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內容:寧靜時分傾訴前世今生
《素年錦時》以冬秋夏春分章,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主題,集中討論和描寫特定的話題及細節。書中作者除了談論自己的身世、家庭、童年外,還討論寫作和作品,其中涉及天分、交際、孤立、圈子、爭議、價值觀、讀書、世相、人情、個人態度,等等。 安妮將她的身世、家庭、童年、交際、爭議等和盤托出,這在她此前的作品中是前所未有的,對此安妮解釋說:“人過了一定年齡,心境落定之後,總是有些事情想要說一說的。選擇在一本安靜的書里,安靜的時分,就可以說一說。那些好奇的讀者也可以從中了解我的前世今生。”
在《池塘》一節中,安妮寫道:“我幼時,是個害羞敏感的女童。家裡來客人,就躲起來,從來不主動叫人……不喜歡哭,但卻頑固。厭惡什麼,或喜歡什麼,都會一直執拗下去。感情太過執著……對有些事情有特別的抵抗,更多的時候,獨自玩耍,也不覺得自己孤單。”聯繫到她現在拒絕熱鬧、抗拒喧囂的性情,安妮認為,童年幾乎決定每個人一生的基調。
在《男子》這一章節中,安妮對當下的男子品評可謂尖刻,認為見到的男子多是聰明而不善良,善良而不通透的人。同時她也給出了好男人的標準:他首先是一個有趣的人,應該聰明而善良,質樸但是不俗。安妮坦言,她所定義的好男子也是她理想中的伴侶。“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的喧囂紛亂,造就價值觀的混亂,以至男男女女的性情和品位都發生許多雜亂的變質。我自己對一些值得尊敬的品格還是有個人原則的。”
主題:傳遞內心素淡感受
在自序中,安妮說她是採用一種清談的方式來寫這本書。她說,清談的方式,本身就帶有一種自說自話的意思,“我信任所有真實自然的語言,沒有矯飾,沒有虛浮,有的只是在生活和情感中的逐漸沉澱。沒有什麼比一個人對自己自然真實地說話,更為令人覺得安全。”安妮說,在她寫完冬章節的《南方》《日影飛去》《女童》的時候,曾經想過這些文字是否過於獨立和細微晦澀,因為對讀者來說,那可能是無法參與的記憶經驗。但後來很多讀者反映是喜歡的。
安妮說,《素年錦時》是一本自足的書,因為它是一個人自己在說話。“它傳遞的就是這樣一種清淨素淡的深入內心的感受。也許是因為這些人與事,雖然看起來很個人,但又是帶有人性普遍層面的探討和描述。每一個人最終應該擁有一種能力,那就是往內心深處探索真實、樸素和思考力的能力,這是這本書所要傳遞的意思。”
文風:真實的表達不受約束
有讀者閱讀完該書後認為,行文風格很像散文,而不是雜文。對此,安妮表示,她自己也覺得它就是一本散文。“也可以叫它雜文,都無所謂。文體所負載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形式,不需要太明確的分類,那反而是一種束縛。所有真實自然的表達,都是不拘一格,打破界限的。它會流動,會超脫。”
對寫小說與寫雜文的區別,安妮認為,小說讓人過癮,因為它能搭起華麗舞台,有燈光,有角色,迷幻詭異,精彩紛呈,作者本身是戲子。雜文式的清談是一個人站在角落裡,燈光剛好打在他的頭上,他說著說著,也就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究竟是在對別人說,還是對自己說。
對於當下安意如等為數不少的作家、網絡寫手,紛紛學習或模仿安妮寶貝的文字與敘述風格,安妮表示並不介意,“一個人因為喜歡一個作者,而從開始模仿他入手寫作是比較自然的軌跡。但如果他們模仿了一兩次之後依舊沒有走上屬於自己的路,就會浪費天分和時間,這是十分可惜的。”安妮說,她希望這些作者應該儘快擺脫掉別人的影響,走自己的路,擁有自己的方式。“一個人最終應該發明屬於自己的東西,那才叫創作。”
有讀者十分好奇安妮寶貝的生活狀態。安妮介紹說,她在寫作的時候一般會集中精力專注工作,不寫作的時候則享受平淡生活的細微美好。“現在我比較長的時間住在郊外,因為喜歡有泥土、能看到空曠藍天的地方。有一片土地可以種花、種菜,這樣讓我覺得與天地的相處比較和諧。我會長時間散步,閱讀很多書,搜集好的電影、音樂、書籍和繪畫作品,看畫展,聽音樂會,去古玩市場看舊物,做家務,做手工,照料貓狗和鳥……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生活本身有發掘不盡的樂趣所在。”
接下來,她想寫一個古代題材的小說,但這需要足夠的時間做準備。“這只是一個設想。我一直在閱讀古書,十分喜歡,以前的時代讓我覺得比較美好。”
第28節:《素年錦時》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
安妮寶貝:《素年錦時》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
文/廣州日報 劉放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平靜的心情很容易會被擊得粉碎,為之奉獻的事情很輕易會受到質疑的時代。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里,安妮寶貝,成了都市裡很多人為之沉溺乃至為之瘋狂的名字。對很多人來說,安妮寶貝式的憂鬱,安妮寶貝式的沉默,安妮寶貝式的麻布長裙,似乎就是他們所有人心目的“另一面”。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安妮寶貝是女性作家寫小說的“三個頂峰”之一:第一個是張愛玲,那個演盡末世繁華的女子;第二個是王安憶,那個纖細而精緻的女子;最後一個就是安妮寶貝。
今天,繼《蓮花》售出60 萬冊之後,安妮寶貝隨筆集《素年錦時》出版。對於這本新書,安妮寶貝表示,她把這本書看作是一次清談,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
“這是我對自己的清談”
廣州日報:新書取名為《素年錦時》,好像有點拗口,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書名?
