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別說是管夷吾和召忽了,就連身為齊侯師傅的鮑叔牙,此時心裡也打了好幾個結子,實在弄不清楚君上這是什麼意思。

  眾人舉杯之後,齊侯吩咐開席,大家就開始享用美味了,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象牙箸,還有形似勺子的匕,但是吃飯大多數還是直接用手,菜餚做的也比較好抓取。

  這個時候的貴族有個規矩,那就是吃飯的時候一定要鼓樂,很快有很多酒女進入,拿著酒具準備倒酒,樂人和舞女也進來獻樂獻舞,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

  眾人安分的低頭用膳,齊侯吃了兩口,就用帕子擦乾淨手,端起酒杯來,輕晃著裡面但琥珀色的烏梅酒,笑著說:“諸卿,孤剛剛繼位齊國的大統,如今有兩件事情,其一是葬先公……”

  他這話一說,眾人紛紛點頭應和,諸兒和公孫無知都是短命齊侯,公孫無知作亂,斬殺了諸兒,後來公孫無知又被雍林人斬殺,在齊侯眼裡,肯定是不承認公孫無知的,但是有個問題,那就是諸兒還沒有下葬,這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了,屍首匆匆處理了,沒有按照國君的禮遇對待。

  齊侯既然是身為正統繼位的,那麼就理應厚葬先公,表達恭敬之情,在百姓面前也有個說法。

  齊侯頓了頓,又說:“這其二,就是……伐魯。”

  眾人立刻全身一震,紛紛看向齊侯,然後又看向吳糾,隨即又看向齊侯,一時間士大夫們的腦袋仿佛成了撥浪鼓,瞬間搞不明白齊侯這是什麼意思了。

  魯國是公子糾的姥姥家,公子糾逃難的時候,魯公還收留了公子糾,雖然魯公也是貪得無厭別有私心,時水兵敗之時還要主動殺糾請和,但是魯公終歸和公子糾關係密切。

  齊侯卻當著吳糾的面子說出來,難道不怕公子糾通風報信?眾人實在不知道是何用意。

  齊侯看著眾人的面色,心裡輕笑了一聲,齊軍時水大勝之後,齊國士氣大盛,又在長勺與魯軍一決高下,然而這一戰,又是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長勺之戰!

  魯公重用曹劌,“一鼓作氣”的典故就從這裡說起,曹劌將齊軍打得落甲而逃,毫無顏面可言。

  齊侯是經歷過一輩子的人,他明白這一場戰役對自己的恥辱,所以其實這次,他根本沒想打,只是姑且說說,一看吳糾的反應而已。

  然而齊侯不知道,其實眼前的公子糾,已經換了“芯子”,在他心裡,什麼姥姥家都是過眼雲煙,吳糾也沒想圖謀大計推翻齊侯,只是想保住性命,安安心心的過活就可。

  而且齊侯更想不到,吳糾其實也知道這著名的一鼓作氣長勺之戰……

  第10章 討賞

  齊侯輕晃著杯子,一副很悠閒的樣子,說:“眾卿覺得如何?”

  鮑叔牙捻著鬍鬚不說話,管夷吾首先皺眉,但是也沒有說話,召忽才不管他這個事情,對面的公孫隰朋似皺眉又似冥想,高子和國子則是對視了一眼。

  齊侯笑著說:“誰先來說?”

  齊侯說完,掃視了一眼眾人,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只有吳糾的表情最耐人尋味,吳糾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酒案,眼睛都沒轉一下,似乎沒在想這個事情,而是非常本分的坐著。

  齊侯看向高子和國子,笑著說:“二位監國,可先說。”

  高子聽了,又和國子對視了一眼,率先說:“高傒覺得,可以一戰!如今齊國強大,而魯國無論從疆域版圖,或者是兵馬力量上來說,都遜色於齊國,且不久之前,齊國已經大挫魯國銳氣,這正是個好時機,乘勝追擊!”

