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最主要的。”
“我們怎麼開始?”
“就像我們查理查的繼承人一樣。找出每個人在亨利即位的頭幾個月在哪兒,做些什麼事。或者是他即位的頭一年。舊模式定會在什麼地方被打斷,就像為男孩加冕的準備工作突然叫停一樣。”
“是的。”
“你對泰瑞有新發現嗎?他是誰?”
“有,他和我想像的大不相同。我原以為他是那種拿錢辦事的人,你呢?”
“我也是,他不是嗎?”
“不,他是個重要人物。他是詹姆士.泰瑞爵士。他曾經參與各種的調查委員會,我想你會這麼稱它,在愛德華四世的時候。他還被封為方旗騎士,不管那是什麼東西,在波威克圍城的時候。他在理查時期表現良好,不過我在包斯渥之役沒發現他。那場戰役許多人都來得太遲──你知道嗎?──所以我不認為這具有特殊意義。不論如何,他不是我印象中的那種鑽營小人。”
“有趣,他在亨利七世的時候表現如何?”
“那是真正有趣的部分。對一個在約克家族之下表現優異且成功的僕人來說,他在亨利之下似乎發展得太好了。亨利任命他為奎斯尼斯堡總管,後來還派他出使羅馬。他還是埃塔普勒條約的談判代表之一。亨利還應允他終身領取威爾斯一些土地的稅收,但後來以奎斯尼斯的等值土地交換──我不知道為什麼。”
“我知道。”葛蘭特說。
“你知道?”
“你有沒有發現他的頭銜和任務都在英國國外?就連封給他的土地也是。”
“是的,真的是耶。對你來說那代表什麼?”
“現在還沒有。也許他只是覺得奎斯尼斯對他的支氣管黏膜炎較有幫助。人們對於歷史記錄有可能想得過多。就像莎士比亞的戲劇,它們幾乎有數不清的詮釋方法。他和亨利七世的蜜月期維持了多久?”
“喔,相當久。一切都非常好直到一五O二年。”
“一五O二年發生了什麼事?”
“亨利聽說他準備幫助一名軟禁於倫敦塔的約克家人逃到德國。他派了加來的所有駐軍去包圍奎斯尼斯堡。但他還嫌不夠快,於是頒布聖旨──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葛蘭特點點頭。
“聖旨說如果他答應從加來乘船返國的話,就給他當財政大臣。”
“別告訴我結果。”
“我根本不需要,不是嗎?他最後被關進了倫敦塔的地牢里。於一五O二年五月六日匆匆地砍了頭,連個審判都沒有。”
“他的自白呢?”
“根本沒有。”
“什麼?”
“別那樣看我,又不是我搞的鬼。”
“但我以為他承認殺了兩個男孩。”
“是的,很多人這樣說。但他們是根據某人這樣說,而不是──不是白紙黑字,如果你知道我的意思。”
“你是說,亨利並沒有把他的自白印行公布?”
“沒有。他御用的史官,保利多爾.維吉爾寫下謀殺的經過,在泰瑞死後。”
“但如果泰瑞坦承他是受理查的指使去殺孩子,為什麼不以這個罪名起訴他並公開審判呢?”
“我無法想像。”
“讓我們把這一點搞清楚。沒人聽過泰瑞的自白直到他死後。”
“是的。”
“泰瑞承認在一四八三年,幾近二十年前,他從渥威克奔回倫敦,從侍衛長那兒拿了倫敦塔的鑰匙──我忘了他的名字──”
“布萊肯伯利。羅勃.布萊肯伯利爵士。”
“是的,某一晚從羅勃.布萊肯伯利爵士那兒拿了鑰匙,殺了男孩,交還鑰匙,再向理查回報。他坦承不諱,讓一件惹人議論的神秘事件從此劃下句點,卻沒有公開對他做任何事。”
“什麼也沒有。”
“我討厭帶著那樣的故事上法庭。”
“我連考慮都不會考慮。這是我所聽過的最假的故事之一。”
“他們有沒有把布萊肯伯利叫來對證,看鑰匙是否曾交給泰瑞呢?”
“布萊肯伯利死於包斯渥之役。”
“他的死也讓亨利方便不少,不是嗎?”他躺著想。“你知道,如果布萊肯伯利死於包斯渥,又多一點證據有利於我們這一邊。”
“怎麼說?是什麼?”
“如果真的有那回事;我是說:如果某一晚鑰匙是在理查的命令之下交出來的,塔里為數眾多的其它守衛一定會知道。在亨利接管之後,如果沒人把這個事情告訴亨利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特別是如果男孩失蹤了的話。布萊肯伯利死了,理查死了。下一個要提來晉見的就是那兩個男孩了。如果某侍衛找不到那兩個孩子,他一定會說:“侍衛長某一晚交出了鑰匙,從那晚起就沒看見男孩了。”在塔的鑰匙交接後應該會有一陣騷動。這個人應該是打擊理查的最佳證人,找出他來對亨利來說輕而易舉。”
“不僅如此,泰瑞對倫敦塔的侍衛來說太有名了,他不可能到了那兒不被認出。在當時的小倫敦他一定是相當知名的人物。”
“我們怎麼開始?”
