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她並不記得拜見過薛四夫人啊。
仿若心懷鬼胎,沐蘇在薛家有些坐不住了,便推辭說前些日子趕路有些疲憊,由薛天月親自送她回聖賢書院先休息。
累也不全是藉口,她躺在床上想著各種事情,迷迷糊糊的就睡了過去。
也不知睡了多久,她覺得臉上痒痒的,睜眼一看,周夑正坐在床邊看她睡覺,一隻手還撥弄著她的額發。
沐蘇揉了揉眼,道:“你回來了?事情都辦好了嗎?”
再轉頭一看,窗外都暗了,竟已到了晚上。
周夑點頭道:“趙太守知道我要來,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今天四皇兄也在場,談不了什麼實質問題,應付一下過場罷了。”
他又問沐蘇:“你今天就在房裡睡了一天嗎?”
沐蘇搖頭道:“沒有,去薛家走了走,跟薛家的小姐坐了很久,下午才回來的。”
周夑道:“睡這麼久該餓了,我讓人把飯送到房裡來了,起來吃一點吧。”
周夑是吃了晚宴才回來的,便坐在旁邊看沐蘇吃。
中途章侍衛進來稟報,說:“薛天河帶著薛三公來了。”
周夑便道:“那就請他們去書房吧。”
沐蘇知道他又要忙,連忙示意說:“不用管我,你快去吧。”
周夑這一趟去的比較久,直到三更才回來。
沐蘇下午睡多了晚上睡不著,索性等著他。
待周夑回來時,神色有些不快,像是發過脾氣。
☆、第一百六十九章 堤壩
周夑的腳步聲急躁而沉重,坐下的時候還踢了一腳旁邊的凳子,鬧出巨大的聲響。
章侍衛低頭跟在後面,大氣都不敢出一個。
沐蘇見了,也沒敢多問,趕緊倒了盆溫水給他擦臉,並對章侍衛說:“你先下去忙吧。”
待章侍衛退下,只剩他們二人,周夑已忍不住說道:“這個趙知行簡直混帳!欺上瞞下、玩忽職守,只會阿諛奉承,一件實事都不會做!”
說著還把手中的巾子使勁丟到盆里,濺起一地水花。
這可真是被氣得不輕。
沐蘇趕緊勸道:“別動怒,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說我聽聽。”
周夑端起沐蘇之前未飲的冷茶一口氣喝下,而後將今天聽說的事情講述出來。
周夑此次雖然是為了送沐蘇回蘭家而北上,但領了公差,是必須要辦好的。
自從開春以來,北三道雨量極少,旱情嚴峻,但工部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在北三道興修水渠,這麼多年也一直在撥款維護。
按理來說,水利工事至少能夠保證最基本的春耕播種。可是有縣令冒死遞上密奏,說北三道已民不聊生,十分悽慘。
白天周夑向趙知行詢問情況時,趙知行說旱情並不像傳言說的那樣嚴峻,是他們怕收成不好,為了逃避責任,故意誇大其詞,還說後面兩天會安排周夑去下面看看實情。
而晚上周夑見了薛三公一問,才知道趙知行說要帶周夑去查看的田莊,是當地大戶人家的田莊。像薛家這樣的人家,都是自己出資修水渠、造水車,又請得起人挑水,所以勉強還是完成了春耕播種。
但整個北三道的旱情實際上比下面縣令們報的情況還要可怕,各地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甚至已經出現了宰殺耕牛和賣孩子的情況!
周夑見情況這麼嚴重,便問修的水利工事怎麼會沒用。
薛三公說,近幾年,洛水的水流越來越小,很多支流都已經乾的見了河床。而且衙門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錢修過水渠,水車也早就壞的不能用了。
周夑追問水利款項去了哪裡,薛三公便有些欲言又止。
周夑發怒追問,薛三公才猶豫的說:“估計是拿去修防洪堤壩了……”
防洪堤壩!
北三道氣候偏旱,主要水域只有洛河這一條,鮮少會發生澇災,修什麼防洪堤壩就是個笑話。
周夑氣得冷笑。
細問之下才知,有幾個南方來的富商,看中了洛水河上游的一種叫做鰉魚的冷水魚,這種魚十分鮮美,但因水域和氣候問題,生長緩慢產量很少,每一條的價格都高達百兩!
他們為了增加產量,便攔水修壩,築起了魚塘,可這樣,洛水河下游的水量驟減,農田越來越乾旱,正好今年天公不作美,一滴春雨都不下,便造成了如此嚴峻的旱情。
築堤修壩這種事,當地官員不可能不知,而他們不僅沒有阻止富商胡作非為,還將興修水利的專款拿去助推此事,絕對是參與了其中的巨額利益分成,實在是混帳至極!
