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劉娥知道他心中所思,真宗是開國以來第三個皇帝,太祖太宗有開國之功,他身為天子,自不甘心毫無建樹。自登基以來,勤政不息,親自巡查邊關,親征澶州,大開科舉,大舉裁官,興修水利農田等,如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也應該是給天下一個盛世已經到來的交待了。更何況契丹雖訂盟約、夏州雖然來歸,但都是暗伏野心,蠢蠢yù動,但遼夏均十分相信神道,封禪之舉也是展示國力,借神道之力以鎮服四夷。同時,天子的權威也需要更進一步的加qiáng。
她低頭暗忖了一下,如今朝堂是鐵板一塊,真宗上次提出的立後之議,也被駁了回來。看起來朝中人事,也的確到了應該調整的時候了。雖然她對王欽若此舉不以為意,但是既然真宗有意推行,對於她來說,亦未曾不是一件順水推舟的好事。想到這裡,轉而笑道: 官家說得有理,是臣妾多慮了。
真宗點了點頭道: 不,小娥,你一句 要君 之言也的確是提醒了朕,此事推行之時,朕自有控制。
景德五年正月,皇城司上奏,說是城門守衛看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道長約二丈的huáng帛吊在那裡,不知道是什麼徵兆,特來上報。
此時真宗在朝元殿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臣的朝賀,聽說了此事,連忙派周懷政前去取來一看,這邊對文武百官說: 去年冬天十一月間,庚寅日夜半,朕方就寢,忽然只覺得宮室中光華燦爛,見一仙人著星冠絳衣,來對朕說: 來月宜就正殿建huáng籙道場一月,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 說完就不見了,朕正疑惑著,因此十二月間在朝元殿建設道場一月,但是此事大是非同尋常,因怕引起疑惑,所以不曾對人明言。如今城門上見帛書,難道真有天書下降這種事不成?
王欽若當即出奏道: 陛下至誠格天,應該上邀天眷。
真宗含笑點頭,過了一刻,見周懷政已經回來,跪奏道: 奴才去了承天門外,果然見有帛書掛在空中,約長二丈許,捲成一卷封住,奴才遠遠看著,那封口像是隱隱有字。
真宗故意道: 這莫非天書不成?
此時知qíng的大臣們忙著上前添油加醋地道賀,不知qíng的大臣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亂鬨鬨地隨大流跪下朝賀。
真宗道: 若真是上天賜下帛書,須得由朕親自前去拜受。 說著,帶領群臣步行出殿,直抵朝天門前,但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卷huáng帛正隨風飄dàng,搖曳空中。
真宗率群臣望空而拜,三拜之後,即命二名內侍搬來梯子,登上去恭敬地取下那捲huáng帛。再奉送到道場上打開,但見那huáng帛上寫著文字: 趙受命,興於宋,付於眘,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真宗又向天書跪拜之後,令陳堯叟打開天書向眾臣宣讀,天書共有三卷,大致內容亦不過是從趙宋如何能夠得國,乃一命所歸,如何將傳世永久云云。
那些外國使臣本就是文化不多,且敬畏天命,此時更是聽得心中駭然,道怪不得大宋天子能得天下,原來是上天早就註定了。
待得天書讀完,真宗仍然跪拜領受,仍用原帛裹著天書,令人封入金匱之內。下旨君臣皆要茹齋戒葷,同時派遣人到太廟告天地宗廟社稷,下旨大赦天下,即日起改元,將景德五年改為大中祥符三年,並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門,置天書儀衛扶持使,令宰執近臣兼任。
丞相王旦原本並不同意此事,劉娥設計,在正月里宮中設宴之時,真宗賜於王旦一杯封口了的御酒,讓他帶回家享用。等王旦回到家中打開那金杯時,哪裡是御酒,卻分是滿滿的一杯珍珠寶石,粒粒晶華璀燦,珠光流轉。
王旦自寇準離開之後,壓力倍增,數招真宗之忌。真宗要以王欽若繼寇準為相,他知道王欽若插手,則將會引起整個內閣大變動,導致政局走向自己無法把握。此番王欽若搞這一套天書封禪,也是變相的架空他這個宰相,因此堅決不同意。本以為真宗若是以君王之威相逼,尚可辨抗。不料真宗卻暗中賞如此恩賜,忽然間那股剛qiáng之氣頓時鬆了下來。君臣恩遇到此等份上,皇帝已經以此等方工向他屈尊,夫復何言,難道當真是要與皇帝做對到底嗎?
