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頁
又突然想起來,翻半個身,不能免俗的問他:“那,你想要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男孩。”答得不假思索,“習武學兵,保家衛國。”
她心頭忽然一酸,撇撇嘴,反駁道:“女孩便不能習武學兵了?你看人家瓊英……”
武松撫她小腹,笑道:“若是女孩,像你一樣就成了,何必練武。”
那不成。自己吃夠了不會武功的苦頭,怎麼也得在下一代上找補回來。潘小園簡直看到了自己十年後那副押著小孩去補習班的虎媽嘴臉。
“女孩子也得習武,起碼防身。”
武松面現為難之色,好半天才答道:“練武很苦的。女孩……我捨不得揍。”
她一怔。倒沒想到這一點。隨後大發雷霆,跳下榻就打他:“男孩就捨得揍了?!武松!你敢揍我的娃,我跟你沒完!”
武松哈哈大笑,任她扑打了幾下,一把抱住圈起來,輕輕頂她一頂,親一口,總算消停了。
旖旎的心思只容片刻放縱。還是撿起榻上的邸報,抱她坐回去,瞄一眼。
“跑了?”
她點點頭:“跑得挺利落,馬廄里搶了兩匹最好的馬,金子全帶走,路上餓不著。瞻雲館裡的人都事先藏好了,沒人硬攔,也沒人傷亡。”
武松將邸報細細瀏覽一遍,才說:“放虎歸山,還要派人跟蹤監視,免出意外。”
她笑道:“派了董蜈蚣去。你放心。”
對兀朮來說,北歸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繼續窩在東京城裡發霉長毛,後果不外乎被自己人斡旋救走,或是被宋人狗急跳牆的殺掉。後者自然要一力避免,而前者,對心高氣傲的四太子來說,也實在是難以接受。
因此早就有心出逃。表面上放浪形骸,頹廢抱怨,每日依舊不忘打煞氣力,用心總結“侍從”們前來伺候的時間規律,尋找“客舍”中的每一個脆弱的角落。但宋人也對他多有提防,侍從的行程幾日一換,看守上也從來沒讓他找到漏洞。
直到史文恭那幾句似是而非的情報,以及故意留下的金子,還有沒關緊的那扇門。兀朮沒多猶豫。不管宋人意圖如何——也許正是想甩掉他這個燙手山芋——他必須抓住這次機會。
這個放虎歸山的計劃,早在夏初時分,就讓史文恭提出來了。再花些工夫說服“議會”,得到一致通過,等到此時時機成熟,當即開始秘密實行。
“虛君共治”的小小弊端之一:倘若皇帝一手遮天,完全用不著考慮大多數人的意見。
武松還是覺得不太放心。畢竟沒有直接和兀朮接觸過,不太了解這人性格。
“你真覺得他會直奔上京城?”
潘小園肯定地“嗯”一聲:“聽他口氣,早就對大金國的勃極烈制度不滿了。”
中原漢人王朝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確保了大多數時間皇位的順利交接;然而遊牧漁獵民族生存條件險惡,需要時刻有一位強大的首領帶著部族南征北戰。萬一哪日首領戰死,若是來一個年幼無知“嫡長子”繼承大統,就是整個部族的末日。
因此長久以來,實行的是兄終弟及,確保首領的年紀足夠大,作戰經驗足夠豐富。譬如阿骨打在位,是其弟吳乞買封為皇儲“諳班勃極烈”;阿骨打死後便由他順位而上;吳乞買死後,理應再順延到更小的兄弟。直到年長一輩全都逝世,才輪到下一輩的子侄當權。
而金國貴族中的年輕一代都已或多或少的漢化。吞併遼國之後,經濟生活突飛猛進,貴族平均壽命大大提高,勃極烈制度也顯得有些過時。二太子宗望、四太子宗弼,還有吳乞買自己的幾個兒子,在女真貴族中都各有支持者。
四太子空有一身本事,眼睜睜看著一群老邁叔父的“順位繼承”排在自己之前,而自己連個最末端的勃極烈都沒排上,說沒有心懷不滿,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別提,吳乞買也意識到了勃極烈制度的弊端,想要著手改革,頭一個建議卻是將自己的嫡長子完顏宗磐扶上皇儲之位。朝堂上噓聲一片。
而當此時刻,金國皇帝率眾南侵,留下一個防守薄弱的首都……
