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徐君誠幾乎是朝中最先看好姚鼎言的那批人。當年他自己也是銳意改革的人,只不過世事催人,他慢慢被磨平了稜角。在看到姚鼎言的時候,徐君誠心中燃起過一絲希望。曾經的猶豫與觀望,如今說出來也沒什麼要緊了。
徐君誠大大方方地說:“我那時是想看看你能做到什麼程度。後來我對你的急進其實很失望,一度想要把鬧得民不聊生的新法廢除。我得說,你看人的眼光實在不太好。”
姚鼎言不僅沒生氣,還有點高興。徐君誠果然還是徐君誠,即使過了那麼多年,他依然是那個正直到固執的人。
姚鼎言說道:“那小子總還是有點用處的。”他們兩個人沒有真正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少不了謝則安的調和。
徐君誠和姚鼎言對望一眼,相視而笑。
以後有什麼爭持不下的難題,就扔給謝則安去煩惱吧。
正在自己家裡與禮部眾官員重聚閒談的謝則安不由打了個噴嚏。
糟糕,怎麼有種不妙的預感……
謝則安被迫開始了漫長的“鬥法”生涯。
姚鼎言和徐君誠都在把事情丟給他,而他一直在做的就是挖掘人才、挖掘人才、挖掘人才,把每件棘手的事情都妥當地安排下去,自己偷來浮生半日閒。趙崇昭也忙,忙得連軸轉,兩個人都覺得人不夠用啊不夠用,他們看向底下每一個人的眼睛都充滿期望,恨不得挖出對方所有的潛能,然後把事情都扔給對方去辦。
這種另類的偷懶方式得到了姚鼎言和徐君誠的認可,對於他們一有閒暇就湊在一起到處玩兒的“劣行”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他人當然看不出趙崇昭和謝則安這麼做只是為了偷閒,只覺得君恩浩蕩,暗暗發誓要對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能做到這種程度,陛下真是慧眼識人,陛下真是聖明啊!
趙崇昭瞧在眼裡,覺得這些平時有點兒頑固的傢伙也挺可愛。
朝中一片欣欣向榮。
時間一晃就是三年,謝則安和趙崇昭忙裡偷閒,已經把京城周圍的鄉縣溜達個遍,後面兩年趙昀能走了,趙崇昭不甘不願地帶上他。
那么小一個小子,平時卻極為精明,仿佛知道謝小妹和趙崇昭都想搶謝則安似的,一見面就往謝則安懷裡撲,不是讓謝則安牽著走就是讓謝則安背著抱著,看得謝小妹和趙崇昭都頗有些眼紅。
謝小妹既吃兒子的醋又吃謝則安的醋,一方面謝則安以前抱著的人可都是她這個妹妹,後來才加上個弟弟,現在他們都長大了,只能看著兒子得意洋洋地摟著謝則安不放;另一方面,趙昀明明是她兒子卻和謝則安親成那樣,她難免還是有些吃味。
糾結了許久,她只能跑去趙昂那找平衡。被哥哥和兒子雙雙拋棄了,至少她還有丈夫嘛。
趙崇昭就比較可憐了,難得和謝則安出去走走,總跟著那麼多電燈泡不說,還有個小娃娃硬生生占了謝則安的懷抱!他不由慶幸自己和謝則安沒有孩子,光有個外甥都這樣了,真要有了自己的孩子還得了?
先讓這小子得意幾年,等他再年長些就把他扔給姚鼎言和徐君誠去教。當初一個徐君誠已經那麼難搞了,到時給他來個雙管齊下,他肯定別想再這麼霸占著謝則安!
趙崇昭每每帶著怨念和謝則安說出這個決定,謝則安都忍俊不禁。在人前表現得再冷靜再沉著,趙崇昭還是當年那個趙崇昭,一點都沒變。
謝則安只能摟住趙崇昭吻了上去,堵住趙崇昭那帶上了酸味的委屈抱怨。
三年一到,謝則安瞅準時機又跑了。他跑得太快,姚鼎言和徐君誠根本沒反應過來。他們找上趙崇昭痛斥謝則安一番,趙崇昭卻只是好言安撫他們。
姚鼎言馬上瞧出了端倪:“陛下早就知道三郎要溜?”