“就像我們查理查的繼承人一樣。找出每個人在亨利即位的頭幾個月在哪兒,做些什麼事。或者是他即位的頭一年。舊模式定會在什麼地方被打斷,就像為男孩加冕的準備工作突然叫停一樣。”
“是的。”
“你對泰瑞有新發現嗎?他是誰?”
“有,他和我想像的大不相同。我原以為他是那種拿錢辦事的人,你呢?”
“我也是,他不是嗎?”
“不,他是個重要人物。他是詹姆士.泰瑞爵士。他曾經參與各種的調查委員會,我想你會這麼稱它,在愛德華四世的時候。他還被封為方旗騎士,不管那是什麼東西,在波威克圍城的時候。他在理查時期表現良好,不過我在包斯渥之役沒發現他。那場戰役許多人都來得太遲──你知道嗎?──所以我不認為這具有特殊意義。不論如何,他不是我印象中的那種鑽營小人。”
“有趣,他在亨利七世的時候表現如何?”
“那是真正有趣的部分。對一個在約克家族之下表現優異且成功的僕人來說,他在亨利之下似乎發展得太好了。亨利任命他為奎斯尼斯堡總管,後來還派他出使羅馬。他還是埃塔普勒條約的談判代表之一。亨利還應允他終身領取威爾斯一些土地的稅收,但後來以奎斯尼斯的等值土地交換──我不知道為什麼。”
“我知道。”葛蘭特說。
“你知道?”
“你有沒有發現他的頭銜和任務都在英國國外?就連封給他的土地也是。”
“是的,真的是耶。對你來說那代表什麼?”
“現在還沒有。也許他只是覺得奎斯尼斯對他的支氣管黏膜炎較有幫助。人們對於歷史記錄有可能想得過多。就像莎士比亞的戲劇,它們幾乎有數不清的詮釋方法。他和亨利七世的蜜月期維持了多久?”
“喔,相當久。一切都非常好直到一五O二年。”
“一五O二年發生了什麼事?”
“亨利聽說他準備幫助一名軟禁於倫敦塔的約克家人逃到德國。他派了加來的所有駐軍去包圍奎斯尼斯堡。但他還嫌不夠快,於是頒布聖旨──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葛蘭特點點頭。
“聖旨說如果他答應從加來乘船返國的話,就給他當財政大臣。”
“別告訴我結果。”
“我根本不需要,不是嗎?他最後被關進了倫敦塔的地牢里。於一五O二年五月六日匆匆地砍了頭,連個審判都沒有。”
“他的自白呢?”
“根本沒有。”
“什麼?”
“別那樣看我,又不是我搞的鬼。”
“但我以為他承認殺了兩個男孩。”
“是的,很多人這樣說。但他們是根據某人這樣說,而不是──不是白紙黑字,如果你知道我的意思。”
“你是說,亨利並沒有把他的自白印行公布?”
“沒有。他御用的史官,保利多爾.維吉爾寫下謀殺的經過,在泰瑞死後。”
“但如果泰瑞坦承他是受理查的指使去殺孩子,為什麼不以這個罪名起訴他並公開審判呢?”
“我無法想像。”
“讓我們把這一點搞清楚。沒人聽過泰瑞的自白直到他死後。”
“是的。”
“泰瑞承認在一四八三年,幾近二十年前,他從渥威克奔回倫敦,從侍衛長那兒拿了倫敦塔的鑰匙──我忘了他的名字──”
“布萊肯伯利。羅勃.布萊肯伯利爵士。”
“是的,某一晚從羅勃.布萊肯伯利爵士那兒拿了鑰匙,殺了男孩,交還鑰匙,再向理查回報。他坦承不諱,讓一件惹人議論的神秘事件從此劃下句點,卻沒有公開對他做任何事。”
“什麼也沒有。”
“我討厭帶著那樣的故事上法庭。”
“我連考慮都不會考慮。這是我所聽過的最假的故事之一。”
“他們有沒有把布萊肯伯利叫來對證,看鑰匙是否曾交給泰瑞呢?”
“布萊肯伯利死於包斯渥之役。”
“他的死也讓亨利方便不少,不是嗎?”他躺著想。“你知道,如果布萊肯伯利死於包斯渥,又多一點證據有利於我們這一邊。”
“怎麼說?是什麼?”
“如果真的有那回事;我是說:如果某一晚鑰匙是在理查的命令之下交出來的,塔里為數眾多的其它守衛一定會知道。在亨利接管之後,如果沒人把這個事情告訴亨利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特別是如果男孩失蹤了的話。布萊肯伯利死了,理查死了。下一個要提來晉見的就是那兩個男孩了。如果某侍衛找不到那兩個孩子,他一定會說:“侍衛長某一晚交出了鑰匙,從那晚起就沒看見男孩了。”在塔的鑰匙交接後應該會有一陣騷動。這個人應該是打擊理查的最佳證人,找出他來對亨利來說輕而易舉。”
“不僅如此,泰瑞對倫敦塔的侍衛來說太有名了,他不可能到了那兒不被認出。在當時的小倫敦他一定是相當知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