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有兵力部署完畢,元棠和何太守又在豐城北守了半月,幸而艾城糧草可以經過霧山從霧子寨運送,元棠他們才能保證補給。

  施然人久攻豐城北門不下,又分別從南側和東側城門分兵進攻,施然調兵時,埋伏在東側的封淙和粟安人差點被施然人發現。

  九月末,紛州已被寒風席捲。

  施然人依然沒能拿下豐城,時間越久,施然人越發著急,將兵力全都投到城下,義赤人趁機調遣部分兵力出城,繞到施然人左翼後側,同時打開城門與施然決戰。

  施然人受兩個方向的義赤人夾擊,加之未料到側翼出現的義赤人,兵將衰疲,不敵在城中養得精神滿滿的義赤人,軍隊潰散。

  此時義赤再次放出騎兵追擊施然逃兵。

  九月二十六傍晚,金烏西墜,紅霞漫天,相較彩光輝煌的天空,大地黑沉暗淡,經過一日廝殺,豐城郊外泥血相混,義赤騎兵追趕著倉惶奔逃的施然人,從城郊一直向北,像餓狼追趕羊群。

  城外的義兵逐漸收攏,城門打開。

  封淙所率粟安鐵騎就在此時沖入義赤軍隊半攏未攏的軍陣中,粟安人在轉戰中無力置辦重型鐵甲,戰馬統統用輕甲,與義赤人的輕騎兵類似。這樣的騎兵在對抗戰車車陣和裝備精良的步兵方陣時不顯優勢,卻可以輕易沖開此刻廝殺力盡的義赤步兵。

  粟安人在義赤軍中殺了兩個來回,何太守率其他紛州士兵沖入敵陣補充,斬殺方寸大亂的義赤士兵,元棠則率兩千人搶入城門。

  他們先奪下豐城北門和洞門,將義赤士兵隔絕在門外,城中義赤兵未料到紛州軍膽敢冒險奪城,經過兩個時辰的爭奪,外出追擊的義赤騎兵趕回時,四個城門都在紛州軍控制之下,義赤騎兵無法入城。

  最後義赤主將不得不帶著數名親兵突破北門倉皇出逃,天亮後,義赤人收攏散兵,想再次攻回豐城,然而銳氣已經失,紛州又有艾城補給,義赤人怕久攻不下,又擔心已經逃走的施然人殺回馬槍,到午後不得不撤離。

  此後紛州軍又用了半個多月將義赤人和施然人驅出紛州境內,此戰告捷,滯留在紛州邊境的粟安人才得以進入紛州。

  第73章 霽颺

  保下豐城,紛州只剩下南部之危,柳言平留在紛州與姜刺史準備向南發兵,元棠和封淙則在豐城之戰後趕回沐州。

  蘇守逵以武力奪下沐州執權,好巧不巧,被他派來坐鎮霽颺的正是秦司馬。

  周顯沛因是元棠的舅舅,周氏與袁氏關係緊密,倍受蘇守逵勢力排擠,早卸了太守一職,回到瓏崤山的莊園中閒散度日。

  這一天霜冷風急,周氏莊園裡也是一派蕭索,周顯沛早起披上夾袍,考教兩個孫子的功課,聊無意趣,午後將自己鎖在書房裡。

  家僕來報信時,周顯沛正提筆作畫,手心一抖,一幅山水圖上多了一點濃墨。

  元棠和封淙扮作旅人從紛州回沐州,聽說周顯沛早不在霽颺城中,他們半途拐到周氏在瓏崤山的莊園。

  周家家僕都認得元棠,見了他,連跑帶奔去給周顯沛傳信。

  周氏莊園比袁家山莊大得多,主人住的房屋建在山腰上,還沒等元棠上山,周顯沛已經坐著滑竿下來。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周顯沛一見面就握著元棠的手,神情激動:“你是怎麼回來的,聽說你被擄走,我還派人北上去尋你,到齊州過不去……”

  “舅舅別擔心,我這不是回來了嗎,這些日子還多虧舅舅幫我照顧家裡。”

  周顯沛道:“這有什麼。”

  敘了幾句話,周顯沛才注意到和元棠一起的封淙以及作為隨從的粟安武士。粟安人長相異於南夏人,周顯沛一眼就認出來,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這是……”

  元棠忙道:“舅舅,我們這次回來有非常重要的事,不能聲張。”

  周顯沛意會,道:“放心,家中人都信得過,先請上山。”他又吩咐家僕仔細看好莊園內外,以免有人盯梢。

  周顯沛沒有將元棠他們帶到迎客的廳堂,而是帶他們來到他書房旁會友的小軒,也不讓僕從跟隨,只留下兩名親信。

  進屋後,周顯沛先朝封淙拱手,道:“時情所限,周某招待失禮,還請殿下莫怪。”

  元棠道:“都什麼時候了,舅舅別管這些虛禮,咱們說說正事。”

  周顯沛微笑道:“正事要緊,禮也是要有的。”家僕捧上茶具和水,他親自烹煮,茶爐里冒出咕咚咚的細響。

  元棠將他到任白虞後發生的事告訴周顯沛,說到豐城之戰,又說到要將蘇守逵的勢力趕出霽颺。

  “柳長史已經在到紛州南部籌謀此事,紛州刺史願意出兵,只是不知如今霽颺的情勢如何,所以我們先回來打探。”元棠說。

  周顯沛驚訝道:“原來你們竟在紛州。”他單聽說紛州戰禍的消息,卻還不知元棠他們也在,“說來幸好紛州戰事已平,不然蘇守逵或許還要以此為藉口朝沐州派兵。”

  封淙從周顯沛手中接過茶杯,問道:“朝中不管麼?”

  周顯沛說:“太后薨逝,桓王亦隱退,陛下讓蕭擅之接手上筠,他還未到任,蘇守逵就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