再說,他在心中微弱地為自己辯護: 古往今來帝王或驅騁田獵,或yín流聲色,做臣子的反對抗諫,還有理可恃。當今天子崇真封道,實為天下社稷和萬民祈福,並非沉迷于田獵聲色之中!雖然有擾民費財之說,但是,卻也有安定天下之心啊!王旦啊王旦,難道你也要鬧到象寇準一樣把自己弄到不可收拾嗎? 王旦捧著珠杯,心中已經妥協了。知道真宗心意已決,他既然領受了珍珠,只得免不得要領頭做足這場戲了。
天書下降後數日,丞相王旦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官吏藩夷僧道耆壽共二萬三千二百餘人,上表請真宗封禪,真宗故意推脫,直到第五次的表章上來,真宗這才下旨封禪泰山。同時下旨,封禪費用浩大,先從宮中節儉,宮中內外除命服外,不得以金銀為飾。
此後這一年裡,準備封禪等事宜忙得群臣不可開交。此時因為遼宋和議邊境和睦,天下各州府都民生安定。且真宗自登基以來,屢派大臣們到全國各地興修水利,興修襄陽淳河可灌民田三千頃、河北諸渠可灌田數萬頃,治理huáng河長河等流域,又得了數萬頃的良田,此時占城稻已經在汴京以南的各地推行。百姓們不再流離失所,且田地收成大大增加,全國上下因此也有閒心興高采烈地迎接這一場大慶典。
普天下各州各府自開國以來,還是第一次這般熱鬧。舉國同慶萬民齊賀這場盛典,各地紛紛報上祥瑞。
五月,前去泰山準備封禪事務的王欽若上表說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
六月,又發現天書再降醴泉。
八月,王欽若獻芝糙八千餘本。
九月,副相趙安仁又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餘本。
十月,真宗下旨出京往泰山行封禪之禮, 用玉輅載著天書,先行登途,自備鹵簿儀衛,隨後出發。途中歷十七日,始至泰山。王欽若迎謁道旁,獻上芝糙三萬八千餘本。真宗慰勞有加。復齋戒三日,才上泰山,道經險峻,降輦步行。享祀昊天上帝,左陳天書,配以太祖、太宗,命群臣把五方帝及諸神於山下封祀壇。禮成,出金玉匱函封禪書,藏置石篋。真宗再巡視圜台,然後還幄,王旦復率從官稱賀。
翌日,禪祭皇地祗於社首山,如封祀儀。真宗即御朝覲壇中的壽昌殿,受百官朝賀,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有詔大赦天下,文武進秩,令開封府及所過州郡,考選舉人,賜天下酺三日。改乾封縣為奉符縣。
待得封禪之後回到京中,諸事完畢,又已經是一年過去了。
次年春天,真宗因為天降天書,封禪泰山,乃是國家的喜兆,因此又下旨,宣布免去各路百姓歷年來欠下的賦稅計有一千二百六十七萬七千錢。消息傳來,百姓歡呼之餘,不免暗暗祈禱真宗最好多封禪幾次。
旨意擬定的時候,真宗回到宮中與劉德妃談及此事,劉娥想了一想,忽然一笑。真宗見她笑得別有深意,不禁問道: 小娥,你笑什麼?
劉娥笑道: 臣妾不過是想起來了小時候聽過的一個笑話罷了。
真宗知必有古怪,便問道: 是什麼笑話,說來與朕聽聽?
