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著沈二伯母的態度, 沈老夫人到底還是鬆了口,不再執意派人去找沈蘭萱。此事就此作罷, 再無下文。

  周月琦倒是沒有關注沈蘭萱的去向, 對於沈蘭萱的盤算也絲毫沒有興趣。她只是親自去了一趟戚家, 在跟戚麒一番面對面交談後, 便放下了沈蘭萱帶來的波動。

  原本她就知道,戚麒是不會答應跟沈蘭萱重歸於好的。這樣的結果, 周月琦並不意外,在於情理之中。

  沈清河也沒另外命人去探查沈蘭萱的去向。跟沈二伯母想的一樣, 沈清河更希望沈蘭萱自己能真正吸取到教訓, 再自行主動回來沈家。如若那個時候的沈蘭萱已經痛改前非, 沈清河發自內心的不介意府中多養一位被和離的妹妹。

  而倘若沈蘭萱一直不消停,那麼沈清河也不介意徹底的忽視掉這位堂妹的存在。至於沈蘭萱日後過的是好是壞,沈清河不會插手,亦不會過問。

  伴隨著沈宜萱的出嫁,沈家再度安靜了下來。與此同時,朝堂上卻是又起了新的波瀾。

  西宮太后最近其實挺安生的。無奈總是有那麼一些不甘心的人非要從新帝和西宮太后的身上著手,打著新帝的旗號一而再在朝堂上叫囂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的不合乎禮儀。

  實在被這些別有居心的朝臣叫囂煩了,周月琦當朝點點頭,答應不再代為處理朝政事務,一切國家大事都交還到新帝的手中。此後朝中不論大小事務,忠臣盡可去向新帝稟報,求得新帝親口授意。自此之後,她只負責遵循先帝遺詔,行監管之責,絕不代為插手。

  周月琦此話一出,朝堂上立刻陷入了鴉雀無聲的沉默和死寂之中。

  本就無心跟周月琦作對的這些朝臣登時默了,忍不住就拿冷眼掃向了方才叫囂的甚是厲害的那幾位大臣。

  不得不說,被冷眼相待的這幾位大臣也都傻眼了。沒錯,他們確實成心跟周月琦作對,但也只是想要給周月琦添添堵,絕不是真的打算去面呈新帝。

  開什麼玩笑?新帝而今才多大,哪裡懂得打理朝政事務?他們之所以會屢屢跟周月琦作對,為的只是提醒周月琦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萬事也別做的太過明目張胆。哪曾想到周月琦一開口就是再也不理睬朝務了?

  如此一來,反而是這幾位叫囂的特別厲害的大臣被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里。眼睜睜放任周月琦真的不再過問朝政大事?那豈不是朝堂都要跟著大亂?而他們是不是也即將變成禍國殃民的罪人?

  可是,要他們立馬改口逢迎周月琦,他們也是萬萬做不到的。太丟人了。而且還是當著這麼多同僚的面自打嘴巴,他們幾人日後還要不要在朝堂上混了?只怕他們都得羞愧的閉門不出,再也見不得外人了。

  越想越覺得此後的處境會變得尤為難堪,幾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著實不知該如何應對。偏生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無意間察覺到了來自兵馬大將軍的威懾目光。

  不可以說是“無意間”,應該說這幾位大臣一致都下意識的轉過頭去打量了沈清河的神色。

  在決議跳出來向周月琦提出質疑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預想到會徹底得罪沈清河的場景,也打定主意絕對不會輕易向沈清河的武力屈服。就算沈清河手握重權,在朝中極具威望,他們也一定要穩住,說什麼都不能自亂陣腳,出師未捷身先死。

  然而真當這一刻到來,還沒等到沈清河來找他們,他們幾人就忍不住的擔驚受怕了起來。

  沈將軍不會當朝就對他們動手吧?這可是朝堂之上!沈將軍真要是動起手來,豈不是讓滿朝文武都抓住了彈劾其的把柄?

  但是,周月琦這位監國公主已經發話不再過問朝政。他們要找誰彈劾沈清河?難不成真的去找新帝?新帝若是能給他們個回話,他們也願意。可誰都知道,年紀尚幼的新帝是不可能發話的。那麼,他們還能怎麼辦?又能如何應對?老老實實站在這裡等著挨揍嗎?

  越想越覺得今日他們的舉動著實過於魯莽,幾位大臣的面色一變再變,先是青白交加,再是面如枯槁。到最後,幾位大臣眼中已經流露出了絕望和灰敗,只覺得時日無多,再無丁點的希望。

  沈清河沒有這幾位大臣所想的那麼魯莽。今日這幾位大臣當朝找周月琦的麻煩,沈清河當然很不高興。不過這樣的情況早就在沈清河的預料之中,可以說沈清河時時刻刻都在做好準備迎接類似的挑釁和騷亂。是以別看這幾位大臣叫嚷的很是大聲,沈清河卻根本一個字都沒有聽進耳里,更加沒有放在心上。

  反而是周月琦打算不再過問朝政的決定,讓沈清河愣了愣。

  在此之前,沈清河並未聽周月琦提及要撇開朝政不管的言語。眼前這幾位大臣的叫嚷雖然尤為大聲,卻也根本傷不了周月琦分毫。故而沈清河很是詫異,周月琦為何會順應這幾位大臣的叫嚷做出了這般反應。

  難道是打理朝政太累了?如若是這樣的緣由,沈清河暗自點點頭,便也沒打算繼續拘著周月琦必須坐鎮朝堂之上了。

  雖說沈清河並不願意將周月琦手中的權力轉交到其他人的手中,可如若這並不是周月琦想要的,沈清河也絕對不會逼迫。在沈清河的心裡,自始至終都是周月琦的心情更加的重要。除此以外的其他事情,沈清河都能拿出萬全的應對措施,無需再如先帝在世的時候那般緊張和擔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