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頁
說到底,真正壓在沈清河和沈家頭上的最大一座山已經徹底倒了。在先帝過世之後,沈家就徹底的安全了。如今的朝堂之上,沈清河才是真正可以發話的當權者,自然也就無需再如以前那樣的慢慢蟄伏了。
毫無疑問,有周月琦在朝堂上坐鎮,沈清河手中的籌碼更多,勝算也更大。可沒有了周月琦,沈清河也決計不會輸給任何人,更加不會放任他人再如當年那般傷害到他的家人和親人。先帝的時代已然過去,新帝的輝煌尚未到來。等到新帝真正崛起之時,沈清河只會變得比現如今更加的強大,又哪裡需要委屈周月琦做她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心下如此想著,沈清河很快就接受了周月琦的決定。對於周月琦準備退位讓賢的舉動,秉持了贊同和認可的態度。
至於望向這幾位大臣的冰冷眼神,就更加簡單了。這幾位大臣明顯對他夫人不敬,難不成他還要對他們笑臉相迎?不可能。
等著看好了。欺負了他家夫人還想要全身而退?這幾人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因著沈清河的不發話,一眾朝臣的心情都很是焦慮,漸漸就變得不安了起來。他們可沒有沈清河這般的鎮定和從容,一想到監國公主不再打理朝政,頓覺群龍無首的他們盡數都慌了神。
不得不說,在先帝過世、新帝尚幼這樣的關鍵時刻,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的存在對大周國是何其的重要。自打周月琦開始監國,朝堂上沒有出現丁點的動盪,百姓們更是一如既往的安居樂業,連他們這些群臣也都找到了依仗。若是監國公主直接撒手不管朝政,試問誰還能代為打理朝堂事務?他們日後的奏摺都要往哪裡遞送?又談何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朝中文武百官,並不是每一個都有私心的。總有一些真心實意為國為民的朝臣,他們不管新帝是誰,只一心想要為國家、為老百姓做些實事。以致於當毫無預兆的突然面臨眼下的情況,這些忠臣登時就將所有的不滿轉向了那幾位叫嚷的大臣身上。
整日裡不干一件實事,就只會在這大聲叫嚷,有本事倒是拿出些真本事和能耐來讓在場的大家都為之信服啊!張嘴閉嘴就是監國公主不夠好,監國公主坐鎮朝堂不合乎禮儀和規矩,他們這麼厲害怎麼就沒有跑到皇陵去向先帝控訴不滿呢?要知道監國公主可是先帝遺詔定下的,這幾人明明就是對先帝不敬!
這幾位大臣自己也沒想到,他們沒有等來沈清河的動手,卻等來了周遭其他朝臣們的彈劾和擠兌。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不贊同目光,這幾位大臣縮了縮脖子,實打實的後悔了。
早知道,早知道他們就該再好好想想,方作出決定。可他們也沒料到監國公主突然就順應他們的話語,打算撒手不管朝政大事了啊!他們本以為,監國公主只會像以往那般無視他們的叫囂,再不然就是冷言呵斥他們閉嘴的……
第216章
周月琦說到做到, 果然就不再過問朝政大事了。這樣一來, 儘管每日的早朝依舊在上, 卻沒有了把持朝政的上位者,一眾朝臣盡數大眼瞪小眼,沒事上奏還好,有事上奏就真的是求助無門了。
眼看著早朝變成了擺設,文武百官哪裡能不著急。沒有任何的遲疑和猶豫,他們就連忙找上了沈清河, 寄望沈清河能勸服監國公主改變主意。
沈清河卻也不是那般好說話的。若是周月琦沒有自己提出來, 而是被這些人逼迫的不得不妥協,沈清河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可是在那日早朝之後,沈清河當面向周月琦求證過,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周月琦確實不打算過問朝政了。
既然如此,沈清河當然不會逼著周月琦非要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左右大周國也不是他們夫妻二人的,誰愛打理誰打理去唄!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才終於意識到了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的重要性。早先還不覺得, 只當周月琦一介女流,哪怕名義上坐鎮朝堂, 也只是走個過場, 並無多大的實際用處。可是真當沒有了周月琦的坐鎮, 他們陡然間就方寸大亂, 六神無主了。
都說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而今的文武百官便是實打實的這般感覺。明明之前周月琦主掌朝堂大事的時候, 他們沒有太大感覺的。但是此時此刻, 當周月琦真的閉嘴不言,再不過問朝堂事務,誰都可以預料得到接下來的大周國將是如何的岌岌可危。
其實朝中明眼人本就不少。先帝過世的太過突然,幾位已經成年的皇子又都沒能繼承到皇位,反而是才剛出生沒多久的新帝得了這麼個天大的好機會。可是,又能怎樣?
