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余媽媽大吃一驚,驀然想起了在南方吃香喝辣的兒孫們,不禁憂急如焚,但心裡又不知道王妃到底知道了多少,該交代到哪一步,才能既把自己摘出來,又保住子孫親戚的地位和肥缺。
無雙見她仍冥頑不靈,顯然還心存僥倖,卻也不說破,便繞過她,繼續向前走去,態度悠閒地道:“丁香,你派個人去跟花房的管事說,今兒這花開得好,看著很舒心,給花工們一人賞二兩銀子,管事賞五兩,再吩咐大廚房,給花工們加兩個肉菜。”
“是。”丁香笑著答應,回頭叫來與她關係不錯的一個二等丫鬟,細細交代後,便讓她去傳話。
余媽媽獨自跪在那裡,沒人再去理會。她心亂如麻,仔細回想了這些日子以來自己做過的事。其實有什麼呢?她自認並沒有做錯事。王爺無比尊貴,身邊本來就應該有很多女人侍候。王妃進府後,王爺獨寵過一個月,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寵了,其後便應該雨露均沾,尤其是王妃有孕後,照規矩就不該再與王爺同寢,必要安排其他女人侍候,她不過是提醒老王妃一下,免得傳出去鬧笑話,丟了王府的體面。這兩個月來,她接了一些謝禮,在老王妃面前幫忙說項,主要也是為主子分憂。王府里向來如此,以前但凡有哪院的主子病故,空出位子,很快就會再抬進一位來補上。清姐兒跟老王妃和王爺是自家人,知根知底,進府來做側妃,那是多好的事,對王妃也是有好處的,總比皇家指進來的強。想來想去,她覺得也就是這些事讓王妃知道了,所以妒火中燒,又不便明著發作,就拿她和與她有關的人出氣。
唉,真是無妄之災。她很懊惱,沒想到王妃的醋勁兒這麼大,而且不肯忍耐,便是在這種非常時期都要鬧騰,如今一把邪火燒到她頭上,讓她一時不知該做什麼才好。她不太敢跟老王妃訴苦,若是老王妃急怒攻心,有個什麼好歹,那她就真的再沒有翻身之日了。
她在這兒苦思冥想,那邊有丫鬟匆匆過來,向王妃稟報,“楊側妃、陳夫人和兩位姜孺人都到了無雙殿,等著給王妃磕頭。”
她們晉了位份,自然就要給王妃磕頭敬茶,這是規矩,無雙有點厭倦,但還是起身回了無雙殿。從她知道自己將嫁進中原那一天起,她就知道,自己的丈夫肯定會有很多姬妾。皇甫瀟雖說是他們汗國的附馬,但她更是大燕的王妃,所以不是皇甫瀟守汗國皇室的規矩,而是她要遵守燕國的禮教。為丈夫管理後院姬妾,教養庶子女,都是她必須做的,只不過她運氣比較好,皇甫瀟並不好色,又守規矩,寵妾滅妻的事絕對不會做,而且還沒有子女,她生下的是嫡長子,自此立於不敗之地。
王爺如今下落不明,她對這些後院女人的明爭暗鬥毫無興趣。回到無雙殿,她看著四個女子上前磕頭、敬茶,微笑著把趙媽媽準備好的鐲子、髮釵賞下去,便想打發她們走。
陳氏與姜氏姐妹都很年輕,在王妃面前都很規矩,不敢多說一句話,可楊氏卻不同。她主持中饋將近三年,積威猶在,心裡相當有主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糊弄的。
她端正地坐在那兒,手上端著茶盞,臉上浮現出略帶謙恭的笑容,關切地道:“王妃娘娘,王爺走了這麼些日子,妾身等甚為惦念,王爺可有信來?北邊已經冷了吧?不知王爺帶的衣物是否夠暖?”她絮絮叨叨地拉著家常,看得出對皇甫瀟是真的關心。
無雙喝了半碗銀耳羹,微笑著說:“前幾天收到一封信,是王爺半月前寫的,言明一切均好,已經獵場安頓下,正準備進山圍獵。這個月份,北方應該還不算太冷,山里可能會稍稍有些寒氣,不過王爺帶著大毛衣裳,暖和得很。”
