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阡陌愣了愣,她倒沒有考慮到這一層,想了想,亦覺得有理。她見過的那些官署中的人,從最高的令尹到最小的士吏,的確都有來歷,而能成為大夫的人,比如伍舉和蘇從,無一例外都是世家子弟。
楚王像現在這樣肯吐露出真實的想法,十分少見。阡陌心中有些奇異的感覺。他先前跟自己說“內外有別”,而現在,他接納了她的想法,還語重心長地跟她談事業經,算不算得在讓步?
楚王發現她一直不說話,勾起她的下巴,不滿地說,“睡著了麼?”
阡陌嗔笑地瞪他一眼,拿開他的手。
“我在想事。”
“何事?”
阡陌微微彎起唇角,手攀在他的脖子上,雙眸泛光,“在想如何獎賞你。”
楚王一怔,忽而目光灼熱。
“哦?”他的手將她抱緊,“如何獎賞?”
阡陌笑而不語,吻吻他的唇,卻道,“可我困了……”
“不許困!”楚王又好氣又好笑,報復地掐一把她的腰,將她打橫抱起,朝帷帳後面走去。
外面有侍婢聽得動靜,想進去看看要不要服侍,卻被拉住。
“莫多管閒事。”旁人一臉曖昧地笑,將殿門掩上。
燭火微動,透在窗棱間的薄絹里,似乎夾著人的低語輕吟,繾綣不盡。
*****
司敗雖然搜出了越姬宮中的銅符,可此事並沒有得到多大的進展。
他們的物證只有銅符,而越姬性情剛烈,抵死不認。據查,這銅符確是越姬宮中之物,有數枚,平日都是寺人宮人所持。而這枚銅符的主人,是一名侍婢,她被羈押的時候,嚇得面如土色,只道此符已經失落多日,她唯恐越姬和宮正怪罪,故而隱瞞不報。
而越姬自從進了囹圄,也一直情緒激烈。她時而大罵,說有人要害她,時而又說要見楚王,吏人呵斥,她卻哭得更厲害。
事情膠著,司敗頭疼不已。所以,當他聽說楚王派了專人來查問,如釋重負。
待得見到倉謖,他又有些詫異。
這個叫倉謖的郎中很年輕,看模樣和口音,都不像楚人。司敗不知他來歷,但既然是楚王指派,他不敢小覷。
倉謖並沒有要求去見越姬,卻首先讓吏人帶他去看那搜到銅符的地方。
那是一處破舊的宅子,並不難找,就在離市井不遠的巷子裡。
倉謖四處看了看,這裡翻翻,那裡揀揀,頗為仔細。
一旁的吏人看著,忍不住道,“郎中,這屋宅,我等已搜過,刺客之物如今都在司敗府中。”
倉謖看看他,道,“刺客之物,只有衣衫和那銅符麼?”
“正是。”吏人道,“我等問過周遭人家,只說這屋宅是一戶郢人的,久不居此地,空置而破敗。那刺客幾人藏得十分小心,周圍並未察覺動靜,也不知他們何時來此。”
“那些刺客當場被殺,爾等又如何尋到此處?”倉謖問。
“那是士卒收屍之時,有一圍觀的走街販貨之人說,曾見一名刺客在這宅中出入。”
“哦?那販貨之人何在?”倉謖緊問。
吏人有些為難之色,道,“當時尋到了此處,那人說還須趕在閉城之前回家,便離去了。”
倉謖目中忽而有些亮光,微微頷首。
吏人道,“郎中若還要再搜,那發現衣衫和銅符之處就在屋內……”
“不必。”倉謖卻道,望望天色,“回去吧。”
吏人訝然,不解,“可……”
“此處並非刺客落腳之所。”倉謖冷笑,“這衣衫銅符,亦不過圈套,爾等被誆了。”
*****
風自天邊而來,刮在臉上,有些寒冷。
鄭姬服侍了穆夫人睡下,從延年宮出來,不禁捂了捂身上的厚袍子。
她今日穿了的是新衣,穆夫人的冬衣,布匹還有剩餘,看著顏色鮮麗,便賜給鄭姬,讓她做一身錦袍。雖然楚王就不曾來後宮,但姬妾們的食物和衣料並不曾短缺,夏去秋來,如今入冬,每一季都會有新的衣料賜下來給她們做衣服。
但是穆夫人賜的,與別人就是不一樣。尋常姬妾們所能寄望的,只有楚王,而鄭姬有穆夫人。同是失寵,鄭姬的運氣明顯要比別人好許多。她能感覺到,那些又羨慕又妒忌的目光,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對於這一切,鄭姬室中謙恭而溫和,恰如從前得寵時一樣。但她從不會因此而放棄穿美麗衣服的機會,便如此時。
她立在車前,搭著侍婢的手,緩緩登車。朱紅的衣緣映著她姣好依舊的面容,髮髻梳得一絲不苟,風姿動人。任誰也不會覺得,她已經失寵,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楚王的面。
馭者待她坐穩,揚鞭驅車。馬車緩緩走起,才前行一段,前方忽而出現了一個人。
“鄭姬請慢。”他行禮。
馭者一驚,忙將馬車停下。鄭姬被顛得幾乎坐不穩,皺眉看去,卻見是一個郎中打扮的人。
“爾乃何人?”旁邊的寺人斥道,“竟敢衝撞鄭姬車馬!”
