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首先譚國是一個經濟中心,之所以齊侯在出逃的時候,第一個選擇譚國,是因為譚國比莒國離齊國近,路途的問題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譚國是經濟大國,雖然版圖很小,但是物資豐富,是周邊國家的經濟樞紐。

  譚國夾fèng生存,完全是因為經濟發達的緣故,旁邊的各國過都需要進口譚國的物資,依賴譚國的物資,所以譚國才如此“強硬”。

  但是譚國除了經濟,其餘的並不發達,尤其是軍事方面,但是他們的態度依然強硬,這就要從譚公這個人說起了。

  譚公這個人,今年九十有餘,吳糾乍一聽嚇了一跳,古代竟然有如此長壽的人?齊侯已經算是個長壽的國君了,但是也沒有活到九十多歲這麼年長。

  譚公的資歷非常老,老到什麼程度?和齊侯的爺爺是一輩人,東周第一任周天子周平王遷都洛師之時,譚公已經與周天子共事了,而且向周天子提出“尊王抑霸”的理念,就是尊重周天子,反對大國強國。

  一方面是譚公資歷真的夠老,他的兒子太子都七十多歲了還沒繼位,也當真是個老太子了,另外一方面是,齊國本身就是一個大國強國,齊國的版圖如此之大,並不是當年周天子冊封給姜太公的版圖就如此之大,而是後世子孫併吞來的。

  所以譚公覺得齊國本身就和自己的理念相左,所以拒絕和齊國友好往來。

  這一些列的原因,促使了譚國很“傲慢”。

  大約半個月之後,奔喪的隊伍就要啟程了,之所以啟程的如此早,是因為怕路上有什麼變故,耽誤了奔喪的時間,若是奔喪的時候諸侯國特使沒有趕到,那是非常不吉利的。

  這次的隊伍是前所未有的壯觀,齊侯親自坐鎮,吳糾是特使,大司行公孫隰朋掌管虎賁軍兵馬示意,管夷吾被提升為上卿大夫,與鮑叔牙一同隨行,召忽東郭牙一併提升為中大夫,曹劌則封為將軍。

  國度中有高傒和國懿仲兩位忠心耿耿的監國上卿坐鎮,留了虎賁軍中郎將守城。

  隊伍很快就出發了,隨行虎賁軍一眼看不到頭,數十輛緇車粼粼而行,上面堆放著進貢周天子的貢品,還有就是借道兒的“好處費”。

  隊伍出發之後,首先路過的是盧國,盧國果然謙恭異常,不僅沒有要齊國的好處費,還獻上了很多珍饈寶物,獻給齊侯。

  隊伍為了趕路,把剩下的時間節省下來,只是在盧國短短停頓了兩日,盧國國君接風之後,就匆匆上路了。

  之後經過郭國,郭國也沒有難為齊國隊伍,雖然沒有盧國那般謙恭,但是也算是順利通行。

  吳糾在緇車上搖的七葷八素,簡直要吐得不行了,出了郭國國界,進入衛國之後,車隊的腳程明顯降低了,畢竟衛國是大國,他們預計在這裡停留半個月時間,要做足臉面準備。

  車隊進入衛國之後,慢慢放緩車速,吳糾感覺這才好一些,不過臉色還是十分難看,走了幾日,才趕到了衛國的都城,有驛館列隊相迎。

  衛國城門外,驛館列在左右兩側,一個年輕男子站在中間相迎,穿著一襲上大夫衣裳。

  吳糾打起車帘子看了一眼,不認識是誰,但是年紀挺輕的,整個人看起來文質彬彬。

  齊侯和吳糾仍然是同車,見吳糾往外看,也探頭看了一眼,隨即似乎覺得沒有意思一般,就又坐了回去,淡淡的笑著說:“公子頑。”

  吳糾聽齊侯報出這個人的大名,一瞬間就知道這個年輕男子是誰了,那可是衛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建樹多高,而是因為這個人,娶了自己的“後娘”。