趙崇昭說:“三郎還年輕,當然想出去走走。”
徐君誠說:“他也太胡來了,當朝廷是什麼地方?”在場沒有外人,徐君誠說起話來一點都不客氣,“說來就來,說跑就跑,要是等他回來以後哪兒都沒有他的位置了,看他怎麼哭。”
趙崇昭說:“三郎這不是看先生你們都正當壯年才敢往外跑的嗎?朝中有先生你們在,三郎沒有才走得沒有後顧之憂。”
徐君誠沉默下來。
姚鼎言也知道趙崇昭話說得在理。要不是身居相位,姚鼎言也想和謝則安一樣多到外面看看。有了以前的教訓,姚鼎言早已明白耳聞不如眼見的道理,光聽別人說、光看別人的奏報,總有些事情是自己了解不到的。還是得親自去走走,親自去看看,才能真正了解新法如今的施行情況。
謝則安這次“出巡”也算是充當他們的眼睛。
有了這樣的想法,姚鼎言和徐君誠便不再反對。
倒是吏部的人急得團團轉,跑去找李明霖取經——當初謝則安也是直接把禮部交給李明霖,一路北行,走到虎頜關才停下來。
李明霖想起禮部最初的兵荒馬亂,笑著安撫對方:“按照三郎的安排去做就是了,不會出亂子的。”
謝則安素來愛“人盡其用”,平時的事務都已經明確地劃分到每一個人手裡。即使他不在朝中,吏部依然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朝中還真沒出什麼亂子。
謝則安這次是往南走,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兩個多月才抵達目的地。
謝小妹跳下甲板,遠遠瞧見了前來迎接的謝大郎和二娘,還有謝大郎抱著的小乖。
在異鄉看到親人,二娘臉上滿是笑意,領著他們回府。有二娘在,家中過得頗為寬裕,謝大郎的府邸絕對不算豪奢,卻處處讓人感到舒適又雅致。
謝則安說:“我都有點不想走了。”
二娘說:“那就多住幾天。”她橫了謝則安一眼,“但我知道你肯定住不久的,三郎你可是御前大紅人!”
謝則安摸摸鼻頭:“陛下倒是沒什麼,就是徐先生和姚先生有點可怕。”他揉了揉趙昀的小腦袋瓜,語氣里飽含期待,“阿昀啊阿昀,你可要快點長大。”
謝小妹、趙昂:“……”
聽著這“養肥了就宰你”的語氣,他們得替自己兒子默哀一番。
偏偏趙昀絲毫沒有危機感,還高高興興地撲進謝則安懷裡:“我一定會很快很快長大!”
謝則安笑了起來,語帶嘉許:“阿昀真乖。”
安頓下來後,謝則安和謝大郎一起走到海堤上,拍岸的浪濤飛濺如雪,可見海中有多兇險。謝則安說:“大郎你們辛苦了。”
謝大郎搖搖頭,意思是“一點都不辛苦”。他從袖中掏出幾張畫,畫的是他們在海外建起的塢堡。以塢堡為中心,他們已經慢慢開拓出一片不小的“領地”,那邊物產豐富,氣候極好,正是靜修的好地方,謝則安有些“老朋友”好奇地跟著船過去看了看,便藉口說“人老了,不適合再走那麼遠的海路回去”,賴著不肯走了。這些畫都是那些“隱士高人”畫的,有些已經建成了,有些還在計劃中,想來不用多久全都會實現。那邊有廣袤的土地和物種可以做“實驗”,他們是打算把那邊當成試驗基地來玩兒。
相比起來,那邊能把保密工作做得更好,火槍火炮什麼的,都能好好琢磨琢磨!
謝則安看著畫面上那春暖花開的“海外桃源”,臉上不由帶上了幾分笑意:“以後我要去看看的。”
謝大郎看了他一眼,在紙上寫:“這次不過去?”
謝則安笑了笑,搖了搖頭,說道:“這次不過去。”他已經溜出來太久了,真要跟著船出海三兩個月,那就不止姚鼎言和徐君誠發飆了,連趙崇昭都會暴走。有道是有去有回,再去不難;有去無回,再去好難!
他得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兄弟倆聊了一會兒,相攜走下海堤。這時謝則安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竟是離京數年的姚清澤。幾年不見,姚清澤變了許多,曾經身上那股略帶陰鬱的文氣弱了不少,皮膚被海上陽光曬成了小麥色,看起來是個英俊又健康的大好青年了。
見了謝則安,姚清澤先是一怔,然後朗然一笑,說道:“我還想著為什麼今日大夥特別高興,原來是三郎你來了。”
謝則安也一笑:“姚兄,許久不見,你看上去變了不少。”
姚清澤說:“三郎你倒是一點都沒變。”寒暄了幾句,他望向碼頭那邊,“燕將軍他們要回來了,三郎你要一起去看看嗎?”