劉娥便道: 我小時候聽婆婆說鳳凰蛋的故事,說是一個農人,某次上山打柴時,見到糙叢中有一個大的鳥窩,鳥窩裡頭有五隻色彩斑瀾的鳥蛋。農人心想,聽說此山中有鳳凰出沒,這莫不是傳說中的鳳凰蛋不成。農人忙抱了這五隻巨蛋下山,心裡想著,鳳凰蛋乃是個祥瑞之物,不是我這等平常百姓可以享用的,須得進貢給皇上才是。只是他一個尋常百姓,如何見得到天子,便將此物獻給了地保。那地保見了鳳凰蛋,未免心動,心想等稀罕之物,我不免留下一個做傳家之寶。反正皇上得四個鳳凰蛋,亦是足夠了。這樣想著,便偷偷私吞下一個鳳凰蛋來。只是那地保也見不得天子,便呈給縣令;那縣令便也私吞下一個鳳凰蛋,轉呈督府;那督府見了鳳凰蛋,也不免私吞下一個來,這邊將剩下的兩隻鳳凰蛋急速送到京中呈與宰相;那宰相依樣葫蘆,到最後便將一隻鳳凰蛋呈與了皇上。皇上大喜,心想難得這山野村夫,竟能夠得到寶物時心中想著朝庭皇上,實是難得,便賜下一個大大的金元寶賞與那農夫
真宗聽到這裡,笑道: 可惜可惜,這農夫原該得五隻金元寶,如今只卻剩下了一隻,實是可惜!
劉娥笑著抿一抿嘴道: 故事還沒完呢!那宰相拿了金元寶,換了一個銀元寶賞給那督府,那督府萬不想自己兩個鳳凰蛋送上去只得一隻銀元寶,回府便把銀元寶換成了鐵元寶,那縣令拿了鐵元寶,很是不服,心想算了,這麼大隻鐵元寶回家還能打只菜刀,便換成一隻錫元寶給那地保,那地保見了不服,心說怎麼四隻鳳凰蛋才換一隻錫元寶,沒奈何這錫元寶拿回家去還能打只酒壺。眼見那農夫來問皇上賞了些什麼呀?那地保只得揀了個元寶大的石頭疙瘩給他罷了!
真宗哈地一聲笑了出來,笑了兩聲便停下來嘆道: 你這笑話初聽雖是可笑,細細品來,竟是可畏得很。若官吏們如此層層盤剝,當真一個農夫進獻了五隻鳳凰蛋只換得一塊石頭疙瘩,這社稷江山,還能坐得穩嗎?
劉娥肅然道: 皇上減輕賦稅,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以臣妾從前在民間所知,太祖太宗皇帝時,也曾經多次宣布減輕賦稅。只是若此事執行得不力,許多地方官吏陽奉陰違層層盤剝,則朝庭的一番美意,也不過是落入了他們的腰包之中,對於百姓來說,並未得到好處。我大宋朝庭的官員,自然多是賢能,但凡地方上有些微蠹吏,則不免朝庭賞下的金元寶,到了百姓手上只剩下石頭疙瘩了。於朝庭來說,這般蠹吏只不過是少數,於當地百姓來說,這些人則是代表了整個朝庭!
真宗臉色肅穆,好一會兒才道: 整頓吏治,確是一件大事。本朝原自亂世中建立,為了吸納人才,便要厚待官吏。這吏治不治,固然不成,若是動得厲害了,地方上立刻就不穩。咸平四年,為著冗兵冗吏過多,朕一次就裁撤了十九萬五千八百多無用的冗吏,至今地方上元氣還不曾恢復過來呢。
劉娥笑道: 是啊,只為那幾次北伐為了徵兵征糧征餉,任用了許多官吏。咸平四次那次皇上一道鐵旨,裁撤了近二十萬的冗吏,何等果斷,臣妾至今記憶猶新。治大國若烹小鮮,如今這地方上的官吏,短期內自是不宜再動。金元寶變成石頭疙瘩,只為天子的號令,未能讓地方百姓知曉,而地方百姓上繳多少,京城中也不清楚。臣妾的淺見是,朝庭可以派出使者,到各州府去曉諭百姓,朝庭已經免去積欠的賦稅,同時亦可監督和了解百姓到底有沒有從朝庭的恩旨中得到實惠。這樣一來,則地方的蠹吏就無法再行欺上瞞下了!
