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
十扇籠豬油炊餅,一共二百個,價值四百文,除了早上讓潘小園自己吃了一個,免費品嘗送出去十個,又給鄆哥免費提供一個,其餘一百八十八個炊餅,賣得一個不剩。以往武大只能收回一兩百文的現錢,而今天生生提高了一倍的業績。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手筆,但起碼,收支平衡了。
至於為什麼兩文錢一個的炊餅,最後卻賣出了三百二十七文的奇數……潘小園決定不管了,以武大的智商能力,沒誤差才奇怪呢。
武大捧著那錢嘿嘿嘿的樂。潘小園最後還是不得不給他潑了一點點冷水:“那個,有人賒帳嗎?有幾個?”
武大連忙道:“有,有,不多……”掏出自己那個圈圈叉叉的帳本,一個個的給她數。邊數便自己奇怪,怎麼好多熟悉的名字都沒上榜呢?平日裡總是不帶現錢的那個朱小官人,聽說付現錢有折扣,居然從綢衫fèng兒里掏摸出幾文錢,一臉驚喜的神情,說是家裡洗衣服的婢女不小心忘在裡面的。而那個已經欠了一屁股帳的馮老太太,下午居然又轉了回來,老下臉皮,到街對面的肉餅攤上“賒”了十文錢——一次漂亮的債務轉移——過來買走了最後的六個炊餅,滿意地回家了。
潘小園臉色一變,叫道“等等。”
武大一個激靈,趕緊住口。
“你給馮老太太打折了?十文錢讓她買走六個?”
武大知道自己做錯事了,低頭紅臉辯解:“以前……以前她就沒原價買過……一直是讓我饒一兩個的……總是晚上來……她看我擔子裡就剩六個,那個,就說,乾脆一起賣給她,我也好早回家……”
耳根子軟哪。潘小園早上諄諄叮囑,今天的豬油炊餅,賣兩文錢已經算是打過折扣,要是有人還價,絕對不能再讓步。上午有她看著,武大的炊餅賣的都是不二價。可惜她走了以後,武大最終沒能堅持立場,半天下來,被人連哄帶騙,再加上不得不交的“保護費”,還是饒了十幾個炊餅出去——不過比起以前,已經算是很有原則了。
潘小園對於自己這個合租室友兼生意合伙人不敢要求太苛刻,還是決定誇誇他:“以後記著別饒人家炊餅就行了。大哥今日收穫頗豐,說明還是有做生意的天分嘛。一天三百多文進帳,刨去二百文的原料,還有盈餘呢!快攢起來,要是天天都這樣,咱們的欠帳馬上就能還清啦。”
武大的笑臉立馬燦爛起來,仰頭看她,賭誓般地說:“是,是!全靠娘子,咱們以後……嘿嘿嘿……會攢好多錢……”
也許是讓桌子上的錢壯了膽,也許是陶醉於娘子前所未有的顧家,武大一邊說,一邊滿目憧憬地看她,慢慢湊過去……
潘小園一個哆嗦,我可不想跟你“大功告成”!趕緊站起來,作勢要去剔那燈芯。武大矮小,便一下子親在了她腰眼上。武大也不氣餒,笑得歡天喜地。
還是弄得她臉一紅,又羞又惱。把燈芯剔亮,裝作無意地問:“那麼,這些錢,還是……收到我房裡去?”
家裡一直是她潘金蓮管錢。武大自然從善如流,笑道:“娘子聰慧,娘子說了算!”
潘小園朝他勉強一笑,把錢收回去了,心裡有點堵得慌。本來自己想辦法幫武大掙錢,就是為了以後能毫無顧慮地離婚。可是武大那天那句話,又清清楚楚地響在耳邊:“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不寫休書。死也不寫!死也不寫!……”
萬惡的舊社會啊……自己這麼努力的掙錢攢錢,不知道能不能換來哪怕一天的自由?
