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這是讀書人家的通病,喜歡陽春白雪,看不起下里巴人,族中老爺們只知道做學問,也不問錢是哪裡來的,怎麼來的。
甚至早些年,已經到了變賣薛家祖傳產業的地步,更不提各產業虧空,被侵占等情況。虧得家大業大,才禁得住折騰。
後來,薛三公整頓內務,翻整田莊,合併產業,經過這幾十年,情況才好轉。薛三公只問:“那老四你是打算管這個閒事了?”
薛文理還很氣憤,說:“這怎麼是閒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薛家世代生活在雍州,怎麼能任由那些宵小之輩為禍鄉里?”
薛天河在旁說:“父親,那我們明日一早就去向燮王請命吧,我先前看他非常為此事頭疼。”
父子兩人一拍即合,薛三公縱然心裡有些擔心,也無話可說。
周夑這一夜幾乎沒睡,一直在梳理這邊官員的關係網,並安排章侍衛悄悄從京城裡調人過來。
沐蘇心情也有些沉重,她想起了前世北方的農民起義,那時候周夑剛剛登基,便爆發內亂,雖然很快就派兵鎮壓了,但朝野中很多人說是因為新皇不能讓天下臣服,才有人鬧事。
這件事對周夑的衝擊很大。
算算時間,農民起義距今還有兩年時間,但推導起來,百姓揭竿起義的原因只怕跟乾旱導致民不聊生有很大的關係。
前世周夑和沐蘇沒有北上,所以沒有發現這個情況,一直到最後發生大的動盪,恰巧讓周夑背了這個黑鍋,實在冤的很。
這一世歪打正著,雖然現在事態也不好,但還沒到起義的地步,只要妥善處置,應該就不會有內亂了。
如此想著,沐蘇越發覺得自己這一次賴著周夑一起北上實在太正確。
到了第二天一早,聽聞薛文理前來求見,周夑眼神一亮,立刻收拾衣裝去了書房。
沐蘇聽聞周夑出門的動靜,便也跟著起床,但看了一眼天色,天際方顯出魚肚白,他們一個個還真是心急如焚……
洗漱裝扮過後,早飯送了過來,周夑也一併回來了。
沐蘇問道:“這麼快就談完了?”
周夑點頭道:“薛家還是有風骨的,薛文理覺得薛家調查堤壩的事義不容辭,已連夜想了幾種法子,都很不錯。這兩天我就陪著趙知行演演戲,讓薛家暗地去查。後天我們照常前往幽州,等薛家查清楚了,再殺他一個回馬槍。”
既已商定,周夑讓章侍衛抽調了兩個身手好的去保護薛家調查之人,而後便打算去衙門跟趙知行虛與委蛇。
臨行前,沐蘇拉住他,說:“你的臉黑得跟鍋底一樣,誰都看得出來出了事,這不是打糙驚蛇嘛。”
周夑嘆了口氣,說:“想到下面天天餓死人,我卻還要陪那些人做戲,心情實在好不起來。”
沐蘇大膽的捏了捏他的臉,說:“這正是為了救百姓,振作一點。”
周夑的眉頭終於展開了,吸了一口氣,快速的“啄”了沐蘇一下,便出門去了。
到了晚上,周夑略帶酒氣的回來了,但他眼神十分清醒。
洗了一把臉之後,他就問章侍衛:“薛家有消息了嗎?”
章侍衛道:“人還沒回來,但是中午傳過一次消息,說出城之後,進村的路都有便衣把守,不許他們進去。薛三公帶著人從山林里繞小路,恐怕要多費些時間。”
周夑冷哼一聲,卻沒有說話。
沐蘇眉頭也皺了起來。
這趙知行做事也太專橫了,竟然把周圍的村子都封起來了,那百姓生活怎麼辦?或者說……情況真的已經糟糕到難以置信的地步了?
☆、第一百七十章 蘭家
沐蘇有些不安,起身去泡了一杯茶遞給周夑,而後坐著一起等待。
二更過後,院子裡終於有了動靜。
薛三公、薛四爺都回來了,薛天河也跟在大人的後面。
周夑立刻和兩位大人去書房議事,沐蘇便招手讓薛天河過來說話。
薛天河眼眶有些紅,情緒很低落。
沐蘇關切問道:“路上出什麼事了?”
薛天河語氣悶悶的,說:“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竟不知道雍州城外已成了人間地獄!”
