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京城貴胄雲集,袁家的門第放到京城實在不算什麼,當年袁將軍進京受封,交遊甚廣,元棠想在京城站穩腳跟,還得攀一些舊關係。

  他按照在家中列好的名單逐一上門,首先是沈家在京城的宅院,沈靖宣說過,如今只有他五叔一家在京,元棠去的時候未見到沈家人,只見到沈家一個管事。

  除了沈家外,袁將軍結交的其他人家大多和袁家門第相當。時過境遷,有些故交因同屬沈尚書一派,這些年被蕭家排擠,早已貶謫出京,有些改投蕭家一派,不願與打著沈家舊部烙印的袁家往來,有些或許見元棠無官無職,應接敷衍。

  忙活幾天,元棠收穫不多,原先他還想打聽封淙消息,結果撲了空。

  袁德當年隨袁將軍進過京城,這幾天眼看元棠受冷遇,心中不平,反倒還是元棠安慰他。

  四月初十,元棠一大早乘車到宮城端門,根據謁者指引步行到匯文殿。

  殿前廣場站了幾百人,都是著大袖長衫的各地士子,曉風微拂,衣帶飄舉,盡顯翩翩風度。

  謁者按門第出身和身份安排的班次,元棠有爵但出身不高,排在中間稍稍靠前的地方。皇帝還在上朝,眾人按班就位,至太陽高升才等到皇帝駕臨。

  眾人行過禮,皇帝賜了坐席,便開始說些勸勉進學尊儒重道的話。

  元棠在席位上看不見殿中皇帝的樣子,只能聽到低啞的聲音輕緩地說話,很像從前上學時校長的開學講話,聽著聽著就讓人昏昏欲睡。

  正在元棠腦子放空打瞌睡的時候,廣場左側有一宮人小跑入殿,皇帝的聲音停了,片刻,聽得宮人道:“太后駕到。”

  眾人都有些疑惑,太后怎麼來了。

  元棠先是聞到一陣香風,進而眼角瞥見太后的儀仗從匯文殿左側的出現,才知道香氣是從宮人手提的香爐中飄出來的。

  眾人起身行禮,皇帝已經迎出殿外。

  便聽到婦人笑意盈盈的聲音說:“重辦太學是好事,老婆子也想一睹大夏才俊的風采,順便活動活動筋骨,沒事,皇帝有話繼續說,我在一旁聽聽就是。”

  皇帝忙讓人搬來坐榻,請太后入殿就坐,太后卻說:“天氣這麼好,坐在殿中辜負了春光。”太后不進殿,皇帝也沒有讓親娘在外面自己坐屋裡的道理,只能讓人把榻移到殿外。

  隨後太后只在一旁坐著,未執一言,待皇帝說完,對太后道:“請母后訓導?”

  太后笑著說:“我一介深宮婦人,哪能訓導別人。”她的目光向廣場上一掃,又對皇帝說:“聽說陛下想讓皇子也到太學聽講?”

  皇帝說:“是。”

  太后點點頭,說:“如此也讓弘繹一同進學吧。”皇帝沒有回答,太后也不似在問,大概因為周圍人人屏息,元棠總覺得氣氛有些奇怪。

  太后走到階下,說:“弘縝他們都有自己的伴讀隨侍,弘繹卻沒有,不如就趁今天在各州士子中為弘繹選個伴,陛下覺得怎麼樣?”

  大殿前靜了幾秒,皇帝說:“母后想選誰?”

  “弘繹那性子你是知道的,總是太淘氣,一般人家的孩子受不了他那脾氣,”太后的聲音聽上去頗愉悅,“要選個比他聽話的,年紀要比他小。他總不知怎麼和兄弟們相處,給他找個小兄弟,說不定學會顧著別人就能懂事些……”她如同一個慈愛的長輩,念叨著晚輩的瑣事。

  皇帝一言不發。

  太后轉身對身邊的宮人說了句話,那宮人點點頭,便朝廣場揚聲道:“霽颺袁氏,斕鄉候袁棠出列。”

  元棠沒想到自己會忽然被叫到,宮人叫了兩聲,站在他旁邊的人扯了扯他袖子,他才反應過來,忙站到列外,跪地行禮。

  他低著頭,裙擺曳地而來,然後一雙嵌珠絲履出現在他視線里。

  太后的聲音在他頭頂說:“這個孩子模樣不錯,就選他吧。”

  說完,太后離開匯文殿,便有內侍來催促元棠跟上去。

  元棠整個人都糊塗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了別人的伴讀,還有個念頭縈繞不去,他連臉都沒抬起來,太后怎麼可能看清他的模樣!

  作者有話要說:

  久等~

  第17章 太后

  太后坐的肩輿在前,元棠與隨行宮人跟在後面,路過的宮人們紛紛退避行禮。走到湖邊時,太后擺了擺手,隊伍的方向一換,朝花園走去。

  東風濕暖,正是草長鶯飛時,肩輿在一圃牡丹前停下來,太后沒有下輿,只讓宮人採摘初放的牡丹和花苞。

  元棠小聲向旁邊的宮女搭話:“這位姐姐……”

  “噓,別出聲。”宮女肅容斂眉。

  元棠只能閉嘴。

  穿過一片芳菲將盡的海棠花,經過石橋,上了一道蜿蜒的步廊,廊道東折,隔出一方僻靜宮院。

  肩輿停在最大的宮室前,太后下輿,隨侍宮人跟入殿內,元棠被安排在外等候,過了一會兒,裡面傳元棠進去。

  地衣軟厚,踩上去沒有一點兒聲響,太后換了衣裙,垂髻斜插兩支金釵,坐在描朱鳳榻上,她身後是三幅螺鈿漆屏,右側小案上放著剛才花園裡摘下的牡丹花。

  禮罷,元棠稍稍抬頭,終於看清了太后的容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