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何干躇躕,卻沒說什麼,怕人看見她拿毯子下來。她收拾了碗盤走了。
這些房間沒安燈泡,漆黑中琵琶到敞著房門的門口側耳傾聽。樓上隱隱綽綽有人活動。莫非也怕突檢?忙著把大煙都藏起來?開窗讓房間通風?又能敷衍多久?榆溪在穿堂里兜圈子,一面說話,也跟他走路一樣話說得急而突然,一下子就又聽不見。這會子他在樓上大喊:
“開槍打死她,打死她。”
她父親用手槍打死她,想著也覺得滑稽,卻又想起很久前就知道他有手槍。搬了幾次家還在嗎?門警不會把槍借給他吧?殺死自己的孩子不比殺死別人。如同自殺,某些情況下甚至是美德。現今是違法,可是傳統上卻不然,還看做是孝道。
相連的兩個房間鑰匙孔里沒有鑰匙。何干睡覺之前會再來看她嗎?即便來了,琵琶也不會要她去問男傭人拿鑰匙。何干怕一舉一動會引起注意,又惹出麻煩。琵琶自己羞於露出懼色,況且她也並不畏懼。慣性使她安心,她是在家裡。簡直不可能甩掉這種麻木。在家裡還會發生什麼事?用手槍殺人全然是小說與電影情節。也是奇怪,她要去報巡捕房一點也不是說著玩的,可是她父親想殺死她,她卻覺得異想天開。儘管她覺得對父親已經沒有了感情,她卻不相信父親一點也不喜歡她了。黃檀木炕床很舒服。藤椅座向一邊捲成筒狀,作為頭靠,略帶灰塵的氣味。黑暗是一種保護。他會不會記得帶手電筒下來?她把一扇落地窗開著,聽見了什麼動靜,可以逃到洋台,翻過闌干,跳到幾尺下的車道上。問題是門關著聽見不聽見樓梯上的腳步聲?可是敞著門又像是等著人來殺。她還是把門關上了。任何時候都可能聽見趿著皮拖鞋,急促滑沖的足聲,房門會猛然打開,子彈像那隻花瓶一樣亂she進來。看也不看打中了沒有,一徑上樓。他怕不怕傭人拿他殺死女兒的事勒索?家業已不是封建的采邑,傭人也不再是過去的半奴半仆。可是從前那時候真的過去了嗎?有時候榆溪似乎不知道。
她死了會在園子裡埋了,兩隻鵝會在她身上搖擺踱步。她生在這座房子裡,也要死在這裡?想著也覺毛骨悚然。藤椅座很涼快。她撐著不睡,豎著耳朵聽。黑暗中感覺到沒上鎖的門立在那裡等待著,軟弱的表面如同血肉,隨時預備著臣服。
風變冷了,從落地窗吹進來。她早晨醒來,抽筋了。
二十二
她整天待在房裡。除了何干送三餐來,誰也不看見。到了第三天,顯然巡捕是不會來了。她不怪她母親坐視。姑姑來得非常之快。她們兩人能做的都做了,是她白白糟蹋了好機會。
要怎麼逃出去?《九尾龜》里的女孩子用被單結成了繩子,從窗戶縋到底下等著的小船上。別的小說里的女主角寫封信包住銅錢,由窗子擲出去。這個屋子沒有一扇窗臨街。花園的高牆牆頭埋了一溜的玻璃碴。白玉蘭樹又離牆邊很遠,雖然高大,樹幹卻伸了老長之後才分枝。唯一靠牆的是鵝棚,小小的洋鐵棚,生了鏽,屋頂斜滑而波浪起伏。搬一張桌子出去,踩著爬上鵝棚屋頂,說不定一踩洋鐵皮就鏘鎯鎯地掉下去。儘管晚上鵝鎖進鵝棚里從不聽見叫喚,她也知道兩隻強壯的大鳥會發出震破耳膜的警報聲。屋子裡的人隔得太遠不聽見?爬上了牆頭又怎麼下來?摔斷一條腿還是會給抬回屋子裡。也許附近有崗警會幫她下來,還許外國的志願軍會在蘇州河巡邏,過來幫她。都不可能。這時倒後悔小時候沒爬過牆。牆太高,鵝棚太破舊,鵝太吵,在在都是顧慮。在心裡反覆想了又想,想得頭昏腦脹,總是看見自己困在玻璃碴之間。
