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烏蘭橫行長河以北,頂多應付北晟追兵,對夏軍戰法毫無經驗,先沖入營中的散騎很快被削到地上。

  然而烏蘭人並不知退,既進得營地,人口與糧食就在眼前,如何能退,烏蘭散騎憑藉戰馬的靈活與速度穿梭於刀陣與營帳之間,不斷朝盾下的士兵攻擊,他們的弓箭和刀此時都不起作用,數騎配合,團團圍住木盾下的士兵,分散刀陣的攻擊力。

  元棠頂上被什麼一撞,重心不穩滾到地上,封淙也矮身滾出去,掄起木柄,彈開烏蘭人的刀鋒,一手拉起元棠,兩人背靠著背站起來。

  元棠踏地沉身,將手中長柄一橫,撞向右側馬上的烏蘭人,封淙則一躍而起,雙手握著改裝的長刃朝前一斬,盾下士兵也刀刃齊出,將周圍的三個烏蘭散騎解決掉。

  一時烏蘭散騎竟不敢再圍過來。

  對戰持續至天將明時,烏蘭騎兵放棄防守較嚴密的東側,改攻西側,並趁亂劫掠了營中部分糧食,一經得手,絕塵而去。

  封淙和弧思翰在烏蘭人襲擊前就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烏蘭散騎數量過百,武備欠缺又帶著一群老殘傷兵和百姓的北晟軍難以抵擋,他們倉促紮營,防是不可能完全防住的,只能儘量減少傷亡損失。

  只被搶走了一點米糧,殘兵與百姓幾乎無重傷,已算防守成功,重要的是,烏蘭人帶走的那批糧食都被動過手腳,米袋上破洞,灑出的米糧將指明烏蘭人的去向。

  天亮時分,弧思翰帶著騎兵與步兵在長河岸邊找到烏蘭人,出其不意把即將過河的烏蘭散騎剿滅。

  第55章 曜京

  弧思翰將俘獲的烏蘭人和馬匹也綴在隊伍後,當成戰利品帶回曜京,接下來的路程基本平丙,八月,他們來到北晟的首都曜京。

  曜京處於長河支流契水河南面平原上,西臨九鹿江,東近欣水,背靠九鹿山脈,北有北山為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年北境戰亂四起,曜京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一度曾因戰亂蕭條破敗,北晟據曜京為都,精心營造,如今已是高牆巍巍,宮室壯麗,絲毫不遜色於南夏襄京。

  相比於襄京,曜京似乎更顯得磊落疏朗,高門闊宇大開大合,高翹的飛檐似展開的翅羽,囊括了北風的爽健瀟灑。

  曜京城外,弧思翰再次請封淙和柳言平上馬車,經過那次烏蘭人襲擊,他對封淙和柳言平的印象有所改觀,至少不再南人南人的叫了。

  進城前,南來的官吏和百姓分開,百姓被領入另一側城門,由北晟戶部接管,龐行主走到馬車前,朝封淙、元棠和柳言平神聖一揖,十分不舍,被分行的百姓都遙遙望著馬車這邊。

  “龐某代白虞百姓謝過殿下和長史。”

  柳言平滿眼悵然,將龐行主扶起來。

  龐行主含淚忍不住道:“殿下……柳長史,我們還能回去麼?”

  柳言平悵嘆一聲,張嘴竟無法回答,龐行主又將目光投向封淙,北晟士兵不耐催促,龐行主最終抹著淚離開,白虞百姓不少都抹淚遙遙回望。

  元棠心中也不是滋味,一路上大家風雨同舟,很多人元棠都已認熟臉。從白虞徵調的運糧差役也被分開,與大部分北晟士兵被留在城外。

  車隊引向曜京宮城,經過臨近市集的街道,兩旁百姓駐足圍觀。

  北晟皇宮規制與南夏並無太大不同,一樣莊重富麗。

  宮中接見他們的是北晟的皇帝和穎王,元棠之前也聽說過,北晟穎王是皇帝的親叔叔,同時擔任北晟的大丞相大司馬。

  穎王年過不惑,五官硬朗,身材魁梧,不似一些狄人披髮戴金,而是束髮高冠,身著廣袖長衫,乍一看,除了體魄更顯強健,與南方文士無什麼不同。

  北晟皇帝還是個少年,估摸與元棠這副身體的年齡一般大,高鼻深目,一身傲氣與貴氣,雙目銳光逼人,打量起人來直灼如炬,毫無掩飾。他身著雲紋錦衣,頭髮倒是束起來的,左鬢還留有兩個小辮垂下,發尾綴嵌綠松石的金飾。

  北晟皇帝先是打量柳言平,目光略在元棠身上停留,然後再到封淙,露出一個感興趣的微笑。

  穎王想指著柳言平對北晟皇帝說:“這位就是柳先生,果然姿儀過人,”又對柳言平道:“久聞先生大名,今日一見,三生有幸。”

  柳言平神色冷淡,顯然並不覺得自己親娘被帶來曜京是什麼幸事,他說:“不敢當,穎王殿下的盛情邀請,柳某領教。”

  穎王仿佛未聽出柳言平的嘲諷,笑著說:“先生的母親已經妥善安置,稍後先生就能見到她。”

  穎王又對元棠說:“你就是南夏龍驤將軍袁光的兒子?”

  北晟皇帝在榻上換了個姿勢,說:“上次弧思翰襲琚城,你詐降截了弧思翰,又在白虞水淹大營,是不是?”

  元棠躬身道:“正是。”

  北晟皇帝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倒有幾分本事。”這位皇帝自己都沒多大年紀,卻說別人小小年紀,元棠心裡有些好笑。

  穎王略點點頭。

  袁將軍生前可是北晟一勁敵,元棠有點怕這位穎王和北晟皇帝說著說著又想起從前舊事,好在他們的注意力主要不在自己身上。

  穎王看著封淙,竟露出懷念的神色,說:“你就是南夏文熙太子嗣?果然與文熙太子極其相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