潘小園嘻嘻一笑:“我要是四太子,被宋人俘了兩次,面子已經丟光,無論如何再難加官進爵。眼下千載難逢的時機,不如趁機先把那首領之位奪下來再說。叔父們年紀也都大了,回來之後也只能吹鬍子瞪眼,多半打不過我。”
武松笑一笑。知她是故意說得輕巧,仗著自己打架方面是外行。
猶豫片刻,握住她雙手,低聲道:“當著其他人的面,我不好反對太甚。但你要知道,大金國的朝政制度、叔父子侄間的勾心鬥角,這些情報全是史文恭一人提及。他若有意相瞞,咱們其餘人可沒空去北上一遭,辨別真假。”
她坦然回望,答道:“我可以保證他這次沒說假話。”
當然沒法告訴別人,她所知的平行大金國,遲早會被爭位衝突弄得元氣大傷;不僅是金,乃至後來的征服世界的蒙古,也是因為兄弟內鬥而分裂轉衰。所謂的“胡虜無百年之運”,很大程度就是毀在落後的繼承人制度上。
所以當史文恭提及,勃極烈制度在金國受到褒貶不一時,其實便已能看出內鬥的苗頭。她絲毫不奇怪。眼下所做的,也不過是將這株小苗澆水施肥,讓它快速成長而已。
既要給武松定心,想了想,又說:“不僅是史文恭這麼說。常勝軍里的契丹將領,過去在金國服役過的,也都是一般口徑。你去多問問,便知這情報真實不虛。”
武松便不再質疑。半開玩笑抱怨道:“你怎麼帶的兵,你那些常勝軍傲氣得很,我每次去視察,全都是悶頭搭腦的沒幾句話,連頓好吃的都不給做。”
她忍不住抿嘴一笑。契丹軍官們性情耿直,雖然尊她為主,可對於主帥的丈夫卻沒“愛屋及烏”,依舊把他當路人甲;更別提,似乎還有不少人看武松不順眼,無關風月,不知哪兒來的醋意。
逗他:“這樣最好,一軍不認兩帥。梁山的兄弟都向著你。以後你要是欺負我,總算有人能幫我討回公道。”
蹭到小榻上,不滿:“我什麼時候欺負過你了。”
她將邸報折起收好,隨口說:“嗯,就那次……”
說到一半,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擱幾年以前,似乎隨時隨地的都能揪出他不順自己意的地方,張口就是血淚控訴。然而不知從何而起,越來越難以抓取典型事例。甚至若是嚴格算來,還是自己欺負他稍微多些。
只得話鋒一轉,板起臉,警告:“你要揍我的娃,就是欺負我,我就讓我的兵給我討公道。”
八字沒一撇的事呢。隨口一說,倒讓她訛上了。
朝她伸出只手:“今兒沒出門吧?起來,出門走走。”
往榻上一倒,慵懶媚眼兒一拋:“不。懶。累。”
武松不管不顧,“軍令如山。”
輕輕一提,就提得她雙腳著地,不滿地哼哼一聲,又展顏笑道:“等我換身出門的衣裳。”
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重蹈孫雪娥的覆轍,潘小園除了堅決與“胡吃海塞”劃清界限之外,還給自己規定,堅持每天走步鍛鍊若干步。反正娃在肚子裡也不會喊餓喊累,武松看起來也沒有朝她興師問罪的意思。甚至偶爾她被折騰得嘔吐掉淚時,他一時找不到安慰的話,還會罵小東西:“就知道給你娘添亂。”
——可見是個悍爹,揍起娃來決不手軟的那種。
潘小園生怕自己懶散,堅持不下來,於是拉著武松,以及府里住的所有房客鄰居,信誓旦旦立了軍令狀,每天必須完成任務。別人就當她開玩笑,自然不會用心監督。只有武松把這事當了真,只要自己得空,非得認認真真陪她走完不可。
府衙里自然沒有供人遊樂的大觀園,孕婦當街散步又不免顯得太藐視世俗,於是叫輛車兒,直接去了宮城東北隅的艮岳——過去是趙佶的皇家園林,現在檔次飛流直下,成了免費開放的大眾公園。
當然裡面的奇花異糙,大半已經被中產小資們搬到自己家裡養著,成活率未知;梅花鹿、孔雀之類的珍禽異獸,在艮岳拆除圍牆的當日集體出逃,至於此時到底是隱居山野,還是早就進入東京百姓的菜籃子,同樣無人知曉;千里迢迢運來的太湖石、靈璧石,小的讓百姓抱走,做了自家的裝飾建材;沉重的便還留在原處,孤零零的擇地而居,別有一番頹廢的美感。