何干判斷夠安全了,可以等一家人吃過飯之後叫她到餐室來吃飯。別的老媽子也都躲開,讓出空間來給她。連何干也留下她一個人吃。這樣子成了常態。有天幸喜在餐具櫥上找到信紙、一個墨水盒、一隻毛筆。有顏料就更好了。橫豎無事可做。有張紙團成了一團,她攤平了,是張舊式信箋,上面是她弟弟的筆跡,寫的是文言文,寫給上海的新房子的一個表哥:
“楓哥哥如晤:重陽一會,又隔廿日。家門不幸,家姐玷辱門風,遺羞雙親,殊覺痛心疾首……”
寫了一半沒寫完。琵琶瞪著空白處,腦子也一片空白。然後心裡銳聲叫起來。這是什麼話?玷辱門風?這隻有在女子不守婦道的時候才用得上。也許他也覺得這麼說不妥,所以寫了一半便擱下了。仔細回想起來,弟弟活了這麼大,還真沒聽他說過什麼。這還是第一次。還許他並不是當真以為她有什麼,只是套古文引喻失當。可是她的外交豁免權失效了,他一定也幸災樂禍,不是只有他一個受害人了。比較起來,他在父親與後母面前倒成了紅人,自己就封自己是他們的發言人了。
他把信箋團縐了。可是事實俱在,她只從他那兒聽見過這些話。除了這個怪異的掉書袋聲口之外,她沒有別的話可以據以判斷。她慌忙把紙放下,怕他進來看見,依舊團縐了撂在桌上。絲毫不想到要找他當面說清楚,他反正是什麼話也不會說。
倒讓她想到了為虎作倀。老虎殺死的人變成倀,再也不離開這頭老虎。跟著老虎一齊去獵殺,幫著把獵物驅趕到老虎的面前,打手一樣,嚇唬小動物,也在單身旅客前現形,故意引他們走上歧途。陵也讓老虎吃了,變成了倀。
幸喜心痛只一下就過去了。兩人這一輩子裡,陵當孩子太久了,她並不認真看待他。
何干膽子大了,偷拿了條毯子來,一頭鋪床一頭咕嚕道:“講要你搬到小樓上去。”
“什么小樓?”
“後頭的小樓。”
“在哪裡?我怎麼沒看過?”
“後面樓上。前‘向是給傭人住的,好兩年沒人住了。壞房子。”她隨口說,微蹙著眉,撇下不提,像是拂開臉上的蜘蛛網。
後頭的小樓聽著耳熟。明代小說和清代唱曲里做錯事的女兒都幽禁在後花園裡。若是鄉下就是柴房,城裡就是後頭的小樓。三餐都從門底下的小門板推進房裡。房裡的冤魂除非找到了替死鬼,不然不能投胎轉世,所以誘惑新來的人自殺,使她的心塞滿怨苦,在她耳邊喃喃勸她一了百了,在她眼前掛下了繩圈,看上去像一扇圓圓的窗子,望進去就是個綺麗的花園。
琵琶想笑。竟然是我?為了什麼?我做了什麼?瑰麗的古代的不幸要她來承受,卻沒嘗過情愛的羅曼諦克!她不再多問,可是何干又開口,岔了開去:
“也只是講講,好在還沒說呢。”
臉上有種盤算的神氣,指不定是在想能搬點什麼進去,讓琵琶住得舒服些。
竟是要把她關到死。放出來的時候也念不成大學了。四年?七八年?光想到就不寒而慄。快著點,快著點,趕不上了。露從她小時候就這麼說她。“你都十六了。”珊瑚也提醒她,辨解似的。而如今呢?她這一生最重要的時刻被割了一大塊去。她非逃走不可。這些時候急切著要走,被圈禁的動物的狂亂發作過之後,她尋思著母親說的話:“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不會有錢上大學,更遑論去英國。找工作?她甚且沒有高中文憑。不能就這麼增加母親的負擔。母親的家是明淨美麗的地方,可以讓她投奔,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時候賴著的去處。說老實話,她並不知道富裕的滋味,也不清楚貧窮是怎樣一個情形。可是貧窮始終是真實的,因為老媽子們是活生生的證據。