那人神色平靜,“我有事,欲問於鄭姬。”說罷,亮出手中的銅符。
那是司敗府的錯金符,鄭姬看到,心中微微一震。
寺人正要再說,鄭姬出聲止住。
“你欲問何事?”她看著倉謖,開口道。
“無他,奉司敗之命,問些越姬之事。”倉謖抬頭道,“未知可否。”
鄭姬目光淡淡。
“即是司敗之命,有何不可。”她聲音柔軟,緩緩道。
☆、第79章
馭者將馬車停靠在一處樹蔭下,鄭姬仍坐在車上,看著面前這個看上去彬彬有禮的人。
“郎中欲知何事?”她問。
“越姬之事,想必鄭姬亦知曉。”倉謖道,“司敗聞知鄭姬與越姬平日相善,遣我來問一問,以鄭姬之見,越姬可是那賄凶行刺之人?”
鄭姬的臉上露出不忍之色,嘆口氣。
“越姬出這般事,我亦是始料未及。她平日雖驕縱些,卻未做過狠毒之事。”說罷,她低頭,輕拭眼角。
倉謖又道,“越姬供稱,近日都在穆夫人宮中,不知可有何不尋常之舉?”
“不尋常之舉?”鄭姬想了想,搖頭,“並無不尋常。雖時而神色不安,可剛剛禁足出來,亦是情理之中。”
“禁足?”
“正是。”鄭姬目光平和,“越姬曾衝撞樊姬,以致大王發怒,將她禁足。”
“哦?”倉謖似乎頗有興趣,“越姬為何衝撞樊姬?”
“越姬從前,頗受大王恩寵。而大王得了樊姬之後,再不曾臨幸他人,越姬一直心有不甘。”鄭姬緩緩道。
倉謖頷首,卻忽而話鋒一轉。
他看著鄭姬,意味深長,“子亦受大王盛寵,卻似未曾怨恨樊姬。”
鄭姬一怔,忽而覺得此人雖語氣和善,那目光卻明亮得教人莫名心虛。
“怨恨作甚。”鄭姬轉開目光,輕聲道,“我等一切皆大王所賜,有宮室可居,有僕婢可用,已遠強與他人,有何可怨恨?”
倉謖道:“如此。”
他向鄭姬一禮,“多謝鄭姬,在下多有叨擾,告辭。”
鄭姬有些詫異,見他要走,忽而道,“且慢。”
倉謖回頭。
“未知越姬現下如何?”鄭姬頓了頓,道,“穆夫人與我,皆是擔心。”
“越姬仍在囹圄之中。”倉謖道,“還未定罪。”
他向鄭姬點頭一禮,轉身而去。
鄭姬坐在車上,若有所思,目光有些微不定。
“鄭姬,回宮麼?”旁邊的寺人問道。
鄭姬看看他,收回視線。
“回宮。”她端正坐好,神色如常。
*****
倉謖離開延年宮之後,乘上馬車。他想了想,望向高陽宮的方向,卻令馭者往高陽宮去。
他如今的官職就是郎中,身上有符印。守宮的衛士雖不認得他,但看到符印,還是入內通報。
倉謖立在車前,高瘦的身形,在太陽底下顯得有幾分桀驁。面對周圍人投來的好奇目光,他不躲避,也不回應,只看向宮殿四周的高牆。
白堊的宮牆雪雕玉砌一般,宮殿的屋檐,寬厚而不沉重,飾以彩繪,四角輕盈上揚,如同羽毛華麗的大禽展開的翅膀。
這就是楚國的宮室,與庸國的宮室風情迥異。
幾個月前,庸人做夢都想領著大軍來到,將它焚毀,踩在腳下。
可是幾個月後,只有他站在了這裡,作為一個郎中。
倉謖行事,一向不喜歡計較得失,唯一讓他感到後悔的,只有子閔的死去。他也並不會為什麼事執著,他會去幫助伯崇,亦不過是為了給子閔報仇。而自從他找到了子閔的墓,他覺得,有什麼變了。
他只欠過兩個人的情,一個是子閔,可他已經死了。
另一個,就是那個如今被他們稱作樊姬的女子。
倉謖覺得,要是子閔知道他主動去要求做一個女子的家臣,大概會以為自己喝醉酒聽錯了,然後嘲笑他吧?
