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乾隆有些不快,低沉著聲音問道:“後來呢?”
春喜跪在地上,低著頭:“奴才沒了主意,新主子不在,只好向舊主子求助。”
乾隆冷哼一聲:“朕不是說過,這事兒別叫皇后知道。”
“奴才想著,與其眼睜睜看著皇后娘娘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老太后叫去問話,還不如奴才先老實交代了,再一起想個法子。”
乾隆壓低了聲音又問:“再後來呢?”
“老太后怪娘娘看不牢皇上,卻也不得不一起瞞著。”
乾隆‘嗯’了一聲,道:“朕去瞧瞧皇后。”
景仁宮,大冷的天兒,景嫻竟由小宮女扶著在院子裡散步。她披了件白色狐裘,不施粉黛,頭髮散在腦後,素淨卻有一種自然的美。三十七歲,她仍舊不負‘滿蒙第一美人’的盛名,歲月的眷顧,現在的她淡定又從容。
乾隆大踏步走進景仁門,扶起就要見禮的她,蹙著眉說道:“手都是冰的,這麼冷的天兒,怎麼不在宮裡面兒待著。”
景嫻淡然一笑:“太醫如此吩咐,臣妾也不得不照辦。”
乾隆搓著她的手道:“朕陪著你。”
景嫻搖了搖頭:“臣妾累了。”
景仁宮正殿,景嫻由乾隆扶著坐在臥榻上,小宮女奉上兩盞茶,春喜試了試手爐的溫度,分別遞給兩人。
景嫻笑問道:“皇上是幾時回來的?”
“前兒個晚上。”
春喜也道:“奴才聽賈六說,皇上為了能早些回來,晝夜快馬,幾乎沒怎麼歇過。前兒個夜裡回到乾清宮,倒頭便睡,今兒一早方才清醒。”
乾隆輕輕頷首,隨即蹙眉問道:“皇額娘為難你了?”
景嫻回道:“身為正宮皇后,連皇上的行蹤也不知道,皇額娘並未錯怪。”
“皇后……”頓了頓,乾隆揮退了隨侍在側的宮女、太監,起身坐到景嫻身邊,試探著攬住她的肩,“事發突然,朕向你賠罪。”
景嫻側過頭瞧著乾隆,眼角眉梢皆是淡然:“皇上不會錯……臣妾能做的,只是為皇上殿後。”
面對著這樣的景嫻,乾隆竟有些不知所措:“你什麼也不想問?”
景嫻反將了他軍:“皇上希望臣妾問什麼?”
乾隆嘆道:“總是這樣……朕老實交代,淮秀日前給朕生了個兒子。”他苦澀一笑,“準確的說,是給她鹽幫生了個少幫主。”
景嫻眉頭微鎖:“畢竟是皇室血脈,若是太后知道了……”
“你是和太后怎麼說的?”
景嫻揉了揉腰身,笑問:“皇上希望臣妾怎麼說?”
乾隆忙伸手輕輕給她揉著:“推說不知,而後勸額娘說朕必定知道分寸,若非確有要事,斷不至匆匆出門,一句交代也無。”
景嫻戲謔道:“皇上是臣妾肚子裡的蛔蟲嗎?”
乾隆將景嫻攬進懷裡,輕輕撫著她隆起的小腹,笑道:“你肚子裡的不是朕,是朕的十三阿哥!”隨即嘆道:“你知分寸、懂拿捏。朕的事,該不該說,該怎麼說,你一直都很清楚。”
景嫻輕輕推開乾隆:“皇上想問的也問了,如何應對皇額娘,您自個兒想吧。整整一個月不在宮裡,想必摺子已堆成了山,臣妾就不留您了。”
“朕才剛來,皇后當真不留?”他戲謔,“這一走,可不知又要幾時方才得空。”
景嫻也開起了玩笑:“皇上忙!忙到整月待在江南,一點兒消息也無。”
乾隆聽得出她心底的介意,輕輕吻了她額頭:“你說得不錯,乾清宮裡,摺子堆成了山,朕真的要回了。晚上,不論多晚,朕都來。”
回到乾清宮,見大臣,批摺子。想到接連兩個月可能會連得兩個皇子,哪怕其中一個永遠也不會在冊,心裡也高興!大筆一揮,賑災、積福,大清的國庫,最不缺的就是銀子。這一忙,就快到子時。他瞧著西洋鍾,用力伸了伸胳膊,起身披上狐裘走出宮門。剛到景仁門前,猛不迭跟小石頭撞了滿懷。乾隆問道:“急什麼?不要腦袋了?”
小石頭躬著身道:“皇上恕罪!皇后娘娘臨產,奴才忙著去請太醫。”
乾隆快步走進門去,問道:“收生嬤嬤呢?”
春喜回道:“早挑好了。葉太醫說,這次絕無差錯。”
☆、永璟(下)
宮裡不比蘇州,乾隆正要推門進寢殿,一堆奴才早跪在他身前,勸道:“皇上留步,皇上不可進血房……”
乾隆心裡煩躁,抬腿便要踹將上去,身後傳來太后的聲音:“皇帝!”
