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六丫看見了翻了一個白眼,幸好還是說這生意讓大姑做,要是說讓給她外婆家做,那還不翻了天。六丫就是想不明白,這生意是她家想出來的,應該是想給誰家做就給誰家做,那裡容得外人來指手劃腳。
“三嬸,不是我爹不想把這生意給你做,你不是跟我三叔在作妨里上工嗎?再說了,這生意還不知道做得了多久,大家要是都知道酸辣粉賺錢,肯定會跟風的,到時候賺不賺得到錢還兩說。”
“是呀,他三嬸。這酸辣粉的生意,本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我家賣粉條,能不能賺錢我不敢合格證。”不但六丫說賺不到錢,宋老二也說賺不到錢,這下李氏算是相信了。覺得還是在作妨好好的干,每個月還能有幾百文的固定收入。
既然李氏沒有意見了,其他人更不會有意見。第二天,宋張氏天不亮就跑去叫大妹兩口子,生怕宋老二反悔。
宋大妹兩口子來了後,嘴上不停的說著感激的話。六丫覺得宋家這一家人除了有一個極品婆婆和一個嬸嬸外,其他人都是好人。雖說不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便知道感激,六丫都覺得這人都不錯。
“大姑,大姑父,有些事得先說清楚。”六丫也不費話,直接進入主題。“這粉條是我家跟張叔家合夥做的,所以只能比市場的價格每斤少一文賣給你,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意見?”
“六丫,你姑和姑父都知道這個道理,我們沒意見。”宋大妹滿不在乎的說道。親兄弟明算帳,這道理她還懂。更何況這生意是二哥看在她是妹妹的份上,給她做的,這麼好的事,她感激還來不極。那能還有什麼意見。
“大姑,既然這樣,那我就教你怎麼做酸辣粉吧。”至於他們每碗訂什麼價格,用多大的碗,就得靠他們自己想了。六丫不能把所有的事全包了。
這煮酸辣粉,很容易學會。宋大妹也是聰明的,知道這酸辣粉好吃這作料是不能少放。所以她像宋家一樣,會熬骨頭湯。Sao子每天讓李大壯送去。
六丫沒有到鎮上去看過宋大妹的生意,不過據宋老二和李大壯說,生意是好得不得了。宋大妹生意的火紅,別人當我也眼紅。特別是村裡的,知道那所謂的酸辣粉是宋老二他們家作妨里做的粉條,就有人找上張鐵柱。
有生意上門,沒有不做的道理。不管他們買粉條做什麼,他們都不管。據說後來鎮上賣酸辣粉的多了幾家,不管怎樣還是影響到宋大妹的生意,不過,因為宋大妹家的生意是最開始做,而且給的又足,又好吃,價格又公道。是那幾家生意當中最好的一家。
當然,這粉條不能只賣給這麼一個小小的鎮。宋家負責生產,張家負責銷售,這是當初說好的。所以,作妨一上了規道,張鐵柱拿了幾十井粉條帶著張皓軒去找買家去了。
張家找買家,六丫也不得閒。因為家裡的雞開始下蛋了,池塘里的魚也長大了,該賣了。而宋家又要收紅薯,根本就忙不過來。所以便把收紅薯的事又交給石頭他爹,反正收磨姑的事因為忙不過來,讓他家幫著收,這紅薯讓他收,他也是二話沒說答應了。
當然,不可能人家只做事,不給錢吧。每個月都會給工錢的,至於是多少,這就得張鐵柱回來商量了,畢竟石頭他爹是張鐵柱的弟弟。
雞蛋可以拿到鎮上去賣,而這魚就有些麻煩。主要是魚有股腥味,大家吃不慣。眼看魚長大了,可把宋老二給愁死了。而六丫卻是一點都不愁,讓宋老二捉了三條大魚出來,六丫看了一下,這三條魚,大約有十來斤重。
讓宋老二把三條魚殺了,六丫就開始做水煮活魚。這水煮活魚,可是四川的一道名菜,六丫相信只要這一道菜出來了,沒有賣不出去的魚。
六丫前世的時候,每次煮魚都會放菜,這次也不例個。而這次放的不是菜,而是粉條。水煮活魚,要麻辣味齊全才會好吃。
今年分了家,又加上上半年賣豬下水的事。所以今年泡了很多酸海辣,而且還是泡的那一種最辣的。六丫足足切了一大碗泡辣,辣味是十足了。不過,用泡辣煮也來的魚,鮮色是白白的,為了好看,六丫便放了一些胡豆瓣水在裡面。
十幾斤魚,再加上兩斤粉條,足足煮了兩盆出來。有好吃的,當然少不了宋家一家子。照往常一樣,一家子人在宋家吃晚飯。而四嬸的弟弟怎麼叫都不來,後來只好單獨送了一碗給他。
“二哥,這魚這麼煮出來,硬是好吃。”宋老四嘗了一塊魚肉,立即說道。
“味道的確不錯,這大魚比小魚煮出來好吃多了。”就連一直悶聲不說話的宋老大都說好了。
六丫在一邊聽了直當頭,那是當然,以前那些小魚,煮的時候,根本不敢多放油,作料,煮出來當然沒現在這好吃。
“這粉條這樣煮出來也好吃。”
……
一個晚上,都在說好吃。等大家吃了晚飯,走了後。宋老二一家就商量著這魚怎麼賣。
“他爹,明天你先打一些魚出來,咱們後天就去賣。”何氏見這魚這麼受歡迎,信心足了很多。
