娘不敢說,是不是因為不如阿爹呀?”
“什麼?是我不敢說?”玉羊頓覺不服,雖是個孩子的話,可她自己天性里也帶著幾分幼稚,不免較起真來,“我是後上學的,又比你阿爹小九歲,可只用了數月便追上了他,你說是誰更聰明?”
玉羊這話也會說,專提她比人好的,卻隻字不提她旬考不及格與被罰的事,而幼童無知,只全信了,向他母親投去崇拜的目光。
“哈哈哈……”晁衡聽到這裡終於忍不住了,朗聲大笑。他可是個悉知“內幕”的人,豈不懂玉羊的心思?
“你!你何時學會偷聽了?!”玉羊見晁衡忽然現身,又是這番態度,一下子明白過來,又羞又急還有些發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