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此時陳儼畢竟是個病人,且又瘦,哪裡比得過範文卿的力氣。路上碰見個家丁,範文卿問了陳儼的房間,一路吃力地將他拽了回去。
範文卿翻箱倒櫃給他找了身乾淨衣裳,拿給他道:“賢弟快換掉。”
陳儼卻無甚反應。
範文卿道:“你好意思說我笨嗎?你才是笨蛋,衣服濕了要換掉這是三歲小兒都知道的事。”他又特意強調了一遍:“這是常識啊!”
陳儼還未說話就直接栽倒了過去。
四
這之後陳儼纏綿病榻許久,一直到次年春天,他才重新回了太學。
範文卿對他的態度簡直突轉,大約是覺得他固然聰明卻也可憐。太學伙食不好,陳儼又比之前更清瘦,範文卿就偷偷從家裡揣好吃的來給他,儘管陳儼不領情,他還是諸事都向著他,聽到有人議論陳儼亦會站出來為他辯駁幾句,看到陳儼被整也要出個頭替他抱不平。
眾人對範文卿的突然倒戈不以為意,甚至笑話他,如此笨還去同陳儼做朋友,難道自尊心受得了麼?真是假惺惺。
範文卿卻不顧旁人說三道四,只與陳儼在一塊兒,不亦樂乎一廂情願地對他好。
陳儼雖然寡言,也從不向人示謝,但範文卿還是能察覺到他們之間關係的微妙好轉。
範文卿依舊考試墊底,遂常常通宵,但他終於不用深更半夜去走廊看書,每回都安安靜靜地在屋裡挑燈奮戰,陳儼則睡他的覺,互不干擾。
兩人之間似乎達成了相對默契的相處模式,但範文卿知道,與陳儼之間有些話是不能提的。
然而範文卿提都不敢提的話題,卻在這一年的深冬被人議論起。
太學裡流言傳得飛快,不肖幾日,全太學都在議論,說陳儼母親私通其名義上的祖父,有違人倫敗壞道義,簡直應該被關起來浸豬籠。
這些話不僅在背地裡議論,更是有放肆者在他路過的走廊里說,在官廚里吃飯時背對著他說……
就像是終於捕捉到可以□□裸羞辱到對方的利器,用得不亦樂乎,非常過癮,且絲毫不會手下留情。因為,你活該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這是範文卿後來在書里看到的,奇怪的是,他竟然讀了一遍就記住了。
他記住這句話的晚上,陳儼與太學裡幾個惹事精打了一架。出手很重,當然,他自己也傷得不輕。鼻青臉腫唇角有血,身上傷痕累累。
他回到寮房時範文卿差點沒認得出來。
範文卿想起那次在靈堂,陳儼母親被潑水時他冷到骨子裡的眼神,如今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寒而慄。
五
陳儼因打架的事被停了學,學官讓他先回家反省,等年末公試時再回來。
這時範文卿的父親卻來了一趟太學,以“不能讓兒子與家門敗壞的孩子一起住”為由讓掌事給範文卿調換了寮房。
範文卿拗不過固執的父親,不情不願地搬去了別的屋子。
在朝中任要職且極好面子的父親這回放了狠話,同他道:“離陳家那小子遠一點,若成不了上捨生便不要回來見我。”
成為上捨生入仕是每個太學學子的終極理想,而上捨生亦分為上、中、下三等。公試成績與當年私試成績校訂皆優者為上等,由朝廷直接授官;一優一平者為中等,可免禮部試;兩平或一優一否者為下等,可免解試。
而範文卿目前私試成績為否,故而除非公試拿優等,才可能轉為上捨生通向官途。這對於範文卿而言,是個“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大概真的不能回家了吧……
年末公試將近,範文卿獨自一人在新寮房裡埋頭苦讀,偶爾習慣性地轉頭看看,才陡然回想起自己同陳儼已不住在同一間寮了。他本還想去陳府看看陳儼,可父親的狠話就在耳邊,他不敢……且如今又調了寮房,外人看來好像是範文卿故意躲著陳儼似的……範文卿覺得實在沒什麼臉面去看他,何況,考試在即也沒有空了。
太學裡備考氣氛濃厚,一個個都在埋頭讀書,也沒什麼閒話好傳,安靜得竟有幾分詭異。
陳儼在公試前幾日回了太學,整個太學又沸騰了起來,議論聲不休不止。他罔顧這些,倒像模像樣地背著書箱出入學齋,坐上一整日晚上再回寮。有知情者說他是在寮房埋頭寫註解,可是記性好到他這樣的程度,哪裡需要筆記這種東西?
遂大家都當他一個人孤寂無聊,不怎麼議論了。
公試前一晚,陳儼背著沉重的書箱打算回寮,走到範文卿的寮房門口,看到裡頭仍亮著燈,便知這蠢貨又在做挑燈通宵這種無用功。他在寮房外站了一刻,卻頭疼非常,低頭按了一會兒太陽穴,遂轉身回去了。
而此時範文卿卻一臉愁悶地對著那些不甚明白的句子死記硬背,想著明日恐怖的公試,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該來的總會來。公試當日,朝廷差官前來監考,十分嚴格,甚至還抓了兩個作弊的內捨生,直接揪出了考場。範文卿哆哆嗦嗦答完題,出來時背後一身冷汗,他用餘光瞥了瞥一臉從定走出考場的陳儼,本想喊住他,可最終卻沒有喊出口。對於陳儼來說,公私試必然全是優等,成為上等上捨生是輕而易舉之事,應馬上就能做官了罷。
範文卿翻箱倒櫃給他找了身乾淨衣裳,拿給他道:“賢弟快換掉。”
陳儼卻無甚反應。
範文卿道:“你好意思說我笨嗎?你才是笨蛋,衣服濕了要換掉這是三歲小兒都知道的事。”他又特意強調了一遍:“這是常識啊!”