  國子連連點頭符合。

  高子和國子兩個人是周天子親自任命的監國,在齊國中,地位非同小可,這兩個人都是舉世之才,然而當了這麼久的監國,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高傲。

  如今高子和國子兩位監國順利迎接回他們認定的新君,並且把魯軍在時水打的丟盔卸甲,還俘虜了公子糾,他們正吃著公子糾給他們理膳的佳肴,那種骨子裡的高傲自然不在話下,心裡想著,說不定,這樣能一舉拿下諸國中強大的魯國!

  齊侯上輩子臨死的時候,還記得高傒托宮女晏娥給自己偷來的那個粗餅,自然知道高子國子的忠心,也清楚他們的為人,上輩子,就是這高傲,不只是高子國子的高傲,也是自己的高傲,促成了他們大齊國在長勺的恥辱!

  齊侯不動聲色,轉頭公孫隰朋說:“大司行覺得呢?”

  公孫隰朋被點了名字,立刻恭敬的作禮,齊侯回來的這些天,就封了有功的公孫隰朋為大司行,大司行是個什麼官銜?其實很簡單,就是外交部部長,負責迂迴於各國之間,齊侯給他這個官銜,足以證明,公孫隰朋並不是一介莽夫,他雖然是將軍,但是他擅於精打細算,而且是難得的武將之中的文人,可謂是文武兼備。

  不過公孫隰朋沒有表態,而是說:“君上讓我打,我便打,君上不讓我打,我便不打!”

  齊侯“哈哈”慡朗的一笑,笑著說:“大司行忠君之事,可敬。”

  公孫隰朋這樣不表態,其實也是傾向於高子國子了,齊侯倒是看得出來。

  齊侯轉向鮑叔牙,說:“叔牙師傅,可有見教?”

  鮑叔牙捻著鬍子,沉吟了良久,說:“國君剛剛登基,以老朽看,這一戰……能免則免。”

  他這一說,高子國子都看向鮑叔牙,面露驚訝之色。

  齊侯沒有問鮑叔牙這麼說的意思,而是說:“管師傅和召師傅的意思呢?”

  召忽沒有搭話,心裡卻想著,打啊!一定要打,等你們被魯國大敗,我們正好趁機扶持公子糾上位。

  管夷吾只是巧妙的說:“罪臣不便議論國事。”

  齊侯一笑,也沒有為難他們,最後目光盯在一直半眯著眼睛,低頭看著酒案的吳糾身上。

  齊侯笑著說:“二哥可有見教?”

  吳糾這才睜開眼睛,看向齊侯,很恭敬的站起來行禮說:“糾的確有些想法,姑且說之,君上姑且一聽。”

  齊侯笑著說:“哦?二哥請說。”

  吳糾這才一笑,臉上竟是春風得意的笑容,那笑容仿佛三月和風,吳糾面色雖然蒼白單薄,但是這麼一笑起來,兩頰平添兩抹淡淡的殷紅,看起來增加了幾分神采,說不出來的氣度出塵。

  齊侯看著吳糾,就聽吳糾又說:“君上是賞罰分明的人,若是糾說得好,有賞嗎?”

  座下眾人立刻面面相覷互相目詢,大家上一刻還覺得公子糾長得是超塵脫俗面容不凡,結果下一刻公子糾就說出這等粗俗的話來,原來是討賞?

  齊侯一笑,其實這話吳糾是故意說給齊侯聽得,吳糾要讓自己像一個俗人一樣,有所求,能被滿足,這種人是最容易聽話的,才不會招致殺身之禍。

  齊侯笑著說:“二哥想要什麼賞?”