不管了。走一步看一步。自己穿來這個坑爹的水滸傳世界,本來是個必死的命運。自由誠可貴,生命價更高,還是先確保能好好的活下去,再作他想吧。
而要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好,最好白天碰見的那位大官人,不要再看到第二次。
耳中又回想起那聲骨頭折斷的清脆的“咔嚓”聲。這位一言不合就斷人肋骨的主兒,可不像是善茬。
布店老闆娘暫時安靜了一陣,於是街上諸般聲響重新浮了出來。在一片烏央烏央的嘈雜中,潘小園終於辨認出了一個熟悉的而聲音:“炊餅哎——炊餅——今早上剛出爐的新鮮大炊餅——”
趕緊提了籃子,走到牆根底下,張眼望過去。武大已經收拾好了擔子,沿街踱步,笑眯眯地喊上了。
都說專注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再加上潘小園眼下心頭舒暢,她居然頭一次覺得,武大的臉看起來也沒那麼討厭嘛。
只見武大笑容可掬地招待來往客人,一手收錢,一手掀開擔子蓋兒,撈出白白的炊餅。這兩隻手左起右落,右起昨落,行雲流水,十分熟練。他拿炊餅的時候,手裡墊著一方白帕子,以免沾了銀錢的手指頭和食物直接接觸——這是潘小園死乞白賴要求他加上去的。
便有人問他,為什麼今天手裡添了個白帕子。武大嘿嘿嘿笑著,只是答:“我渾家讓拿的,乾淨,嘿嘿,乾淨。”
不少買主大概都是出外買早點,急匆匆走過來,湊頭到擔子裡看看他的炊餅。有不少卻又搖搖頭走了,轉而在旁邊的湯餅鋪,要麼就到另一側的煎點藥茶攤子上落座,熱熱的喝一碗。有那些走得急的,趕時間,才快速買幾個炊餅揣懷裡,邊走邊吃。有時候,買了兩個炊餅當主食,又坐到旁邊的鋪子裡,點菜去了。
偶爾,還能遇到大戶人家裡派出來跑腿的小廝,一買買走十幾二十個,作為一大家子的早飯。武大這時候一張臉簡直笑出了一朵花,極盡殷勤,小短腿像裝了風火輪。可惜這樣的買賣並不多,大多數時候,還是零售多於批發的。
潘小園默默觀察著,調動以前大學選修的經濟學知識,大概能明白為什麼武大的生意遲遲火爆不起來了。
第一,武大的炊餅並非縣內百姓的“剛需”,也就是說,可替代的商品太多。左有湯餅鋪,右有餶飿鋪,餛飩攤,肉餅攤,還有街上那一連串的茶樓酒樓,都是他有力的競爭對手。和那些湯湯水水的豐富早飯相比,武大的炊餅唯二的優勢,就是價格便宜、便於攜帶。而這兩個優勢又不是他獨攬的——缺乏核心競爭力。
第二,價格低,意味著利潤空間也低。回憶現代社會裡,專門賣饅頭的小販哪能活得下去?白饅頭都是依附在大型副食店裡,作為連帶產品銷售的。武大的產品種類太過單一,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除非大規模生產,否則很難形成產業競爭力。而家裡那個小小的手工作坊,靠他一個人,怎麼實現批量產出?
第三,市場遵從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炊餅,都是百分之二十的顧客買走的。這部分“大客戶”,武大卻沒有和他們形成固定的供需關係,總是處於等生意上門的狀態。而其餘百分之八十的零買客人,儘管只是十文八文的交易量,武大卻對他們重視得過分,經常為了多賣出一個炊餅,走街串巷,走到人流稀少的小街坊里去。
綜上,如果武大只有做炊餅的手藝,那麼他最好的策略,是和大戶人家、茶樓、酒樓合作,成為他們專門的主食供應商,做批發生意;如果武大依然想挑著擔子上街零售,那麼他的產品最好多樣化、高端化、價格高低不等,以吸引不同層次的顧客——人家好不容易出一趟門,就為買兩文錢的炊餅?那時間成本可都不只兩文錢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賒欠問題。古代老百姓沒有理財觀念,不知道金錢的時間效用。譬如賒欠一百文,一個月後還帳,仍然是還一百文。武大相當於給全縣的百姓發放了或多或少的無息貸款,而他自己的現金流卻受到極大的制約——能盈利才怪。
潘小園暗暗嘆了口氣,心中慢慢梳理出一套方案。眼下自己尚且沒有能夠自力更生的手藝,要賺錢,也只能幫扶武大了。而賺錢的法子,自己沒試過,也不知在這裡管用不管用。
等武大賣完炊餅,帶著寒氣回家,開門便是一激靈。屋裡一股子乾燥的煙火氣,火盆生得正旺,便像是專門等他回來一樣。老婆潘金蓮坐在堂屋中央,目光盈盈。
武大一看她的模樣就蘇了,連忙道:“娘子……”
潘小園開門見山地說:“大哥,今日我和鄰居一位大嫂閒談,她一個外地親家的遠方侄子是在東京做生意的,賺得家裡金山銀山。她跟我聊了半日的生意經,說你這樣做買賣來錢慢,須得想個改進的法子。”
杜撰出一個朋友的親戚的親戚,增加話語的權威性,同時也免得武大質疑自己的經濟頭腦是哪來的。
可是武大卻不解她意,放下空擔子,賠笑道:“娘子是嫌我賺得少了?咱們本分老百姓,來錢慢是應該的,來錢快才不正常。咱們可不敢去做什麼大手筆……”
潘小園忍不住想翻白眼。安於現狀,沒有一點進取心!
