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麥卡勒先生是約翰牛(英國人的綽號。)的典型,當然他也可能是蘇格蘭人。外表和舉動都像生意人,對中國人來說不免市儈了些。露和珊瑚倒覺滑稽,這麼一個人竟是學者,可話說回來,英國整個是一個商人的民族。他不時看手錶。到了正午,他從桌子另一頭立起身來。
“時間到。”他喊道,收考卷。“下一場兩點,兩點整。”
琵琶情願等電梯,不肯四處尋找樓梯,雖然下去只走個一樓。安靜的走道有男人俱樂部的聖潔氣味,女人止步,基督教青年會頂樓一向是中國人不得進入。樓下的新的蘇打櫃檯假牙似的,在褐色古老世界的氣氛里顯得突兀。一道長玻璃牆把它跟大廳隔開了。一排國際友人長相的男女用麥管啜著飲料,無聲的應答。玻璃牆給這一幕添了光彩,像時髦雜誌的圖片。一個褐發女人,可能是中國人,罩著海灘外套,兩隻腿光溜溜的,繞著高腳凳。顯然是在室內游泳池游泳。她旁邊的男人穿了志願軍的卡其襯衫短袴,戴著國際旅的臂章,來福槍倚著櫃檯。
我就喝杯奶昔吧,琵琶心裡想。何必出去?可又怕穿過玻璃。她向自己說:一杯奶昔沒辦法讓我喝上兩個鐘頭。還是走一走,看有沒有小飯館,這裡是城中心,附近一定有不少餐廳。可是對過整條街都是跑馬廳,街的這一邊又給一家摩天飯店和電影院占了。東行往百貨公司,是一排的掛著珠簾的美容沙龍、便宜旅合、舞蹈學校、按摩沙龍、有歌舞表演的小餐館,大中午霓虹燈沒打開,分不清哪家是哪家。不過南京路上總是人來人往。她立在街角猶豫不決。有時間到小巷裡探險麼?
轟隆!短促的一聲雷,隱約還有洋鐵罐的聲音。腳下的地晃了晃。
“哪兒?”街上的人彼此詢問。
這一聲是響,可她在家裡聽見的更響。樓板也震動,震破了一扇窗,她都不覺得怎麼。她是在家裡。
所有汽車都撳喇叭,倒像是交通阻塞了。汽車還是一輛一輛過來,堆成長龍。電車立在原地不動,鈴聲叮鈴響。黃包車車夫大聲抗議。行人腳步更快,抬頭看有沒有飛機。她兩個家都可能中彈,兩個家都在邊界上,父親的家靠近蘇州河,母親的公寓在越界築路上,可是她卻不想到這一層。家是安全的。孤零零一個在陌生人間,她有些惘然,但沒多久車輛就疏散了。她進了一家百貨公司看牆上的鐘。該往回走了。底下一樓的小吃部飄上了過熟的雲腿香味。她買了一個咖喱餃和甜瓜餃,拿著紙袋吃起來。
“剛才那是什麼聲音,麥卡勒先生知道嗎?”男生們問道。
麥卡勒先生說不知道。
考完試琵琶繳卷,他向她說:“你母親打電話來,要你離開前打電話過去。你等一會,我帶你去打電話。”
她撥了母親家的號碼,陡然悚懼起來。出了什麼事?
“琵琶嗎?”露的聲音,“我只是要告訴你考完了過來我這裡。考完了吧?一個炸彈落在大世界遊藝場。我怕你回家去你父親明天不放你出來,明天早上還要考一堂。今天晚上還是住在這裡的好。”
炸彈落在大世界遊藝場,想想也覺滑稽,反倒使它更加的匪夷所思。鄉下人進城第一個要看的地方就是大世界,龐大的灰慘慘的混凝土建築,娛樂的貧民窟,變戲法的、說相聲的、唱京戲蘇州戲上海戲的、春官秀,一樣疊著一樣。一進門迎面是個哈哈鏡,把你扭曲成細細長長的怪物,要不就是矮胖的侏儒。屋頂花園裡條子到處晃悠,捕捉涼風,也捕捉男人的目光。露天戲院貼隔壁是詩會,文人雅士坐著藤椅品茗,研究牆上貼的古詩。每一行都是謎,寫在單獨的紙條上。付點小錢就能上前去,撕下一張紙,猜詩謎,猜對了贏一聽香菸。大世界包羅萬象。琵琶從小時就讀過許許多多在大世界邂逅的故事。她一直都想去看看,沒人要帶她去。老媽子們偶而帶鄉下來的親戚去,她總也在事後才知道。這下子看不到了,她心裡想,搭電車回母親家。全毀了麼?為什麼偏炸這個直立的娛樂園呢?為了能多殺人?可是下午一點的大世界幾乎是空蕩蕩的。那個地區當然人很多,法租界的中心,理當是最安全的地方。前一個世紀中期炮彈問世之後,就沒有一個炮彈落在租界上。這一個落在大世界,如同打破了自然法則。
開電車的在乘客叢里推擠,嚷著:“往裡站,往裡站,進來坐客廳。做什麼全擠在門口?就算炸彈來了想跑,。門也堵死了。”
乘客不理他。有人打鼻子裡冷哼一聲。
“還這麼輕嘴薄舌,大世界裡死了那麼多人。”有個人嘟囔。
一開始還沒有人接話,後來心裡的氣泡像是壓不住,咕嘟嘟往上冒,在死亡的面前變得邪門,活躍非常。
“炸了好大一個洞。”一個說。
“破了風水咒。”又一個說,“上海從沒受戰火波及過,這下子不行了。”
七張八嘴說個不停。
“都說上海這個爛泥岸慢慢沉進海里了,我看也撐不了好久了。”
“想嚇唬上海人,不中用。難民照樣往上海逃,到底比別的地方強,嘿嘿!”