趙知行為了應付周夑的調查,提前兩天在鄉下發放賑災糧,在災民都趕去領糧食之後,他便將難民都困在了村里,再也不許他們出來。
被圈禁的難民暫時有糧食吃,還沒有死太多人,可在其他村子等著家人帶糧食回去的人,已餓死田野,境況悽慘。
薛天河從未見過鬧饑荒的樣子,今天多少有些被嚇到了,同時也非常痛心,恨自己對世事一無所知。
書房裡,薛四爺對周夑說:“旱災導致的饑荒已經被我們證實,下一步就要找到洛水堤壩的位置,以及主要參與者的罪證。我三叔只是聽人說堤壩建在上游橫樑山之中,但那裡因是一片有主的林場,我們都沒有去過,所以恐怕沒有那麼快就能查清楚。”
周夑思量道:“你們先去查,我已從京城調了人來配合你們。這些人是有準備的,你們行事萬萬小心。”
想了想,他又說:“我明天一早就離開雍州,我留一隊斥候在這裡,你們有任何進展,隨時傳信。”
周夑在這裡多待一天,趙知行就會多囚禁難民一天,而外面不知道還有多少等糧食的人會餓死,所以他完全待不下去,恨不得今晚就走。
安排妥當之後,他回到房中,見到沐蘇之後將她一把抱住,良久之後道:“我以前以為這世間最殘忍的是戰火的硝煙,我以為沒有戰爭就是國泰民安,可誰知道,人心叵測,所謂的太平盛世,竟然出現餓殍千里的慘狀!”
沐蘇知道他心裡難受,壓力也很大,拍了拍他的背,說:“所以等你以後成了天下之主,要更愛護百姓、造福天下,別沮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周夑要離開雍州,趙知行做出一副盛情挽留的樣子,親自護送周夑,一直進入燕北道的地界才作罷。
進入燕北道之後,周夑路過一些村落時,刻意讓人去查探,這裡的情況要比陝北道強一點,雖然也是乾旱,但田裡都種了耐乾旱的胡麻,村子裡也有壯漢在打井,還沒有看到餓死人的情況。
周夑鬆了一口氣,道:“看來燕北道的官員還是乾淨的。”
可又沉重道:“我記得以前讀書時太傅說過,燕北的菽種得好,可如今,已幹得改種胡麻了。”
沐蘇對民生了解的不如周夑多,只能靜靜的陪著他。
周夑在路上想了想,說:“進入幽州之後,我讓章侍衛陪你回家去看你母親,我就住到官驛去,若有什麼事,你隨時讓章侍衛傳話。”
沐蘇點了點頭。
這樣安排挺好,沐蘇的母親在離開京城之前就說過,讓沐蘇放棄周夑,他們已不再合適。周夑若此時去看蘭氏,只怕會引起蘭氏的憎恨。
而且北三道的情況是他們出京時沒有料到的,周夑有很多事要調查,也不能常常陪著她。
甚至早些年,已經到了變賣薛家祖傳產業的地步,更不提各產業虧空,被侵占等情況。虧得家大業大,才禁得住折騰。
後來,薛三公整頓內務,翻整田莊,合併產業,經過這幾十年,情況才好轉。薛三公只問:“那老四你是打算管這個閒事了?”
薛文理還很氣憤,說:“這怎麼是閒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薛家世代生活在雍州,怎麼能任由那些宵小之輩為禍鄉里?”
薛天河在旁說:“父親,那我們明日一早就去向燮王請命吧,我先前看他非常為此事頭疼。”
父子兩人一拍即合,薛三公縱然心裡有些擔心,也無話可說。
周夑這一夜幾乎沒睡,一直在梳理這邊官員的關係網,並安排章侍衛悄悄從京城裡調人過來。
沐蘇心情也有些沉重,她想起了前世北方的農民起義,那時候周夑剛剛登基,便爆發內亂,雖然很快就派兵鎮壓了,但朝野中很多人說是因為新皇不能讓天下臣服,才有人鬧事。
這件事對周夑的衝擊很大。
算算時間,農民起義距今還有兩年時間,但推導起來,百姓揭竿起義的原因只怕跟乾旱導致民不聊生有很大的關係。
前世周夑和沐蘇沒有北上,所以沒有發現這個情況,一直到最後發生大的動盪,恰巧讓周夑背了這個黑鍋,實在冤的很。
這一世歪打正著,雖然現在事態也不好,但還沒到起義的地步,只要妥善處置,應該就不會有內亂了。
如此想著,沐蘇越發覺得自己這一次賴著周夑一起北上實在太正確。
到了第二天一早,聽聞薛文理前來求見,周夑眼神一亮,立刻收拾衣裝去了書房。
沐蘇聽聞周夑出門的動靜,便也跟著起床,但看了一眼天色,天際方顯出魚肚白,他們一個個還真是心急如焚……
洗漱裝扮過後,早飯送了過來,周夑也一併回來了。
沐蘇問道:“這麼快就談完了?”
