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齊侯笑著說:“昨日晚些,孤得到了消息,衛國終於把大逆不道的逆賊元斬首示眾。”

  吳糾靜靜的聽著,回想著自己上輩子的事情,感覺這些所謂的親情,越往高了走,就越是不勝寒意,兒子想要爹死,爹想要兒子的命,雖說公子元是咎由自取,死有餘辜,但是這麼一聽起來,又牽引了吳糾心中的那份悲涼。

  為了幾個錢和一些職位,吳糾能被親生父親安樂死,更別說為了侯位和天下了,齊侯說起公子元,沒有半分感情,毅然的決絕。

  他出了一會兒神,就見一旁的公子無虧突然碰了碰他的手臂,將吳糾一下從出神中猛地拽了出來。

  就聽到齊侯說:“如今衛國服軟,想要求和會盟,眾卿說說看,孤派誰去會盟最為合適?”

  在座的大臣們立刻竊竊私語起來,因為這個事兒,之前齊侯震怒非常,不顧魯國這個虎狼之國,就想要出兵攻打衛國,足見齊侯把這件事兒看得多重。

  如今出現了一個現成的瓜撈,若是有人能把這個和談拿下來,肯定會受到齊侯的褒獎和青睞,總體來說,這是個美差,很多人都想打破腦袋搶這個美差。

  公子無虧看了看左右,雖然大家都想要這個美差,但是全不敢做出頭鳥,怕第一個說出口太不矜持,也會被旁人打壓。

  沒人說話,吳糾則不想揪這個頭,他前幾次又跑莒國又跑魯國又跑洛師的,知道出差是個累人的活計,所以根本不覺得是美差。

  而且齊侯日前心中已經有了底兒,他留著審友,便是因為審友靈牙利齒,可以去談判,齊侯心中早就定好了人選,只不過是假民主一番,旁人還當了真。

  公子無虧見無人說話,剛想要拱手應承下來,這個時候站在後面的審友就笑著踏前一步,拱手說:“小人願意請命,替君上分憂,前往衛國,與衛侯和談盟約。小人定當揚我國威,鞠躬盡瘁的為我國討得最優的和談條件。”

  審友說的頭頭是道兒的,一臉諂媚的表情,吳糾側眼看著他,突然覺得很不慡,審友的確有才華,說話頭頭是道兒,那叫一個動聽中聽,恐怕沒有一個君王捨得殺他,因為殺了他,就沒有這樣巧舌生花的人這麼恭維自己了。

  可惜了,吳糾並非是做帝王的料子,看著審友那諂媚的樣子,想起日前審友為了軍功難為公孫隰朋王子成父曹劌那模樣,挑了挑眉,一條計策突然冒了出來。

  齊侯剛要認可審友,畢竟出使衛國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齊侯本覺得吳糾最合適這個事情,但是一來,齊侯是恐怕衛國人又出爾反爾,使臣會有危險,二來,也是因為馬上要動身去北杏會盟,齊侯想要把吳糾帶在身邊去會盟,若是吳糾去了衛國,那便不能去會盟了。

  這樣一來,齊侯便把主意打在了審友身上,齊侯知道他有才華,但他的才華不用在正道兒上,讓他去北杏會盟絕對誤事兒,便讓他去衛國走一遭也罷。

  齊侯方要應承下來,結果就看到吳糾突然長身而起,拱手慢慢走過來,今日吳糾不同往日,因著要上朝,所以吳糾不只是戴著玉冠,上面還戴著一頂官帽,官帽兩側玉充耳輕輕搖動著,襯托著吳糾,渾身透露出一種文人氣質,優雅高貴,不卑不亢,讓齊侯看了說不出來的舒心。

  齊侯笑著說:“二哥可有見教?但二哥身子骨弱,孤可不忍心讓你跑到衛國去和談,這千里迢迢的,再累壞了二哥。”

  審友聽齊侯這麼說,心中得意,雖然齊侯口中這麼關心吳糾,但是其實齊侯還是打算讓審友去的,這一聽誰都聽出來了,齊侯是偏向審友的,原因暫且不言,但結果是這般。

  吳糾淡淡一笑,說:“君上,與衛國和談,何必要遠赴衛國呢?衛國國君乃不講信譽的人,與這種人和談,還要進入他們的領土,豈不是一件危險的事兒?無論派誰去,都是我齊國的棟樑之臣,萬一損兵折將,倒傷了君上心。”

  齊侯一聽,說:“正是呢,這麼說來,二哥可有妙計?”