當地官員對上欺騙朝廷,對下瞞住百姓,但薛家作為當地的大戶人家,這些事情多少還是知道一些實情的。
薛三公將這些說出來之後,有些忐忑,離開書院之後對薛天河說:“我還是要去見一下你父親,今天這件事處理不妥當的話,薛家恐怕要把雍州大小官員全都得罪了。”
薛天河帶他去見父親,但一面說道:“三爺爺請放心,那些官員商為禍百姓,您將此事揭露出來,父親肯定支持您。至於得罪不得罪人的事,我覺得沒什麼要緊,且不說這件事必須做,就算我們不做,他們又有幾人在薛家困難時想過要幫我們的?”
薛三公緩緩點頭,可依然是心事重重。
而周夑這邊還兀自生著氣,對沐蘇道:“若不是為了拿住確鑿的證據,我現在就想把趙知行那廝捆回京去!”
沐蘇只得安慰道:“這也算是作惡自有天收,若不是今年大旱,他們這樣私自修堤壩的事不知道要瞞多久。若是那樣,土地一年年幹下去,到最後都變成了沙土,就算放水灌溉,也種不了作物,幸好眼下還不算晚,所以你也別太動氣。”
勸說了好久,周夑才漸漸冷靜下來,又籌謀著要怎麼拿到罪證的事。
眼見著當地的官員都靠不住,周夑也不知道雍王有沒有牽連其中,一時竟然沒有人用。
沐蘇建議道:“在這裡,信得過的也就是薛家了,此事又是薛三公揭發的,不如就將他用到底。”
洛河上游的堤壩修在哪裡,他們都不清楚,官員們既然要瞞此事,堤壩外圍肯定還派了府兵看守,一般人接近不了。如果打算派人去調查,肯定是本地的人最合適。
周夑思忖道:“此事定然是個窩案,若要薛家協助查辦此事,薛家在當地要承擔巨大的壓力,只怕他們會應付不來。”
沐蘇卻不這麼想:“這是薛家翻身的好機會,我想薛四爺看得清楚。”
聽她這樣提醒,周夑倒也同意,薛家想挽回之前損失的名譽,在此時做一件為國為民的大事,是正合適的。
如沐蘇所料,當薛文理聽薛三公說了此事之後,也是義憤填膺,道:“三叔,您怎麼此時才說?若我早知道,何用等到今年發旱情才出這個事?”
薛三公搖搖頭,沒有爭辯。
他已年過六旬,雖是家中的長輩,但說話向來不被人看中,因為他自幼就是薛家的一朵“奇葩”,因不喜讀書,喜歡務農,而被當做粗人。族中議事,除非是跟農事庶務有關,不然是沒有人會想到他。
仿若心懷鬼胎,沐蘇在薛家有些坐不住了,便推辭說前些日子趕路有些疲憊,由薛天月親自送她回聖賢書院先休息。
累也不全是藉口,她躺在床上想著各種事情,迷迷糊糊的就睡了過去。
也不知睡了多久,她覺得臉上痒痒的,睜眼一看,周夑正坐在床邊看她睡覺,一隻手還撥弄著她的額發。
沐蘇揉了揉眼,道:“你回來了?事情都辦好了嗎?”
再轉頭一看,窗外都暗了,竟已到了晚上。
周夑點頭道:“趙太守知道我要來,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今天四皇兄也在場,談不了什麼實質問題,應付一下過場罷了。”
他又問沐蘇:“你今天就在房裡睡了一天嗎?”
沐蘇搖頭道:“沒有,去薛家走了走,跟薛家的小姐坐了很久,下午才回來的。”
周夑道:“睡這麼久該餓了,我讓人把飯送到房裡來了,起來吃一點吧。”
周夑是吃了晚宴才回來的,便坐在旁邊看沐蘇吃。
中途章侍衛進來稟報,說:“薛天河帶著薛三公來了。”
周夑便道:“那就請他們去書房吧。”
沐蘇知道他又要忙,連忙示意說:“不用管我,你快去吧。”
周夑這一趟去的比較久,直到三更才回來。
沐蘇下午睡多了晚上睡不著,索性等著他。
待周夑回來時,神色有些不快,像是發過脾氣。
☆、第一百六十九章 堤壩
周夑的腳步聲急躁而沉重,坐下的時候還踢了一腳旁邊的凳子,鬧出巨大的聲響。
章侍衛低頭跟在後面,大氣都不敢出一個。
沐蘇見了,也沒敢多問,趕緊倒了盆溫水給他擦臉,並對章侍衛說:“你先下去忙吧。”
待章侍衛退下,只剩他們二人,周夑已忍不住說道:“這個趙知行簡直混帳!欺上瞞下、玩忽職守,只會阿諛奉承,一件實事都不會做!”
