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後者沒回應,默默將桌上的票子給收到懷中。
宛蓮就算是沒什麼大的見識,也能知道這襖子的價值遠遠不值那四百文。襖子衣袖擺上有個暗紋圖騰是京都紅繡坊里標記,那裡的服飾最低也是三十兩為上。
可宛蓮還是壓著心裡的不舍,低聲道了句謝謝,揣著錢出了鋪子。腳剛邁出門檻,就覺著身上的擔子輕了些。小襖子沒了又怎麼樣,她總會賺到錢再將之贖回來的,那時候說不定爹爹的病也已經好了。
能既不負心意,又將爹爹的病醫好,莫過於最好的結果了。
如此想,她便又是那個笑得喜滋滋的宛小蓮。
不管錢多錢少,總能是緩一緩燃眉之急的,其他的便交給以後再說吧。
宛蓮想起江生臨前的話,只是一句無關輕重的安慰話,也能是如此動聽。她深深舒了一口氣,邁出當鋪時的腳步都輕盈了起來。
一路走到藥鋪,盤算著一會用剩餘的錢去買些什麼。雖然爹爹不說,但藥一定是很苦的,宛蓮想:那就順路的時候再去買些蜜餞。能為爹爹緩解些痛苦,做多少都是值得的。
如此沉悶了一路的心情終於好轉了些,她揣著錢就往中藥鋪子的方向走。
路過紅繡坊的時候,忍不住朝裡面多望了幾眼,也不知今日是哪位貴客前來,秀坊門口圍著幾個家僕。宛蓮看著其中某個,覺著有些熟悉,但一時又叫不上名來。
入了藥鋪,朱大夫正低頭翻閱帳本。鋪里還有一位學徒,背著門在藥櫃前數點藥材。
見是宛蓮來了,他從一旁的藥單里抽出一張,伸手遞給身後人,而後溫聲道:“是李姑娘來了啊。令尊的藥過會就備好。”
宛蓮點點頭,走上前將李叔的近況一一給說了:咳嗽帶血,每日也吃不下什麼東西,往往只能用些米粥墊著。整日都在昏睡,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她說到最後,眼圈都紅了,忙偏過頭去緩著情緒。
大夫越聽眉頭蹙地越緊,最後嘆道:“這種情況只能用溫和的藥給吊著。這樣,我再改改方子。就勞煩李姑娘等一會了。”
說罷,轉身對著藥櫃,與身邊人商討。
嫌在屋裡呆著太悶,宛蓮走出門去透氣。紅袖坊門前還圍著些許人,在這一條街的清冷裡面尤其顯著。她忍不下心裡的好奇,朝內多嘴問了一句:“今日是怎麼了,紅袖坊門口這麼多人?”
屋內學徒隨口答道:“是杜家在採辦彩禮呢,陣仗肯定得大了。”
也許是在屋內呆得久了,腦子有些迷糊,她就將心裡的話怔怔地給問出了口:“杜家誰要大婚了?”