  吳糾說:“妙計不敢當,糾姑且一說,在諸卿面前獻醜,請諸位海涵。”

  他說的話彬彬有禮,旁人都看著吳糾,齊侯笑著說:“二哥不必謙虛了。”

  吳糾這才拱手說:“君上,北杏會盟在即,衛國雖接了請柬,但是一直沒有給出一個準信兒,到底是否參加會盟。衛國自持大國,君上以代天子身份召開諸侯會盟,唯恐這種自以為是的大國不來參加,到時候丟了君上的顏面。君上不如修書一封,送到衛國,就說三月會盟將至,君上公務繁忙,抽不出時間商量和談,和談一事兒,會盟之時順便言道便是。”

  吳糾心中知道,這次諸侯會盟,雖然給齊桓公打下了稱霸的堅實基礎,但是說到底,其實這次會盟很慘澹,周天子幾百封國,接到請柬的沒有五十也有數十,結果呢,最後來赴約會盟的,加上齊國本國,一共五個國家。

  這五個國家是,本次必須到場,因為會受到正式冊封的宋公御說,另外三個國家,則是陳國、蔡國和邾國。剩下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弱,非常之弱,三個國家夾起來,恨不得還沒有齊國一半大。

  來了一幫簍瓜,齊侯能不熬得慌?

  更熬心的是,這次會盟,宋公接受了冊封,當天晚上就領兵撤退,打道回府了,根本不理齊侯尊王攘夷的事情,

  這能讓齊侯不熬得慌?

  吳糾這麼想著,就知道衛國一定不會來會盟,所以特意這麼一說,衛國要想不被淹,肯定要來參會,一舉兩點,讓衛侯來齊國的北杏,不需要讓使臣跑到衛國去,豈不是妙哉?

  齊侯也知道衛侯不會來,因為他已經經歷過北杏會盟了,他一心只想比上輩子提前召開會盟,提前稱霸諸侯,但是並沒有像吳糾這樣,想到篡改會盟的內容,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

  齊侯被吳糾這麼一提點,笑著說:“二哥說得好,當然太好了,請衛侯來北杏會盟,順便商討和談的事情,一舉兩得。”

  齊侯這麼說,又說:“那便這樣說定了……隰朋。”

  公孫隰朋連忙出列,說:“是,隰朋在。”

  齊侯笑著說:“就由你修書一封,書信成形之後呈給孤看一眼,和衛侯說明這個事情。”

  公孫隰朋又拱手說:“是,隰朋領命。”

  審友眼看著到嘴的鴨子,結果那鴨子張開了翅膀,突然飛走了,他能不生氣麼?當即咬牙切齒的暗暗看了一眼吳糾。

  吳糾也正笑眯眯的看著他,吳糾本身就是挑釁來的,成功之後自然要把挑釁這個事兒做到極致,還衝審友點了點頭,拱了拱手。

  那審友氣得不行,但是不敢在齊侯面前表露出來,只好走回席位上,重新坐好。

  齊侯笑著說:“孤就說了,若沒有二哥,孤可怎生是好?”

  群臣也覺得吳糾這個主意不錯,不過齊侯說話未免也太黏糊糊了,讓眾臣都覺得有些奇怪。

  齊侯說著,又說:“眾卿還有其他事情需要商議的麼?”