“哦,那就好。”楊氏似乎放了心,一臉愉悅地道,“今兒妾身接了懿旨,外面只怕很快就會提到消息。妾身的母親和嫂子明日可能會來王府看望妾身,還請王妃允准。”
“嗯,這是應有之誼,你可以留她們用膳。”無雙很體貼,“等下你叫人去廚房那邊說一聲,多採買一些珍饈美味,明日好好招待你娘家人。”
“多謝王妃。”楊氏高興地起身行禮。
無雙點點頭,目光投向另外三個女子,“你們也一樣。既是晉了位份,理當給娘家報喜,讓親戚們進府來看看,陪你們一道散散心。”
陳氏和姜氏姐妹趕緊都站起來行禮,“謝王妃恩典。”
楊氏行完禮,又重新坐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妾身在來的路上,偶然聽到有管事在安排丫鬟婆子整理院子,好讓妾身們搬去住。妾身以前在怡玉閣住了十年,當初因為妾身的閨名中有個‘怡’字,王爺抬愛,便將那個院子賜名怡玉閣。如今既蒙王妃恩典,妾身有一點小心思,希望能住回原來的院子。冒昧相求,還請王妃原宥。”
無雙心下瞭然。
要說搬院子,其他三個人倒好辦,夫人的院子空出兩個,陳孺人可以在綠蘿軒和青籬軒中挑一個來住,姜氏姐妹自然搬到原來郭氏、陳氏分別住的桃園和棠園,可楊氏這邊確實有點小麻煩。
韓氏去世後,她住的凝碧閣一直空著,如果楊氏沒有降位份那一檔子事,直接是從夫人提上來的,那麼將凝碧閣賞給她住也就是了,可她以前就是側妃,在怡玉閣住了多年,現在重新升上來,希望住回原來的院子,以親王側妃之尊貴,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也算合情合理。但是韓氏乃是被人刺成重傷後身亡,算是橫死,說起來不大吉利,宋氏年輕,本就是嬌滴滴又有點刁蠻的性子,只怕不肯搬過去住。如今情勢不大好,無論是宋家還是楊家都需要籠絡,不能硬性指派誰去住,以免開罪了某一方,使他們因為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倒向敵對陣營。
無雙想了一會兒,笑著說:“這樣吧,凝碧閣暫時就不忙住人,先另外安排個院子給側妃住著。”
楊氏喜形於色,“那太好了,宋側妃的院子還可以用她的閨名命名,妾身搬回怡玉閣,正是兩全其美。”
在為人處事上,她比宋氏老辣得多,無雙想了想,也覺得說服宋氏比較容易,因此也就答應了,“我先跟宋側妃說說,你那邊收拾著,晚個幾天再搬吧。”
“好。”楊氏毫無異議,笑得陽光燦爛,“全憑王妃做主,那妾身就回去收拾東西了。”
陳氏與姜氏姐妹也一起告退。
無雙點頭,對陳氏特別關照了幾句。這個女子還不到二十歲,卻已是形容憔悴,目無神采,猶如槁木死灰。都是郭氏和蔡氏造的孽,卻將她毀得很徹底,說起來也是她的命不好,竟然遭此無妄之災。現在晉了位份,成為夫人,總算是有些彌補吧,至少日子過得下去,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心,不會被那些跟紅頂白的勢力奴才作踐,比很多女人都強。
看著她們離開,無雙微微皺眉,輕輕嘆了口氣。
王爺啊王爺,你現在到底在哪兒呢?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兩天,燕京的達官顯貴家中都出現了一些驚慌不安的氣氛。