這些房間沒安燈泡,漆黑中琵琶到敞著房門的門口側耳傾聽。樓上隱隱綽綽有人活動。莫非也怕突檢?忙著把大煙都藏起來?開窗讓房間通風?又能敷衍多久?榆溪在穿堂里兜圈子,一面說話,也跟他走路一樣話說得急而突然,一下子就又聽不見。這會子他在樓上大喊:
“開槍打死她,打死她。”
她父親用手槍打死她,想著也覺得滑稽,卻又想起很久前就知道他有手槍。搬了幾次家還在嗎?門警不會把槍借給他吧?殺死自己的孩子不比殺死別人。如同自殺,某些情況下甚至是美德。現今是違法,可是傳統上卻不然,還看做是孝道。
相連的兩個房間鑰匙孔里沒有鑰匙。何干睡覺之前會再來看她嗎?即便來了,琵琶也不會要她去問男傭人拿鑰匙。何干怕一舉一動會引起注意,又惹出麻煩。琵琶自己羞於露出懼色,況且她也並不畏懼。慣性使她安心,她是在家裡。簡直不可能甩掉這種麻木。在家裡還會發生什麼事?用手槍殺人全然是小說與電影情節。也是奇怪,她要去報巡捕房一點也不是說著玩的,可是她父親想殺死她,她卻覺得異想天開。儘管她覺得對父親已經沒有了感情,她卻不相信父親一點也不喜歡她了。黃檀木炕床很舒服。藤椅座向一邊捲成筒狀,作為頭靠,略帶灰塵的氣味。黑暗是一種保護。他會不會記得帶手電筒下來?她把一扇落地窗開著,聽見了什麼動靜,可以逃到洋台,翻過闌干,跳到幾尺下的車道上。問題是門關著聽見不聽見樓梯上的腳步聲?可是敞著門又像是等著人來殺。她還是把門關上了。任何時候都可能聽見趿著皮拖鞋,急促滑沖的足聲,房門會猛然打開,子彈像那隻花瓶一樣亂she進來。看也不看打中了沒有,一徑上樓。他怕不怕傭人拿他殺死女兒的事勒索?家業已不是封建的采邑,傭人也不再是過去的半奴半仆。可是從前那時候真的過去了嗎?有時候榆溪似乎不知道。
她死了會在園子裡埋了,兩隻鵝會在她身上搖擺踱步。她生在這座房子裡,也要死在這裡?想著也覺毛骨悚然。藤椅座很涼快。她撐著不睡,豎著耳朵聽。黑暗中感覺到沒上鎖的門立在那裡等待著,軟弱的表面如同血肉,隨時預備著臣服。
風變冷了,從落地窗吹進來。她早晨醒來,抽筋了。
二十二
她整天待在房裡。除了何干送三餐來,誰也不看見。到了第三天,顯然巡捕是不會來了。她不怪她母親坐視。姑姑來得非常之快。她們兩人能做的都做了,是她白白糟蹋了好機會。
要怎麼逃出去?《九尾龜》里的女孩子用被單結成了繩子,從窗戶縋到底下等著的小船上。別的小說里的女主角寫封信包住銅錢,由窗子擲出去。這個屋子沒有一扇窗臨街。花園的高牆牆頭埋了一溜的玻璃碴。白玉蘭樹又離牆邊很遠,雖然高大,樹幹卻伸了老長之後才分枝。唯一靠牆的是鵝棚,小小的洋鐵棚,生了鏽,屋頂斜滑而波浪起伏。搬一張桌子出去,踩著爬上鵝棚屋頂,說不定一踩洋鐵皮就鏘鎯鎯地掉下去。儘管晚上鵝鎖進鵝棚里從不聽見叫喚,她也知道兩隻強壯的大鳥會發出震破耳膜的警報聲。屋子裡的人隔得太遠不聽見?爬上了牆頭又怎麼下來?摔斷一條腿還是會給抬回屋子裡。也許附近有崗警會幫她下來,還許外國的志願軍會在蘇州河巡邏,過來幫她。都不可能。這時倒後悔小時候沒爬過牆。牆太高,鵝棚太破舊,鵝太吵,在在都是顧慮。在心裡反覆想了又想,想得頭昏腦脹,總是看見自己困在玻璃碴之間。
何干判斷夠安全了,可以等一家人吃過飯之後叫她到餐室來吃飯。別的老媽子也都躲開,讓出空間來給她。連何干也留下她一個人吃。這樣子成了常態。有天幸喜在餐具櫥上找到信紙、一個墨水盒、一隻毛筆。有顏料就更好了。橫豎無事可做。有張紙團成了一團,她攤平了,是張舊式信箋,上面是她弟弟的筆跡,寫的是文言文,寫給上海的新房子的一個表哥:
“楓哥哥如晤:重陽一會,又隔廿日。家門不幸,家姐玷辱門風,遺羞雙親,殊覺痛心疾首……”
寫了一半沒寫完。琵琶瞪著空白處,腦子也一片空白。然後心裡銳聲叫起來。這是什麼話?玷辱門風?這隻有在女子不守婦道的時候才用得上。也許他也覺得這麼說不妥,所以寫了一半便擱下了。仔細回想起來,弟弟活了這麼大,還真沒聽他說過什麼。這還是第一次。還許他並不是當真以為她有什麼,只是套古文引喻失當。可是她的外交豁免權失效了,他一定也幸災樂禍,不是只有他一個受害人了。比較起來,他在父親與後母面前倒成了紅人,自己就封自己是他們的發言人了。
他把信箋團縐了。可是事實俱在,她只從他那兒聽見過這些話。除了這個怪異的掉書袋聲口之外,她沒有別的話可以據以判斷。她慌忙把紙放下,怕他進來看見,依舊團縐了撂在桌上。絲毫不想到要找他當面說清楚,他反正是什麼話也不會說。
倒讓她想到了為虎作倀。老虎殺死的人變成倀,再也不離開這頭老虎。跟著老虎一齊去獵殺,幫著把獵物驅趕到老虎的面前,打手一樣,嚇唬小動物,也在單身旅客前現形,故意引他們走上歧途。陵也讓老虎吃了,變成了倀。
幸喜心痛只一下就過去了。兩人這一輩子裡,陵當孩子太久了,她並不認真看待他。
何干膽子大了,偷拿了條毯子來,一頭鋪床一頭咕嚕道:“講要你搬到小樓上去。”
“什么小樓?”
“後頭的小樓。”
“在哪裡?我怎麼沒看過?”
“後面樓上。前‘向是給傭人住的,好兩年沒人住了。壞房子。”她隨口說,微蹙著眉,撇下不提,像是拂開臉上的蜘蛛網。
後頭的小樓聽著耳熟。明代小說和清代唱曲里做錯事的女兒都幽禁在後花園裡。若是鄉下就是柴房,城裡就是後頭的小樓。三餐都從門底下的小門板推進房裡。房裡的冤魂除非找到了替死鬼,不然不能投胎轉世,所以誘惑新來的人自殺,使她的心塞滿怨苦,在她耳邊喃喃勸她一了百了,在她眼前掛下了繩圈,看上去像一扇圓圓的窗子,望進去就是個綺麗的花園。
琵琶想笑。竟然是我?為了什麼?我做了什麼?瑰麗的古代的不幸要她來承受,卻沒嘗過情愛的羅曼諦克!她不再多問,可是何干又開口,岔了開去:
“也只是講講,好在還沒說呢。”
臉上有種盤算的神氣,指不定是在想能搬點什麼進去,讓琵琶住得舒服些。
竟是要把她關到死。放出來的時候也念不成大學了。四年?七八年?光想到就不寒而慄。快著點,快著點,趕不上了。露從她小時候就這麼說她。“你都十六了。”珊瑚也提醒她,辨解似的。而如今呢?她這一生最重要的時刻被割了一大塊去。她非逃走不可。這些時候急切著要走,被圈禁的動物的狂亂發作過之後,她尋思著母親說的話:“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不會有錢上大學,更遑論去英國。找工作?她甚且沒有高中文憑。不能就這麼增加母親的負擔。母親的家是明淨美麗的地方,可以讓她投奔,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時候賴著的去處。說老實話,她並不知道富裕的滋味,也不清楚貧窮是怎樣一個情形。可是貧窮始終是真實的,因為老媽子們是活生生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