“我看也行。”宋老二點頭。
“爹,這魚以前大家都不愛吃,就這樣去賣,別人肯定不會買。”六丫這麼一說,宋老二幾人的臉立即變得不好看了。“所以,咱們得讓知道這魚好吃。”
“我知道了,六妹你是想像以前一樣,讓別人先嘗嘗味道,知道味道好,就會有人來買。”四丫大聲說道。
不虧是做了幾回生意,一說就知道怎麼辦,六丫很是高興。“四姐說得對。後天,我跟爹一起去賣魚。反正大姑在鎮上賣酸辣粉,用她的鍋灶煮一下魚應該沒問題。”
宋老二點頭。“六丫,你看咱們這魚要多少錢一斤?”
六丫想了一會兒,才說道:“爹,我看咱們這魚每斤的價應該比豬肉的價要少,要是訂得比豬肉還貴,肯定沒什麼人買。”而且在人們的意識里,只有豬肉才能殺饞。所以,只有比豬肉便宜,窮苦人家才會來買。
正文☆、 74第74章
翌日,傍晚的時候,宋老二便和宋老頭在池塘里打了十幾條魚出來。雖說心裡都知道這魚肯定能賣得出去,可始終是第一天去賣,也不敢打太多出來。
第二天,六丫是早早起來殺了一條二斤左右大的魚,放了鹽和少許的紅薯粉碼好,沒有料酒,六丫就用白酒代替,也放了一點進去,這樣算是準備好了。等到了鎮上就可以直接煮。
來到鎮上,天剛亮沒多久,由於今天是當集,雖說這天才剛亮,可來賣東西的人卻是早早的來了。
六丫跟著宋老二和李大壯兩人,沒一會兒就來到宋大妹的攤位上。
“二哥,你們來了。”大姑父見到宋老二他們,連忙過來幫著接過宋老二肩上的擔子。“六丫,這麼早起來,沒吃早飯吧,讓你大姑去給你煮碗酸辣粉。”
六丫呵呵直笑道:“大姑父你可真了解我,我就是為了來吃你們做的酸辣粉,餓著肚子趕的路,大姑你可得給我煮一大碗給我吃。”說著還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以證明她是真的餓了。
六丫沒想到她的這一動作,可把大家給逗笑了。“行,大姑今天煮一大碗給咱們六丫吃。”
而宋老二卻在一邊搖頭,覺得這孩子無論怎麼聰明,可到底還是一個小孩子,脫離不了孩子氣。“大妹,你別聽六丫胡說,我們都是吃了早飯出來的。”
六丫不依道:“爹,我才沒有胡說呢?雖然早上是吃過早飯的,可趕了這麼久的路,早上吃的那點飯,早就不知道跑那裡去了。”
“二哥,你就別說了。六丫可是我的侄女,她想吃酸辣粉,就煮給她吃好了。更何況我還想讓六丫嘗嘗我們的酸辣粉,讓她提提意見呢。”宋大妹見宋老二還要說什麼,連忙出聲打斷。
“大姑,我爹就是愛瞎操心,他覺得你們每天天不亮就來賣東西不容易,給我吃了一碗就少賺一碗的錢。”還是六丫了解宋老二,這話簡單說在宋老二的心坎上。“爹,你真以為我不懂事嗎?”說完,一副傷心難過的樣子。
“六丫,爹不是這個意思。”突然宋老二被問住,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六丫見宋老二著急的樣子,一下子笑了出來。大家見六丫哈哈大笑,便知道這孩子在捉弄人,那有傷心難過的樣子。
“好了,快別鬧騰了。六丫過來吃酸辣粉,二哥你們快把東西準備好,等一下人多就來不及了。”
被宋大妹這麼一說,大家也不在鬧騰。宋老二和李大壯趕緊準備擺攤,而六丫人小,就只有吃東西,美其名為宋大姑提意見。
大約半個小時後,鎮上人來人往的人就多起來了。這酸辣粉和豬下水到不用說,很好賣。而魚就無人問津了。這種現象六丫早就想到過,所以也不忙。看著人越來越多,六丫這才不慌不忙的把早洗好的禍架起,開始煮魚。
“三嬸,不是我爹不想把這生意給你做,你不是跟我三叔在作妨里上工嗎?再說了,這生意還不知道做得了多久,大家要是都知道酸辣粉賺錢,肯定會跟風的,到時候賺不賺得到錢還兩說。”
“是呀,他三嬸。這酸辣粉的生意,本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我家賣粉條,能不能賺錢我不敢合格證。”不但六丫說賺不到錢,宋老二也說賺不到錢,這下李氏算是相信了。覺得還是在作妨好好的干,每個月還能有幾百文的固定收入。
既然李氏沒有意見了,其他人更不會有意見。第二天,宋張氏天不亮就跑去叫大妹兩口子,生怕宋老二反悔。
宋大妹兩口子來了後,嘴上不停的說著感激的話。六丫覺得宋家這一家人除了有一個極品婆婆和一個嬸嬸外,其他人都是好人。雖說不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便知道感激,六丫都覺得這人都不錯。
“大姑,大姑父,有些事得先說清楚。”六丫也不費話,直接進入主題。“這粉條是我家跟張叔家合夥做的,所以只能比市場的價格每斤少一文賣給你,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意見?”