皇后派御林軍圍了親王府,而王府親軍也出來,與御林軍形成對峙態勢,接著,親王府中的夫人和孺人同時病故,而婢僕們有的被杖斃,有的被發落出去,頓時轟傳京城。
這是自親王府建府以來從所未有的大動盪,人人都斷定此乃王妃之意,卻不解其用意,只能私下裡猜測、議論。
親王府擾攘了一陣,又恢復了平靜,御林軍雖然仍在王府周圍守衛,卻並不阻止府中人進出,也沒有攔著外面的人前去拜訪,對於安王府也是如此,瞧著倒真是保護的意思。
官宦世家的女眷們開始頻頻走動,卻是暗中盯上了親王府中空出的那個夫人的位置。之前攝政王要還政於皇上,大家都持觀望態度,不敢與親王府太近,還把前來和親的異國公主塞給了他。縱觀歷史,凡是當過攝政王的人,一旦皇上親政,多半是找個由頭殺了,若是實在殺不了,也是官職全免,投閒散置,回家養老罷了,所以那時候誰都不敢冒險,若是攝政王失了權勢,也就沒什麼可攀的了。誰也沒想到,皇上親政後,竟然奉先帝遺詔,改封攝政王為監國親王,大家就都明白了,皇甫瀟的地位依然如故,所以不少人都動了心思,先送個女兒進去侍候王爺,既可以試探王爺的態度,迂迴地與王爺交好,一旦有什麼風吹糙動也容易抽身後退。
本想著這種事情肯定得等王爺回來才能定奪,可皇后的一份懿旨卻提了親王府中的側妃、夫人,又封了兩個孺人,若是其他人再沒動作,只怕皇后或者太后心血來cháo,再指幾個女人進府,那就沒別人什麼事了。因此,京城中的女眷們都在琢磨著怎麼把自己家中的姑娘送進王府,占住那個夫人的位置。
皇上與勇毅親王失蹤的消息在朝中只有極少數人知曉,大部分官員還以為皇上仍在北方獵場遊玩,只怕會比往年回來得晚一些。這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所以大家的情緒都很穩定,每天盤算的除了公事外,就是如何經營朝中人脈,以便更進一步。
無雙見她仍冥頑不靈,顯然還心存僥倖,卻也不說破,便繞過她,繼續向前走去,態度悠閒地道:“丁香,你派個人去跟花房的管事說,今兒這花開得好,看著很舒心,給花工們一人賞二兩銀子,管事賞五兩,再吩咐大廚房,給花工們加兩個肉菜。”
“是。”丁香笑著答應,回頭叫來與她關係不錯的一個二等丫鬟,細細交代後,便讓她去傳話。
余媽媽獨自跪在那裡,沒人再去理會。她心亂如麻,仔細回想了這些日子以來自己做過的事。其實有什麼呢?她自認並沒有做錯事。王爺無比尊貴,身邊本來就應該有很多女人侍候。王妃進府後,王爺獨寵過一個月,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寵了,其後便應該雨露均沾,尤其是王妃有孕後,照規矩就不該再與王爺同寢,必要安排其他女人侍候,她不過是提醒老王妃一下,免得傳出去鬧笑話,丟了王府的體面。這兩個月來,她接了一些謝禮,在老王妃面前幫忙說項,主要也是為主子分憂。王府里向來如此,以前但凡有哪院的主子病故,空出位子,很快就會再抬進一位來補上。清姐兒跟老王妃和王爺是自家人,知根知底,進府來做側妃,那是多好的事,對王妃也是有好處的,總比皇家指進來的強。想來想去,她覺得也就是這些事讓王妃知道了,所以妒火中燒,又不便明著發作,就拿她和與她有關的人出氣。
唉,真是無妄之災。她很懊惱,沒想到王妃的醋勁兒這麼大,而且不肯忍耐,便是在這種非常時期都要鬧騰,如今一把邪火燒到她頭上,讓她一時不知該做什麼才好。她不太敢跟老王妃訴苦,若是老王妃急怒攻心,有個什麼好歹,那她就真的再沒有翻身之日了。
