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糾沒想到,齊侯竟然要給自己升官兒?雖然不是國相,但是如今還沒有國相,那大司徒可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吳糾心中想著,若是自己真的上了齊侯,那在齊國,可謂就是“沒人之下”了……

  吳糾感覺自己一時間有些想偏了,連忙咳嗽了一聲,他這一咳嗽,很多人還以為吳糾想要拒絕,那邊管夷吾連忙站出來,說:“夷吾覺得,大司農可以勝任。”

  他說完,身為老齊人的鮑叔牙也站了出來,說:“叔牙亦認為,大司農當可勝任。”

  管夷吾一個是新勢力一派的,一個則是老齊人一派,兩邊竟然都有人同意了,很多人看臉色行事,連忙也都拱手,還說齊侯英明等等的話。

  齊侯笑眯眯的看過去,說:“高子國子二位上卿認為呢?”

  高傒和國懿仲方才看過了吳糾的文書,心中已經敬佩不已,再加上吳糾方才的機智反問,問的逼宮的眾臣啞口無言,慚愧不已,高傒和國懿仲已經完全的服氣了,便齊齊拱手說:“君上英明。”

  那兩個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大司徒竟然覺得雙腿一軟,也不是老當益壯了,“嘭”一聲跌坐在了地上,一臉後悔萬分的表情,說:“君上!君上……老臣我……我沒有……”

  大司徒這個時候再期期艾艾,已經顯得十分矯情,並且齊侯已經親口賜封,高傒和國懿仲首肯,大司徒再想反悔也沒轍了,只能期期艾艾一陣,都沒人理他。

  齊侯涼涼的掃著旁邊的大司空,笑眯眯的說:“那司空呢?這事兒,你能管麼?”

  大司空可是大司徒的黨羽,剛才應和的最歡實的便是他,此時連忙說:“能能,小人可以,小人但憑大司徒調遣!”

  說著還對吳糾拱了一下手,畢恭畢敬的。

  齊侯今日可算是揚眉吐氣了,自從他繼承侯位以來,多少人覺得自己是齊侯的恩人,不把齊侯當做國君看,覺得他還是個年輕的奶娃娃,覺得齊侯一切的治國改革手段,全都是扯淡開頑笑。

  如此一來,這頑笑險些開大了,談笑之間,竟然罷了大司徒的官。

  吳糾見齊侯心意已決,又見他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一副取勝的模樣,不好駁了齊侯的好意,便上前一步,恭敬的掀起衣擺,跪在地上叩頭說:“糾……謝君上。”

  齊侯哈哈一笑,說:“好,那賑災的事情就由現任大司徒主管。”

  齊侯說完,卿大夫們連忙作禮,說:“君上英明!”

  齊侯的目的達到了,而且還震懾了一幫子自以為是的老臣,自然是高興的,很快便下了朝,齊侯先行離開,卿大夫們便也陸續散朝,與方才上朝的光景可不同,散朝的時候,好多人沖吳糾拱手,一臉殷勤又親和的說:“恭喜恭喜啊大司徒!”

  又有人拱手說:“大司徒可謂是我齊國歷來最年輕的大司徒了,日後飛黃騰達不可限量!真是恭喜了!”

  吳糾供著手一一謝過,這些恭喜的人裡面竟然還有老牌的老齊人,一反剛才的態度,竟然也非常殷勤。

  吳糾雖然是新官上任,但是並沒有升遷上任的喜悅,畢竟大司徒這個活兒,那可是政治性最強的,而且管理的面積非常大,以前吳糾身為大司農,是絕技不會管理軍政的,但是現在呢,大司徒的管轄範圍已經伸到了軍政方面,例如壯丁要如何服兵役,兵役法律要如何制訂等等。

  不止如此,大司徒主要管理民生,天災人禍都需要他來管理,細化到教育,甚至是根據德行分封爵位,幫助國君認命官員,制訂官員的俸祿等等,這些都由大司徒管理。

  如此說來,大司徒乃是三公之首,滿朝第一權臣,一點也不過分。

  權利大了,帶來的壓力自然也大,尤其吳糾上任第一件事可就面臨著如何賑災,而且還要重建。

  吳糾連忙來到政事堂,以前他過來,乃是管理司農的業務,如今他過來,卻是要去司徒部門。

  吳糾走進司徒辦公的房舍,果然是三公之長,房舍都大了一大圈,吳糾走進去,司徒部門還多半是老司徒的門客和門人,沒幾個歡迎吳糾的,畢竟都怕吳糾針對他們,不過大家也不敢得罪吳糾,因著方才齊侯的態度,還有高傒和國懿仲的態度,大家心知肚明,這個大司徒可並非臨時的,想要繼續在司徒部門混下去,肯定要巴結著吳糾。

  眾大夫們也聽說了,吳糾在司農部門上任的時候,就燒了三把火,因此一個個都等著吳糾來立威燒火呢,沒有人說話,屏氣凝神的,結果就見還是一身司農官袍的吳糾從外面走進來,只是掃了一眼眾人,沒有任何客套的開場白,也沒有任何立威的話。

  就聽吳糾開門見山的說:“如今眼前的第一要務是什麼,想必各位大夫們心中都十分明了,糾算起來還是晚輩了,也不便教訓各位卿大夫們。”

  他說著,那些大夫們連忙說:“是是是,大司徒說的極是,極是。”

  吳糾又說:“天災已至,我們能做的便是將損失降到最低,並且幫助當地儘快重建,讓百姓吃飽穿暖。”

  吳糾說著,那些大夫們立刻又應和說:“是是是,大司徒說的極是。”

  吳糾坐下來,便說:“廢話咱們就不提了,關於這次天災地震的事情,文書全都呈上來。”

