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小妹:“……”

  為什麼天底下居然會有這麼不要臉的人!!!

  謝小妹轉身伸手抱住謝則安,和小時候一樣撒起嬌來:“哥哥我們不要理他了好不好!”

  面對妹妹的殺手鐧,謝則安毫無原則地說:“好。”

  謝小妹笑眯眯地環著謝則安的脖子,望向趙崇昭,意思是“你看誰搶贏了”。

  趙崇昭:“……”

  謝則安的哥哥妹妹弟弟什麼的,果然還是很討厭。

  見他們兄妹倆沒有生出嫌隙,趙崇昭越過謝小妹親了謝則安額頭一口:“我先回去處理一下別的事,你們好好說說話。”

  謝小妹瞪著因為事情暴露而變得肆無忌憚的趙崇昭。

  趙崇昭一走,謝小妹鬆開謝則安的脖子。他們到底已經成年了,再這麼親密地抱著畢竟不適合。謝小妹沒有追問謝則安到底怎麼回事,而是把兒子抱過來給謝則安看,和謝則安說起兒子的許多趣事。

  謝則安聽得有趣,伸手把外甥抱進懷裡。原本還帶著點抽噎的小娃兒,一到他手裡居然馬上不哭了,還露出了一點兒笑,小眉毛小眼睛都彎彎的,小嘴兒也輕輕咧開,看起來好像好高興的樣子。

  謝小妹痛心疾首:“叛徒!”

  謝則安一直很有孩子緣,以前謝小弟在他手裡也是瞬間變哭為笑,現在弟弟年紀漸長,不知怎地長成了小老頭兒,做什麼事都一本正經的,著實讓謝則安少了不少趣味。有這麼個外甥來過過癮,謝則安挺喜歡的。他邊逗小孩邊說道:“大郎那邊也不知怎麼樣了,有時間我要去看看小乖才行。”

  小乖是謝大郎的女兒,本來大郎想讓長子過繼給謝則安,結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娃兒,只能先按下不提。這些事謝大郎沒和謝則安提起,倒是和謝小妹說了說。謝小妹曾經靈光一閃,向趙昂提出把兒子過繼給謝則安,但趙昂卻搖頭否決了她的建議。

  謝小妹當時不覺得有什麼,現在想來,趙昂當時意有所指地提到趙崇昭,分明是早就知道趙崇昭和謝則安之間的事情!

  謝小妹橫了趙昂一眼,才和謝則安聊起謝大郎那邊的情況。

  謝則安笑了笑,說道:“我總有機會抽空去看看的。”自從開始推行“正副輪任”,謝則安就冒出個大膽的想法——大膽到趙崇昭有可能哭暈在宮裡的想法:反正每隔三年就可以換到相對輕鬆的“副職”,那果斷要換啊,換下來以後他就出去溜達。要是什麼時候趙崇昭培養出了能力足夠強的接班人,他可以考慮捎帶上趙崇昭……

  謝小妹因為謝則安話里透露出來的意思而瞪圓了眼。

  等回過味來,謝小妹幸災樂禍地說:“果斷要去!”說完她又補充,“我也去!等阿昀再大一點點,我們帶上他一起去吧!”“阿昀”是指她兒子,至於趙昂的話,根本不在她的考慮之中。

  趙昂苦笑不已。

  看來要去找趙崇昭通風報信才行,要不然他老婆就要被大舅哥帶跑了!

  第221章

  趙昂的通風報信並沒有奏效。

  趙崇昭明白謝則安那麼做的用意。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謝則安一直以來信奉的事。既然打算把趙昀當太子來培養,最好能趁著趙昀還小多帶他出去看看。從小知道百姓疾苦,從小知道各地風物,從小見過無數名儒大將——這樣培養出來的儲君,肯定會是最出色的儲君。

  趙崇昭對此是贊同的。只有培養出了那樣的儲君,他才能真正清閒下來,和謝則安一起好好看看大慶的名山大川。趙崇昭只恨趙昀到現在還只是個小娃娃,恨不得他一夜之間長大成人!