“六丫,你姑和姑父都知道這個道理,我們沒意見。”宋大妹滿不在乎的說道。親兄弟明算帳,這道理她還懂。更何況這生意是二哥看在她是妹妹的份上,給她做的,這麼好的事,她感激還來不極。那能還有什麼意見。
“大姑,既然這樣,那我就教你怎麼做酸辣粉吧。”至於他們每碗訂什麼價格,用多大的碗,就得靠他們自己想了。六丫不能把所有的事全包了。
這煮酸辣粉,很容易學會。宋大妹也是聰明的,知道這酸辣粉好吃這作料是不能少放。所以她像宋家一樣,會熬骨頭湯。Sao子每天讓李大壯送去。
六丫沒有到鎮上去看過宋大妹的生意,不過據宋老二和李大壯說,生意是好得不得了。宋大妹生意的火紅,別人當我也眼紅。特別是村裡的,知道那所謂的酸辣粉是宋老二他們家作妨里做的粉條,就有人找上張鐵柱。
有生意上門,沒有不做的道理。不管他們買粉條做什麼,他們都不管。據說後來鎮上賣酸辣粉的多了幾家,不管怎樣還是影響到宋大妹的生意,不過,因為宋大妹家的生意是最開始做,而且給的又足,又好吃,價格又公道。是那幾家生意當中最好的一家。
當然,這粉條不能只賣給這麼一個小小的鎮。宋家負責生產,張家負責銷售,這是當初說好的。所以,作妨一上了規道,張鐵柱拿了幾十井粉條帶著張皓軒去找買家去了。
張家找買家,六丫也不得閒。因為家裡的雞開始下蛋了,池塘里的魚也長大了,該賣了。而宋家又要收紅薯,根本就忙不過來。所以便把收紅薯的事又交給石頭他爹,反正收磨姑的事因為忙不過來,讓他家幫著收,這紅薯讓他收,他也是二話沒說答應了。
當然,不可能人家只做事,不給錢吧。每個月都會給工錢的,至於是多少,這就得張鐵柱回來商量了,畢竟石頭他爹是張鐵柱的弟弟。
雞蛋可以拿到鎮上去賣,而這魚就有些麻煩。主要是魚有股腥味,大家吃不慣。眼看魚長大了,可把宋老二給愁死了。而六丫卻是一點都不愁,讓宋老二捉了三條大魚出來,六丫看了一下,這三條魚,大約有十來斤重。
讓宋老二把三條魚殺了,六丫就開始做水煮活魚。這水煮活魚,可是四川的一道名菜,六丫相信只要這一道菜出來了,沒有賣不出去的魚。
六丫前世的時候,每次煮魚都會放菜,這次也不例個。而這次放的不是菜,而是粉條。水煮活魚,要麻辣味齊全才會好吃。
今年分了家,又加上上半年賣豬下水的事。所以今年泡了很多酸海辣,而且還是泡的那一種最辣的。六丫足足切了一大碗泡辣,辣味是十足了。不過,用泡辣煮也來的魚,鮮色是白白的,為了好看,六丫便放了一些胡豆瓣水在裡面。
十幾斤魚,再加上兩斤粉條,足足煮了兩盆出來。有好吃的,當然少不了宋家一家子。照往常一樣,一家子人在宋家吃晚飯。而四嬸的弟弟怎麼叫都不來,後來只好單獨送了一碗給他。
“二哥,這魚這麼煮出來,硬是好吃。”宋老四嘗了一塊魚肉,立即說道。
“味道的確不錯,這大魚比小魚煮出來好吃多了。”就連一直悶聲不說話的宋老大都說好了。
六丫在一邊聽了直當頭,那是當然,以前那些小魚,煮的時候,根本不敢多放油,作料,煮出來當然沒現在這好吃。
“這粉條這樣煮出來也好吃。”
……
一個晚上,都在說好吃。等大家吃了晚飯,走了後。宋老二一家就商量著這魚怎麼賣。
“他爹,明天你先打一些魚出來,咱們後天就去賣。”何氏見這魚這麼受歡迎,信心足了很多。
“我看也行。”宋老二點頭。
“爹,這魚以前大家都不愛吃,就這樣去賣,別人肯定不會買。”六丫這麼一說,宋老二幾人的臉立即變得不好看了。“所以,咱們得讓知道這魚好吃。”
“我知道了,六妹你是想像以前一樣,讓別人先嘗嘗味道,知道味道好,就會有人來買。”四丫大聲說道。
不虧是做了幾回生意,一說就知道怎麼辦,六丫很是高興。“四姐說得對。後天,我跟爹一起去賣魚。反正大姑在鎮上賣酸辣粉,用她的鍋灶煮一下魚應該沒問題。”
宋老二點頭。“六丫,你看咱們這魚要多少錢一斤?”