說著還把手中的巾子使勁丟到盆里,濺起一地水花。
這可真是被氣得不輕。
沐蘇趕緊勸道:“別動怒,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說我聽聽。”
周夑端起沐蘇之前未飲的冷茶一口氣喝下,而後將今天聽說的事情講述出來。
周夑此次雖然是為了送沐蘇回蘭家而北上,但領了公差,是必須要辦好的。
自從開春以來,北三道雨量極少,旱情嚴峻,但工部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在北三道興修水渠,這麼多年也一直在撥款維護。
按理來說,水利工事至少能夠保證最基本的春耕播種。可是有縣令冒死遞上密奏,說北三道已民不聊生,十分悽慘。
白天周夑向趙知行詢問情況時,趙知行說旱情並不像傳言說的那樣嚴峻,是他們怕收成不好,為了逃避責任,故意誇大其詞,還說後面兩天會安排周夑去下面看看實情。
而晚上周夑見了薛三公一問,才知道趙知行說要帶周夑去查看的田莊,是當地大戶人家的田莊。像薛家這樣的人家,都是自己出資修水渠、造水車,又請得起人挑水,所以勉強還是完成了春耕播種。
但整個北三道的旱情實際上比下面縣令們報的情況還要可怕,各地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甚至已經出現了宰殺耕牛和賣孩子的情況!
周夑見情況這麼嚴重,便問修的水利工事怎麼會沒用。
薛三公說,近幾年,洛水的水流越來越小,很多支流都已經乾的見了河床。而且衙門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錢修過水渠,水車也早就壞的不能用了。
周夑追問水利款項去了哪裡,薛三公便有些欲言又止。
周夑發怒追問,薛三公才猶豫的說:“估計是拿去修防洪堤壩了……”
防洪堤壩!
北三道氣候偏旱,主要水域只有洛河這一條,鮮少會發生澇災,修什麼防洪堤壩就是個笑話。
周夑氣得冷笑。
細問之下才知,有幾個南方來的富商,看中了洛水河上游的一種叫做鰉魚的冷水魚,這種魚十分鮮美,但因水域和氣候問題,生長緩慢產量很少,每一條的價格都高達百兩!
他們為了增加產量,便攔水修壩,築起了魚塘,可這樣,洛水河下游的水量驟減,農田越來越乾旱,正好今年天公不作美,一滴春雨都不下,便造成了如此嚴峻的旱情。
築堤修壩這種事,當地官員不可能不知,而他們不僅沒有阻止富商胡作非為,還將興修水利的專款拿去助推此事,絕對是參與了其中的巨額利益分成,實在是混帳至極!
當地官員對上欺騙朝廷,對下瞞住百姓,但薛家作為當地的大戶人家,這些事情多少還是知道一些實情的。
薛三公將這些說出來之後,有些忐忑,離開書院之後對薛天河說:“我還是要去見一下你父親,今天這件事處理不妥當的話,薛家恐怕要把雍州大小官員全都得罪了。”
薛天河帶他去見父親,但一面說道:“三爺爺請放心,那些官員商為禍百姓,您將此事揭露出來,父親肯定支持您。至於得罪不得罪人的事,我覺得沒什麼要緊,且不說這件事必須做,就算我們不做,他們又有幾人在薛家困難時想過要幫我們的?”
薛三公緩緩點頭,可依然是心事重重。
而周夑這邊還兀自生著氣,對沐蘇道:“若不是為了拿住確鑿的證據,我現在就想把趙知行那廝捆回京去!”
沐蘇只得安慰道:“這也算是作惡自有天收,若不是今年大旱,他們這樣私自修堤壩的事不知道要瞞多久。若是那樣,土地一年年幹下去,到最後都變成了沙土,就算放水灌溉,也種不了作物,幸好眼下還不算晚,所以你也別太動氣。”
勸說了好久,周夑才漸漸冷靜下來,又籌謀著要怎麼拿到罪證的事。
眼見著當地的官員都靠不住,周夑也不知道雍王有沒有牽連其中,一時竟然沒有人用。
沐蘇建議道:“在這裡,信得過的也就是薛家了,此事又是薛三公揭發的,不如就將他用到底。”
洛河上游的堤壩修在哪裡,他們都不清楚,官員們既然要瞞此事,堤壩外圍肯定還派了府兵看守,一般人接近不了。如果打算派人去調查,肯定是本地的人最合適。
周夑思忖道:“此事定然是個窩案,若要薛家協助查辦此事,薛家在當地要承擔巨大的壓力,只怕他們會應付不來。”
沐蘇卻不這麼想:“這是薛家翻身的好機會,我想薛四爺看得清楚。”
聽她這樣提醒,周夑倒也同意,薛家想挽回之前損失的名譽,在此時做一件為國為民的大事,是正合適的。
如沐蘇所料,當薛文理聽薛三公說了此事之後,也是義憤填膺,道:“三叔,您怎麼此時才說?若我早知道,何用等到今年發旱情才出這個事?”
薛三公搖搖頭,沒有爭辯。
他已年過六旬,雖是家中的長輩,但說話向來不被人看中,因為他自幼就是薛家的一朵“奇葩”,因不喜讀書,喜歡務農,而被當做粗人。族中議事,除非是跟農事庶務有關,不然是沒有人會想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