想到子閔的臉和語氣,倉謖的唇角露出一絲苦笑,心中卻是平靜。
這時,一名郎中走出來,說宮中有請。
倉謖頷首,整了整衣冠,昂首入內。
*****
阡陌在高陽宮中並不閒著。年末將至,司會府和各處倉府忙得雞飛狗跳。經過蘇從的再三勸說,楚王終於同意讓阡陌幫忙。
不過,因著刺客的事,他不許阡陌離開高陽宮。司會只好令人將計要送來,請她核算。
阡陌正忙著,楚王下了朝回來,一臉喜氣。
“明日穿戴漂亮些,”他坐到榻上,一把將她摟過來,吻吻頰上,“明日寶鼎入社,與我去觀祭。”
阡陌訝然,想起來,蚡冒之鼎原本就是要安放到大社去的,明天正是卜問好的日子。
楚人好巫,楚國的祭禮一向隆重熱鬧,阡陌也很想去看。但她想到自己的身份,有些猶豫。她跟楚王還沒有正式成婚,現在住在高陽宮裡,已經招人議論,再跟他一道參加祭禮,阡陌擔心太招搖。
她把自己的顧慮說出來,楚王卻不以為然。
“你道楚人像中原諸姬那般迂腐,凡事要論個名位?”他捋捋她的頭髮,“國人都知曉寶鼎得以出水,是你的功勞,若你去不妥當,還有何人妥當?”
阡陌訕然。她從寺人渠嘴裡知道,自己獻策撈鼎的事已經傳得人盡皆知。她一直懷疑這是楚王有意為之,如今看來,九成不假。
正說著話,寺人來稟報,說倉謖求見。
二人皆是訝然。
“他來做甚?”楚王臉上的笑容隨即淡下。
“說是為刺客之事。”
聽得如此,楚王有些猶豫,看看阡陌。
阡陌這兩日也想著此事,心中一動,對楚王說,“莫非有進展?”
楚王雖不情願,還是讓寺人將倉謖召入。
楚王像現在這樣肯吐露出真實的想法,十分少見。阡陌心中有些奇異的感覺。他先前跟自己說“內外有別”,而現在,他接納了她的想法,還語重心長地跟她談事業經,算不算得在讓步?
楚王發現她一直不說話,勾起她的下巴,不滿地說,“睡著了麼?”
阡陌嗔笑地瞪他一眼,拿開他的手。
“我在想事。”
“何事?”
阡陌微微彎起唇角,手攀在他的脖子上,雙眸泛光,“在想如何獎賞你。”
楚王一怔,忽而目光灼熱。
“哦?”他的手將她抱緊,“如何獎賞?”
阡陌笑而不語,吻吻他的唇,卻道,“可我困了……”
“不許困!”楚王又好氣又好笑,報復地掐一把她的腰,將她打橫抱起,朝帷帳後面走去。
外面有侍婢聽得動靜,想進去看看要不要服侍,卻被拉住。
“莫多管閒事。”旁人一臉曖昧地笑,將殿門掩上。
燭火微動,透在窗棱間的薄絹里,似乎夾著人的低語輕吟,繾綣不盡。
*****
司敗雖然搜出了越姬宮中的銅符,可此事並沒有得到多大的進展。
他們的物證只有銅符,而越姬性情剛烈,抵死不認。據查,這銅符確是越姬宮中之物,有數枚,平日都是寺人宮人所持。而這枚銅符的主人,是一名侍婢,她被羈押的時候,嚇得面如土色,只道此符已經失落多日,她唯恐越姬和宮正怪罪,故而隱瞞不報。
而越姬自從進了囹圄,也一直情緒激烈。她時而大罵,說有人要害她,時而又說要見楚王,吏人呵斥,她卻哭得更厲害。
事情膠著,司敗頭疼不已。所以,當他聽說楚王派了專人來查問,如釋重負。
待得見到倉謖,他又有些詫異。
這個叫倉謖的郎中很年輕,看模樣和口音,都不像楚人。司敗不知他來歷,但既然是楚王指派,他不敢小覷。
倉謖並沒有要求去見越姬,卻首先讓吏人帶他去看那搜到銅符的地方。
那是一處破舊的宅子,並不難找,就在離市井不遠的巷子裡。
倉謖四處看了看,這裡翻翻,那裡揀揀,頗為仔細。
一旁的吏人看著,忍不住道,“郎中,這屋宅,我等已搜過,刺客之物如今都在司敗府中。”
倉謖看看他,道,“刺客之物,只有衣衫和那銅符麼?”