  說起衛國,風月事那真是一天都講不完,文姜的姐姐宣姜,明艷動人,妙齡年紀被齊僖公嫁到了衛國,夫婿是個正當年又有才華的年輕男子,正是當時衛國太子,太子伋。

  哪知道衛宣公卻看上了這個年輕貌美的兒媳婦,當時因為衛國在別的國家打仗,就找了個“十萬火急”的理由,把太子伋給遣走了。

  太子伋回來一看,自己的媳婦變成了小媽,宣姜已經被老爹衛宣公“霸占”了去。

  被“霸占”的宣姜美貌動人,將衛宣公哄得團團轉,一時間沒人能比宣姜更得寵了,後來宣姜生一連為衛宣公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做壽,次子叫做朔。

  宣姜為了自己的兩兒子,曾多次誣告太子伋非禮自己,調戲自己,衛宣公都信以為真,漸漸的對太子伋冷漠疏遠。

  但是偏偏宣姜的大兒子,不只是聰慧,而且為人和善,和太子伋的關係非常親近,這兩個本該是仇人的兄弟倆,卻比親手足還要親厚。

  次子朔就在宣姜面前挑撥離間,說若不除去太子伋,宣姜的地位就會不安穩,等衛宣公百年之後,還是太子伋掌權,那麼宣姜就沒有容身之處了。

  宣姜這麼一聽,就聽從了次子的建議,想出了一個其他的方法對付太子伋。

  宣姜又跑到衛宣公面前哭訴,衛宣公已經年老,宣姜一哭他就受不得了,宣姜說太子伋秘密的想要暗殺自己。

  衛宣公聽了,頓時驚訝又震撼,心想這還了得?

  於是衛宣公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太子伋出使其他國家,太子伋渡河的時候,會在船頭插一根白色的節,衛宣公派出了殺手,扮作是土匪的樣子,只要看到那根白色的旄節,就把船上的人統統殺掉。

  衛宣公安排了一齣好戲,想要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但是這件事兒卻被公子壽聽說了。

  公子壽連夜出城,追上了太子伋出使的隊伍,將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太子伋,讓太子伋連夜逃跑,逃出衛國去。

  但是太子伋聽說了,卻已經心灰意冷,說國君要殺我,又是我的父親,我不能逃跑。

  太子伋聽不進勸告,公子壽卻心急如焚,假意說擺一個宴席,給太子伋送行,太子伋也是心中悲傷,便和弟弟多喝了幾杯,哪知道公子壽是故意灌醉他。

  公子壽深知母親和弟弟的為人,若是此行刺殺失敗,還會有下一次,便在太子伋酒醉之後,偷偷帶走了太子伋的旄節。

  公子壽將旄節插在一方小船上,自己充當太子伋渡河,果不其然被土匪截殺,太子伋醒來之後發現旄節不見,就想到弟弟可能會做傻事,當下追上去看,果然只看到了公子壽的屍身。

  太子伋悲痛欲絕,抱著弟弟的屍身痛不覺生,那些土匪這才知道殺錯了人,恐怕不能交差,於是也把太子伋殺了,砍下太子伋和公子壽的頭顱帶回去給衛宣公和宣姜復命。

  衛宣公沒想到,殺手直接殺了太子伋和他心目中另外一個太子,頓時被氣的一病不起,沒幾日就死了。

  太子伋和公子壽,一個建樹很高,一個為人謙和,都深受群臣愛戴,兩個人慘遭橫死,群臣憤怒,公子朔本以為如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正好可以繼位,結果剛一繼位,就被左右公子給轟下了台。

  當時齊國的齊僖公已經去世,諸兒登基位,公子朔和諸兒的關係不錯,就來投奔這個大舅子,諸兒親自帶兵打回衛國,將左右公子全都殺掉,然後擁戴公子朔為衛公,是為衛惠公。

  公子朔為人陰險狡詐,他殺了左右公子滅口,而且朝中若有人不服,一概殺頭,一時間沒人敢說出反抗的言論,但是在衛國之中,公子朔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陰險小人,不管是卿大夫還是百姓,都不愛戴他,覺得他心狠手辣,不配為人君。

