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到走遠了,高長恭忽然說:“歡兒,等我們成親以後,才能去長安。”

  高延宗大笑,“對對,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韓子高莞爾,“歡兒,這位皇帝陛下對你真是另眼相看呢。”

  顧歡啼笑皆非,“什麼呀,我跟他只是兄妹關係。”

  眾人一片笑聲,縱馬疾馳回府。

  次日一早,高長恭他們便上路,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終於在半個月後趕到皇帝行轅的所在地霍山縣。

  高儼立刻召見他們,寒暄過後,便屏退左右,只留下斛律光。五個人密議了兩個時辰,高長恭等三人匆匆用過晚膳,便消失在夜色中。

  他們帶著蘭陵十八騎改裝成普通百姓,悄悄潛往長江邊,然後換上陳國百姓的裝束,自武昌郡僱船,逆流而上,再進入湘水,直抵湘州治所臨湘。

  一路上很順利,偶爾有陳國水軍攔截檢查。韓子高說一口地道的建康話,沒有絲毫破綻。他與高長恭都經過顧歡的改容,就沒那麼引人注目。

  五天後,他們在臨湘上岸,直奔刺史府。

  高震與高強都來過這裡,手中持有華皎給的信物,守衛的士卒不敢攔阻,立刻進去通報。華皎喜出望外,親自迎出來,將他們接進府中。

  到了書房,華皎便與韓子高緊緊擁抱,興奮地說:“子高,我一直在等你。”

  韓子高笑道:“華兄,小弟也常常想著你,總希望能早些見面。”接著,他介紹了高長恭與顧歡。

  華皎與高長恭抱拳見禮,嘆道:“當年在建康,在下一見王爺便心中起疑。普天之下,除了蘭陵王外,誰還能有如此風采?”

  高長恭謙遜地說:“華大人過獎了。”

  韓子高便言歸正傳,“華兄,小弟的來意想必你已猜到了吧?”

  “嗯,大致明白。”華皎微笑,“可是要我投向齊國,與齊軍前後夾擊?”

  “不。”韓子高搖頭,低低地道,“我們要拿下建康。”

  華皎一驚,略一思索,便激動地一拍大腿,“好,咱們就做這麼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此生足矣。”

  緊鑼密鼓地籌劃了幾天,他們便行動起來。

  湘州、巴州、荊州的水軍均屬華皎節制,各級武官大部分都是他的門生弟子,全是心腹。他派人去傳令,那些人全都毫不猶豫地執行。很快,三路水軍在巴陵郡集結,然後浩浩蕩蕩地順流而下,直奔建康。

  水戰是高長恭與顧歡的弱項,韓子高也只是略知一二。他們全權交給華皎指揮,就在船上作壁上觀。

  顧歡站在旗艦上,前後左右都是巨大的戰船,當中還有艨艟、先登、赤馬舟等中小型船隻穿梭游弋。看著這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壯觀景象,她的心裡感到深深的震撼。

  大軍順風順水,日夜航行,在第五天便抵達建康。

  他們並未扯起反旗,城中守軍只是感到驚訝,卻沒有懷疑,問了兩句,便任由那些艨艟、先登、赤馬舟進入城中的碼頭。

  船上的軍隊迅速進入建康,將城上猝不及防的守軍全部繳械,占領了四面城牆。

  華皎接到城上發出的信號,一聲令下,所有船隻都降下陳國的旗幟,升起齊國軍旗。

  建康城裡的軍民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華皎已經與高長恭、韓子高、顧歡一起上岸,率領他的七萬大軍,向皇城撲去,將那裡團團圍住。

  華皎對城上守衛的羽林軍喊話:“陳瑣乃亂臣賊子,殺皇帝,篡權奪國,實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誅。你進去告訴他,交出玉璽投降,便饒他不死,否則,齊國大軍壓境,一旦攻破皇城,定教他死無葬身之地。”

  這番話鏗鏘有力,如晴天霹靂,炸得皇城中人呆若木雞。羽林軍飛報進去,陳瑣頓時慌亂起來,趕緊問殿中臣子:“諸位愛卿有何良策可退叛軍?”

  群臣面面相覷。七萬大軍壓境,他們又有什麼辦法?

