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元棠看出一點味兒來,姜刺史怕是也不想死守艾城,守城太被動,若不是這樣,他也不會派人到山寨招安,主動接納安人和背景複雜的封淙。

  但是作為一州刺史,姜閱也珍惜兵力,並且要考慮到紛州的全境安危。

  元棠輕輕咳嗽一聲,屋裡靜下來,紛州官員對他們這些非紛州人士懷有戒心,便有人問道:“莫非袁參軍有何高見?”

  元棠說:“高見沒有,不過豐城外戰況轉瞬萬變,艾城拖延不起,等施然與義赤人決出勝負來,再休養生息揮師艾城,艾城一樣難以保全。”

  “危言聳聽,難道我艾城就守不住!”

  “就算只能守住一時,未必沒有轉機。”

  “就是。”

  元棠說:“守城難道不耗兵力財力,紛州又有多少兵力財力可耗?這麼些人難道不要吃喝?施然已經拿下紛州西邊的光州三縣,穎王敗退,義赤可獨占北部,難道他們就不能與紛州耗?敢問紛州各大家族會為此戰出多少錢糧,出多少人力?”

  在座紛州官員無不出身當地望族,最多的來自何氏和姜氏,此次應戰,兩大家族都出資相助,元棠這麼一說,便有人低下頭來。

  “就算你們想耗,我也不能奉陪。”元棠拍了拍袖子起身。

  紛州官員怒道:“袁參軍這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元棠說,“我們山寨人單力薄,有心助艾城一臂之力,但若此戰必敗,我等山野匪類實在奉陪不起,還不如回山里過我的悠閒日子。”

  柳言平也在席間,眉毛一挑,也跟著元棠起身,洛大還鬧不清狀況的模樣,小聲叫元棠和柳言平。

  “霧子寨拿了紛州糧草,豈能背信棄義!”

  元棠揮揮手說:“想要回那批糧草,你們可以到霧山取啊。”

  “豈有此理,聽聞袁氏乃霽颺望族,世代為將,怎麼這樣無賴不講道理。”

  有人議論袁家門風,袁德有些坐不住,一手按在刀柄上,元棠輕輕給他壓回去,笑對那人說:“往日再風光,如今我也只是山匪寇首,得活命。”

  那人當場被元棠氣個仰倒,封淙雖默然不語,目光與元棠的目光交匯,如燕過水麵又快又輕,別人品不出是什麼意味。

  這時姜刺史才出聲道:“袁參軍先別走,此事還有商量的餘地。”他眼角瞥過封淙,攔下元棠等人。

  在封淙和柳言平勸說下,姜刺史左右權衡,最終決定奮力一搏,由他自己坐鎮後方,請封淙與何太守共同帶兵前往豐城,元棠和袁德仍然留在艾城布防,迷惑義赤人和施然人的探子,製造紛州不敢正面迎擊只能堅守艾城的假象,同時以備萬一——如果封淙他們在豐城失手,那麼艾城決不能無防無守。

  元棠一聽姜刺史這個布置就不太樂意了,說:“我也去豐城,德叔留守艾城就行。”

  姜刺史又皺起眉頭,柳言平先調侃道:“難得參軍積。”

  元棠瞪他,姜刺史也要說些什麼,封淙先對姜刺史打了個手勢,把元棠拉出去,隔壁廂房空著,封淙把門關上,隔絕外面的聲音,他要開口,元棠就搶了話頭,說:“你安排的吧?”

  封淙沒否認,眉眼還帶著雲淡風輕地笑意,說:“我聽柳長史說,你一開始不同意和他在霧山招攬人,還想和德叔兩人回霽颺去,怎麼昨天忽然把自己當成山大王似的。”

  “別糊弄我,和你說正事!”元棠道。他的確不贊成柳言平的計劃,但是人已入局,再分辨也沒有意義,況且現在封淙回來了,元棠更不可能撒手不管。

  轉移話題失敗,封淙只好道:“我和姜刺史商議過,艾城還需留人守備,你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需要,”元棠斬釘截鐵道:“只要豐城得勝,艾城留多少人沒有意義。”

  封淙背靠門扇,陽光被門扇的花紋隔出數道,有一道落他眼角邊,將他的眼瞳照得透亮。

  “你就這麼相信我?”

  元棠揚起頭:“單是你當然不信,加上我和你一起,肯定不會輸。”

  封淙的笑容變深,有些無奈道:“好吧,但是你要聽我的。”

  元棠心裡鬆了口氣,連連點頭:“當然當然。”

  豐城仍然在義赤人控制下,城中戒嚴,強兵防守,義赤與施然交戰,施然人屯兵豐城北,在城外列陣。義赤人先率領兵出城迎戰,不敵施然人,不得已撤回城中,其後又在城外戰過幾次,各有勝負,義赤人騎兵擅長在平坦野地衝殺,步兵兵力不強,也不擅長守城,城外據點接連丟失,而騎兵出城衝殺,反而遭到施然設障攔截,未能發揮原有實力,失去先機,戰事後半段,義赤只能退守豐城內。

  施然先攻豐城西門,久攻不下,將重兵集於西門下。

  義赤人為了防守,將所有兵力調到西門。僵持月余,施然人兵力疲乏先堅持不住。

  在義赤人和施然人僵持期間,何太守和元棠帶領步兵借霧山隱藏行蹤,繞到豐城北側。封淙率領粟安人與部分紛州軍組成的騎兵到豐城東側。

  六千兵卒分批抵達豐城外霧山山谷中,艾城仍然留足一千人準備防禦工事,以迷惑義赤人和施然人的探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