她低頭暗忖了一下,如今朝堂是鐵板一塊,真宗上次提出的立後之議,也被駁了回來。看起來朝中人事,也的確到了應該調整的時候了。雖然她對王欽若此舉不以為意,但是既然真宗有意推行,對於她來說,亦未曾不是一件順水推舟的好事。想到這裡,轉而笑道: 官家說得有理,是臣妾多慮了。
真宗點了點頭道: 不,小娥,你一句 要君 之言也的確是提醒了朕,此事推行之時,朕自有控制。
景德五年正月,皇城司上奏,說是城門守衛看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道長約二丈的huáng帛吊在那裡,不知道是什麼徵兆,特來上報。
此時真宗在朝元殿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臣的朝賀,聽說了此事,連忙派周懷政前去取來一看,這邊對文武百官說: 去年冬天十一月間,庚寅日夜半,朕方就寢,忽然只覺得宮室中光華燦爛,見一仙人著星冠絳衣,來對朕說: 來月宜就正殿建huáng籙道場一月,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 說完就不見了,朕正疑惑著,因此十二月間在朝元殿建設道場一月,但是此事大是非同尋常,因怕引起疑惑,所以不曾對人明言。如今城門上見帛書,難道真有天書下降這種事不成?
王欽若當即出奏道: 陛下至誠格天,應該上邀天眷。
真宗含笑點頭,過了一刻,見周懷政已經回來,跪奏道: 奴才去了承天門外,果然見有帛書掛在空中,約長二丈許,捲成一卷封住,奴才遠遠看著,那封口像是隱隱有字。
真宗故意道: 這莫非天書不成?
此時知qíng的大臣們忙著上前添油加醋地道賀,不知qíng的大臣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亂鬨鬨地隨大流跪下朝賀。
真宗道: 若真是上天賜下帛書,須得由朕親自前去拜受。 說著,帶領群臣步行出殿,直抵朝天門前,但見左承天門南鴟尾上,有一卷huáng帛正隨風飄dàng,搖曳空中。
真宗率群臣望空而拜,三拜之後,即命二名內侍搬來梯子,登上去恭敬地取下那捲huáng帛。再奉送到道場上打開,但見那huáng帛上寫著文字: 趙受命,興於宋,付於眘,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真宗又向天書跪拜之後,令陳堯叟打開天書向眾臣宣讀,天書共有三卷,大致內容亦不過是從趙宋如何能夠得國,乃一命所歸,如何將傳世永久云云。
那些外國使臣本就是文化不多,且敬畏天命,此時更是聽得心中駭然,道怪不得大宋天子能得天下,原來是上天早就註定了。
待得天書讀完,真宗仍然跪拜領受,仍用原帛裹著天書,令人封入金匱之內。下旨君臣皆要茹齋戒葷,同時派遣人到太廟告天地宗廟社稷,下旨大赦天下,即日起改元,將景德五年改為大中祥符三年,並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門,置天書儀衛扶持使,令宰執近臣兼任。
丞相王旦原本並不同意此事,劉娥設計,在正月里宮中設宴之時,真宗賜於王旦一杯封口了的御酒,讓他帶回家享用。等王旦回到家中打開那金杯時,哪裡是御酒,卻分是滿滿的一杯珍珠寶石,粒粒晶華璀燦,珠光流轉。
王旦自寇準離開之後,壓力倍增,數招真宗之忌。真宗要以王欽若繼寇準為相,他知道王欽若插手,則將會引起整個內閣大變動,導致政局走向自己無法把握。此番王欽若搞這一套天書封禪,也是變相的架空他這個宰相,因此堅決不同意。本以為真宗若是以君王之威相逼,尚可辨抗。不料真宗卻暗中賞如此恩賜,忽然間那股剛qiáng之氣頓時鬆了下來。君臣恩遇到此等份上,皇帝已經以此等方工向他屈尊,夫復何言,難道當真是要與皇帝做對到底嗎?