  吳糾還沒說話,齊侯食指敲了敲桌案,發出“噠噠”的聲音,笑著說:“孤知道了,就賞二哥美人如何?孤記得,二哥最喜顏色。”

  吳糾心裡“咯噔”一聲,那日的事情果然是叫齊侯聽到了,齊侯這個時候拎出來說,是想告訴吳糾他都記得,吳糾心裡猛跳兩下,心想著這齊侯還真是不好對付。

  吳糾面上卻笑起來,說:“這感情好,君上一言九鼎,可不能反悔。”

  別人可聽不出來他們在“對暗語”,只是越聽越覺得這個公子糾實在粗鄙,兩個美人就把他給對付了,實在粗鄙不堪。

  齊侯說:“寡君自然一言九鼎,二哥可以把見教給大家說說了。”

  吳糾恭恭敬敬有行一禮,這才慢悠悠的說:“糾覺得,這一仗不是可免則免,而是絕對不能打。”

  他這一說,就得罪了高子和國子,高子國子立刻側目去看吳糾,心裡想著果然扶持對了人,當初沒有把寶壓在公子糾身上,公子糾氣量太小,沒有遠見,實在不是什麼成大器的人。

  高子國子立刻閉目,似乎都不屑的再聽,高子甚至還冷冷一哼,哂笑了一聲。

  吳糾當然看到了兩位監國的態度,但是他自己的態度仍然不卑不亢,既不能顯得卑微懦弱,也不能趾高氣昂。

  齊侯聽了則是眯了眯眼睛,上輩子,攻打魯國的事情,只有鮑叔牙站出來極力反對,其他人都非常贊成,大家心裡全都裝著春秋大夢,想要併吞魯國,但是決計想不到,他們竟然鎩羽而歸,長勺之戰竟成為他齊侯霸主的一大恥辱!

  齊侯只是笑了笑,伸手支著下巴,一副很悠閒的樣子,倒要看看這個公子糾,到底是真有本事,還是瞎打瞎撞。

  齊侯說:“二哥繼續說。”

  吳糾說:“糾之所以說不可攻打魯國,其實有四點。”

  他說著,舉起食指,說:“其一,君上剛剛登基,朝中亂賊無知的黨羽眾多未剪,恐怕這些人會用‘勞民傷財,大興兵戈’來製造輿論,影響君上的國中地位。”

  吳糾說著,高子和國子仍然閉目不理,而公孫隰朋立刻皺起眉來,似乎已經開始認真傾聽了。

  吳糾又舉起食指和中指,說:“其二,雖然魯國的疆域和兵力,和齊國對比起來,都屬於劣勢,但是魯國是宗邦,最早冊封的諸侯國,禮儀之邦,魯國的百姓,也都是禮儀為尚,懂得忠義之心,注重自己的土地信仰。君上在時水大敗魯軍,如今再戰,魯國肯定也要考慮,這一戰是否就是復國併吞之戰。此戰對於君上來說,不過是擴張領土,宣揚國威的一戰,而對於魯國的百姓來說,則是報仇雪恨,守衛家園的一戰,請君上三思,齊軍和魯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哪一軍會拼死血戰?”

  他這樣一說完,公孫隰朋眼裡露出一絲驚訝,高子和國子不由得也睜開了眼睛,紛紛看向吳糾。

  吳糾表情仍然是淡淡的,一直拱著手,特別的有理有度。

  齊侯笑著說:“好好,二哥請再說。”

  吳糾繼續說:“君上若一定要打這一仗,也不是不能贏。但是定要做到這三四兩點……”

  他這樣說著,高子國子更是一臉驚訝,他都這麼分析了,竟然還有取勝的辦法?不由多看了吳糾兩眼。

  “這其三,糾聽說魯國有個隱士叫做曹劌,如今應該隱居在梁甫山,曹劌一人,擅長兵法擺陣,乃是當時奇才,君上定要網羅人才,以免此人被魯公所用!”

  曹劌……

  齊侯聽到這個名字,忍不住就笑了一聲,這個人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曹劌就是指揮長勺之戰的主將,一鼓作氣打得齊軍丟盔卸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