  趙崇昭不反對謝則安帶著謝小妹和趙昀一起“微服出行”,至少有謝小妹和趙昀在謝則安不可能去太久。

  太久了,他真的會受不了。

  趙崇昭夜裡再一次摸到謝則安房間裡,開玩笑般和他說起趙昂的小算盤。謝則安說:“對上小妹,昂弟蠢了很多。難道我還會分開他和小妹不成?他也可以一起去的。”

  趙崇昭適時地替自己抱屈。

  謝則安哪會看不出他的小心思。其實趙崇昭能有這樣的態度,謝則安已經很滿意。他們兩個人一路走來,風風雨雨經歷了不少,有了如今這種局面,步伐倒是可以放緩一點。謝則安準備趁著官還不算大,時不時地偷點小懶。至於趙崇昭?再等個十幾年,等把趙昀教出來以後,趙崇昭也可以自由玩耍了。

  趙昀現在才幾個月大,他們已經隨時準備撂擔子不幹了,想想還真有點罪惡感……

  謝則安說:“等趙昀長大了,我們一起出海看看。”

  如果有言官在這裡,謝則安肯定會被唾沫星子淹死,不過趙崇昭嘛,聽到這個消息後自然是一千個一萬個贊同。

  兩人商量好了,仰躺在床上說著閒話。

  不知不覺星斗西移,謝則安迷迷糊糊地進入夢想。趙崇昭看著謝則安安詳的睡顏,心裡前所未有地平靜,曾經那永遠蟄伏在心頭的恐慌和憂心,似乎一下子離他遠去。

  朝中很快又熱鬧起來。

  耶律衍的歸降來得讓所有人措手不及。虎頜關前發生的那一幕,並沒有穿回京城。對於許多邊關人來說,那是一個僅屬於他們虎頜關的故事,不足為外人道。

  端王代表恭王等人隨耶律衍一起進京。

  等他們到達京城,已經錯過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只不過夏季也有夏季的美,四野山嶺都覆上了蔥鬱的綠意,大地仿佛穿上了綠色的衣裳,往哪兒看都是青翠滿眼。

  耶律衍帶著無數糙原上的財富前來。即使朝中最頑固的“守舊派”,此時此刻都忍不住露出開懷的笑容。

  趙崇昭召見耶律衍,謝則安隨行在側。耶律衍抬起頭打量著自己曾經想除之而後快的“謝三郎”,心中不免有些驚異。這“謝三郎”實在太年輕了,年輕到讓他無法相信端王會對他有任何別的想法。

  在端王心裡,這大概就是一個比較處得來的後輩吧。

  而且不像,真不像——一點都不像他所了解到的那個運籌帷幄、步步為營的“謝三郎”。

  四人坐定,趙崇昭問起端王日後的打算。耶律衍替端王回答:“我們一起往北走,清掃完顏族的人。”

  謝則安望向端王。

  端王靜默良久,才輕輕地說:“是的。”

  送走耶律衍與端王,趙崇昭便計劃著去行宮避暑。今年邊境無戰事,入春後又風調雨順,朝中沒什麼特別要緊的事兒。是以趙崇昭剛開口提了這個想法,姚鼎言和徐君誠就答應了:“陛下是應該好好休息一段時間,若有要事,我們自會去行宮求見。”

  趙崇昭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不若姚相和徐相也一起去,底下的人有要事大可直接去那邊商量。”

  姚鼎言和徐君誠心中感動,商量過後答應下來。

  於是這個夏天,原本在御書房和政事堂處理的事情都轉到了行宮。看著修得極為漂亮的避暑行宮與周圍四通八達的驛道,眾人心裡有了新的感受。這行宮和道路都沒有花國庫一分一毫,全都是商賈自發為趙崇昭修建的,每隔十里,都能看見道旁立著涼亭。涼亭外豎著漂亮的石碑,石碑上刻著精美的文賦,處處都叫人舒心。

  落日西移,餘暉爛漫。姚鼎言讓謝則安跟在身邊,沿著行宮外的驛道走走停停,走到一處涼亭外看完了石碑上的文賦,轉頭對謝則安說道:“你這個點子還真用開了。”這碑文是源自於《旬報》的“徵文”,而文賦底下設計著精緻的紋理,把一批修路商人的名字寫在其中。若是遇上個迂腐的窮酸書生,肯定會因為自己的文賦和商賈並排在一起而暴跳如雷,不過在謝則安的力邀之下,許多大儒主動出面參與。

  連這些“文壇巨頭”都接受了,再有人反對也只會被人嘲笑氣度太小。

  有了這麼個好開局,不少地方都已經修好了四通八達的水泥路。

  謝則安從來不會居功,他誠摯地說:“全靠先生支持。”

  姚鼎言也給他家鄉寫了一篇賦。得知有他的文賦,出錢的商賈多不勝數,他們那邊連最山路崎嶇的村子都修好了路!

  姚鼎言說:“這是好事,當然要支持。”

  兩人正要再往前走走,突然看到一人一馬急行而至,像是有什麼要緊消息。

  謝則安眉頭一跳,還未來得及上前攔下,那人已經往行宮那邊去了。謝則安和姚鼎言對視一眼,說道:“先生,我們先回去吧。”

  姚鼎言點點頭。

  謝則安兩人走回行宮的當口,那報信的人已經到了趙崇昭面前。趙崇昭訝異:“是京城有什麼事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