屋內人扎著藥袋答道:“杜家大少爺,杜思齊將軍啊。”
宛蓮聞言愣在原地,她朝紅繡坊門口看去,終於想起了那個眼熟的人是誰,是當日在杜府門口招待自己的家僕。
朱大夫嫌自己徒弟囉嗦,連忙出聲訓斥。後者忙縮著脖子,退到一邊去了。
朱大夫將藥袋紮好,將之交給宛蓮,柔聲道:“這藥我改了幾味,藥性是緩了些。”說完,抬眼看了宛蓮,再開口時語氣中多有抱歉:“他想吃些什麼,就儘量滿足了吧。”
這話的暗示已然足夠明顯,宛蓮卻平淡地伸手將藥袋接過,笑著同大夫說了感謝。她出了藥鋪,又在前面買了些蜜餞,而後像往常一樣走上回家的路。只是路過紅繡坊時,宛蓮下意識地尋找那人的身影,眼神來回搜了好幾遍,終於將那抹褐色藏在了眼底。
他有萬般的好,只是不中意自己罷了。
如今心上人要迎娶他的心上人了,這光明正大的一瞥,也成了能看他的最後一眼。“最後一眼就最後一眼罷,得不到的便也就不念著了。”宛蓮想:“她得走了,爹爹還等在著自己照顧”。
於是她便收回視線,拎著藥就往葉府的方向走。
腳下的步子是越來越急,宛蓮幾乎迫不及待地想回到爹爹身邊去,等他病好了,自己就帶他去看江南的花。像是自動忽視了朱大夫的話,一味地構想美好的以後,她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但不能沒有家。
宛蓮甚至是慶幸著的,幸好她還有爹爹在。
她只有爹爹了。
☆、再遇
沒過幾日,杜思齊大婚。
周必安自從從瀚北回來,就再也不畫人物像了。他整日遊山玩水,專繪些風景什麼的。昔日一起征戰的同伴新婚,他便畫了一幅駿馬踏花行相贈,還在一旁洋洋灑灑的題上了字:勸君行萬里,拂香過越重山。
畢竟是杜丞相家的喜事,娶得又是姜皇太后的小侄女,排場肯定是得足的。
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吹鑼打鼓的盡顯熱鬧。杜府那條街上的,都將這當成難得的喜慶事,簇擁著去沾富貴人家的喜氣。
喜宴的邀請自然是發到了同為當朝丞相的葉宏殊手裡,雖說是二人一左一右為如今百官之首,但其實大權以都包攬在了杜且及手上。葉宏殊在朝半生,又怎會看不出新皇對於自己實權的架空,自己的提議永遠不會被採納,大有冷落到底的意思。
明面上的二人為相,其實早已是名存實亡。
也許是一直以來的堅守最終付之東流,葉宏殊對所謂的名來利往已然是看淡了。文帝一日沒明說,他便一日照舊的上朝下朝,領著俸祿當一閒散官。既然收到了杜家送來的請帖,他必然是得去的。
宛蓮就算是沒什麼大的見識,也能知道這襖子的價值遠遠不值那四百文。襖子衣袖擺上有個暗紋圖騰是京都紅繡坊里標記,那裡的服飾最低也是三十兩為上。
可宛蓮還是壓著心裡的不舍,低聲道了句謝謝,揣著錢出了鋪子。腳剛邁出門檻,就覺著身上的擔子輕了些。小襖子沒了又怎麼樣,她總會賺到錢再將之贖回來的,那時候說不定爹爹的病也已經好了。
能既不負心意,又將爹爹的病醫好,莫過於最好的結果了。
如此想,她便又是那個笑得喜滋滋的宛小蓮。
不管錢多錢少,總能是緩一緩燃眉之急的,其他的便交給以後再說吧。
宛蓮想起江生臨前的話,只是一句無關輕重的安慰話,也能是如此動聽。她深深舒了一口氣,邁出當鋪時的腳步都輕盈了起來。
一路走到藥鋪,盤算著一會用剩餘的錢去買些什麼。雖然爹爹不說,但藥一定是很苦的,宛蓮想:那就順路的時候再去買些蜜餞。能為爹爹緩解些痛苦,做多少都是值得的。
如此沉悶了一路的心情終於好轉了些,她揣著錢就往中藥鋪子的方向走。
路過紅繡坊的時候,忍不住朝裡面多望了幾眼,也不知今日是哪位貴客前來,秀坊門口圍著幾個家僕。宛蓮看著其中某個,覺著有些熟悉,但一時又叫不上名來。
入了藥鋪,朱大夫正低頭翻閱帳本。鋪里還有一位學徒,背著門在藥櫃前數點藥材。
見是宛蓮來了,他從一旁的藥單里抽出一張,伸手遞給身後人,而後溫聲道:“是李姑娘來了啊。令尊的藥過會就備好。”
宛蓮點點頭,走上前將李叔的近況一一給說了:咳嗽帶血,每日也吃不下什麼東西,往往只能用些米粥墊著。整日都在昏睡,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她說到最後,眼圈都紅了,忙偏過頭去緩著情緒。
大夫越聽眉頭蹙地越緊,最後嘆道:“這種情況只能用溫和的藥給吊著。這樣,我再改改方子。就勞煩李姑娘等一會了。”
說罷,轉身對著藥櫃,與身邊人商討。
嫌在屋裡呆著太悶,宛蓮走出門去透氣。紅袖坊門前還圍著些許人,在這一條街的清冷裡面尤其顯著。她忍不下心裡的好奇,朝內多嘴問了一句:“今日是怎麼了,紅袖坊門口這麼多人?”