  這個時候曹劌走出來,恭敬的說:“君上,三月會盟馬上要召開,城父與卑將商議,打算兩日後便即上路,先頭趕赴北杏準備盟約一事,迎接下月君上和諸位國君大駕。”

  齊侯點了點頭,說:“諾。”

  曹劌聽齊侯答應了,便領旨準備這件事情去了,他與王子成父是這次會盟的安全人員,自然要早些準備會盟大營。

  說文中解釋“諾”這個字為答應,其實“諾”這個字的答應,在古代是帶有濃重的上級回應下級,尊貴答應卑微的語氣在裡面。

  很多古代電視劇里錯用諾為是,用做了臣子答應君上吩咐的詞,這便是大錯特錯了,因為諾其實相當於“嗯”,若是齊侯吩咐一個人做事,臣子敢只是“嗯”一聲答應下來,那絕對是拉出去砍頭的過錯。

  在課本中的觸龍說趙太后裡面,也只有太后說“諾,恣君之所使之”,而沒有觸龍對太后說諾的份兒。

  若是下級臣子對上級國君一定要說“諾”,也必須在前面加一個字,變成“謹諾”或者“敬諾”,便顯得無比恭敬了。

  齊侯解決了衛國的事情,便揮手說:“行了,今兒就說到這裡,另外……老三和二哥留下來,其他人可以散了。”

  公子昭大病初癒,又因為年紀快到了,已經開始上朝了,就坐在公子無虧後面兒,如今齊侯突然點了公子昭的名字,公子昭有些吃驚,抬起頭來看了一眼齊侯。

  正好看到公子無虧在看自己,眾人都起身,公子無虧也站起來,對公子昭說:“三弟,大哥先回去了,你去見君父罷。”

  公子昭點了點頭,其他人都散去,齊侯便說:“你二人隨孤來。”

  吳糾不知齊侯是什麼意思,便與公子昭一起,跟著齊侯進了內殿,兩個人進入內殿之後,齊侯並沒有立馬說話,還是說:“再等等。”

  不過一會兒,內殿裡又匆匆進來兩個人,便是監國上大夫的高傒和國懿仲了。

  吳糾見高傒和國懿仲走了進來,有些吃驚,就見齊侯招呼兩位監國坐下來,笑著說:“今日請高子和國子兩位上卿,還有二哥過來,其實是做個見證。”

  齊侯吳糾和兩位監國都坐著,因為公子昭乃是晚輩,矮了一輩兒,所以便站著,就看到齊侯抬起頭來看著自己。

  齊侯說:“孤考慮了很久,昭兒雖然並非嫡出,但是心思沉穩,頗有建樹,若悉心教導,他日必成大器。又經過上次冬狩之事,捨命相救大哥,看的出來昭兒最為心善,孤就想著,這次孤離開臨淄城,往北杏去會盟,齊宮之中需要留一個主事兒掌纛棋的,二位上卿和二哥覺著,昭兒合適麼?”

  吳糾一聽,竟然這麼早就來了?他不知齊侯什麼時候立的公子昭為太子,但是應該不會太早,如今公子昭才這么小,也沒有出過什麼公幹,沒什麼功勳在身上,齊侯竟然有意立他為太子。

  齊侯雖然沒有明說,而且應該只是試探,想要公子昭這回趁著自己離開主事,而起還叫來了高傒和國懿仲,讓兩個人輔佐公子昭,這擺明是要立公子昭為太子。

  吳糾倒是沒什麼意見,畢竟公子昭在歷史上也是太子。

  高傒捋了捋自己的鬍子,率先說:“公子昭的確心善仁義,北杏會盟期間,公子昭坐纛兒,再合適不過,傒願傾盡全力,輔佐幼公子。”

  高傒和國懿仲兩個人向來是同進同出的,政治理念也最為一致,高傒考慮到的,國懿仲都考慮到了,一方面是公子昭的確很合適,心地善良,老成持重,雖然沒有功勳在身上,但是的確有才華,而且文武雙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