再說,他在心中微弱地為自己辯護: 古往今來帝王或驅騁田獵,或yín流聲色,做臣子的反對抗諫,還有理可恃。當今天子崇真封道,實為天下社稷和萬民祈福,並非沉迷于田獵聲色之中!雖然有擾民費財之說,但是,卻也有安定天下之心啊!王旦啊王旦,難道你也要鬧到象寇準一樣把自己弄到不可收拾嗎? 王旦捧著珠杯,心中已經妥協了。知道真宗心意已決,他既然領受了珍珠,只得免不得要領頭做足這場戲了。
天書下降後數日,丞相王旦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官吏藩夷僧道耆壽共二萬三千二百餘人,上表請真宗封禪,真宗故意推脫,直到第五次的表章上來,真宗這才下旨封禪泰山。同時下旨,封禪費用浩大,先從宮中節儉,宮中內外除命服外,不得以金銀為飾。
此後這一年裡,準備封禪等事宜忙得群臣不可開交。此時因為遼宋和議邊境和睦,天下各州府都民生安定。且真宗自登基以來,屢派大臣們到全國各地興修水利,興修襄陽淳河可灌民田三千頃、河北諸渠可灌田數萬頃,治理huáng河長河等流域,又得了數萬頃的良田,此時占城稻已經在汴京以南的各地推行。百姓們不再流離失所,且田地收成大大增加,全國上下因此也有閒心興高采烈地迎接這一場大慶典。
普天下各州各府自開國以來,還是第一次這般熱鬧。舉國同慶萬民齊賀這場盛典,各地紛紛報上祥瑞。
五月,前去泰山準備封禪事務的王欽若上表說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
六月,又發現天書再降醴泉。
八月,王欽若獻芝糙八千餘本。
九月,副相趙安仁又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餘本。
十月,真宗下旨出京往泰山行封禪之禮, 用玉輅載著天書,先行登途,自備鹵簿儀衛,隨後出發。途中歷十七日,始至泰山。王欽若迎謁道旁,獻上芝糙三萬八千餘本。真宗慰勞有加。復齋戒三日,才上泰山,道經險峻,降輦步行。享祀昊天上帝,左陳天書,配以太祖、太宗,命群臣把五方帝及諸神於山下封祀壇。禮成,出金玉匱函封禪書,藏置石篋。真宗再巡視圜台,然後還幄,王旦復率從官稱賀。
翌日,禪祭皇地祗於社首山,如封祀儀。真宗即御朝覲壇中的壽昌殿,受百官朝賀,上下傳呼萬歲,振動山谷。有詔大赦天下,文武進秩,令開封府及所過州郡,考選舉人,賜天下酺三日。改乾封縣為奉符縣。
待得封禪之後回到京中,諸事完畢,又已經是一年過去了。
次年春天,真宗因為天降天書,封禪泰山,乃是國家的喜兆,因此又下旨,宣布免去各路百姓歷年來欠下的賦稅計有一千二百六十七萬七千錢。消息傳來,百姓歡呼之餘,不免暗暗祈禱真宗最好多封禪幾次。
旨意擬定的時候,真宗回到宮中與劉德妃談及此事,劉娥想了一想,忽然一笑。真宗見她笑得別有深意,不禁問道: 小娥,你笑什麼?
劉娥笑道: 臣妾不過是想起來了小時候聽過的一個笑話罷了。
真宗知必有古怪,便問道: 是什麼笑話,說來與朕聽聽?