屋內學徒隨口答道:“是杜家在採辦彩禮呢,陣仗肯定得大了。”
也許是在屋內呆得久了,腦子有些迷糊,她就將心裡的話怔怔地給問出了口:“杜家誰要大婚了?”
屋內人扎著藥袋答道:“杜家大少爺,杜思齊將軍啊。”
宛蓮聞言愣在原地,她朝紅繡坊門口看去,終於想起了那個眼熟的人是誰,是當日在杜府門口招待自己的家僕。
朱大夫嫌自己徒弟囉嗦,連忙出聲訓斥。後者忙縮著脖子,退到一邊去了。
朱大夫將藥袋紮好,將之交給宛蓮,柔聲道:“這藥我改了幾味,藥性是緩了些。”說完,抬眼看了宛蓮,再開口時語氣中多有抱歉:“他想吃些什麼,就儘量滿足了吧。”
這話的暗示已然足夠明顯,宛蓮卻平淡地伸手將藥袋接過,笑著同大夫說了感謝。她出了藥鋪,又在前面買了些蜜餞,而後像往常一樣走上回家的路。只是路過紅繡坊時,宛蓮下意識地尋找那人的身影,眼神來回搜了好幾遍,終於將那抹褐色藏在了眼底。
他有萬般的好,只是不中意自己罷了。
如今心上人要迎娶他的心上人了,這光明正大的一瞥,也成了能看他的最後一眼。“最後一眼就最後一眼罷,得不到的便也就不念著了。”宛蓮想:“她得走了,爹爹還等在著自己照顧”。
於是她便收回視線,拎著藥就往葉府的方向走。
腳下的步子是越來越急,宛蓮幾乎迫不及待地想回到爹爹身邊去,等他病好了,自己就帶他去看江南的花。像是自動忽視了朱大夫的話,一味地構想美好的以後,她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但不能沒有家。
宛蓮甚至是慶幸著的,幸好她還有爹爹在。
她只有爹爹了。
☆、再遇
沒過幾日,杜思齊大婚。
周必安自從從瀚北回來,就再也不畫人物像了。他整日遊山玩水,專繪些風景什麼的。昔日一起征戰的同伴新婚,他便畫了一幅駿馬踏花行相贈,還在一旁洋洋灑灑的題上了字:勸君行萬里,拂香過越重山。
畢竟是杜丞相家的喜事,娶得又是姜皇太后的小侄女,排場肯定是得足的。
迎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吹鑼打鼓的盡顯熱鬧。杜府那條街上的,都將這當成難得的喜慶事,簇擁著去沾富貴人家的喜氣。
喜宴的邀請自然是發到了同為當朝丞相的葉宏殊手裡,雖說是二人一左一右為如今百官之首,但其實大權以都包攬在了杜且及手上。葉宏殊在朝半生,又怎會看不出新皇對於自己實權的架空,自己的提議永遠不會被採納,大有冷落到底的意思。
明面上的二人為相,其實早已是名存實亡。
也許是一直以來的堅守最終付之東流,葉宏殊對所謂的名來利往已然是看淡了。文帝一日沒明說,他便一日照舊的上朝下朝,領著俸祿當一閒散官。既然收到了杜家送來的請帖,他必然是得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