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左右衛軍如今都在蕭攜之管轄之下,蕭攜之舉薦元棠為右衛軍護軍將軍,看起來似乎要拉攏元棠,然而蕭家與袁家沒有交情,還有當年蕭氏參袁將軍的舊仇在,蕭攜之和元棠此前也從未有聯繫,他忽然提出舉薦元棠,元棠自己也摸不著頭腦。

  皇帝透過滿室繚繞的霧氣眯起眼睛。

  元棠明白了,皇帝有猶豫。

  他是沐州將門出身,從北晟與封淙南歸,又參與沐州討伐齊州兵事,皇帝不希望他繼續與封淙走得太近,如果柳言平此次也進京,皇帝一樣會想辦法讓柳言平另任他職,將昂圍繞在封淙身邊的人一一調離,不讓地方上有勢力的家族支持封淙。

  皇帝或許已經想好了給元棠的去處,蕭攜之忽然提議,與皇帝原來的想法不同。

  皇帝在考慮。

  元棠在京城沒有根基,將他放在禁軍中,上下沒有人手,明升暗降,但是皇帝要敷衍元棠,可以安排的去處多得是,讓他進入禁衛軍,實在太抬舉他了。

  而且這個要求由蕭攜之提出,皇帝更要斟酌。

  封淙低頭道:“袁將軍雖有戰功,卻不及左右衛軍中其他將帥資歷,擔任右衛軍一職恐怕難以服眾。”

  蕭攜之說:“齊王這話就不對了,袁將軍英雄少年,當初能力戰白虞水淹義赤軍,膽量不俗,如何擔不起右衛軍護軍之職,如此英才,若多多歷練,假以時日,必定能像其父一樣成為我大夏之藩籬。齊王不該如此短視,以殿下與袁將軍的交情,難道不該希望袁將軍得到陛下重用。”

  這話又挑起皇帝的某些心事,皇帝的臉色沉下來。

  封淙正要說話,元棠越到他前頭,朝皇帝一拜,說:“臣自幼受父親教誨,希望能為朝廷,為陛下效力。”

  封淙轉頭看著元棠,目光銳利得嚇人,元棠知道他肯定會不高興,但不得不說,他避開封淙的視線,說:“臣確實無法勝任右軍護軍一職。”他微微抬起頭,目光掠過太子的方向,“但是臣還想為陛下效忠,為大夏建功,以全父親之志。”

  皇帝慢慢點頭,說:“好,有志向就好。”

  這時太子道:“兒臣有個請求。父皇愛惜袁將軍這樣的人才,兒臣亦與父皇同心,想求父皇讓袁將軍入東宮任東宮衛。”

  皇帝看著自己的兒子略遲疑了片刻,很快便道:“太子深得朕心。”

  從議事殿裡退出來,封淙走在前面,元棠亦步亦趨跟著,封淙越走越快,給兩人引亂的小內侍都快要趕不上了。

  上了馬車,封淙只靠著車壁養神,馬車徑直往皇帝新賜的齊王府走。

  車輪滾過石子,顛簸了一下,元棠故意哎喲叫了一聲。

  封淙立刻睜開眼,長臂一展將人扶穩,卻見元棠笑著看他,封淙正要鬆手,元棠忙湊過去說:“咱們趁現在說說話,待會兒到了地方人肯定多,不好再說話。”

  封淙顯然是生氣了,臉色就冷冷的,元棠和他搭話他反而皺眉,一副心情不佳的樣子。元棠自己心裡也打鼓,他事前沒和封淙商量,封淙會生氣是自然的。

  他在等待封淙的質問,封淙卻扯起嘴角笑了笑,抱臂看著他,仿佛在等他自己坦白。

  元棠心裡嘆氣,說:“我覺得三哥的顧慮有道理。”

  他將自己心裡分析的明白告訴封淙,封淙一定也清楚他們在京城的處境,只是感情上始終無法扭轉。

  “有道理也用不著你去東宮。”封淙說。

  “怎麼用不著,我才是最合適的人。”元棠說,“若是你和太子走得近,陛下說不定又要猜疑。”

  “他何時沒有疑心,難道我怕他猜疑?”

  “但是我怕。”

  封淙一怔,元棠繼續說,“這裡不是霽颺,咱們沒有兵馬,在朝中沒有倚仗,陛下雖要用你,卻不可能信你和我。”

  封淙的目光軟下來,最後嘆氣:“我沒考慮周全,早知道不讓你一起回來。”

  “留在霽颺我只會更怕。你不喜歡太子,我在東宮可以幫你聯絡東宮的消息,我們共同進退,不要生氣了。”

  封淙有些懊惱,“我……”他半是無奈地說:“我不是生氣。”

  元棠對他笑道:“只要不生氣就好。”

  封淙不會真對元棠生氣,只是難以放下戒備,他在襄京失去了最親的父母,曾經在這裡開始數年被禁錮的人生,如今又與最重要的人回到這裡,但是看見元棠的笑容,他心中的烈火也漸漸回到平和寧靜之下。

  第75章 平亂

  皇帝不僅賞賜了府第,還賞賜了兩百奴僕,封淙到了便可住下。

  元棠到東宮領職前,和封淙去桓王府拜訪桓王。

  桓王回京後不在朝中理事,領了太學的教職榮養,雖桓王的身份清貴非常,但是京中太學長期不興,自幾年前皇子入學聽講之後又漸漸荒廢,學生或各回各家或另謀出路,桓王空領教職,終日卻閒散無事,朝中之事又插不上手,頗為煩悶。

  封淙和元棠上門,桓王拉著兩人喝酒,說起北晟的戰事和南夏朝堂,感慨良多。

  “我此生空有揮鞭望北之志,卻固步於江水之岸十幾載,倒不如你們少年意氣。”桓王自斟自飲,對月悵嘆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