“是啊,上海那麼多人,未見得你就中頭獎。”
“都是命中注定。生死簿上有名字,逃也逃不了。”
“我本來要到八仙橋談生意的,要不是臨時有客來,我也難逃一死。”
“說到九死一生,我有個朋友就堵在兩條街以外。喝呀!不是他印堂高就是他祖宗積德。”
“我知道大世界有個說相聲的,正好到外地演出。真是運氣。”
“蒙里戛戛,蒙里戛戛!”開電車的吆喝,要大家往裡擠。
有乘客望著窗外一輛經過的卡車,沒教別人也看,可是整個電車一陣微微的騷動蠕蠕從頭爬到尾,伸長脖子的伸長脖子,彎腰的彎腰,抓著藤吊圈,看著車窗外。第二輛卡車開過來,放慢了幾秒鐘,正好讓琵琶看見敞開的後車斗。手腳糾纏在一起,堆得有油布車頂一半高。泛黃的灰白的肌膚顯得年青,倒像女人。女學童打球,絆倒了跌在彼此身上。街頭雜耍的脫得只剩一點破布蔽體,疲憊不堪的在彼此的肩頭上疊羅漢。她只看見胳膊和腿,隨便伸曲。有的不像是人的手腳,這裡那裡一片破印花布或藏藍破布。畫面一閃即逝。她完全給拖出了時間空間之外,不能思考也不能感覺。那些肢體上的大紅線條是鮮血,過後她才想到。可是看著像油膩膩、亮滑滑的蛇爬過黃色的皮膚。我看見的是大世界裡的屍體,她向自己說,卻不信。
卡車過後,電車上的人默不作聲。靜安寺站的報童吆喝著頭條,好幾隻手從車窗伸出去要買報紙。
“馬報,馬報!”
他們需要白紙黑字的安慰,可以使他們相信的東西。
接下來的一程她忙著想更緊要的事,怎麼同她母親說考試結果。
“我不知道,”她聽見自己說,“我覺得考得不錯,可是我真的不知道。”
“時間到。”他喊道,收考卷。“下一場兩點,兩點整。”
琵琶情願等電梯,不肯四處尋找樓梯,雖然下去只走個一樓。安靜的走道有男人俱樂部的聖潔氣味,女人止步,基督教青年會頂樓一向是中國人不得進入。樓下的新的蘇打櫃檯假牙似的,在褐色古老世界的氣氛里顯得突兀。一道長玻璃牆把它跟大廳隔開了。一排國際友人長相的男女用麥管啜著飲料,無聲的應答。玻璃牆給這一幕添了光彩,像時髦雜誌的圖片。一個褐發女人,可能是中國人,罩著海灘外套,兩隻腿光溜溜的,繞著高腳凳。顯然是在室內游泳池游泳。她旁邊的男人穿了志願軍的卡其襯衫短袴,戴著國際旅的臂章,來福槍倚著櫃檯。
我就喝杯奶昔吧,琵琶心裡想。何必出去?可又怕穿過玻璃。她向自己說:一杯奶昔沒辦法讓我喝上兩個鐘頭。還是走一走,看有沒有小飯館,這裡是城中心,附近一定有不少餐廳。可是對過整條街都是跑馬廳,街的這一邊又給一家摩天飯店和電影院占了。東行往百貨公司,是一排的掛著珠簾的美容沙龍、便宜旅合、舞蹈學校、按摩沙龍、有歌舞表演的小餐館,大中午霓虹燈沒打開,分不清哪家是哪家。不過南京路上總是人來人往。她立在街角猶豫不決。有時間到小巷裡探險麼?
轟隆!短促的一聲雷,隱約還有洋鐵罐的聲音。腳下的地晃了晃。
“哪兒?”街上的人彼此詢問。
這一聲是響,可她在家裡聽見的更響。樓板也震動,震破了一扇窗,她都不覺得怎麼。她是在家裡。
所有汽車都撳喇叭,倒像是交通阻塞了。汽車還是一輛一輛過來,堆成長龍。電車立在原地不動,鈴聲叮鈴響。黃包車車夫大聲抗議。行人腳步更快,抬頭看有沒有飛機。她兩個家都可能中彈,兩個家都在邊界上,父親的家靠近蘇州河,母親的公寓在越界築路上,可是她卻不想到這一層。家是安全的。孤零零一個在陌生人間,她有些惘然,但沒多久車輛就疏散了。她進了一家百貨公司看牆上的鐘。該往回走了。底下一樓的小吃部飄上了過熟的雲腿香味。她買了一個咖喱餃和甜瓜餃,拿著紙袋吃起來。
“剛才那是什麼聲音,麥卡勒先生知道嗎?”男生們問道。
麥卡勒先生說不知道。
考完試琵琶繳卷,他向她說:“你母親打電話來,要你離開前打電話過去。你等一會,我帶你去打電話。”
她撥了母親家的號碼,陡然悚懼起來。出了什麼事?