安妮寶貝:我把這本新書看作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我在書里, 談論了身世,家庭,童年,回憶中消失的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觀性,剝離回憶的黑暗和光亮之處,將之呈現在多年新舊讀者的面前。書中另一部分內容,討論寫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際,孤立,圈子,爭議,價值觀,讀書,世相,人情,個人態度等。整本書的結構,是以春夏秋冬來分章的,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主題,集中討論和描寫特定的話題及細節。整本書有時光流轉般的基調,平和樸素,時時流動,每一個瞬間又是花團錦簇的。所以這樣來起名。
廣州日報:你剛才說到新書里有“時光流轉般的基調”,你的寫作生涯好像也已經有 10年了,能不能講一講怎麼走上專業作家道路的經歷?
安妮寶貝:我是 1998年開始寫作的。有讀者喜歡,很多人讀,自然就一直地寫下去了。我不做任何與自己不相符合會覺得吃力的事情。
廣州日報:“安妮寶貝”這個筆名是怎麼來的?
安妮寶貝: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很隨意很無所謂的代號。後來想改會有些難度,因為讀者已經習慣了它。究其本質上,名字也不代表什麼。
《素年錦時》以冬秋夏春分章,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主題,集中討論和描寫特定的話題及細節。書中作者除了談論自己的身世、家庭、童年外,還討論寫作和作品,其中涉及天分、交際、孤立、圈子、爭議、價值觀、讀書、世相、人情、個人態度,等等。 安妮將她的身世、家庭、童年、交際、爭議等和盤托出,這在她此前的作品中是前所未有的,對此安妮解釋說:“人過了一定年齡,心境落定之後,總是有些事情想要說一說的。選擇在一本安靜的書里,安靜的時分,就可以說一說。那些好奇的讀者也可以從中了解我的前世今生。”
在《池塘》一節中,安妮寫道:“我幼時,是個害羞敏感的女童。家裡來客人,就躲起來,從來不主動叫人……不喜歡哭,但卻頑固。厭惡什麼,或喜歡什麼,都會一直執拗下去。感情太過執著……對有些事情有特別的抵抗,更多的時候,獨自玩耍,也不覺得自己孤單。”聯繫到她現在拒絕熱鬧、抗拒喧囂的性情,安妮認為,童年幾乎決定每個人一生的基調。
在《男子》這一章節中,安妮對當下的男子品評可謂尖刻,認為見到的男子多是聰明而不善良,善良而不通透的人。同時她也給出了好男人的標準:他首先是一個有趣的人,應該聰明而善良,質樸但是不俗。安妮坦言,她所定義的好男子也是她理想中的伴侶。“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的喧囂紛亂,造就價值觀的混亂,以至男男女女的性情和品位都發生許多雜亂的變質。我自己對一些值得尊敬的品格還是有個人原則的。”
主題:傳遞內心素淡感受
在自序中,安妮說她是採用一種清談的方式來寫這本書。她說,清談的方式,本身就帶有一種自說自話的意思,“我信任所有真實自然的語言,沒有矯飾,沒有虛浮,有的只是在生活和情感中的逐漸沉澱。沒有什麼比一個人對自己自然真實地說話,更為令人覺得安全。”安妮說,在她寫完冬章節的《南方》《日影飛去》《女童》的時候,曾經想過這些文字是否過於獨立和細微晦澀,因為對讀者來說,那可能是無法參與的記憶經驗。但後來很多讀者反映是喜歡的。
安妮說,《素年錦時》是一本自足的書,因為它是一個人自己在說話。“它傳遞的就是這樣一種清淨素淡的深入內心的感受。也許是因為這些人與事,雖然看起來很個人,但又是帶有人性普遍層面的探討和描述。每一個人最終應該擁有一種能力,那就是往內心深處探索真實、樸素和思考力的能力,這是這本書所要傳遞的意思。”
文風:真實的表達不受約束
有讀者閱讀完該書後認為,行文風格很像散文,而不是雜文。對此,安妮表示,她自己也覺得它就是一本散文。“也可以叫它雜文,都無所謂。文體所負載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形式,不需要太明確的分類,那反而是一種束縛。所有真實自然的表達,都是不拘一格,打破界限的。它會流動,會超脫。”
對寫小說與寫雜文的區別,安妮認為,小說讓人過癮,因為它能搭起華麗舞台,有燈光,有角色,迷幻詭異,精彩紛呈,作者本身是戲子。雜文式的清談是一個人站在角落裡,燈光剛好打在他的頭上,他說著說著,也就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究竟是在對別人說,還是對自己說。