她在這兒苦思冥想,那邊有丫鬟匆匆過來,向王妃稟報,“楊側妃、陳夫人和兩位姜孺人都到了無雙殿,等著給王妃磕頭。”
她們晉了位份,自然就要給王妃磕頭敬茶,這是規矩,無雙有點厭倦,但還是起身回了無雙殿。從她知道自己將嫁進中原那一天起,她就知道,自己的丈夫肯定會有很多姬妾。皇甫瀟雖說是他們汗國的附馬,但她更是大燕的王妃,所以不是皇甫瀟守汗國皇室的規矩,而是她要遵守燕國的禮教。為丈夫管理後院姬妾,教養庶子女,都是她必須做的,只不過她運氣比較好,皇甫瀟並不好色,又守規矩,寵妾滅妻的事絕對不會做,而且還沒有子女,她生下的是嫡長子,自此立於不敗之地。
王爺如今下落不明,她對這些後院女人的明爭暗鬥毫無興趣。回到無雙殿,她看著四個女子上前磕頭、敬茶,微笑著把趙媽媽準備好的鐲子、髮釵賞下去,便想打發她們走。
陳氏與姜氏姐妹都很年輕,在王妃面前都很規矩,不敢多說一句話,可楊氏卻不同。她主持中饋將近三年,積威猶在,心裡相當有主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糊弄的。
她端正地坐在那兒,手上端著茶盞,臉上浮現出略帶謙恭的笑容,關切地道:“王妃娘娘,王爺走了這麼些日子,妾身等甚為惦念,王爺可有信來?北邊已經冷了吧?不知王爺帶的衣物是否夠暖?”她絮絮叨叨地拉著家常,看得出對皇甫瀟是真的關心。
無雙喝了半碗銀耳羹,微笑著說:“前幾天收到一封信,是王爺半月前寫的,言明一切均好,已經獵場安頓下,正準備進山圍獵。這個月份,北方應該還不算太冷,山里可能會稍稍有些寒氣,不過王爺帶著大毛衣裳,暖和得很。”
“哦,那就好。”楊氏似乎放了心,一臉愉悅地道,“今兒妾身接了懿旨,外面只怕很快就會提到消息。妾身的母親和嫂子明日可能會來王府看望妾身,還請王妃允准。”
“嗯,這是應有之誼,你可以留她們用膳。”無雙很體貼,“等下你叫人去廚房那邊說一聲,多採買一些珍饈美味,明日好好招待你娘家人。”
“多謝王妃。”楊氏高興地起身行禮。
無雙點點頭,目光投向另外三個女子,“你們也一樣。既是晉了位份,理當給娘家報喜,讓親戚們進府來看看,陪你們一道散散心。”
陳氏和姜氏姐妹趕緊都站起來行禮,“謝王妃恩典。”
楊氏行完禮,又重新坐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妾身在來的路上,偶然聽到有管事在安排丫鬟婆子整理院子,好讓妾身們搬去住。妾身以前在怡玉閣住了十年,當初因為妾身的閨名中有個‘怡’字,王爺抬愛,便將那個院子賜名怡玉閣。如今既蒙王妃恩典,妾身有一點小心思,希望能住回原來的院子。冒昧相求,還請王妃原宥。”
無雙心下瞭然。
要說搬院子,其他三個人倒好辦,夫人的院子空出兩個,陳孺人可以在綠蘿軒和青籬軒中挑一個來住,姜氏姐妹自然搬到原來郭氏、陳氏分別住的桃園和棠園,可楊氏這邊確實有點小麻煩。
韓氏去世後,她住的凝碧閣一直空著,如果楊氏沒有降位份那一檔子事,直接是從夫人提上來的,那麼將凝碧閣賞給她住也就是了,可她以前就是側妃,在怡玉閣住了多年,現在重新升上來,希望住回原來的院子,以親王側妃之尊貴,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也算合情合理。但是韓氏乃是被人刺成重傷後身亡,算是橫死,說起來不大吉利,宋氏年輕,本就是嬌滴滴又有點刁蠻的性子,只怕不肯搬過去住。如今情勢不大好,無論是宋家還是楊家都需要籠絡,不能硬性指派誰去住,以免開罪了某一方,使他們因為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倒向敵對陣營。