“琵琶嗎?”露的聲音,“我只是要告訴你考完了過來我這裡。考完了吧?一個炸彈落在大世界遊藝場。我怕你回家去你父親明天不放你出來,明天早上還要考一堂。今天晚上還是住在這裡的好。”
炸彈落在大世界遊藝場,想想也覺滑稽,反倒使它更加的匪夷所思。鄉下人進城第一個要看的地方就是大世界,龐大的灰慘慘的混凝土建築,娛樂的貧民窟,變戲法的、說相聲的、唱京戲蘇州戲上海戲的、春官秀,一樣疊著一樣。一進門迎面是個哈哈鏡,把你扭曲成細細長長的怪物,要不就是矮胖的侏儒。屋頂花園裡條子到處晃悠,捕捉涼風,也捕捉男人的目光。露天戲院貼隔壁是詩會,文人雅士坐著藤椅品茗,研究牆上貼的古詩。每一行都是謎,寫在單獨的紙條上。付點小錢就能上前去,撕下一張紙,猜詩謎,猜對了贏一聽香菸。大世界包羅萬象。琵琶從小時就讀過許許多多在大世界邂逅的故事。她一直都想去看看,沒人要帶她去。老媽子們偶而帶鄉下來的親戚去,她總也在事後才知道。這下子看不到了,她心裡想,搭電車回母親家。全毀了麼?為什麼偏炸這個直立的娛樂園呢?為了能多殺人?可是下午一點的大世界幾乎是空蕩蕩的。那個地區當然人很多,法租界的中心,理當是最安全的地方。前一個世紀中期炮彈問世之後,就沒有一個炮彈落在租界上。這一個落在大世界,如同打破了自然法則。
開電車的在乘客叢里推擠,嚷著:“往裡站,往裡站,進來坐客廳。做什麼全擠在門口?就算炸彈來了想跑,。門也堵死了。”
乘客不理他。有人打鼻子裡冷哼一聲。
“還這麼輕嘴薄舌,大世界裡死了那麼多人。”有個人嘟囔。
一開始還沒有人接話,後來心裡的氣泡像是壓不住,咕嘟嘟往上冒,在死亡的面前變得邪門,活躍非常。
“炸了好大一個洞。”一個說。
“破了風水咒。”又一個說,“上海從沒受戰火波及過,這下子不行了。”
七張八嘴說個不停。
“都說上海這個爛泥岸慢慢沉進海里了,我看也撐不了好久了。”
“想嚇唬上海人,不中用。難民照樣往上海逃,到底比別的地方強,嘿嘿!”
“是啊,上海那麼多人,未見得你就中頭獎。”
“都是命中注定。生死簿上有名字,逃也逃不了。”
“我本來要到八仙橋談生意的,要不是臨時有客來,我也難逃一死。”
“說到九死一生,我有個朋友就堵在兩條街以外。喝呀!不是他印堂高就是他祖宗積德。”
“我知道大世界有個說相聲的,正好到外地演出。真是運氣。”
“蒙里戛戛,蒙里戛戛!”開電車的吆喝,要大家往裡擠。
有乘客望著窗外一輛經過的卡車,沒教別人也看,可是整個電車一陣微微的騷動蠕蠕從頭爬到尾,伸長脖子的伸長脖子,彎腰的彎腰,抓著藤吊圈,看著車窗外。第二輛卡車開過來,放慢了幾秒鐘,正好讓琵琶看見敞開的後車斗。手腳糾纏在一起,堆得有油布車頂一半高。泛黃的灰白的肌膚顯得年青,倒像女人。女學童打球,絆倒了跌在彼此身上。街頭雜耍的脫得只剩一點破布蔽體,疲憊不堪的在彼此的肩頭上疊羅漢。她只看見胳膊和腿,隨便伸曲。有的不像是人的手腳,這裡那裡一片破印花布或藏藍破布。畫面一閃即逝。她完全給拖出了時間空間之外,不能思考也不能感覺。那些肢體上的大紅線條是鮮血,過後她才想到。可是看著像油膩膩、亮滑滑的蛇爬過黃色的皮膚。我看見的是大世界裡的屍體,她向自己說,卻不信。
卡車過後,電車上的人默不作聲。靜安寺站的報童吆喝著頭條,好幾隻手從車窗伸出去要買報紙。
“馬報,馬報!”
他們需要白紙黑字的安慰,可以使他們相信的東西。
接下來的一程她忙著想更緊要的事,怎麼同她母親說考試結果。
“我不知道,”她聽見自己說,“我覺得考得不錯,可是我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