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問:“陛下,君王的家室,便是天下的國事。如今您最擔心的,天下最大的,不就是三殿下與南王的隱患嗎?”

  唐贄指著自己,從喉嚨里擠出聲音:“你莫非認為,這是我的錯?”

  宋問看著他,透過他的眼睛,看見了這個老人的倔強和牴觸。

  她覺得這人真是可憐。自欺欺人的人,最是可憐。

  “宋某不提往事。只說殿下。”宋問說,“您過繼三殿下的時候,他剛懂事。對您來說,他或許是一個刺眼的人。可是,您,卻是以父親的身份出現在他的生命里。他年紀尚幼的時候,有期待過您這位父親嗎?有小心翼翼的對待過您嗎?您又有,放在心上過嗎?”

  宋問嚴厲道:“不。您從來沒有給過他任何你該給的東西。您敵視著一個,原本對您毫無惡意的人。”

  宋問字字指責,“他無情,是您教的。他孤僻,是您逼的。他今日種種,都是您自己種下的因果。您沒有給過他任何的溫情,又憑什麼讓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忍受你對他的刁難?他是犯下了什麼過錯,才要忍受這樣的責罰?您對別人的偏愛,要從他身上來體現嗎?”

  唐贄嘴唇微顫,一時找不出反駁的語句。

  他忍不住回想起了許久以前。他也想向先帝拷問這個問題。他想問問父親,為何總是偏愛大哥。為何總是對他冷眼旁觀。

  他永遠只能所在屋子的角落,聽他母親的抱怨詛咒。而安王,而他大哥,瀟灑恣意。他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人吹捧,他做任何決定,都會有人讚揚。

  他是天之驕子,他的父親永遠寵愛他。他也永遠不能理解那樣的事情。

  他不理解自己的父親,就像唐毅不理解他一樣嗎?

  唐贄不止一次想過。

  假使,假使不是到最後,他父親都在算計他,他或許不會走到那一步。

  是他父親逼他的。

  那麼,也真的是他逼唐毅的?

  宋問往前爬了一步,看著他問:“安王。安王對不起過您嗎?安王對不起過這大梁嗎?如果您覺得您只有唐清遠一個兒子,那您為什麼,又要奪走他的父親呢?既然您選擇了過繼,又為什麼,不能分哪怕一分憐憫給他呢?”

  為什麼要將自己的罪惡,自己的過錯,自己的不安,轉而加到唐毅的身上,從他身上尋找過錯,來自我安慰。

  這樣一件沒有擔當的事,時至今日,他還是堅持的不認。

  “他甚至,沒有機會,來向你討問這個問題。他只是安靜的在等待這件事情結束。可是您沒給他這個機會。”宋問說,“他若是要反,何須等到今日?”

  唐毅或許真的很想問,可是他不知道該問誰。

  是天道的錯嗎?還是人心的錯?才讓他至於今日。

  天道不會回答他,唐贄也不會回答他。沒有答案的他,又能讓自己走到什麼地方?

  從來沒有被愛,卻善良健康的活到了今天,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唐毅是一個很堅強的人啊。

  “陛下,您錯了。”宋問深吸一口氣道,“您錯了。”

  當年先帝病榻前,唐贄兩手握著玉璽,眼含熱淚,緊緊盯著他父親的眼睛,也是這樣說的。

  ——“父親。您錯了。我會讓所有人都知道,您錯了。”

  隨後他父親閉上眼睛,就那樣去了。

  歷史是何其的相似。

  所有的不甘心,終究要被撕破,攤開在面前。

  唐贄呢喃道:“是嗎?”

  唐贄慢慢閉上眼,倚在床邊。

  宋問沒有等到他的回答,靠近一點,發現這位縱橫一世,這位天下間的第一人,已經沒有了呼吸。

  宋問後退一步,感覺熱淚從眼中流出。朝他尊敬一磕首,然後起身,推門而出。

  門外數百大臣烏泱泱聚在一起,抬頭看著她。

  宋問張開嘴唇,說道:“陛下,駕崩了。”

  一時間守在旁邊的嬪妃宮人放聲痛哭,從門外涌了進去。處處都是悲嗆的啜泣聲。

  御醫走到榻前,做最後的確認。

  宋問就立在殿門的左側,垂首看著足尖。

  內侍出來宣告道:“陛下——駕崩了——!”

  宮城內外,燈火通明。鐘聲敲響,一聲聲傳遍宮闈。

  后妃撲在唐贄的床前止不住淚流不止,唐清遠將唐贄躺在床上,用被子蓋好。再不忍去看,扭過了頭,起身出去。

  宋問深深嘆了口氣,也準備離開。

  “宋問!”

  貴妃擦擦眼淚,從旁側走過來,叫住她道:“為何陛下臨終前要見你?你不是還關押在大理寺嗎?陛下究竟與你說了什麼?”

  宋問轉過了身。眾臣一齊看向她,也是想問這個問題。

  這氣氛陡然緊張。

  李伯昭道:“陛下是有什麼遺言,要交代你嗎?”

  內侍出列,從懷中掏出一張白紙,遞到李伯昭的面前,說道:“請御史公,宣陛下旨意。”

  李伯昭大驚,兩手接過。眾臣跪下聽旨。

  那不是一封正式的聖旨,應當是唐贄去世前寫下的,是以字跡潦糙無力,行文顛倒不明。

  李伯昭兩眼掃了一遍,將紙反過來,呈給眾人看,朗聲道:“宋問學德兼備,深解經論,兼通術數。今封為國師。陛下駕崩之後,一切喪禮,由宋問操持。”

  那底下切實蓋著唐贄的印章。

  眾臣一陣喧譁,難以理解。貴妃更是一臉不可置信。

  宋問抬頭,疑惑的看著前面的人。她自己都不能明白。

  唐贄說,赦免她的罪過,雖說她原本就沒有罪過,卻連護喪官員的位置都交給她了嗎?

  照理,應當是由唐清遠,或朝中眾臣安排才是。這樣交給她,難道不是不倫不類嗎?只是為了明確宋問的地位罷。

  李伯昭見宋問沒有動作,兩步上前,說道:“孩子,速速接旨。”

  宋問手呈於頭頂,接過了那封粗劣的聖旨。

  這下,宮人以及臣子,都在等待宋問開口。

  一官員上前道:“請國師安排。”

  宋問低頭看了眼那紙,有些無措。這發展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對這些皇家葬禮,她並不熟稔,更加不敢妄自插手。於是扭頭去看禮部尚書,請求道:“聽憑尚書決議。”

  李伯昭點頭:“陛下信任國師,然國師年歲尚輕,少不得你我提點。陛下喪禮一事事關重大,請田尚書與諸友多多上心才是。”

  眾人點頭稱是。

  禮部尚書便順勢過去安排事宜。

  如此,宋問就離不開了。

  眾人徹夜未眠,守在宮中。

  大多是禮部的事。要報喪,著壽衣,推算吉時,布置各人事務,妥善安排各處布置。

  將殿內鏡子和字畫,該蒙的都用白單糊上。床單,掛簾等,亦全部換成白色。

  宋問看他們忙進忙出,極為繁瑣。站在一旁,無所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