  士大夫們沒想到吳糾這麼開門見山的說,一句廢話也不說,有些出乎所料,不過不敢怠慢,還是快速將文書全都呈上來,拿給吳糾看。

  吳糾就坐在大司徒的位置上,一展寬大的袖袍,然後開始翻閱簡牘,先看了看邊邑送來的各種急報。

  齊國臨近的莒國乃是地震高發區,而齊國又和莒國接壤,其中幾個邊邑也是地震高發區,以前並非沒有地震,而是因為地震都很小,沒有到非要上報的程度,大家自然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能壓一壓,就壓一壓。

  不過這次的地震不同,地震之前,其實也是有些徵兆的,例如天氣反常,雖然邊邑的雨水在秋季很充沛,但是今年已經有發洪水的勢頭了,不止如此,氣溫也十分反常,驟然變冷,一堆秋季晚熟的糧食正準備收割,沒想到竟然給凍死了一大片。

  但是當時的人只是以為老天爺不高興,所以天氣反常,根本沒想到會地震,當地的官員只是組織了一次祭祀,從祭祀中撈了不少百姓上貢的錢財,也沒當回事。

  於是這場有徵兆的天災就被大家忽略了,突然開始地震,伴隨著地震,還下起了大暴雨,將山上的泥石沖刷的崩裂,雪崩一樣滾下來,先是將近郊洗劫一空,隨即衝進了城中,農田淹沒,房屋摧毀,官員治理又不及時,沒有預防暴雨可能帶來的洪澇,緊跟著河床被震裂,再加上暴雨,又引發了洪災,這樣一系列的災禍降臨,當地的官員再也頂不住了,只好上報上級,這年代交通不發達,也沒電話電腦,全都靠人工送信,鬧災禍路又不好走,急報到了臨淄城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

  吳糾看了急報,頓時臉色便不好看了:“司農那邊的對策已經報上來了,其他部門呢?司馬司空那邊呢?”

  大夫們面面相覷,其中一個人拱手說:“稟大司徒,司馬那邊,因著大司馬此時正在遂國駐守,因此乃是大司馬的兒子周甫大人管理,昨日已經派人來,說是可以調兵兩千,若是不夠,請大司徒派人再去協調。”

  吳糾點了點頭,說:“兩千兵馬,雖然打仗是萬萬不夠的,但是幫助救災重建還是足夠充足了。這件事兒便有你來負責,去謝謝周甫,儘快調足兵馬,趕赴邊邑救災,務必先將困住的百姓救出來,這事兒十萬火急,一刻都不能耽誤,你現在就去。”

  那人本身在司徒部門裡面,其實就是個雜役一般的人,因為年輕,經常被排擠去,有什麼活兒都是他做起,但是功勞一個沒有,如今大司徒一上任,竟然就讓他主管司馬這邊的事宜,那人自然是高興的,並且是幹勁兒十足,立刻拱手說:“是,小人這就去!”

  他說著便大踏步的走了,其他人一見,分分側目,那人官級很低,但是因為很多人閒著不管事兒,都丟給他做,所以突然被問起來,竟然沒人比他更清楚了。此刻大家見一個小吏竟然得了寵,心裡那滋味,當真酸的不能忍。

  吳糾又說:“司空那邊呢?”

  吳糾說完,愣是沒人出聲了,支支吾吾的,你看我我看你的。

  吳糾掃了一眼眾人,過了好久,才有一個官級不小的人:“司空那邊……似是還沒有什麼表示呢。”

  吳糾一聽,有些瞭然,司空和前任司徒乃是死黨,別看在路寢宮的時候,司空答應的好,什麼但憑調遣,其實都是說給齊侯聽的,面前一套,背地一套,轉身就不是那樣恭敬了。

  吳糾冷冷一笑,說:“司空倒是不急,去找人和司空協調,若是兩天之內給不出一個完整的重建方案,這事兒恐怕只有君上出馬才行了。”

  吳糾說著,還拱了一下手,以示恭敬,長耳朵的人都聽出來了,其實就是威脅,而且滿滿都是威脅,那人卻也沒有辦法,只好唯唯諾諾的應聲,然後走出房舍,去找司空部門的人了。

  吳糾第一天上任,沒有任何廢話,也沒有什麼寒暄,便開始幹活兒了。

  第二天一大早,齊侯那邊就收到了文書,看都不用看,肯定是給吳糾告狀的,寫文書的人則是大司空。

  大司空告吳糾仗勢欺人,仗著君上寵愛,便要求自己兩日之內完成重建方案,分明就是趕鴨子上架。

  齊侯看了,卻笑了起來,旁邊的寺人被齊侯這麼一笑,看得後背直發麻,覺得雞皮疙瘩都掉了一地,趕緊低下頭來,心說君上怎麼一點兒也不像是看告狀的文書,反而像是看報喜的文書……

  大司空第二天便把告狀的文書交上去了,但是一直等到第二天晚上,也沒有任何答覆,大司空還跑來問了問小寢宮的寺人,寺人則是很不好意思的說:“小臣的確看到君上看了文書,還笑了,但是沒有批示,要不然……大司空您再等一等?”

  大司空一聽,頓時心裡“咯噔”一聲,就知道肯定是完了,齊侯這態度很明顯了,必然是不準備管了。

  於是大司空沒有辦法,還平白耽誤了一天時間,趕緊回去呵斥自己部門的人,趕出重建的方案來。

  吳糾一連忙碌了好幾天,自從吳糾上任之後,齊侯愣是就沒有再見到吳糾了,因為也沒有早朝,沒機會在朝議見面,吳糾中午也不過來送吃食了,齊侯頓時感覺自己就跟家養的被拋棄了一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