謝則安說:“那當然是要的。”
三人行至碼頭,便看到天際出現一張白帆。接著是第二張、第三張——漆黑如箭的船頭出現在遠處,突突突突地駛向碼頭。這新型海船還是謝則安參與打造的,真正看到它們的海上英姿卻還是第一次。看著那堅固的船身和船上飄揚的旗幟,謝則安心裡湧現出一種莫名的感動。即使他只是一個獨自來到這個時代的孤魂,這個時代卻已經印上了許多與他有關的印記。
徐君誠大大方方地說:“我那時是想看看你能做到什麼程度。後來我對你的急進其實很失望,一度想要把鬧得民不聊生的新法廢除。我得說,你看人的眼光實在不太好。”
姚鼎言不僅沒生氣,還有點高興。徐君誠果然還是徐君誠,即使過了那麼多年,他依然是那個正直到固執的人。
姚鼎言說道:“那小子總還是有點用處的。”他們兩個人沒有真正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少不了謝則安的調和。
徐君誠和姚鼎言對望一眼,相視而笑。
以後有什麼爭持不下的難題,就扔給謝則安去煩惱吧。
正在自己家裡與禮部眾官員重聚閒談的謝則安不由打了個噴嚏。
糟糕,怎麼有種不妙的預感……
謝則安被迫開始了漫長的“鬥法”生涯。
姚鼎言和徐君誠都在把事情丟給他,而他一直在做的就是挖掘人才、挖掘人才、挖掘人才,把每件棘手的事情都妥當地安排下去,自己偷來浮生半日閒。趙崇昭也忙,忙得連軸轉,兩個人都覺得人不夠用啊不夠用,他們看向底下每一個人的眼睛都充滿期望,恨不得挖出對方所有的潛能,然後把事情都扔給對方去辦。
這種另類的偷懶方式得到了姚鼎言和徐君誠的認可,對於他們一有閒暇就湊在一起到處玩兒的“劣行”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他人當然看不出趙崇昭和謝則安這麼做只是為了偷閒,只覺得君恩浩蕩,暗暗發誓要對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能做到這種程度,陛下真是慧眼識人,陛下真是聖明啊!
趙崇昭瞧在眼裡,覺得這些平時有點兒頑固的傢伙也挺可愛。
朝中一片欣欣向榮。
時間一晃就是三年,謝則安和趙崇昭忙裡偷閒,已經把京城周圍的鄉縣溜達個遍,後面兩年趙昀能走了,趙崇昭不甘不願地帶上他。
那么小一個小子,平時卻極為精明,仿佛知道謝小妹和趙崇昭都想搶謝則安似的,一見面就往謝則安懷裡撲,不是讓謝則安牽著走就是讓謝則安背著抱著,看得謝小妹和趙崇昭都頗有些眼紅。
謝小妹既吃兒子的醋又吃謝則安的醋,一方面謝則安以前抱著的人可都是她這個妹妹,後來才加上個弟弟,現在他們都長大了,只能看著兒子得意洋洋地摟著謝則安不放;另一方面,趙昀明明是她兒子卻和謝則安親成那樣,她難免還是有些吃味。
糾結了許久,她只能跑去趙昂那找平衡。被哥哥和兒子雙雙拋棄了,至少她還有丈夫嘛。
趙崇昭就比較可憐了,難得和謝則安出去走走,總跟著那麼多電燈泡不說,還有個小娃娃硬生生占了謝則安的懷抱!他不由慶幸自己和謝則安沒有孩子,光有個外甥都這樣了,真要有了自己的孩子還得了?
先讓這小子得意幾年,等他再年長些就把他扔給姚鼎言和徐君誠去教。當初一個徐君誠已經那麼難搞了,到時給他來個雙管齊下,他肯定別想再這麼霸占著謝則安!
趙崇昭每每帶著怨念和謝則安說出這個決定,謝則安都忍俊不禁。在人前表現得再冷靜再沉著,趙崇昭還是當年那個趙崇昭,一點都沒變。
謝則安只能摟住趙崇昭吻了上去,堵住趙崇昭那帶上了酸味的委屈抱怨。
三年一到,謝則安瞅準時機又跑了。他跑得太快,姚鼎言和徐君誠根本沒反應過來。他們找上趙崇昭痛斥謝則安一番,趙崇昭卻只是好言安撫他們。
姚鼎言馬上瞧出了端倪:“陛下早就知道三郎要溜?”
