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來龍去脈事實上,皇帝盜墓一半是出於寶藏的誘惑,另一半是出於壞人風水的考慮。乾隆一朝雖然已經是大清王朝的鼎盛時期,但作為少數民族,他自卑與恐慌的心理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再就是,這位把浪費當成美德的皇帝很想為自己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陵寢,所以,他開始對明十三陵打起了鬼主意。但乾隆皇帝畢竟是明君,他不像別的帝王那樣一聲令下,軍隊就扛著挖掘工具破土動工。他採用了一種當時漢人很喜歡的說法:修葺明皇陵。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下令修葺明朝皇陵。兩年後,明皇陵修葺工程在他的宣布下竣工。歷時兩年多的修葺工程並不算浩大,因為他的本意根本就不是修葺。用當時民間流傳的說法,乾隆的這次修葺是"拆大改小十三陵"。而"乾隆盜木"的故事在民國時期還仍是家喻戶曉。據說,乾隆當初就是因為看上了朱棣長陵祾恩殿的金絲楠木大柱,所以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圖將長陵大殿的楠木拆下來給自己的陵寢當柱子。漢大臣劉墉與紀曉嵐等人苦苦勸阻,並且拿出當初清朝祖宗定下的不允許挖掘前朝皇陵的規定來告誡乾隆。乾隆十分不想自己抽自己嘴巴,但楠木的誘惑力太大了。他趁著在"修葺"永陵祾恩殿時,將該殿的楠木偷換下來,搬到了自己的裕陵裡面。經考古證實,經過乾隆這次"修葺",永陵祾恩殿確實縮小了。《大明會典》記載中的祾恩殿重檐七間,左右配殿各九間,恩門面闊五間。而考古得出的結果卻是祾恩殿重殿為五間,恩門減為三間,柱網分布也與《大明會典》上所記不同。長陵之所以躲過這一劫,並非是因為乾隆大發善心,或許是冥冥中自有天助。二百多年後,它再一次得到天的幫助。1955年十月四日,當時新中國六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和時任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的張蘇聯合向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遞了一份《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習仲勛覺得事關重大,立即請示周恩來總理閱示。五天後,周總理批示:"同意發掘。"這四個字無疑宣布了長陵命運的結束,但是,"長陵發掘委員會"190

  長陵平面圖委員夏鼐與其學生趙其昌在長陵轉了幾天後,發現長陵的挖掘口並不好找。夏鼐就找到吳晗等人匯報情況,幾經商討下,大家決定先試掘朱高熾的獻陵,積累經驗再發掘長陵。朱高熾僅當了十個月皇帝就死了,死後葬入獻陵。由於在位時間太短,其陵也不可能太大,由長陵的規制簡化而來,僅有基本的建築,可以說是長陵的"精減版"。用夏鼐的解釋就是,試掘與發掘其實方法程序上完全一樣,完工後整理材料沒有什麼不同,照樣印出報告,只是沒有很大把握時叫法謙虛一些而已。吳晗和夏鼐要挖獻陵無非是想找到長陵的挖掘口,無疑,獻陵成了一實驗品。而這個實驗無論成功與否,無論時間長短,長陵都"在劫難逃"。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這裡埋藏著血腥191

  來龍去脈可就在考古人員一心準備試掘獻陵的時候,夏鼐和吳晗又改了主意。兩人都認為,即使獻陵挖掘開,意義也不大。他們把目光鎖定在了明神宗的定陵上。吳、夏挖掘定陵的原因大概有兩個: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營建年代較晚的一個,地面建築保存得比較完整,將來修復起來也容易些。第二,萬曆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可能史料會多一些。這樣的分析依據是,定陵與長陵在營造規制上不會有太大變化,確實可為以後發掘長陵積累經驗。而作為明史專家的吳晗,當時力主發掘長陵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目的,就是希望掌握第一手史料。由此,長陵的命運線延長了。定陵的挖掘著實費了不少功夫,經過新中國大量人力與物力的投入,兩年後,定陵現於人間。但是,讓人遺憾的是,由於保護技術的欠缺與落後,定陵的文物一一損壞。當時,負責全國文物保護、考古發掘的鄭振鐸心急如焚,立即上書國務院,請求國家對皇陵的發掘之風遏止,周總理立即批示,以後不會再動皇陵一草一土。1959年,吳晗再次"提醒"周總理:"我們是否要再發掘長陵?"周總理問道:"需要多少錢?""大約要四十萬。"吳晗有些激動地回答。周總理沒有說話,吳晗繼續追問是否可以挖掘長陵。周總理沉思片刻,淡淡地回道:"我對死人不感興趣。"僅僅八個字,就讓長陵保存至今,也讓陵寢的主人明成祖朱棣一直安睡到現在。由此看來,長陵是幸運的。明成祖生前殺人無數理應得到報應,所以才有乾隆想偷他的楠木,才有了吳晗想見見他的屍體。但他的確建立了無數功勳,蒼天或許有感於此,讓它幾次三番地躲過了被挖之禍。192

  如果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講,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的泰陵絕對可以大書特書,但只能歸到反面教材里去。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來,所發生的事情和風水師的評判都能證明泰陵的風水絕對不好。事情也奇怪,自明孝宗朱祐樘後,明朝的國運就開始走了下坡路,並且一直走到底。難道帝王陵寢的風水真有這麼神奇,對江山社稷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嗎?這裡的風水很不好明孝宗朱祐樘的泰陵:

  如果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講,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的泰陵絕對可以大書特書,但只能歸到反面教材里去。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來,所發生的事情和風水師的評判都能證明泰陵的風水絕對不好。事情也奇怪,自明孝宗朱祐樘後,明朝的國運就開始走了下坡路,並且一直走到底。難道帝王陵寢的風水真有這麼神奇,對江山社稷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嗎?朱祐樘其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