還債。攢錢。離婚。這三個念頭拿出來曬一曬,便重新有了耐性,慢慢哄他:“咱們不是要趕快把欠債還清嗎?還了債,最好還能把這房子買下來。買下了房子,就不用交那一個月兩貫錢的房租啦。再說,咱們現在月月要靠叔叔周濟盤纏,要是傳出去,鄰裡間還不笑話咱們?趁現在多攢點錢,以後萬一有個小病小災、紅白喜事,家裡也好支吾,對不對?我現在有個法子,不用投機倒把,每日照常出去,卻能讓你每天多賺一倍的錢,不用再動老本——你干不干?”
這一連串的洗腦式問句下來,武大這才有點明白,眼睛微微放光,重複道:“不用投機倒把,不犯法,還能多掙錢?”
“對,每天還照常出去,該賣多少炊餅,就賣多少炊餅,只是有一樣……”
武大有點來興致了。什麼都照常,還能多賺錢?這是哪門子秘籍生意經?
豎起耳朵聽。只聽到言簡意賅的兩個字。
“漲價。”
武大就算智商再不靈,這時候也忍不住反駁道:“這可使不得!炊餅一直是兩文錢一個,價錢高了,大家可要惱我!
潘小園不慌不忙地笑道:“當然不是平白漲價,而是要做出值那個價的炊餅。”
武大愣了,這句話有些超綱,他不能理解了。
潘小園依舊耐心,起身從窗邊架子上取下一個小油紙包,打開來,裡面油油亮亮的,一塊白得發膩的豬油。由於天氣嚴寒,一點也沒融化,圓圓的一大塊,比平常百姓家裡儲備的要大上好幾倍。
至於為什麼兩文錢一個的炊餅,最後卻賣出了三百二十七文的奇數……潘小園決定不管了,以武大的智商能力,沒誤差才奇怪呢。
武大捧著那錢嘿嘿嘿的樂。潘小園最後還是不得不給他潑了一點點冷水:“那個,有人賒帳嗎?有幾個?”
武大連忙道:“有,有,不多……”掏出自己那個圈圈叉叉的帳本,一個個的給她數。邊數便自己奇怪,怎麼好多熟悉的名字都沒上榜呢?平日裡總是不帶現錢的那個朱小官人,聽說付現錢有折扣,居然從綢衫fèng兒里掏摸出幾文錢,一臉驚喜的神情,說是家裡洗衣服的婢女不小心忘在裡面的。而那個已經欠了一屁股帳的馮老太太,下午居然又轉了回來,老下臉皮,到街對面的肉餅攤上“賒”了十文錢——一次漂亮的債務轉移——過來買走了最後的六個炊餅,滿意地回家了。
潘小園臉色一變,叫道“等等。”
武大一個激靈,趕緊住口。
“你給馮老太太打折了?十文錢讓她買走六個?”