  就算太子伋是他的政敵對手,殺了也無話好說,但是公子壽可是公子朔的親哥哥,同父同母,一母同胞,這殺兄的罪名讓所有人都不服衛惠公。

  但是有強大的齊國做後盾,也沒人能說什麼,那時候諸兒又想到了一個風月的餿主意……

  所謂風月,那自然和男女之事有關,而與衛國齊國都有關係的女子,只能是宣姜一個人了。

  之所以大家不喜歡衛惠公,就是因為他殺了兄長,不仁不義,所以諸兒出來攪合事情,就說,宣姜她本是太子伋的妻子,但是被衛宣公強占了去。

  如今衛宣公已經死了,宣姜理應嫁給太子伋,可是太子伋也已經去世,那麼作為太子伋同父同母的幼弟公子頑,就理應有責任娶哥哥的妻子,為哥哥完成沒有完成的心愿。

  好嘛,諸兒簡直變成了攪屎棍子,說的冠冕堂皇,是為了追念太子伋,卻把已經當了小媽的宣姜,要強嫁給比她小許多的公子頑。

  宣姜於公子頑有殺兄之仇,而且宣姜還是衛惠公的親娘,不管是從什麼角度來說,都差著,但是諸兒為了保全宣姜,非要衛惠公的親娘嫁給太子伋的弟弟。

  公子頑被迫娶了宣姜,起初非常不願意,要麼說是一段風月故事,但是這宣姜仿佛有什麼魔力,美得當真出神入化,公子頑娶了宣姜之後,這短短的不到十年,竟然一口氣給公子頑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宣姜一面做國母,一面又做公子頑的夫人,簡直如魚得水,她殺死了太子伋和自己的兒子,氣死了衛宣公,竟然還越過越是好,群臣也拿她沒有辦法,可謂也是個傳奇人物了。

  齊侯之所以輕輕哂笑了一聲,很不屑的念了一聲“公子頑”,其實的確有看不起的意思。

  殺兄之仇,就算被人逼迫娶了宣姜,竟然一連生了五個孩子,這公子頑也真是個奇人了,仿佛是個被強迫的大姑娘似的,齊侯怎麼能看得起他?

  公子頑站在城門外迎接,等到緇車行到眼前,恭敬的作禮說:“衛國頑,特恭迎齊公!”

  齊侯沒有下車,只是掀開車帘子,笑著說:“原來是公子頑,令夫人可好?”

  公子頑還沒來得及寒暄,就被齊侯問起了夫人,頓時鬧了一張大紅臉,十分的不自在,似乎聽出來齊侯對自己的奚落,但是齊侯是宣姜的弟弟,問問自己姐姐過得怎麼樣,這麼說其實也是合情合理。

  公子頑又天生懦弱,只好硬著頭皮說:“謝齊公掛心,一切都好。”

  齊侯笑著說:“那孤便放心了,車馬勞頓,孤有些累了,公子的迎接先行謝過,直接進驛官罷。”

  公子頑又被齊侯駁了面子,但不知反抗,諾諾的說:“是是,請齊公大駕。”

  車子都沒怎麼停留,後面的虎賁軍還沒有停下來,前面又開始粼粼的前進了,一隊恢弘的大軍緩緩開入衛國都城之中。

  衛國的驛官將隊伍迎接進入驛官之中,所幸這個時候驛官是空的,也沒有其他國家的使臣,不然這麼大規模的隊伍,都不知道能不能住下。

  齊侯下了車,吳糾也趕忙下車,顛的渾身都要散架了,下了車才鬆了一口氣,都各自回房間休息,畢竟這一路上為了趕路,幾乎是日夜不停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