“正是。”吏人道,“我等問過周遭人家,只說這屋宅是一戶郢人的,久不居此地,空置而破敗。那刺客幾人藏得十分小心,周圍並未察覺動靜,也不知他們何時來此。”
“那些刺客當場被殺,爾等又如何尋到此處?”倉謖問。
“那是士卒收屍之時,有一圍觀的走街販貨之人說,曾見一名刺客在這宅中出入。”
“哦?那販貨之人何在?”倉謖緊問。
吏人有些為難之色,道,“當時尋到了此處,那人說還須趕在閉城之前回家,便離去了。”
倉謖目中忽而有些亮光,微微頷首。
吏人道,“郎中若還要再搜,那發現衣衫和銅符之處就在屋內……”
“不必。”倉謖卻道,望望天色,“回去吧。”
吏人訝然,不解,“可……”
“此處並非刺客落腳之所。”倉謖冷笑,“這衣衫銅符,亦不過圈套,爾等被誆了。”
*****
風自天邊而來,刮在臉上,有些寒冷。
鄭姬服侍了穆夫人睡下,從延年宮出來,不禁捂了捂身上的厚袍子。
她今日穿了的是新衣,穆夫人的冬衣,布匹還有剩餘,看著顏色鮮麗,便賜給鄭姬,讓她做一身錦袍。雖然楚王就不曾來後宮,但姬妾們的食物和衣料並不曾短缺,夏去秋來,如今入冬,每一季都會有新的衣料賜下來給她們做衣服。
但是穆夫人賜的,與別人就是不一樣。尋常姬妾們所能寄望的,只有楚王,而鄭姬有穆夫人。同是失寵,鄭姬的運氣明顯要比別人好許多。她能感覺到,那些又羨慕又妒忌的目光,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對於這一切,鄭姬室中謙恭而溫和,恰如從前得寵時一樣。但她從不會因此而放棄穿美麗衣服的機會,便如此時。
她立在車前,搭著侍婢的手,緩緩登車。朱紅的衣緣映著她姣好依舊的面容,髮髻梳得一絲不苟,風姿動人。任誰也不會覺得,她已經失寵,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楚王的面。
馭者待她坐穩,揚鞭驅車。馬車緩緩走起,才前行一段,前方忽而出現了一個人。
“鄭姬請慢。”他行禮。
馭者一驚,忙將馬車停下。鄭姬被顛得幾乎坐不穩,皺眉看去,卻見是一個郎中打扮的人。
“爾乃何人?”旁邊的寺人斥道,“竟敢衝撞鄭姬車馬!”
那人神色平靜,“我有事,欲問於鄭姬。”說罷,亮出手中的銅符。
那是司敗府的錯金符,鄭姬看到,心中微微一震。
寺人正要再說,鄭姬出聲止住。
“你欲問何事?”她看著倉謖,開口道。
“無他,奉司敗之命,問些越姬之事。”倉謖抬頭道,“未知可否。”
鄭姬目光淡淡。
“即是司敗之命,有何不可。”她聲音柔軟,緩緩道。
☆、第79章
馭者將馬車停靠在一處樹蔭下,鄭姬仍坐在車上,看著面前這個看上去彬彬有禮的人。
“郎中欲知何事?”她問。
“越姬之事,想必鄭姬亦知曉。”倉謖道,“司敗聞知鄭姬與越姬平日相善,遣我來問一問,以鄭姬之見,越姬可是那賄凶行刺之人?”
鄭姬的臉上露出不忍之色,嘆口氣。
“越姬出這般事,我亦是始料未及。她平日雖驕縱些,卻未做過狠毒之事。”說罷,她低頭,輕拭眼角。
倉謖又道,“越姬供稱,近日都在穆夫人宮中,不知可有何不尋常之舉?”
“不尋常之舉?”鄭姬想了想,搖頭,“並無不尋常。雖時而神色不安,可剛剛禁足出來,亦是情理之中。”
“禁足?”
“正是。”鄭姬目光平和,“越姬曾衝撞樊姬,以致大王發怒,將她禁足。”
“哦?”倉謖似乎頗有興趣,“越姬為何衝撞樊姬?”