劉娥便道: 我小時候聽婆婆說鳳凰蛋的故事,說是一個農人,某次上山打柴時,見到糙叢中有一個大的鳥窩,鳥窩裡頭有五隻色彩斑瀾的鳥蛋。農人心想,聽說此山中有鳳凰出沒,這莫不是傳說中的鳳凰蛋不成。農人忙抱了這五隻巨蛋下山,心裡想著,鳳凰蛋乃是個祥瑞之物,不是我這等平常百姓可以享用的,須得進貢給皇上才是。只是他一個尋常百姓,如何見得到天子,便將此物獻給了地保。那地保見了鳳凰蛋,未免心動,心想等稀罕之物,我不免留下一個做傳家之寶。反正皇上得四個鳳凰蛋,亦是足夠了。這樣想著,便偷偷私吞下一個鳳凰蛋來。只是那地保也見不得天子,便呈給縣令;那縣令便也私吞下一個鳳凰蛋,轉呈督府;那督府見了鳳凰蛋,也不免私吞下一個來,這邊將剩下的兩隻鳳凰蛋急速送到京中呈與宰相;那宰相依樣葫蘆,到最後便將一隻鳳凰蛋呈與了皇上。皇上大喜,心想難得這山野村夫,竟能夠得到寶物時心中想著朝庭皇上,實是難得,便賜下一個大大的金元寶賞與那農夫
真宗聽到這裡,笑道: 可惜可惜,這農夫原該得五隻金元寶,如今只卻剩下了一隻,實是可惜!
劉娥笑著抿一抿嘴道: 故事還沒完呢!那宰相拿了金元寶,換了一個銀元寶賞給那督府,那督府萬不想自己兩個鳳凰蛋送上去只得一隻銀元寶,回府便把銀元寶換成了鐵元寶,那縣令拿了鐵元寶,很是不服,心想算了,這麼大隻鐵元寶回家還能打只菜刀,便換成一隻錫元寶給那地保,那地保見了不服,心說怎麼四隻鳳凰蛋才換一隻錫元寶,沒奈何這錫元寶拿回家去還能打只酒壺。眼見那農夫來問皇上賞了些什麼呀?那地保只得揀了個元寶大的石頭疙瘩給他罷了!
真宗哈地一聲笑了出來,笑了兩聲便停下來嘆道: 你這笑話初聽雖是可笑,細細品來,竟是可畏得很。若官吏們如此層層盤剝,當真一個農夫進獻了五隻鳳凰蛋只換得一塊石頭疙瘩,這社稷江山,還能坐得穩嗎?
劉娥肅然道: 皇上減輕賦稅,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以臣妾從前在民間所知,太祖太宗皇帝時,也曾經多次宣布減輕賦稅。只是若此事執行得不力,許多地方官吏陽奉陰違層層盤剝,則朝庭的一番美意,也不過是落入了他們的腰包之中,對於百姓來說,並未得到好處。我大宋朝庭的官員,自然多是賢能,但凡地方上有些微蠹吏,則不免朝庭賞下的金元寶,到了百姓手上只剩下石頭疙瘩了。於朝庭來說,這般蠹吏只不過是少數,於當地百姓來說,這些人則是代表了整個朝庭!
真宗臉色肅穆,好一會兒才道: 整頓吏治,確是一件大事。本朝原自亂世中建立,為了吸納人才,便要厚待官吏。這吏治不治,固然不成,若是動得厲害了,地方上立刻就不穩。咸平四年,為著冗兵冗吏過多,朕一次就裁撤了十九萬五千八百多無用的冗吏,至今地方上元氣還不曾恢復過來呢。
劉娥笑道: 是啊,只為那幾次北伐為了徵兵征糧征餉,任用了許多官吏。咸平四次那次皇上一道鐵旨,裁撤了近二十萬的冗吏,何等果斷,臣妾至今記憶猶新。治大國若烹小鮮,如今這地方上的官吏,短期內自是不宜再動。金元寶變成石頭疙瘩,只為天子的號令,未能讓地方百姓知曉,而地方百姓上繳多少,京城中也不清楚。臣妾的淺見是,朝庭可以派出使者,到各州府去曉諭百姓,朝庭已經免去積欠的賦稅,同時亦可監督和了解百姓到底有沒有從朝庭的恩旨中得到實惠。這樣一來,則地方的蠹吏就無法再行欺上瞞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