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問看了一圈,問道:“殿下呢?”

  內侍聽見,過來躬身答道:“似乎在偏殿。”

  李伯昭皺眉:“宮人怎麼還不去請?如此失職。”

  內侍低頭道:“請了,可是殿下關著門不出來。”

  李伯昭不說話了。

  唐清遠是唐贄如今唯一在的皇子,此事不能不在場。只是,父親離世,想他觸景傷情,一時不能接受,也是情有可原。

  宋問片刻後道:“我去看看吧。”

  李伯昭說:“勞煩宋先生了。好好勸勸殿下。”

  宋問點頭。

  她都到唐清遠的殿門外,敲了敲門扉,試探道:“殿下?”

  裡面沒有回音。

  宋問又道:“殿下,陛下已駕崩。請殿下過去,主持大局。”

  唐清遠依舊沒有回音。

  宋問:“臣進來了。”

  她說著推開門,走進了宮殿。粗粗掃了一眼,沒有看見唐清遠,走往裡走了一段,才發現人。

  唐清遠正頹坐在角落的地上,頭靠著牆,靜悄悄的坐著。

  宋問遠遠站在殿中,說道:“雖說言輕莫勸人,只是殿下,逝者已矣,請保重。”

  唐清遠自嘲笑了一聲,說道:“他對我很好,他很疼愛我。他給了我天底下,一個父親,能付出的最多的東西。可他對我越好,我越是惶恐。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應該親近他,我卻做不到。我做的事情,我帶著一股刻意和戒備。我害怕他對我失望。我不敢忤逆他。但我對自己,已經尤為失望。”

  唐清遠閉上眼,抿著唇,臉上浮現出悲慟神色:“他咽氣的時候,我竟然鬆了一口氣。我痛恨自己。我痛恨這樣的自己。”

  宋問走到他面前,發現他臉上滿是水漬。

  “明明他應該是這世上,最疼愛我,最關心我的人。”唐清遠張嘴,眼淚便往他嘴裡鑽,許久沒有嘗過這樣的味道,淚水跟著流進了他的心裡。那一刻,仿佛未乾的傷口上滴了鹽水,酸澀,刺痛。

  “因為他的身份,他的地位,我抗拒他,警惕他。”唐清遠啞聲道,“我害怕,我將來會不會落得和他一樣的境地?”

  宋問說:“所以,無論怎麼講,他在這個位置上坐了這麼多年,我敬重他。無數人畏懼他,這已經是地位帶給他的懲罰。”

  唐清遠抹了把臉,用衣袖擦乾:“我能做的,就是答應他要我做的所有事,做一個好儲君,做一個好皇帝。這就是我唯一能為他的補償。”

  宋問說:“殿下,這不就可以了嗎?請這樣做。”

  唐清遠看著她,抽了抽鼻翼,朝她伸出手:“……宋問。”

  宋問往後退了一步,躲開他的手。

  兩人視線交匯,殿中一時無聲。

  宋問道:“請殿下,過去主持大局。”

  唐清遠又是苦笑一聲,一手撐著從起來站起。

  她走到門外,等唐清遠整理完畢,換了身衣服,然後往寢殿過去。

  唐贄駕崩一事,傳遍京城。

  百姓穿白衣,系白布,吃素食,念經咒,為之慟哭,替他送行。

  長安城內一片素白。

  七日之後,唐清遠登基。

  一朝君王,再此更跌。從此,便是不一樣的名字,不一樣的天下。

  唐清遠兩手捧過冕旒,感覺手指在發顫。

  這冠冕旒,其實不沉。但是它承載的太多。

  他將它捧到胸前,仔細看著上面的痕跡。

  仿佛唐贄還在他耳邊說:

  “這冠冕旒,是朕留給你的。你不用害怕。我會將它好好戴到你頭上。勿論是誰,都不會讓他搶走。”

  “不用怕沉,會有人替你撐著的。”

  “兒。不要害怕。不要害怕。”

  唐清遠再抑制不住,一時痛哭出聲。

  他到今日才發現,這個位置,仿若針氈。

  要成為一個所謂的明君,又是何其艱難。

  以前,只要看著唐贄的背影。

  從今往後,他要看著萬民的身影。

  隨此。

  宋問擔任國師一事也傳了出來。

  長安百姓對國師一職原本已信心全失,實在是張曦雲的事情叫他們太過失望。任誰發現自己被數十年,一時都難以接受。國師二字,仿佛就成了一個笑話。

  但是如今,宋問成為了新任的國師。這事就不一樣了。

  眾人先是一陣迷惘,隨後便是釋然。

  宋問總算是去做官了。雖說國師沒有什麼實權,但也代表了德高望重,才學豐厚的意思。多少,可以算做對宋問貢獻的表彰不是?

  宋問拒絕了接手張曦雲的府邸。那地方她實在是住不下去。何況她這國師當的莫名其妙,根本不明其意。朝中不服的人在多數。

  只是,這府邸已經賜下來給她了,她拒絕,也顯得有些不識好歹。

  她就將裡面改裝一下,決定弄成一個收容所也可以,孤兒院也可以,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可以暫時有個庇護之所。那樣豈不是挺好?

  林唯衍因為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在大理寺里多呆了幾天之後,跟著出來了。一同出來的還有幾位他在獄中結認的朋友。

  他們這些人,有的回家去了。有的孤苦無依,無處可去了。還有的不願意回去,卻也不知道何去何從。

  宋問遂將他們聚集起來,把收容所交由他們管理。讓他們平日裡打掃衛生,準備三餐,修繕房屋。或是去茶館裡,跟人學學手藝,再做打算。

  幫助人是件很高興的事情。他們做了幾日之後,發現那裡的人對他們不那麼有偏見,於是便留了下來。

  關卿聽聞之後,藉由此事上奏陛下,這件收容所就被朝廷接手了。開支皆由朝廷負責。

  唐贄駕崩之後,對宋問來說,有喜有悲。

  好處是,大約不用再畏戒林唯衍身份的事情了。壞處是,宋問至此過上了要早朝的日子,簡直生無可戀。

  李洵與馮文述等人,簡直嘆為觀止。

  先生不愧是先生,要麼拒不為官,要麼一飛沖天。

  宋問為官後,給朝廷的第一份禮物,就是戶部記帳制度的改革。

  穩穩拉住了新朝的第一波仇恨。宋問欲哭無淚。

  幾次早朝激烈爭辯之後,唐清遠贊成了王義廷的提議,開始緩步推行新的記帳方式。

  消息傳出後,民間對朝廷希冀甚高。新朝改革,打擊貪腐,他們自然樂見其成。

  宋問,就差封神了。

  平靜下的暗涌,也並未停息。

  唐清遠登基之後,一番舉措接連而來。南王在外亦是蠢蠢欲動,不知何時發難。

  宋問每日下朝後,就過去南門一趟。逛了數遍,依舊毫無所獲。

  她實在懷疑是不是自己多想了,或是當時眼花了。

  林唯衍跟在宋問背後,碎碎念問:“唐毅究竟去了哪裡呢?”

  宋問無語道:“分明是你看著他離開的,你現在怎麼能來問我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