趙崇昭說:“三郎還年輕,當然想出去走走。”
徐君誠說:“他也太胡來了,當朝廷是什麼地方?”在場沒有外人,徐君誠說起話來一點都不客氣,“說來就來,說跑就跑,要是等他回來以後哪兒都沒有他的位置了,看他怎麼哭。”
趙崇昭說:“三郎這不是看先生你們都正當壯年才敢往外跑的嗎?朝中有先生你們在,三郎沒有才走得沒有後顧之憂。”
徐君誠沉默下來。
姚鼎言也知道趙崇昭話說得在理。要不是身居相位,姚鼎言也想和謝則安一樣多到外面看看。有了以前的教訓,姚鼎言早已明白耳聞不如眼見的道理,光聽別人說、光看別人的奏報,總有些事情是自己了解不到的。還是得親自去走走,親自去看看,才能真正了解新法如今的施行情況。
謝則安這次“出巡”也算是充當他們的眼睛。
有了這樣的想法,姚鼎言和徐君誠便不再反對。
倒是吏部的人急得團團轉,跑去找李明霖取經——當初謝則安也是直接把禮部交給李明霖,一路北行,走到虎頜關才停下來。
李明霖想起禮部最初的兵荒馬亂,笑著安撫對方:“按照三郎的安排去做就是了,不會出亂子的。”
謝則安素來愛“人盡其用”,平時的事務都已經明確地劃分到每一個人手裡。即使他不在朝中,吏部依然沒受到太大的影響。
朝中還真沒出什麼亂子。
謝則安這次是往南走,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兩個多月才抵達目的地。
謝小妹跳下甲板,遠遠瞧見了前來迎接的謝大郎和二娘,還有謝大郎抱著的小乖。
在異鄉看到親人,二娘臉上滿是笑意,領著他們回府。有二娘在,家中過得頗為寬裕,謝大郎的府邸絕對不算豪奢,卻處處讓人感到舒適又雅致。
謝則安說:“我都有點不想走了。”
二娘說:“那就多住幾天。”她橫了謝則安一眼,“但我知道你肯定住不久的,三郎你可是御前大紅人!”
謝則安摸摸鼻頭:“陛下倒是沒什麼,就是徐先生和姚先生有點可怕。”他揉了揉趙昀的小腦袋瓜,語氣里飽含期待,“阿昀啊阿昀,你可要快點長大。”
謝小妹、趙昂:“……”
聽著這“養肥了就宰你”的語氣,他們得替自己兒子默哀一番。
偏偏趙昀絲毫沒有危機感,還高高興興地撲進謝則安懷裡:“我一定會很快很快長大!”
謝則安笑了起來,語帶嘉許:“阿昀真乖。”
安頓下來後,謝則安和謝大郎一起走到海堤上,拍岸的浪濤飛濺如雪,可見海中有多兇險。謝則安說:“大郎你們辛苦了。”
謝大郎搖搖頭,意思是“一點都不辛苦”。他從袖中掏出幾張畫,畫的是他們在海外建起的塢堡。以塢堡為中心,他們已經慢慢開拓出一片不小的“領地”,那邊物產豐富,氣候極好,正是靜修的好地方,謝則安有些“老朋友”好奇地跟著船過去看了看,便藉口說“人老了,不適合再走那麼遠的海路回去”,賴著不肯走了。這些畫都是那些“隱士高人”畫的,有些已經建成了,有些還在計劃中,想來不用多久全都會實現。那邊有廣袤的土地和物種可以做“實驗”,他們是打算把那邊當成試驗基地來玩兒。
相比起來,那邊能把保密工作做得更好,火槍火炮什麼的,都能好好琢磨琢磨!
謝則安看著畫面上那春暖花開的“海外桃源”,臉上不由帶上了幾分笑意:“以後我要去看看的。”
謝大郎看了他一眼,在紙上寫:“這次不過去?”
謝則安笑了笑,搖了搖頭,說道:“這次不過去。”他已經溜出來太久了,真要跟著船出海三兩個月,那就不止姚鼎言和徐君誠發飆了,連趙崇昭都會暴走。有道是有去有回,再去不難;有去無回,再去好難!
他得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兄弟倆聊了一會兒,相攜走下海堤。這時謝則安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竟是離京數年的姚清澤。幾年不見,姚清澤變了許多,曾經身上那股略帶陰鬱的文氣弱了不少,皮膚被海上陽光曬成了小麥色,看起來是個英俊又健康的大好青年了。
見了謝則安,姚清澤先是一怔,然後朗然一笑,說道:“我還想著為什麼今日大夥特別高興,原來是三郎你來了。”
謝則安也一笑:“姚兄,許久不見,你看上去變了不少。”
姚清澤說:“三郎你倒是一點都沒變。”寒暄了幾句,他望向碼頭那邊,“燕將軍他們要回來了,三郎你要一起去看看嗎?”
謝則安說:“那當然是要的。”
三人行至碼頭,便看到天際出現一張白帆。接著是第二張、第三張——漆黑如箭的船頭出現在遠處,突突突突地駛向碼頭。這新型海船還是謝則安參與打造的,真正看到它們的海上英姿卻還是第一次。看著那堅固的船身和船上飄揚的旗幟,謝則安心裡湧現出一種莫名的感動。即使他只是一個獨自來到這個時代的孤魂,這個時代卻已經印上了許多與他有關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