“越姬從前,頗受大王恩寵。而大王得了樊姬之後,再不曾臨幸他人,越姬一直心有不甘。”鄭姬緩緩道。
倉謖頷首,卻忽而話鋒一轉。
他看著鄭姬,意味深長,“子亦受大王盛寵,卻似未曾怨恨樊姬。”
鄭姬一怔,忽而覺得此人雖語氣和善,那目光卻明亮得教人莫名心虛。
“怨恨作甚。”鄭姬轉開目光,輕聲道,“我等一切皆大王所賜,有宮室可居,有僕婢可用,已遠強與他人,有何可怨恨?”
倉謖道:“如此。”
他向鄭姬一禮,“多謝鄭姬,在下多有叨擾,告辭。”
鄭姬有些詫異,見他要走,忽而道,“且慢。”
倉謖回頭。
“未知越姬現下如何?”鄭姬頓了頓,道,“穆夫人與我,皆是擔心。”
“越姬仍在囹圄之中。”倉謖道,“還未定罪。”
他向鄭姬點頭一禮,轉身而去。
鄭姬坐在車上,若有所思,目光有些微不定。
“鄭姬,回宮麼?”旁邊的寺人問道。
鄭姬看看他,收回視線。
“回宮。”她端正坐好,神色如常。
*****
倉謖離開延年宮之後,乘上馬車。他想了想,望向高陽宮的方向,卻令馭者往高陽宮去。
他如今的官職就是郎中,身上有符印。守宮的衛士雖不認得他,但看到符印,還是入內通報。
倉謖立在車前,高瘦的身形,在太陽底下顯得有幾分桀驁。面對周圍人投來的好奇目光,他不躲避,也不回應,只看向宮殿四周的高牆。
白堊的宮牆雪雕玉砌一般,宮殿的屋檐,寬厚而不沉重,飾以彩繪,四角輕盈上揚,如同羽毛華麗的大禽展開的翅膀。
這就是楚國的宮室,與庸國的宮室風情迥異。
幾個月前,庸人做夢都想領著大軍來到,將它焚毀,踩在腳下。
可是幾個月後,只有他站在了這裡,作為一個郎中。
倉謖行事,一向不喜歡計較得失,唯一讓他感到後悔的,只有子閔的死去。他也並不會為什麼事執著,他會去幫助伯崇,亦不過是為了給子閔報仇。而自從他找到了子閔的墓,他覺得,有什麼變了。
他只欠過兩個人的情,一個是子閔,可他已經死了。
另一個,就是那個如今被他們稱作樊姬的女子。
倉謖覺得,要是子閔知道他主動去要求做一個女子的家臣,大概會以為自己喝醉酒聽錯了,然後嘲笑他吧?
想到子閔的臉和語氣,倉謖的唇角露出一絲苦笑,心中卻是平靜。
這時,一名郎中走出來,說宮中有請。
倉謖頷首,整了整衣冠,昂首入內。
*****
阡陌在高陽宮中並不閒著。年末將至,司會府和各處倉府忙得雞飛狗跳。經過蘇從的再三勸說,楚王終於同意讓阡陌幫忙。
不過,因著刺客的事,他不許阡陌離開高陽宮。司會只好令人將計要送來,請她核算。
阡陌正忙著,楚王下了朝回來,一臉喜氣。
“明日穿戴漂亮些,”他坐到榻上,一把將她摟過來,吻吻頰上,“明日寶鼎入社,與我去觀祭。”
阡陌訝然,想起來,蚡冒之鼎原本就是要安放到大社去的,明天正是卜問好的日子。
楚人好巫,楚國的祭禮一向隆重熱鬧,阡陌也很想去看。但她想到自己的身份,有些猶豫。她跟楚王還沒有正式成婚,現在住在高陽宮裡,已經招人議論,再跟他一道參加祭禮,阡陌擔心太招搖。
她把自己的顧慮說出來,楚王卻不以為然。
“你道楚人像中原諸姬那般迂腐,凡事要論個名位?”他捋捋她的頭髮,“國人都知曉寶鼎得以出水,是你的功勞,若你去不妥當,還有何人妥當?”
阡陌訕然。她從寺人渠嘴裡知道,自己獻策撈鼎的事已經傳得人盡皆知。她一直懷疑這是楚王有意為之,如今看來,九成不假。
正說著話,寺人來稟報,說倉謖求見。
二人皆是訝然。
“他來做甚?”楚王臉上的笑容隨即淡下。
“說是為刺客之事。”
聽得如此,楚王有些猶豫,看看阡陌。
阡陌這兩日也想著此事,心中一動,對楚王說,“莫非有進展?”
楚王雖不情願,還是讓寺人將倉謖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