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底,還是欺負我們國家剛發展沒幾年,實力不強唄!

  華國領導人知道,直接拒絕肯定不行,因此他就提了一個迂迴折中的辦法——換!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你們想要找華夏要可控核聚變技術,白要肯定是不能給的,就算我們給,你們也沒有那大臉盤收啊……所以我們就換吧!

  這個國家的製藥技術特別發達,那就拿你們國家的製藥技術來抵;那個國家的採礦技術發達,那就用他們國家的採礦技術來換;還有的國家在製造業特別厲害,那就用製造技術來換!

  華國領導人搞了一個‘一對一交換’的提議,就差明著同其它國家說了,“我就是要用可控核聚變來套走你們國家的核心技術,你們給,那咱就開開心心地立協議搞交換,你要是不給,那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和別家立協議搞交換。”

  有些國家不同意,“你們拿著一個技術就想要換我們這麼多國家的技術,根本不可能!”

  華夏領導雖然沒直說,但話里話外給諷刺了一通,大概意思就是:以為我們國家稀罕你們的那些破技術呢!我們國家雖然積貧積弱了些,但這些年一直都在努力迎頭趕上,有新時代集團這樣的愛國企業積極發展,我們國家的製造業並沒有比你們國家差,甚至說,我們國家已經掌握了很多你們這些國家都沒有的技術!

  那些國家的首腦掛斷電話之後,都有些懷疑人生。

  明明一開始提‘一對一交換’的時候,他們還覺得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交易,華國想要占便宜的嘴臉太難看了,但是在掛斷電話之後,他們有種被華國‘扶貧援助’的錯覺?

  不過想想可控核聚變的重要性,他們覺得說是被華國‘扶貧援助’也不算難聽,勉強算是遵循事情的客觀真相吧!

  nb s 只不過理解歸理解,讓他們拿自家國家最核心的技術去換,還真沒有幾個國家捨得的,於是很多國家首腦之間就自發組織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主要內容就是制裁華國,通過斷絕與華國商業貿易往來的行為逼迫華國公開技術。

  可這些國家低估了華國。

  我們坐擁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浩瀚國土,老祖宗們從來不同你們打交道,照樣一輩一輩倖幸福福地活了下來,真以為離開你們,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到時候得看看最後哭的是誰!

  華國對其它國家在國際上搞的那些小動作視而不見,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建設中去,因為可控核聚變的特殊性,所以發電站的選址問題依舊是由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那些老科學家所負責的。

  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的老科學家們從‘冷卻液’供應的這個點出發,提出一個‘靠水而修、避人而修、保穩而修’的十二字建設方針,緊靠著國內兩大流域以及無數幹流、支流,以省界為單位,直接部署了十二個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修建計劃。

  因為可控核聚變的反應堆是在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內設計完成的,磁流體發電機組是在科工院發電機研究所研發製造的,而這兩個研究所已經掌握了生產研發的全部技術,故而生產速度那叫一個飛快。

  簡直像搭積木一樣,反應堆與發電機組就生產出來了,直接由專用車輛把反應堆與發電機組運到建設好的發電廠內裝配安裝,然後再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檢修工作,一座可控核聚變發電站便算是修建完成,一經點火,立馬就有澎湃的電能供應。

  只不過也有很多問題擺在了華國的面前。

  雖然華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但農業生產作物品類並不多,再加上國際化資源配置的工程中,由於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價買到外國的農業產品,而本國自己生產的話比從外國進口還要貴,所以國內的農業大網已經被漸漸撕破,許多國家一搞小動作,弊端立馬就出現了。

  時隔將近二十年,糧食問題又成為了困擾許多老百姓的存在。

  華國領導人氣得不行,一咬牙,直接給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和農科院的科研人員下了發展任務——糧食要增產!

  農科院的衛東明就這樣被提拔重用了,畢竟他是農科院裡為數不多的幾個正經大學生,很多人要麼是別的單位調過來的,要麼是念了工農兵大學後進來的,壓根沒幾個人真的懂農業科學。

  臨危受命的衛東明壓力山大,整宿整宿地查文獻寫方案,可做農業生產實驗不比衛添喜推導數學公式那樣立竿見影,就算他把頭髮熬得一把一把掉,各種增產理論不停地往外提,但奈何實驗周期太長,他的很多想法在短時間內都得不到驗證,就這樣,衛東明病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十分嚴重的低燒,在醫院打了吊針,強行把低燒降下去後,又吃了一周衛添喜給配的藥丸子,他的身體才漸漸恢復。

  在這個時候,衛添喜采知道衛東明為什麼會突然拼了命的搞科研。

  原來在她養病的這段時間裡,國際上居然生出了這麼多的風浪!

  “哥,你把你這麼多年攢的實驗數據都給我,我幫你用數學方法算,主成分分析法、主因次分析法、層序遞增法……這些都是適用於自然科學領域規律問題研究的數學工具,可惜你們不會,所以就很難透過一些簡單的實驗數據發現藏在簡單現象中的真理,你把資料給我看看,我幫你分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