武大知道自己做錯事了,低頭紅臉辯解:“以前……以前她就沒原價買過……一直是讓我饒一兩個的……總是晚上來……她看我擔子裡就剩六個,那個,就說,乾脆一起賣給她,我也好早回家……”
耳根子軟哪。潘小園早上諄諄叮囑,今天的豬油炊餅,賣兩文錢已經算是打過折扣,要是有人還價,絕對不能再讓步。上午有她看著,武大的炊餅賣的都是不二價。可惜她走了以後,武大最終沒能堅持立場,半天下來,被人連哄帶騙,再加上不得不交的“保護費”,還是饒了十幾個炊餅出去——不過比起以前,已經算是很有原則了。
潘小園對於自己這個合租室友兼生意合伙人不敢要求太苛刻,還是決定誇誇他:“以後記著別饒人家炊餅就行了。大哥今日收穫頗豐,說明還是有做生意的天分嘛。一天三百多文進帳,刨去二百文的原料,還有盈餘呢!快攢起來,要是天天都這樣,咱們的欠帳馬上就能還清啦。”
武大的笑臉立馬燦爛起來,仰頭看她,賭誓般地說:“是,是!全靠娘子,咱們以後……嘿嘿嘿……會攢好多錢……”
也許是讓桌子上的錢壯了膽,也許是陶醉於娘子前所未有的顧家,武大一邊說,一邊滿目憧憬地看她,慢慢湊過去……
潘小園一個哆嗦,我可不想跟你“大功告成”!趕緊站起來,作勢要去剔那燈芯。武大矮小,便一下子親在了她腰眼上。武大也不氣餒,笑得歡天喜地。
還是弄得她臉一紅,又羞又惱。把燈芯剔亮,裝作無意地問:“那麼,這些錢,還是……收到我房裡去?”
家裡一直是她潘金蓮管錢。武大自然從善如流,笑道:“娘子聰慧,娘子說了算!”
潘小園朝他勉強一笑,把錢收回去了,心裡有點堵得慌。本來自己想辦法幫武大掙錢,就是為了以後能毫無顧慮地離婚。可是武大那天那句話,又清清楚楚地響在耳邊:“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不寫休書。死也不寫!死也不寫!……”
萬惡的舊社會啊……自己這麼努力的掙錢攢錢,不知道能不能換來哪怕一天的自由?
不管了。走一步看一步。自己穿來這個坑爹的水滸傳世界,本來是個必死的命運。自由誠可貴,生命價更高,還是先確保能好好的活下去,再作他想吧。
而要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好,最好白天碰見的那位大官人,不要再看到第二次。
耳中又回想起那聲骨頭折斷的清脆的“咔嚓”聲。這位一言不合就斷人肋骨的主兒,可不像是善茬。
布店老闆娘暫時安靜了一陣,於是街上諸般聲響重新浮了出來。在一片烏央烏央的嘈雜中,潘小園終於辨認出了一個熟悉的而聲音:“炊餅哎——炊餅——今早上剛出爐的新鮮大炊餅——”
趕緊提了籃子,走到牆根底下,張眼望過去。武大已經收拾好了擔子,沿街踱步,笑眯眯地喊上了。
都說專注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再加上潘小園眼下心頭舒暢,她居然頭一次覺得,武大的臉看起來也沒那麼討厭嘛。
只見武大笑容可掬地招待來往客人,一手收錢,一手掀開擔子蓋兒,撈出白白的炊餅。這兩隻手左起右落,右起昨落,行雲流水,十分熟練。他拿炊餅的時候,手裡墊著一方白帕子,以免沾了銀錢的手指頭和食物直接接觸——這是潘小園死乞白賴要求他加上去的。
便有人問他,為什麼今天手裡添了個白帕子。武大嘿嘿嘿笑著,只是答:“我渾家讓拿的,乾淨,嘿嘿,乾淨。”
不少買主大概都是出外買早點,急匆匆走過來,湊頭到擔子裡看看他的炊餅。有不少卻又搖搖頭走了,轉而在旁邊的湯餅鋪,要麼就到另一側的煎點藥茶攤子上落座,熱熱的喝一碗。有那些走得急的,趕時間,才快速買幾個炊餅揣懷裡,邊走邊吃。有時候,買了兩個炊餅當主食,又坐到旁邊的鋪子裡,點菜去了。
偶爾,還能遇到大戶人家裡派出來跑腿的小廝,一買買走十幾二十個,作為一大家子的早飯。武大這時候一張臉簡直笑出了一朵花,極盡殷勤,小短腿像裝了風火輪。可惜這樣的買賣並不多,大多數時候,還是零售多於批發的。
潘小園默默觀察著,調動以前大學選修的經濟學知識,大概能明白為什麼武大的生意遲遲火爆不起來了。
第一,武大的炊餅並非縣內百姓的“剛需”,也就是說,可替代的商品太多。左有湯餅鋪,右有餶飿鋪,餛飩攤,肉餅攤,還有街上那一連串的茶樓酒樓,都是他有力的競爭對手。和那些湯湯水水的豐富早飯相比,武大的炊餅唯二的優勢,就是價格便宜、便於攜帶。而這兩個優勢又不是他獨攬的——缺乏核心競爭力。
第二,價格低,意味著利潤空間也低。回憶現代社會裡,專門賣饅頭的小販哪能活得下去?白饅頭都是依附在大型副食店裡,作為連帶產品銷售的。武大的產品種類太過單一,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除非大規模生產,否則很難形成產業競爭力。而家裡那個小小的手工作坊,靠他一個人,怎麼實現批量產出?