乾隆忙轉過身,抱拳一揖道:“皇額娘。”
老太后由崔嬤嬤扶著坐到臥榻上。她側過頭看著站在身邊的乾隆,問道:“皇帝‘閉關’成功了?”
乾隆笑道:“兒子想些什麼,要做什麼,逃不出額娘的慧眼。”
老太后哼了一聲:“哀家只這一雙眼睛,偏你那正宮皇后跟你一個鼻孔兒出氣。”
乾隆忙道:“皇后她的確不知。”
太后也不再問,合上雙眼,緩緩撥動著手中佛珠。
寢殿裡,春喜洗乾淨手帕,給景嫻擦著額頭上滲出的汗珠,附在她耳畔道:“娘娘,皇上來了,就在殿外。”
景嫻閉著眼睛輕輕頷首,又一陣宮縮,她忍不住叫出聲來。
葉之桐背著藥箱走進寢殿,收生嬤嬤忙道:“時辰到了還不見露頭,這樣下去,娘娘耗不住啊。”
葉之桐卻不慌不忙,跪在床前,右手搭在景嫻的脈上,捋著頜下鬍鬚道:“萬不得已之時,方可催產。娘娘身體底子不差,再等一等吧。”雖說如此,他仍是取出銀針在火上烤了,對準了景嫻的合谷穴一點一點送了進去。
寢殿外,乾隆來來回回踱著步。老太后畢竟年紀大了,蹙著眉道:“你停下歇一歇,晃的哀家眼暈。”
乾隆朝裡間望了望,轉過身笑道:“夜深了,額娘回宮歇著吧,兒子在這兒守著。”
太后卻道:“不礙的。皇后畢竟不年輕了……”後面的話,她沒能說出口。守在這兒,捻著佛珠求佛祖,多少能有一份心安。
寅時二刻,寢殿裡響起了嬰孩兒的啼哭聲,老太后雙手合十,默念著‘阿彌陀佛’。
須臾,春喜懷抱著新生兒走了出來,她滿臉喜色,笑道:“恭喜太后,恭喜皇上,皇后娘娘生了位小阿哥。”
老太后難掩激動神色,由崔嬤嬤扶著站起身道:“快抱給哀家瞧瞧。”
那嬰孩兒生得輪廓分明,鼻樑高挺,薄薄的兩片嘴唇,太后忙抱給崔嬤嬤看,說道:“快瞧瞧,簡直和皇帝小時候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春喜跪在地上,低著頭:“奴才沒了主意,新主子不在,只好向舊主子求助。”
乾隆冷哼一聲:“朕不是說過,這事兒別叫皇后知道。”
“奴才想著,與其眼睜睜看著皇后娘娘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老太后叫去問話,還不如奴才先老實交代了,再一起想個法子。”
乾隆壓低了聲音又問:“再後來呢?”
“老太后怪娘娘看不牢皇上,卻也不得不一起瞞著。”
乾隆‘嗯’了一聲,道:“朕去瞧瞧皇后。”
景仁宮,大冷的天兒,景嫻竟由小宮女扶著在院子裡散步。她披了件白色狐裘,不施粉黛,頭髮散在腦後,素淨卻有一種自然的美。三十七歲,她仍舊不負‘滿蒙第一美人’的盛名,歲月的眷顧,現在的她淡定又從容。
乾隆大踏步走進景仁門,扶起就要見禮的她,蹙著眉說道:“手都是冰的,這麼冷的天兒,怎麼不在宮裡面兒待著。”
景嫻淡然一笑:“太醫如此吩咐,臣妾也不得不照辦。”
乾隆搓著她的手道:“朕陪著你。”
景嫻搖了搖頭:“臣妾累了。”
景仁宮正殿,景嫻由乾隆扶著坐在臥榻上,小宮女奉上兩盞茶,春喜試了試手爐的溫度,分別遞給兩人。
景嫻笑問道:“皇上是幾時回來的?”
“前兒個晚上。”
春喜也道:“奴才聽賈六說,皇上為了能早些回來,晝夜快馬,幾乎沒怎麼歇過。前兒個夜裡回到乾清宮,倒頭便睡,今兒一早方才清醒。”
乾隆輕輕頷首,隨即蹙眉問道:“皇額娘為難你了?”
景嫻回道:“身為正宮皇后,連皇上的行蹤也不知道,皇額娘並未錯怪。”
“皇后……”頓了頓,乾隆揮退了隨侍在側的宮女、太監,起身坐到景嫻身邊,試探著攬住她的肩,“事發突然,朕向你賠罪。”
景嫻側過頭瞧著乾隆,眼角眉梢皆是淡然:“皇上不會錯……臣妾能做的,只是為皇上殿後。”
面對著這樣的景嫻,乾隆竟有些不知所措:“你什麼也不想問?”
景嫻反將了他軍:“皇上希望臣妾問什麼?”