至於搬不走的亭台樓閣、溪水池沼,則還保持原樣,只是停掉了維護費,任旁邊生出一叢叢雜糙野花。偶爾有小資文人過來詠詩懷古,或是有工匠學徒前來參觀,指指點點,學習皇家園林的設計思路。
風水寶地自然不會浪費。偶爾被軍隊徵用,作為越野、障礙的模擬訓練場地。大多數時候,由著百姓隨意出入。眼下城中物資實行戰略管制,百姓們辛苦討生活,加上天氣炎熱,沒幾人有那個閒情雅致,特意跑去艮岳看石頭。
下了車兒,拉著武松的手,一步步登上壽山主峰,找棵大樹下歇了。額角沁出汗,讓他拿袖子輕輕擦掉。
壽山高於北面城垣。遠遠看到城外綠茵一片,起伏疊嶂,丘壑間隱現營帳炊煙,那是駐紮在京城外圍的重重重兵,一日也沒歇了警戒。
和武松對看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些沉謀重慮。兀朮雖然放走了,然而不管他能在上京掀起什麼風浪,這邊“御駕親征”的金軍必須不能輕慢。
按照史文恭的說法,眼下大金國國力昌盛如同旭日初升,如果現在將兵力分散出去收復華北郡縣,必然會和金軍陷入徒耗錢糧的拉鋸戰。並且宋軍機動力不足,就算打幾場勝仗,也無法動搖對方的元氣。眼下的計劃,是在華北扶植義軍,一面進行“敵後抗戰”,一面以肥美的東京城為誘餌,引對方深入宋境,然後趁金軍補給線拉長、首尾不繼之時,一舉將女真精銳騎兵殲滅,讓他們再沒機會回到長城以北。
願景十分完美,然而只能勝不能敗,風險自擔。
若是放在半年前,趙佶君臣執掌大內的時刻,這個計劃連想都沒人敢想。若是誰敢在朝堂上提出來,一半朝廷大員得嚇得哆嗦,另一半怒斥說話的居心險惡,竟然膽敢將聖上的安危當兒戲,還不趕緊治罪。
然而時過境遷,主事的換成一干赤膽忠心主戰派,連同天不怕地不怕的各路土匪,縱然是萬分看不慣史文恭的,也只能說一句:“此計甚妙,就是毒了些個。”
“男孩。”答得不假思索,“習武學兵,保家衛國。”
她心頭忽然一酸,撇撇嘴,反駁道:“女孩便不能習武學兵了?你看人家瓊英……”
武松撫她小腹,笑道:“若是女孩,像你一樣就成了,何必練武。”
那不成。自己吃夠了不會武功的苦頭,怎麼也得在下一代上找補回來。潘小園簡直看到了自己十年後那副押著小孩去補習班的虎媽嘴臉。
“女孩子也得習武,起碼防身。”
武松面現為難之色,好半天才答道:“練武很苦的。女孩……我捨不得揍。”
她一怔。倒沒想到這一點。隨後大發雷霆,跳下榻就打他:“男孩就捨得揍了?!武松!你敢揍我的娃,我跟你沒完!”
武松哈哈大笑,任她扑打了幾下,一把抱住圈起來,輕輕頂她一頂,親一口,總算消停了。
旖旎的心思只容片刻放縱。還是撿起榻上的邸報,抱她坐回去,瞄一眼。
“跑了?”
她點點頭:“跑得挺利落,馬廄里搶了兩匹最好的馬,金子全帶走,路上餓不著。瞻雲館裡的人都事先藏好了,沒人硬攔,也沒人傷亡。”
武松將邸報細細瀏覽一遍,才說:“放虎歸山,還要派人跟蹤監視,免出意外。”
她笑道:“派了董蜈蚣去。你放心。”
對兀朮來說,北歸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繼續窩在東京城裡發霉長毛,後果不外乎被自己人斡旋救走,或是被宋人狗急跳牆的殺掉。後者自然要一力避免,而前者,對心高氣傲的四太子來說,也實在是難以接受。
因此早就有心出逃。表面上放浪形骸,頹廢抱怨,每日依舊不忘打煞氣力,用心總結“侍從”們前來伺候的時間規律,尋找“客舍”中的每一個脆弱的角落。但宋人也對他多有提防,侍從的行程幾日一換,看守上也從來沒讓他找到漏洞。
直到史文恭那幾句似是而非的情報,以及故意留下的金子,還有沒關緊的那扇門。兀朮沒多猶豫。不管宋人意圖如何——也許正是想甩掉他這個燙手山芋——他必須抓住這次機會。
這個放虎歸山的計劃,早在夏初時分,就讓史文恭提出來了。再花些工夫說服“議會”,得到一致通過,等到此時時機成熟,當即開始秘密實行。
“虛君共治”的小小弊端之一:倘若皇帝一手遮天,完全用不著考慮大多數人的意見。
武松還是覺得不太放心。畢竟沒有直接和兀朮接觸過,不太了解這人性格。
“你真覺得他會直奔上京城?”