周夑點頭道:“薛家還是有風骨的,薛文理覺得薛家調查堤壩的事義不容辭,已連夜想了幾種法子,都很不錯。這兩天我就陪著趙知行演演戲,讓薛家暗地去查。後天我們照常前往幽州,等薛家查清楚了,再殺他一個回馬槍。”
既已商定,周夑讓章侍衛抽調了兩個身手好的去保護薛家調查之人,而後便打算去衙門跟趙知行虛與委蛇。
臨行前,沐蘇拉住他,說:“你的臉黑得跟鍋底一樣,誰都看得出來出了事,這不是打糙驚蛇嘛。”
周夑嘆了口氣,說:“想到下面天天餓死人,我卻還要陪那些人做戲,心情實在好不起來。”
沐蘇大膽的捏了捏他的臉,說:“這正是為了救百姓,振作一點。”
周夑的眉頭終於展開了,吸了一口氣,快速的“啄”了沐蘇一下,便出門去了。
到了晚上,周夑略帶酒氣的回來了,但他眼神十分清醒。
洗了一把臉之後,他就問章侍衛:“薛家有消息了嗎?”
章侍衛道:“人還沒回來,但是中午傳過一次消息,說出城之後,進村的路都有便衣把守,不許他們進去。薛三公帶著人從山林里繞小路,恐怕要多費些時間。”
周夑冷哼一聲,卻沒有說話。
沐蘇眉頭也皺了起來。
這趙知行做事也太專橫了,竟然把周圍的村子都封起來了,那百姓生活怎麼辦?或者說……情況真的已經糟糕到難以置信的地步了?
☆、第一百七十章 蘭家
沐蘇有些不安,起身去泡了一杯茶遞給周夑,而後坐著一起等待。
二更過後,院子裡終於有了動靜。
薛三公、薛四爺都回來了,薛天河也跟在大人的後面。
周夑立刻和兩位大人去書房議事,沐蘇便招手讓薛天河過來說話。
薛天河眼眶有些紅,情緒很低落。
沐蘇關切問道:“路上出什麼事了?”
薛天河語氣悶悶的,說:“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竟不知道雍州城外已成了人間地獄!”
趙知行為了應付周夑的調查,提前兩天在鄉下發放賑災糧,在災民都趕去領糧食之後,他便將難民都困在了村里,再也不許他們出來。
被圈禁的難民暫時有糧食吃,還沒有死太多人,可在其他村子等著家人帶糧食回去的人,已餓死田野,境況悽慘。
薛天河從未見過鬧饑荒的樣子,今天多少有些被嚇到了,同時也非常痛心,恨自己對世事一無所知。
書房裡,薛四爺對周夑說:“旱災導致的饑荒已經被我們證實,下一步就要找到洛水堤壩的位置,以及主要參與者的罪證。我三叔只是聽人說堤壩建在上游橫樑山之中,但那裡因是一片有主的林場,我們都沒有去過,所以恐怕沒有那麼快就能查清楚。”
周夑思量道:“你們先去查,我已從京城調了人來配合你們。這些人是有準備的,你們行事萬萬小心。”
想了想,他又說:“我明天一早就離開雍州,我留一隊斥候在這裡,你們有任何進展,隨時傳信。”
周夑在這裡多待一天,趙知行就會多囚禁難民一天,而外面不知道還有多少等糧食的人會餓死,所以他完全待不下去,恨不得今晚就走。
安排妥當之後,他回到房中,見到沐蘇之後將她一把抱住,良久之後道:“我以前以為這世間最殘忍的是戰火的硝煙,我以為沒有戰爭就是國泰民安,可誰知道,人心叵測,所謂的太平盛世,竟然出現餓殍千里的慘狀!”
沐蘇知道他心裡難受,壓力也很大,拍了拍他的背,說:“所以等你以後成了天下之主,要更愛護百姓、造福天下,別沮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周夑要離開雍州,趙知行做出一副盛情挽留的樣子,親自護送周夑,一直進入燕北道的地界才作罷。
進入燕北道之後,周夑路過一些村落時,刻意讓人去查探,這裡的情況要比陝北道強一點,雖然也是乾旱,但田裡都種了耐乾旱的胡麻,村子裡也有壯漢在打井,還沒有看到餓死人的情況。
周夑鬆了一口氣,道:“看來燕北道的官員還是乾淨的。”
可又沉重道:“我記得以前讀書時太傅說過,燕北的菽種得好,可如今,已幹得改種胡麻了。”
沐蘇對民生了解的不如周夑多,只能靜靜的陪著他。
周夑在路上想了想,說:“進入幽州之後,我讓章侍衛陪你回家去看你母親,我就住到官驛去,若有什麼事,你隨時讓章侍衛傳話。”
沐蘇點了點頭。
這樣安排挺好,沐蘇的母親在離開京城之前就說過,讓沐蘇放棄周夑,他們已不再合適。周夑若此時去看蘭氏,只怕會引起蘭氏的憎恨。
而且北三道的情況是他們出京時沒有料到的,周夑有很多事要調查,也不能常常陪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