第三,市場遵從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炊餅,都是百分之二十的顧客買走的。這部分“大客戶”,武大卻沒有和他們形成固定的供需關係,總是處於等生意上門的狀態。而其餘百分之八十的零買客人,儘管只是十文八文的交易量,武大卻對他們重視得過分,經常為了多賣出一個炊餅,走街串巷,走到人流稀少的小街坊里去。
綜上,如果武大只有做炊餅的手藝,那麼他最好的策略,是和大戶人家、茶樓、酒樓合作,成為他們專門的主食供應商,做批發生意;如果武大依然想挑著擔子上街零售,那麼他的產品最好多樣化、高端化、價格高低不等,以吸引不同層次的顧客——人家好不容易出一趟門,就為買兩文錢的炊餅?那時間成本可都不只兩文錢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賒欠問題。古代老百姓沒有理財觀念,不知道金錢的時間效用。譬如賒欠一百文,一個月後還帳,仍然是還一百文。武大相當於給全縣的百姓發放了或多或少的無息貸款,而他自己的現金流卻受到極大的制約——能盈利才怪。
潘小園暗暗嘆了口氣,心中慢慢梳理出一套方案。眼下自己尚且沒有能夠自力更生的手藝,要賺錢,也只能幫扶武大了。而賺錢的法子,自己沒試過,也不知在這裡管用不管用。
等武大賣完炊餅,帶著寒氣回家,開門便是一激靈。屋裡一股子乾燥的煙火氣,火盆生得正旺,便像是專門等他回來一樣。老婆潘金蓮坐在堂屋中央,目光盈盈。
武大一看她的模樣就蘇了,連忙道:“娘子……”
潘小園開門見山地說:“大哥,今日我和鄰居一位大嫂閒談,她一個外地親家的遠方侄子是在東京做生意的,賺得家裡金山銀山。她跟我聊了半日的生意經,說你這樣做買賣來錢慢,須得想個改進的法子。”
杜撰出一個朋友的親戚的親戚,增加話語的權威性,同時也免得武大質疑自己的經濟頭腦是哪來的。
可是武大卻不解她意,放下空擔子,賠笑道:“娘子是嫌我賺得少了?咱們本分老百姓,來錢慢是應該的,來錢快才不正常。咱們可不敢去做什麼大手筆……”
潘小園忍不住想翻白眼。安於現狀,沒有一點進取心!
還債。攢錢。離婚。這三個念頭拿出來曬一曬,便重新有了耐性,慢慢哄他:“咱們不是要趕快把欠債還清嗎?還了債,最好還能把這房子買下來。買下了房子,就不用交那一個月兩貫錢的房租啦。再說,咱們現在月月要靠叔叔周濟盤纏,要是傳出去,鄰裡間還不笑話咱們?趁現在多攢點錢,以後萬一有個小病小災、紅白喜事,家裡也好支吾,對不對?我現在有個法子,不用投機倒把,每日照常出去,卻能讓你每天多賺一倍的錢,不用再動老本——你干不干?”
這一連串的洗腦式問句下來,武大這才有點明白,眼睛微微放光,重複道:“不用投機倒把,不犯法,還能多掙錢?”
“對,每天還照常出去,該賣多少炊餅,就賣多少炊餅,只是有一樣……”
武大有點來興致了。什麼都照常,還能多賺錢?這是哪門子秘籍生意經?
豎起耳朵聽。只聽到言簡意賅的兩個字。
“漲價。”
武大就算智商再不靈,這時候也忍不住反駁道:“這可使不得!炊餅一直是兩文錢一個,價錢高了,大家可要惱我!
潘小園不慌不忙地笑道:“當然不是平白漲價,而是要做出值那個價的炊餅。”
武大愣了,這句話有些超綱,他不能理解了。
潘小園依舊耐心,起身從窗邊架子上取下一個小油紙包,打開來,裡面油油亮亮的,一塊白得發膩的豬油。由於天氣嚴寒,一點也沒融化,圓圓的一大塊,比平常百姓家裡儲備的要大上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