陳儼還未說話就直接栽倒了過去。
四
這之後陳儼纏綿病榻許久,一直到次年春天,他才重新回了太學。
範文卿對他的態度簡直突轉,大約是覺得他固然聰明卻也可憐。太學伙食不好,陳儼又比之前更清瘦,範文卿就偷偷從家裡揣好吃的來給他,儘管陳儼不領情,他還是諸事都向著他,聽到有人議論陳儼亦會站出來為他辯駁幾句,看到陳儼被整也要出個頭替他抱不平。
眾人對範文卿的突然倒戈不以為意,甚至笑話他,如此笨還去同陳儼做朋友,難道自尊心受得了麼?真是假惺惺。
範文卿卻不顧旁人說三道四,只與陳儼在一塊兒,不亦樂乎一廂情願地對他好。
陳儼雖然寡言,也從不向人示謝,但範文卿還是能察覺到他們之間關係的微妙好轉。
範文卿依舊考試墊底,遂常常通宵,但他終於不用深更半夜去走廊看書,每回都安安靜靜地在屋裡挑燈奮戰,陳儼則睡他的覺,互不干擾。
兩人之間似乎達成了相對默契的相處模式,但範文卿知道,與陳儼之間有些話是不能提的。
然而範文卿提都不敢提的話題,卻在這一年的深冬被人議論起。
太學裡流言傳得飛快,不肖幾日,全太學都在議論,說陳儼母親私通其名義上的祖父,有違人倫敗壞道義,簡直應該被關起來浸豬籠。
這些話不僅在背地裡議論,更是有放肆者在他路過的走廊里說,在官廚里吃飯時背對著他說……
就像是終於捕捉到可以□□裸羞辱到對方的利器,用得不亦樂乎,非常過癮,且絲毫不會手下留情。因為,你活該啊。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這是範文卿後來在書里看到的,奇怪的是,他竟然讀了一遍就記住了。
他記住這句話的晚上,陳儼與太學裡幾個惹事精打了一架。出手很重,當然,他自己也傷得不輕。鼻青臉腫唇角有血,身上傷痕累累。
他回到寮房時範文卿差點沒認得出來。
範文卿想起那次在靈堂,陳儼母親被潑水時他冷到骨子裡的眼神,如今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寒而慄。
五
陳儼因打架的事被停了學,學官讓他先回家反省,等年末公試時再回來。
這時範文卿的父親卻來了一趟太學,以“不能讓兒子與家門敗壞的孩子一起住”為由讓掌事給範文卿調換了寮房。
範文卿拗不過固執的父親,不情不願地搬去了別的屋子。
在朝中任要職且極好面子的父親這回放了狠話,同他道:“離陳家那小子遠一點,若成不了上捨生便不要回來見我。”
成為上捨生入仕是每個太學學子的終極理想,而上捨生亦分為上、中、下三等。公試成績與當年私試成績校訂皆優者為上等,由朝廷直接授官;一優一平者為中等,可免禮部試;兩平或一優一否者為下等,可免解試。
而範文卿目前私試成績為否,故而除非公試拿優等,才可能轉為上捨生通向官途。這對於範文卿而言,是個“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大概真的不能回家了吧……
年末公試將近,範文卿獨自一人在新寮房裡埋頭苦讀,偶爾習慣性地轉頭看看,才陡然回想起自己同陳儼已不住在同一間寮了。他本還想去陳府看看陳儼,可父親的狠話就在耳邊,他不敢……且如今又調了寮房,外人看來好像是範文卿故意躲著陳儼似的……範文卿覺得實在沒什麼臉面去看他,何況,考試在即也沒有空了。
太學裡備考氣氛濃厚,一個個都在埋頭讀書,也沒什麼閒話好傳,安靜得竟有幾分詭異。
陳儼在公試前幾日回了太學,整個太學又沸騰了起來,議論聲不休不止。他罔顧這些,倒像模像樣地背著書箱出入學齋,坐上一整日晚上再回寮。有知情者說他是在寮房埋頭寫註解,可是記性好到他這樣的程度,哪裡需要筆記這種東西?
遂大家都當他一個人孤寂無聊,不怎麼議論了。
公試前一晚,陳儼背著沉重的書箱打算回寮,走到範文卿的寮房門口,看到裡頭仍亮著燈,便知這蠢貨又在做挑燈通宵這種無用功。他在寮房外站了一刻,卻頭疼非常,低頭按了一會兒太陽穴,遂轉身回去了。
而此時範文卿卻一臉愁悶地對著那些不甚明白的句子死記硬背,想著明日恐怖的公試,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該來的總會來。公試當日,朝廷差官前來監考,十分嚴格,甚至還抓了兩個作弊的內捨生,直接揪出了考場。範文卿哆哆嗦嗦答完題,出來時背後一身冷汗,他用餘光瞥了瞥一臉從定走出考場的陳儼,本想喊住他,可最終卻沒有喊出口。對於陳儼來說,公私試必然全是優等,成為上等上捨生是輕而易舉之事,應馬上就能做官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