無雙想了一會兒,笑著說:“這樣吧,凝碧閣暫時就不忙住人,先另外安排個院子給側妃住著。”
楊氏喜形於色,“那太好了,宋側妃的院子還可以用她的閨名命名,妾身搬回怡玉閣,正是兩全其美。”
在為人處事上,她比宋氏老辣得多,無雙想了想,也覺得說服宋氏比較容易,因此也就答應了,“我先跟宋側妃說說,你那邊收拾著,晚個幾天再搬吧。”
“好。”楊氏毫無異議,笑得陽光燦爛,“全憑王妃做主,那妾身就回去收拾東西了。”
陳氏與姜氏姐妹也一起告退。
無雙點頭,對陳氏特別關照了幾句。這個女子還不到二十歲,卻已是形容憔悴,目無神采,猶如槁木死灰。都是郭氏和蔡氏造的孽,卻將她毀得很徹底,說起來也是她的命不好,竟然遭此無妄之災。現在晉了位份,成為夫人,總算是有些彌補吧,至少日子過得下去,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心,不會被那些跟紅頂白的勢力奴才作踐,比很多女人都強。
看著她們離開,無雙微微皺眉,輕輕嘆了口氣。
王爺啊王爺,你現在到底在哪兒呢?
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兩天,燕京的達官顯貴家中都出現了一些驚慌不安的氣氛。
皇后派御林軍圍了親王府,而王府親軍也出來,與御林軍形成對峙態勢,接著,親王府中的夫人和孺人同時病故,而婢僕們有的被杖斃,有的被發落出去,頓時轟傳京城。
這是自親王府建府以來從所未有的大動盪,人人都斷定此乃王妃之意,卻不解其用意,只能私下裡猜測、議論。
親王府擾攘了一陣,又恢復了平靜,御林軍雖然仍在王府周圍守衛,卻並不阻止府中人進出,也沒有攔著外面的人前去拜訪,對於安王府也是如此,瞧著倒真是保護的意思。
官宦世家的女眷們開始頻頻走動,卻是暗中盯上了親王府中空出的那個夫人的位置。之前攝政王要還政於皇上,大家都持觀望態度,不敢與親王府太近,還把前來和親的異國公主塞給了他。縱觀歷史,凡是當過攝政王的人,一旦皇上親政,多半是找個由頭殺了,若是實在殺不了,也是官職全免,投閒散置,回家養老罷了,所以那時候誰都不敢冒險,若是攝政王失了權勢,也就沒什麼可攀的了。誰也沒想到,皇上親政後,竟然奉先帝遺詔,改封攝政王為監國親王,大家就都明白了,皇甫瀟的地位依然如故,所以不少人都動了心思,先送個女兒進去侍候王爺,既可以試探王爺的態度,迂迴地與王爺交好,一旦有什麼風吹糙動也容易抽身後退。
本想著這種事情肯定得等王爺回來才能定奪,可皇后的一份懿旨卻提了親王府中的側妃、夫人,又封了兩個孺人,若是其他人再沒動作,只怕皇后或者太后心血來cháo,再指幾個女人進府,那就沒別人什麼事了。因此,京城中的女眷們都在琢磨著怎麼把自己家中的姑娘送進王府,占住那個夫人的位置。
皇上與勇毅親王失蹤的消息在朝中只有極少數人知曉,大部分官員還以為皇上仍在北方獵場遊玩,只怕會比往年回來得晚一些。這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所以大家的情緒都很穩定,每天盤算的除了公事外,就是如何經營朝中人脈,以便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