乾隆嘆道:“總是這樣……朕老實交代,淮秀日前給朕生了個兒子。”他苦澀一笑,“準確的說,是給她鹽幫生了個少幫主。”
景嫻眉頭微鎖:“畢竟是皇室血脈,若是太后知道了……”
“你是和太后怎麼說的?”
景嫻揉了揉腰身,笑問:“皇上希望臣妾怎麼說?”
乾隆忙伸手輕輕給她揉著:“推說不知,而後勸額娘說朕必定知道分寸,若非確有要事,斷不至匆匆出門,一句交代也無。”
景嫻戲謔道:“皇上是臣妾肚子裡的蛔蟲嗎?”
乾隆將景嫻攬進懷裡,輕輕撫著她隆起的小腹,笑道:“你肚子裡的不是朕,是朕的十三阿哥!”隨即嘆道:“你知分寸、懂拿捏。朕的事,該不該說,該怎麼說,你一直都很清楚。”
景嫻輕輕推開乾隆:“皇上想問的也問了,如何應對皇額娘,您自個兒想吧。整整一個月不在宮裡,想必摺子已堆成了山,臣妾就不留您了。”
“朕才剛來,皇后當真不留?”他戲謔,“這一走,可不知又要幾時方才得空。”
景嫻也開起了玩笑:“皇上忙!忙到整月待在江南,一點兒消息也無。”
乾隆聽得出她心底的介意,輕輕吻了她額頭:“你說得不錯,乾清宮裡,摺子堆成了山,朕真的要回了。晚上,不論多晚,朕都來。”
回到乾清宮,見大臣,批摺子。想到接連兩個月可能會連得兩個皇子,哪怕其中一個永遠也不會在冊,心裡也高興!大筆一揮,賑災、積福,大清的國庫,最不缺的就是銀子。這一忙,就快到子時。他瞧著西洋鍾,用力伸了伸胳膊,起身披上狐裘走出宮門。剛到景仁門前,猛不迭跟小石頭撞了滿懷。乾隆問道:“急什麼?不要腦袋了?”
小石頭躬著身道:“皇上恕罪!皇后娘娘臨產,奴才忙著去請太醫。”
乾隆快步走進門去,問道:“收生嬤嬤呢?”
春喜回道:“早挑好了。葉太醫說,這次絕無差錯。”
☆、永璟(下)
宮裡不比蘇州,乾隆正要推門進寢殿,一堆奴才早跪在他身前,勸道:“皇上留步,皇上不可進血房……”
乾隆心裡煩躁,抬腿便要踹將上去,身後傳來太后的聲音:“皇帝!”
乾隆忙轉過身,抱拳一揖道:“皇額娘。”
老太后由崔嬤嬤扶著坐到臥榻上。她側過頭看著站在身邊的乾隆,問道:“皇帝‘閉關’成功了?”
乾隆笑道:“兒子想些什麼,要做什麼,逃不出額娘的慧眼。”
老太后哼了一聲:“哀家只這一雙眼睛,偏你那正宮皇后跟你一個鼻孔兒出氣。”
乾隆忙道:“皇后她的確不知。”
太后也不再問,合上雙眼,緩緩撥動著手中佛珠。
寢殿裡,春喜洗乾淨手帕,給景嫻擦著額頭上滲出的汗珠,附在她耳畔道:“娘娘,皇上來了,就在殿外。”
景嫻閉著眼睛輕輕頷首,又一陣宮縮,她忍不住叫出聲來。
葉之桐背著藥箱走進寢殿,收生嬤嬤忙道:“時辰到了還不見露頭,這樣下去,娘娘耗不住啊。”
葉之桐卻不慌不忙,跪在床前,右手搭在景嫻的脈上,捋著頜下鬍鬚道:“萬不得已之時,方可催產。娘娘身體底子不差,再等一等吧。”雖說如此,他仍是取出銀針在火上烤了,對準了景嫻的合谷穴一點一點送了進去。
寢殿外,乾隆來來回回踱著步。老太后畢竟年紀大了,蹙著眉道:“你停下歇一歇,晃的哀家眼暈。”
乾隆朝裡間望了望,轉過身笑道:“夜深了,額娘回宮歇著吧,兒子在這兒守著。”
太后卻道:“不礙的。皇后畢竟不年輕了……”後面的話,她沒能說出口。守在這兒,捻著佛珠求佛祖,多少能有一份心安。
寅時二刻,寢殿裡響起了嬰孩兒的啼哭聲,老太后雙手合十,默念著‘阿彌陀佛’。
須臾,春喜懷抱著新生兒走了出來,她滿臉喜色,笑道:“恭喜太后,恭喜皇上,皇后娘娘生了位小阿哥。”
老太后難掩激動神色,由崔嬤嬤扶著站起身道:“快抱給哀家瞧瞧。”
那嬰孩兒生得輪廓分明,鼻樑高挺,薄薄的兩片嘴唇,太后忙抱給崔嬤嬤看,說道:“快瞧瞧,簡直和皇帝小時候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