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顯沛聽說元棠打理家業,怕元棠被蒙蔽,專門從周家派了典計過來教元棠看帳。

  袁將軍常年在外,家中沒有女主人,家中也出了一些家僕欺瞞主人私自貪虧的事,但都不算嚴重,整治一番便可肅清。

  多年經營下來,袁家莊園結餘囤積富足,一般荒年,全家上下都不用擔心挨餓。

  莊中工坊可出產絹綢、漆器等生活物資,吃穿不愁。

  粗略巡視了袁家各山莊的產出,元棠心裡有種很不真實的滿足,感覺自己完全可以關起門來過上溫馨種田的日子,繼續在古代當個宅男。

  袁德不忘提醒元棠:“將軍多年在外,家中工匠懶憊,如今阿郎當家,也該多多督促家中鐵器坊按時興的樣式造一批弓箭槊刀等,再令皮具坊新制一批甲衣和馬鎧,添新補舊,整肅容裝。”元棠自覺實在當不得小將軍這個稱呼,封淙調侃叫兩句也罷,被家裡僕從天天那麼叫卻消受不起,於是讓袁德等家人都改了稱呼,不再叫小將軍,而是用“郎主”“阿郎”等普通家主稱謂。

  周家派來的典計也說:“如今北境戰事未歇,夏軍雖占澤柔,霽颺始終距北線太近,若澤柔等地失守,霽颺又成前沿,當下宜廣積糧米,修兵事,築牆郭,以免遭伐亂。”

  種田夢只作了一會兒,立刻就散了。

  上巳節前,元棠承襲爵位的旨意終於下來,朝廷對元棠主動還爵以表忠心的舉動嘉獎了一番,又勉勵他繼承袁將軍遺志等等。大夏的爵制分公侯伯子男,縣男以下仍有鄉侯、亭侯、關內侯和關外侯。

  元棠降級襲爵成為斕鄉候,開袁家祠堂敬告祖宗,各位宗老推舉元棠擔任宗主,如此,袁家族人不再有異議。

  承爵後元棠請袁析到曇湖山莊,袁析自感羞愧,請了幾次都沒來,無法,元棠只好親自上門找他。

  其實蕭擅之推出袁析阻撓元棠襲爵,並不是因為他與袁析或袁家其他人勾結,只是為了給沈家顏色瞧,攪渾一灘水,他根本不屑於在袁家這種邊郡小族用太多心思。

  之所以選擇袁析,大概是因為那陣子除了元棠,蕭擅之見過最多的袁家人是袁析。

  正是清楚這一點,元棠才想找袁析。經蕭擅之那麼一提醒,元棠也發現袁析是袁家這一輩中少有的在武事上較有建樹的子弟,他本人體魄壯碩,勤於習武,在郡府擔任城尉幾年,對城防武備已經非常熟悉,料想如果袁將軍還在,發現袁析這麼個好苗子,也會找機會提攜。

  想讓家族興旺,光靠元棠一個人是撐不起來的。

  見到袁析後,元棠先聯絡了一下兄弟感情,表示自己知道一切都是蕭擅之的錯,不關袁析的事,希望兄弟不要因為外生嫌隙,然後問袁析想不想從軍。

  霽颺目前設郡府而無軍府,袁析身為城尉,算郡中武官。在郡府,立功的機會自然比不了軍府將兵。

  袁家還有些人脈,可以將袁析薦到軍中,只是沒有袁將軍照拂,往後恐怕都得靠袁析自己打拼。

  袁析聽罷臉頰發紅,眼睛也紅了,與元棠敘了一回兄弟情,說自己想到軍中去,不怕無人照拂,只想建功立業光耀門楣。

  得了袁析首肯,元棠一面寫信給從前袁將軍的故交,一面也給沈靖宣去信,請沈家幫忙推薦,很快袁析得到輝州軍府任命。

  到了輝州,袁析只能從隊主任起,當然比不過參軍、司馬這些職位,但也比從普通士兵起步好很多。

  元棠讓袁德從家兵中挑選四人隨袁析同去,作為他心腹親兵,人數再多不合他的職位身份,因此只有四人。

  袁析感激非常,又拉著元棠紅了回眼睛,帶著袁家家兵,乘船離開霽颺。

  辦完這件大事,元棠又回到曇湖山莊。

  給沈靖宣寫信時,元棠特意多寫了一封請沈靖宣轉交給封淙,回信時卻沒見封淙來信。

  左等右等,過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回音。沈靖宣信中沒有特別提到封淙,應該沒發生什麼事,或許只是封淙懶得回信而已。

  元棠也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待孝期過後,他也要入軍中任職。

  職位什麼的不好說,袁將軍去世後,袁家靠的只有從前一些故交。即使有出身,要升遷也得有軍功傍身。

  苦就苦在元棠不會打仗。

  趁著山莊中日子悠閒,他開始跟袁德練騎射和游泳。大夏水道縱橫,水兵強於騎兵,軍中將士大多水性不錯。想要建軍功,首先自身本領不能差,不然戰場上一個來回,連命都保不住,哪裡有機會建功。元棠也不能肯定自己到了戰場上是否就能殺敵,先熟練技能是沒錯的。

  袁棠的體質還不如元棠自己十幾歲時,訓練開始只能以增強體質為主。

  袁家在武將這條路上打拼多年,到如今根基都在軍中,袁德和一眾家兵都盼望著重回沙場,受他們激勵,元棠也不能不努力。

  除了練武,其餘時間元棠都用來讀書,他終於有機會藉助書籍以及袁將軍留下的信件了解這個世界,不懂的時候就問問袁德和周顯沛,好在袁棠的年紀不大,此前不太出門,有時候元棠問出一些淺顯的問題也不奇怪。

  元棠所在國朝名夏,國姓封,是個偏安南地的朝廷。

  百餘年前大夏統御天下,因兄弟相爭分裂為北夏和南夏,後來北夏被權臣篡位而亡,又有北漠各族南下,原北夏故土戰亂不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