潘小園肯定地“嗯”一聲:“聽他口氣,早就對大金國的勃極烈制度不滿了。”
中原漢人王朝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確保了大多數時間皇位的順利交接;然而遊牧漁獵民族生存條件險惡,需要時刻有一位強大的首領帶著部族南征北戰。萬一哪日首領戰死,若是來一個年幼無知“嫡長子”繼承大統,就是整個部族的末日。
因此長久以來,實行的是兄終弟及,確保首領的年紀足夠大,作戰經驗足夠豐富。譬如阿骨打在位,是其弟吳乞買封為皇儲“諳班勃極烈”;阿骨打死後便由他順位而上;吳乞買死後,理應再順延到更小的兄弟。直到年長一輩全都逝世,才輪到下一輩的子侄當權。
而金國貴族中的年輕一代都已或多或少的漢化。吞併遼國之後,經濟生活突飛猛進,貴族平均壽命大大提高,勃極烈制度也顯得有些過時。二太子宗望、四太子宗弼,還有吳乞買自己的幾個兒子,在女真貴族中都各有支持者。
四太子空有一身本事,眼睜睜看著一群老邁叔父的“順位繼承”排在自己之前,而自己連個最末端的勃極烈都沒排上,說沒有心懷不滿,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別提,吳乞買也意識到了勃極烈制度的弊端,想要著手改革,頭一個建議卻是將自己的嫡長子完顏宗磐扶上皇儲之位。朝堂上噓聲一片。
而當此時刻,金國皇帝率眾南侵,留下一個防守薄弱的首都……
潘小園嘻嘻一笑:“我要是四太子,被宋人俘了兩次,面子已經丟光,無論如何再難加官進爵。眼下千載難逢的時機,不如趁機先把那首領之位奪下來再說。叔父們年紀也都大了,回來之後也只能吹鬍子瞪眼,多半打不過我。”
武松笑一笑。知她是故意說得輕巧,仗著自己打架方面是外行。
猶豫片刻,握住她雙手,低聲道:“當著其他人的面,我不好反對太甚。但你要知道,大金國的朝政制度、叔父子侄間的勾心鬥角,這些情報全是史文恭一人提及。他若有意相瞞,咱們其餘人可沒空去北上一遭,辨別真假。”
她坦然回望,答道:“我可以保證他這次沒說假話。”
當然沒法告訴別人,她所知的平行大金國,遲早會被爭位衝突弄得元氣大傷;不僅是金,乃至後來的征服世界的蒙古,也是因為兄弟內鬥而分裂轉衰。所謂的“胡虜無百年之運”,很大程度就是毀在落後的繼承人制度上。
所以當史文恭提及,勃極烈制度在金國受到褒貶不一時,其實便已能看出內鬥的苗頭。她絲毫不奇怪。眼下所做的,也不過是將這株小苗澆水施肥,讓它快速成長而已。
既要給武松定心,想了想,又說:“不僅是史文恭這麼說。常勝軍里的契丹將領,過去在金國服役過的,也都是一般口徑。你去多問問,便知這情報真實不虛。”
武松便不再質疑。半開玩笑抱怨道:“你怎麼帶的兵,你那些常勝軍傲氣得很,我每次去視察,全都是悶頭搭腦的沒幾句話,連頓好吃的都不給做。”
她忍不住抿嘴一笑。契丹軍官們性情耿直,雖然尊她為主,可對於主帥的丈夫卻沒“愛屋及烏”,依舊把他當路人甲;更別提,似乎還有不少人看武松不順眼,無關風月,不知哪兒來的醋意。
逗他:“這樣最好,一軍不認兩帥。梁山的兄弟都向著你。以後你要是欺負我,總算有人能幫我討回公道。”
蹭到小榻上,不滿:“我什麼時候欺負過你了。”
她將邸報折起收好,隨口說:“嗯,就那次……”
說到一半,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擱幾年以前,似乎隨時隨地的都能揪出他不順自己意的地方,張口就是血淚控訴。然而不知從何而起,越來越難以抓取典型事例。甚至若是嚴格算來,還是自己欺負他稍微多些。
只得話鋒一轉,板起臉,警告:“你要揍我的娃,就是欺負我,我就讓我的兵給我討公道。”