嘴上說的好聽,朝中是有新帝在位的。但是以新帝現下的年紀,根本就對朝堂、對百姓毫無益處,等同於無。
以而今的朝堂局勢,正是因為有了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以及兵馬大將軍沈清河的一力撐起,才能力保朝堂不會打亂,才能坐鎮朝綱穩定,才能保障百姓安居樂業。
因著這樣的心思,朝中不少大臣都是極為擁護周月琦和沈清河的。他們都不是迂腐蠢笨之人,正是因為他們看得都足夠清楚明了,才會始終堅定不移的站在周月琦和沈清河這一邊。
可是儘管這樣,同僚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害群之馬。對於這幾位害群之馬的存在,朝臣們也是極為憤怒的。伴隨著早朝一日接著一日的荒廢下來,這樣的憤怒日漸積聚和疊加,最終就形成了滔天的不滿,直直的沖向了那幾位所謂的保皇派。
毫無疑問,有周月琦在朝堂上坐鎮,沈清河手中的籌碼更多,勝算也更大。可沒有了周月琦,沈清河也決計不會輸給任何人,更加不會放任他人再如當年那般傷害到他的家人和親人。先帝的時代已然過去,新帝的輝煌尚未到來。等到新帝真正崛起之時,沈清河只會變得比現如今更加的強大,又哪裡需要委屈周月琦做她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心下如此想著,沈清河很快就接受了周月琦的決定。對於周月琦準備退位讓賢的舉動,秉持了贊同和認可的態度。
至於望向這幾位大臣的冰冷眼神,就更加簡單了。這幾位大臣明顯對他夫人不敬,難不成他還要對他們笑臉相迎?不可能。
等著看好了。欺負了他家夫人還想要全身而退?這幾人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因著沈清河的不發話,一眾朝臣的心情都很是焦慮,漸漸就變得不安了起來。他們可沒有沈清河這般的鎮定和從容,一想到監國公主不再打理朝政,頓覺群龍無首的他們盡數都慌了神。
不得不說,在先帝過世、新帝尚幼這樣的關鍵時刻,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的存在對大周國是何其的重要。自打周月琦開始監國,朝堂上沒有出現丁點的動盪,百姓們更是一如既往的安居樂業,連他們這些群臣也都找到了依仗。若是監國公主直接撒手不管朝政,試問誰還能代為打理朝堂事務?他們日後的奏摺都要往哪裡遞送?又談何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朝中文武百官,並不是每一個都有私心的。總有一些真心實意為國為民的朝臣,他們不管新帝是誰,只一心想要為國家、為老百姓做些實事。以致於當毫無預兆的突然面臨眼下的情況,這些忠臣登時就將所有的不滿轉向了那幾位叫嚷的大臣身上。
整日裡不干一件實事,就只會在這大聲叫嚷,有本事倒是拿出些真本事和能耐來讓在場的大家都為之信服啊!張嘴閉嘴就是監國公主不夠好,監國公主坐鎮朝堂不合乎禮儀和規矩,他們這麼厲害怎麼就沒有跑到皇陵去向先帝控訴不滿呢?要知道監國公主可是先帝遺詔定下的,這幾人明明就是對先帝不敬!
這幾位大臣自己也沒想到,他們沒有等來沈清河的動手,卻等來了周遭其他朝臣們的彈劾和擠兌。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不贊同目光,這幾位大臣縮了縮脖子,實打實的後悔了。
早知道,早知道他們就該再好好想想,方作出決定。可他們也沒料到監國公主突然就順應他們的話語,打算撒手不管朝政大事了啊!他們本以為,監國公主只會像以往那般無視他們的叫囂,再不然就是冷言呵斥他們閉嘴的……
第216章
周月琦說到做到, 果然就不再過問朝政大事了。這樣一來, 儘管每日的早朝依舊在上, 卻沒有了把持朝政的上位者,一眾朝臣盡數大眼瞪小眼,沒事上奏還好,有事上奏就真的是求助無門了。
眼看著早朝變成了擺設,文武百官哪裡能不著急。沒有任何的遲疑和猶豫,他們就連忙找上了沈清河, 寄望沈清河能勸服監國公主改變主意。
沈清河卻也不是那般好說話的。若是周月琦沒有自己提出來, 而是被這些人逼迫的不得不妥協,沈清河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可是在那日早朝之後,沈清河當面向周月琦求證過,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周月琦確實不打算過問朝政了。
既然如此,沈清河當然不會逼著周月琦非要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左右大周國也不是他們夫妻二人的,誰愛打理誰打理去唄!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才終於意識到了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的重要性。早先還不覺得, 只當周月琦一介女流,哪怕名義上坐鎮朝堂, 也只是走個過場, 並無多大的實際用處。可是真當沒有了周月琦的坐鎮, 他們陡然間就方寸大亂, 六神無主了。
都說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而今的文武百官便是實打實的這般感覺。明明之前周月琦主掌朝堂大事的時候, 他們沒有太大感覺的。但是此時此刻, 當周月琦真的閉嘴不言,再不過問朝堂事務,誰都可以預料得到接下來的大周國將是如何的岌岌可危。
其實朝中明眼人本就不少。先帝過世的太過突然,幾位已經成年的皇子又都沒能繼承到皇位,反而是才剛出生沒多久的新帝得了這麼個天大的好機會。可是,又能怎樣?
嘴上說的好聽,朝中是有新帝在位的。但是以新帝現下的年紀,根本就對朝堂、對百姓毫無益處,等同於無。
以而今的朝堂局勢,正是因為有了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以及兵馬大將軍沈清河的一力撐起,才能力保朝堂不會打亂,才能坐鎮朝綱穩定,才能保障百姓安居樂業。
因著這樣的心思,朝中不少大臣都是極為擁護周月琦和沈清河的。他們都不是迂腐蠢笨之人,正是因為他們看得都足夠清楚明了,才會始終堅定不移的站在周月琦和沈清河這一邊。
可是儘管這樣,同僚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害群之馬。對於這幾位害群之馬的存在,朝臣們也是極為憤怒的。伴隨著早朝一日接著一日的荒廢下來,這樣的憤怒日漸積聚和疊加,最終就形成了滔天的不滿,直直的沖向了那幾位所謂的保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