六丫想了一會兒,才說道:“爹,我看咱們這魚每斤的價應該比豬肉的價要少,要是訂得比豬肉還貴,肯定沒什麼人買。”而且在人們的意識里,只有豬肉才能殺饞。所以,只有比豬肉便宜,窮苦人家才會來買。
正文☆、 74第74章
翌日,傍晚的時候,宋老二便和宋老頭在池塘里打了十幾條魚出來。雖說心裡都知道這魚肯定能賣得出去,可始終是第一天去賣,也不敢打太多出來。
第二天,六丫是早早起來殺了一條二斤左右大的魚,放了鹽和少許的紅薯粉碼好,沒有料酒,六丫就用白酒代替,也放了一點進去,這樣算是準備好了。等到了鎮上就可以直接煮。
來到鎮上,天剛亮沒多久,由於今天是當集,雖說這天才剛亮,可來賣東西的人卻是早早的來了。
六丫跟著宋老二和李大壯兩人,沒一會兒就來到宋大妹的攤位上。
“二哥,你們來了。”大姑父見到宋老二他們,連忙過來幫著接過宋老二肩上的擔子。“六丫,這麼早起來,沒吃早飯吧,讓你大姑去給你煮碗酸辣粉。”
六丫呵呵直笑道:“大姑父你可真了解我,我就是為了來吃你們做的酸辣粉,餓著肚子趕的路,大姑你可得給我煮一大碗給我吃。”說著還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以證明她是真的餓了。
六丫沒想到她的這一動作,可把大家給逗笑了。“行,大姑今天煮一大碗給咱們六丫吃。”
而宋老二卻在一邊搖頭,覺得這孩子無論怎麼聰明,可到底還是一個小孩子,脫離不了孩子氣。“大妹,你別聽六丫胡說,我們都是吃了早飯出來的。”
六丫不依道:“爹,我才沒有胡說呢?雖然早上是吃過早飯的,可趕了這麼久的路,早上吃的那點飯,早就不知道跑那裡去了。”
“二哥,你就別說了。六丫可是我的侄女,她想吃酸辣粉,就煮給她吃好了。更何況我還想讓六丫嘗嘗我們的酸辣粉,讓她提提意見呢。”宋大妹見宋老二還要說什麼,連忙出聲打斷。
“大姑,我爹就是愛瞎操心,他覺得你們每天天不亮就來賣東西不容易,給我吃了一碗就少賺一碗的錢。”還是六丫了解宋老二,這話簡單說在宋老二的心坎上。“爹,你真以為我不懂事嗎?”說完,一副傷心難過的樣子。
“六丫,爹不是這個意思。”突然宋老二被問住,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六丫見宋老二著急的樣子,一下子笑了出來。大家見六丫哈哈大笑,便知道這孩子在捉弄人,那有傷心難過的樣子。
“好了,快別鬧騰了。六丫過來吃酸辣粉,二哥你們快把東西準備好,等一下人多就來不及了。”
被宋大妹這麼一說,大家也不在鬧騰。宋老二和李大壯趕緊準備擺攤,而六丫人小,就只有吃東西,美其名為宋大姑提意見。
大約半個小時後,鎮上人來人往的人就多起來了。這酸辣粉和豬下水到不用說,很好賣。而魚就無人問津了。這種現象六丫早就想到過,所以也不忙。看著人越來越多,六丫這才不慌不忙的把早洗好的禍架起,開始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