八字沒一撇的事呢。隨口一說,倒讓她訛上了。
朝她伸出只手:“今兒沒出門吧?起來,出門走走。”
往榻上一倒,慵懶媚眼兒一拋:“不。懶。累。”
武松不管不顧,“軍令如山。”
輕輕一提,就提得她雙腳著地,不滿地哼哼一聲,又展顏笑道:“等我換身出門的衣裳。”
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重蹈孫雪娥的覆轍,潘小園除了堅決與“胡吃海塞”劃清界限之外,還給自己規定,堅持每天走步鍛鍊若干步。反正娃在肚子裡也不會喊餓喊累,武松看起來也沒有朝她興師問罪的意思。甚至偶爾她被折騰得嘔吐掉淚時,他一時找不到安慰的話,還會罵小東西:“就知道給你娘添亂。”
——可見是個悍爹,揍起娃來決不手軟的那種。
潘小園生怕自己懶散,堅持不下來,於是拉著武松,以及府里住的所有房客鄰居,信誓旦旦立了軍令狀,每天必須完成任務。別人就當她開玩笑,自然不會用心監督。只有武松把這事當了真,只要自己得空,非得認認真真陪她走完不可。
府衙里自然沒有供人遊樂的大觀園,孕婦當街散步又不免顯得太藐視世俗,於是叫輛車兒,直接去了宮城東北隅的艮岳——過去是趙佶的皇家園林,現在檔次飛流直下,成了免費開放的大眾公園。
當然裡面的奇花異糙,大半已經被中產小資們搬到自己家裡養著,成活率未知;梅花鹿、孔雀之類的珍禽異獸,在艮岳拆除圍牆的當日集體出逃,至於此時到底是隱居山野,還是早就進入東京百姓的菜籃子,同樣無人知曉;千里迢迢運來的太湖石、靈璧石,小的讓百姓抱走,做了自家的裝飾建材;沉重的便還留在原處,孤零零的擇地而居,別有一番頹廢的美感。
至於搬不走的亭台樓閣、溪水池沼,則還保持原樣,只是停掉了維護費,任旁邊生出一叢叢雜糙野花。偶爾有小資文人過來詠詩懷古,或是有工匠學徒前來參觀,指指點點,學習皇家園林的設計思路。
風水寶地自然不會浪費。偶爾被軍隊徵用,作為越野、障礙的模擬訓練場地。大多數時候,由著百姓隨意出入。眼下城中物資實行戰略管制,百姓們辛苦討生活,加上天氣炎熱,沒幾人有那個閒情雅致,特意跑去艮岳看石頭。
下了車兒,拉著武松的手,一步步登上壽山主峰,找棵大樹下歇了。額角沁出汗,讓他拿袖子輕輕擦掉。
壽山高於北面城垣。遠遠看到城外綠茵一片,起伏疊嶂,丘壑間隱現營帳炊煙,那是駐紮在京城外圍的重重重兵,一日也沒歇了警戒。
和武松對看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些沉謀重慮。兀朮雖然放走了,然而不管他能在上京掀起什麼風浪,這邊“御駕親征”的金軍必須不能輕慢。
按照史文恭的說法,眼下大金國國力昌盛如同旭日初升,如果現在將兵力分散出去收復華北郡縣,必然會和金軍陷入徒耗錢糧的拉鋸戰。並且宋軍機動力不足,就算打幾場勝仗,也無法動搖對方的元氣。眼下的計劃,是在華北扶植義軍,一面進行“敵後抗戰”,一面以肥美的東京城為誘餌,引對方深入宋境,然後趁金軍補給線拉長、首尾不繼之時,一舉將女真精銳騎兵殲滅,讓他們再沒機會回到長城以北。
願景十分完美,然而只能勝不能敗,風險自擔。
若是放在半年前,趙佶君臣執掌大內的時刻,這個計劃連想都沒人敢想。若是誰敢在朝堂上提出來,一半朝廷大員得嚇得哆嗦,另一半怒斥說話的居心險惡,竟然膽敢將聖上的安危當兒戲,還不趕緊治罪。
然而時過境遷,主事的換成一干赤膽忠心主戰派,連同天不怕地不怕的各路土匪,縱然是萬分看不慣史文恭的,也只能說一句:“此計甚妙,就是毒了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