對於當下安意如等為數不少的作家、網絡寫手,紛紛學習或模仿安妮寶貝的文字與敘述風格,安妮表示並不介意,“一個人因為喜歡一個作者,而從開始模仿他入手寫作是比較自然的軌跡。但如果他們模仿了一兩次之後依舊沒有走上屬於自己的路,就會浪費天分和時間,這是十分可惜的。”安妮說,她希望這些作者應該儘快擺脫掉別人的影響,走自己的路,擁有自己的方式。“一個人最終應該發明屬於自己的東西,那才叫創作。”
有讀者十分好奇安妮寶貝的生活狀態。安妮介紹說,她在寫作的時候一般會集中精力專注工作,不寫作的時候則享受平淡生活的細微美好。“現在我比較長的時間住在郊外,因為喜歡有泥土、能看到空曠藍天的地方。有一片土地可以種花、種菜,這樣讓我覺得與天地的相處比較和諧。我會長時間散步,閱讀很多書,搜集好的電影、音樂、書籍和繪畫作品,看畫展,聽音樂會,去古玩市場看舊物,做家務,做手工,照料貓狗和鳥……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生活本身有發掘不盡的樂趣所在。”
接下來,她想寫一個古代題材的小說,但這需要足夠的時間做準備。“這只是一個設想。我一直在閱讀古書,十分喜歡,以前的時代讓我覺得比較美好。”
第28節:《素年錦時》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
安妮寶貝:《素年錦時》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
文/廣州日報 劉放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平靜的心情很容易會被擊得粉碎,為之奉獻的事情很輕易會受到質疑的時代。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里,安妮寶貝,成了都市裡很多人為之沉溺乃至為之瘋狂的名字。對很多人來說,安妮寶貝式的憂鬱,安妮寶貝式的沉默,安妮寶貝式的麻布長裙,似乎就是他們所有人心目的“另一面”。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安妮寶貝是女性作家寫小說的“三個頂峰”之一:第一個是張愛玲,那個演盡末世繁華的女子;第二個是王安憶,那個纖細而精緻的女子;最後一個就是安妮寶貝。
今天,繼《蓮花》售出60 萬冊之後,安妮寶貝隨筆集《素年錦時》出版。對於這本新書,安妮寶貝表示,她把這本書看作是一次清談,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
“這是我對自己的清談”
廣州日報:新書取名為《素年錦時》,好像有點拗口,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書名?
安妮寶貝:我把這本新書看作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我在書里, 談論了身世,家庭,童年,回憶中消失的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觀性,剝離回憶的黑暗和光亮之處,將之呈現在多年新舊讀者的面前。書中另一部分內容,討論寫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際,孤立,圈子,爭議,價值觀,讀書,世相,人情,個人態度等。整本書的結構,是以春夏秋冬來分章的,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主題,集中討論和描寫特定的話題及細節。整本書有時光流轉般的基調,平和樸素,時時流動,每一個瞬間又是花團錦簇的。所以這樣來起名。
廣州日報:你剛才說到新書里有“時光流轉般的基調”,你的寫作生涯好像也已經有 10年了,能不能講一講怎麼走上專業作家道路的經歷?
安妮寶貝:我是 1998年開始寫作的。有讀者喜歡,很多人讀,自然就一直地寫下去了。我不做任何與自己不相符合會覺得吃力的事情。
廣州日報:“安妮寶貝”這個筆名是怎麼來的?
安妮寶貝: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很隨意很無所謂的代號。後來想改會有些難度,因為讀者已經習慣了它。究其本質上,名字也不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