  陳瑣見此情形,便知事不可為。他在長安當質子多年,對於逃亡之事頗有心得,雖沒有實行過,卻曾反覆研究,對每個細節都推敲過若干遍,可說是相當周密。心中主意已定,他當即宣布,將皇位傳給長子陳叔寶,自居太上皇,不再過問政事。把玉璽交給兒子後,他便揚長而去,消失在殿後。

  大臣們驚愕莫名,年輕的陳叔寶更是驚惶失措。他生平只喜歡詩文音律歌舞美色,哪裡見過這種陣勢?父皇不見了蹤影,他也無計可施,只得像陳瑣一樣,向眾臣問計。面對這個懦弱的小皇帝,群臣更覺得不必頑抗,便勸他投降。陳叔寶無奈,只得派人上城與華皎談條件,要他保證不殺皇族和大臣。華皎當即答應。

  黃昏時分,皇城的門徐徐打開,陳叔寶率群臣步行而出,跪倒在地,獻出玉璽投降。

  華皎派兵進宮搜捕陳瑣。那些將士何曾見過這等繁華景象,很快便開始了搶掠,甚至yín辱女眷。宮中頓時大亂,宮女、太監四散奔逃,尖叫聲、哭喊聲不絕如縷。

  陳瑣化妝成嬤嬤的模樣,帶了幾個也同樣化妝成女人的隨從趁亂溜出皇宮,倉皇逃往會稽。

  建康就這麼莫明其妙地陷落,陳國便算是亡了。

  吳明徹、黃法氍、裴忌、蕭摩訶等伐齊的大將聞訊後均茫然若失,立刻停止攻勢,不知該何去何從。韓子高與華皎給四人寫信,勸說他們投降齊國。高儼接到高長恭的急報,也立刻派斛律光前去招降,許以高官厚祿。不久,四位陳國名將便率軍投降。

  接下來是一片忙亂,高長恭代表齊國接收了建康,便立刻安撫軍心民心:將在宮中jianyín搶掠的人全部法辦,追回財產;安置陳後主及其宮中一干后妃嬪御皇子公主;同時安排齊國皇帝高儼到建康來的諸般事宜。他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

  韓子高與顧歡也同樣如此,與華皎一起東奔西跑,從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

  一個月後,高儼御駕乘船過長江,進入建康城,來到了皇宮。

  他走上丹墀,坐上龍椅,抬頭看了看金碧輝煌的宮殿,淡淡一笑,“六朝古都,果然名不虛傳。”

  高長恭、韓子高、顧歡、華皎依次上前拜見,山呼萬歲。

  “四位愛卿免禮。”高儼抬了抬手,和藹地道,“此次能夠兵不血刃,拿下建康,四位愛卿功不可沒。”

  高長恭立刻抱拳道:“全賴天子洪福,決策英明。”

  高儼聽著很受用,微笑著說:“蘭陵王為國屢建殊勛,實是國之柱石,皇族典範。顧家兩位將軍也勞苦功高,均為棟樑。華愛卿棄暗投明,有大功於國,忠心可嘉。”

  四人躬身道:“多謝皇上嘉勉。”

  接下來還有許多官樣文章,顧歡覺得十分疲憊,很想回去睡覺。高儼卻興致勃勃,與群臣說完話,聽他們輪番頌揚了半天,這才起身,要他們陪著逛御花園,參觀皇城。好不容易等他盡了興,放群臣回去歇息,顧歡才回到臨時徵用的某富商園林。她實在撐不住了,一回房便躺下,閉著眼睛不想動彈。

  高長恭直忙到掌燈時分才回來,聽丫鬟說顧歡不舒服,晚膳也沒吃,頓時急了,匆匆趕回房去探望。

  顧歡睡得很沉,臉色不大好,看上去瘦了許多。高長恭顧不得疲倦,立刻吩咐人請大夫來診治。

  金陵城中有名的老大夫給顧歡把了脈,捻須沉吟了一會兒,便笑著向高長恭拱手,“恭喜王爺,夫人這是有喜了。”

  高長恭一怔,隨即狂喜,“真的?”

  “千真萬確。”老大夫點了點頭,卻道,“夫人最近似乎過於疲勞,胎兒有些不穩,老夫開個方子安胎。夫人最好多歇息,不要過於勞累。”

  “是是,我一定注意。”高長恭虛心受教,又問長問短,將需要注意的事宜全部弄清楚。

  顧歡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感覺精神恢復了許多。高長恭此時已不在房中。她起來更衣,洗漱,然後便要出去習練刀法。

  剛走出房門,便被高強攔住了,顧歡莫明其妙,“你這是幹什麼?”

  高強笑著說:“顧將軍,王爺有令,您千萬不能練武。我們已經通知王爺您醒了,他很快就會來的。”

  顧歡更是摸不著頭腦,“高強,你沒事吧?大清早的,開什麼玩笑?”

  高長恭一得到稟報便立刻趕來,在院門外便聽到了他們的對話,趕緊奔進去,笑著扶顧歡進屋,從她手裡拿過刀掛到牆上,然後笑逐顏開地說:“歡兒,昨天晚上我以為你病了,就請了大夫來診脈。大夫瞧過以後說,你有喜了。”

  “啊?”顧歡愣住了,半天才回過神來,“原來是這樣,怪不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