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我給你去。”
石秀至今不願管這姓潘的叫嫂子。她越是溫聲軟語的說話,他越覺得危險。偏偏又找不到懟她的理由。幫她做點事,算是少欠她一點。
隔壁的門打開,粗聲道:“讓一讓,讓一讓!”
潘小園一驚,才發現隔壁也歇得有人,想來是自己入睡以後才過來的,而且門口守著更多的好漢。從門fèng里晃一眼看過去,只見屋裡歇了兩個。其中一個是趙構,抱著膝蓋蜷在角落裡,小屁孩驚嚇一番,已經累得打盹,腦袋一點一點的,倒是有點天真乖巧的假象;另一個是白白胖胖的貴人模樣,正坐在軟墊上長吁短嘆,以指代筆,鋪滿灰塵的地板上,已經讓他寫得斑斕一片了。
寫兩句,停一下,嘆口氣,再寫兩句。
見石秀闖進來,先是嚇一跳,整個人往後一縮,然後才認出來,十分禮貌地開口,口音矜持古雅:“這位……壯士,此處可有筆墨紙硯?”
“沒有!”石秀粗嗓門,看也不看他,角落的水缸里盛了壺水,這就大踏步出來了,砰的一聲關門,把那滿地灰塵中的字句關在屋子裡。
門口看守的其他幾個好漢肆無忌憚的竊笑:“寫的什麼鬼畫符……一個字兒都認不出來,哈哈……身子那麼肥,手指頭倒挺靈活!”
聲音不大不小,一點也不擔心讓裡面的人聽見。
潘小園接過水壺,心中難以置信:“那個……隔壁……是……不會是……”
不敢說出來,雙手伸到頭頂,比了個叩拜的模樣。
石秀難得的咧嘴一笑:“是!”
潘小園心cháo澎湃。和藝術家皇帝做了一夜鄰居!
看來石秀還不僅是“監管”她的。——更令人百感交集的是,她的房間裡有床有鋪,隔壁的“難父難子”,身邊卻只有軟墊子!想想都要樂出聲來。
一點也不同情藝術家。這麼多年的錦衣玉食、聲色犬馬,已經折夠了投胎時帶來的福分。雖說當初意外登基並非他本意,但享受了這麼多年皇帝的待遇,卻將整個國家不管不顧,直至其危如累卵,也是難以辯駁的罪過。
比起平行歷史中,他袒衣牽羊、潦倒遼東的下場,眼下好漢們待他算是客氣。
“據點”里陸陸續續的人來人往,紛紛繁繁的聽著七嘴八舌,再通過石秀的隻言片語,才還原出這一整天的變故來。
官家趙佶在金明池內眾目睽睽的被劫駕。鄆王趙楷同時失蹤。聯軍六萬人幾乎兵不血刃地進駐東京城。高俅已死,殿帥府被燒,幾十萬禁軍齊齊解甲,舉手投降。
聯軍效仿陳橋兵變,約定不得驚擾百姓過甚,更不能燒殺搶掠。因此進駐之後,東京城亂象漸稀,幾處火勢都被控制,騷擾百姓、亂查戶口的巡邏兵士也被嚴格約束起來。
太子府、康王府被重兵包圍,幾十個朝廷重臣也被先後劫持——有幾人府上護衛嚴格,聯軍豪傑們打不進去,也只好放過。其中有人失手被捉入獄,但眼下也已經被解救了出來,並無大礙。
總體來說沒傷太多人命。只有蔡京老態龍鍾,府衙被闖入的時候正擁著姬妾飲酒,吃了一嚇,當即心臟病發作,兩眼翻白。大夥象徵性地搶救了一下,當然無甚卵用,蔡京沒多久就嗚呼哀哉,府上一片淒涼。
大部分高官都已經被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控制,無法互通聲氣。他們被劫持冒犯後,第一反應都是:“你們是誰派來的!”
好漢們並沒有誠實地自報家門,而是按照吳用布置的陰招兒,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嫁禍給了一個人。
“國君昏庸,太子無德,鄆王三皇子才是最該坐上御座的——你說是也不是!”
高官們聽了這句話,反應各不相同。
都知道鄆王深受官家寵愛,而當今太子只比鄆王大一歲,行事謹小慎微,品德上卻也無可指摘。這種局面,僵持一年兩年還好,太子總不可能做一輩子完人。但凡太子做了什麼錯處,給人抓住了把柄,那麼鄆王上位,便是遲早之事。
——難道鄆王等不及了?效仿本朝太祖,又來了一次黃袍加身?可他的兵是哪兒來的?
沒時間思慮太多。暗地裡支持太子的官員們——譬如王黼、白時中——自然是痛心疾首,沒想到對方先下手為強;再看外面一片亂象,知道己方已經無力回天。鄆王既然逼宮成功,自己小命難保,於是趕緊倒戈投誠,以免被鄆王清算。
同時暗暗跌腳:鄆王殿下平日不顯山不露水,誰料到居然暗中勾搭了這麼多江湖勢力,簡直可怕。
暗地裡支持鄆王的官員們——譬如李邦彥、蔡攸——則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鄆王開始行動了?怎的沒通知自己一聲呢?到底是哪個性急的傢伙起的頭?
互相猜來猜去,又怕是鄆王派人來試探自己,於是大多順水推舟,表示忠心:“早該如此,我等唯殿下——哦不,唯陛下馬首是瞻!”
“喏,既如此,這份以鄆王名義發布的公告,你簽個字。”
簽了字,就說明政變計劃自己有份,相當於把自己徹底賣給了“政變”團體,留下終身的把柄。但不簽不行,七八柄快刀指著腦袋呢。
控制了最首要的十幾名大員,剩下的官員便知道怎麼站隊。圓滑派、中立派也再不敢發聲,靜觀事態。而極少數不怕死的官員,只能怒斥一番篡位的叛臣賊子,卻也無可奈何,被人軟禁在府里。
更有些極端正直、不畏皇權之人,譬如李綱,聽到消息之後,第一反應是:“幹得好!”
至於鄆王趙楷本人,則是恍如夢中——被胖大和尚手勒奔馬,腦袋上罩個麻袋,劫持到小黑屋裡,尚在淚流滿面,原本以為被綁匪劫成了肉票,沒想到人家給他解了綁縛,直接請他榮登大寶!
吳用深深俯拜,慈眉笑眼:“京城內外謠言都已傳遍了,難道殿下還恍然不知?道君皇帝荒yín失德,自然不能再為天子,退位讓賢才能厚棟任重。小人們都是全國各地的民間義軍,今日推舉殿下為王,也算是順應天命。還望殿下勵精圖治,救國於危難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天下百姓感殿下之恩德。”
趙楷暈頭轉向的,第一反應是:自己的哪個擁立者策劃了一場黃袍加身?怎的都不跟他提前報備一下?
不過轉念一想,若是真的提前劇透給他,那就不叫“黃袍加身”了。更何況,他趙楷可並沒有策劃政變、取父而代之的勇氣。要是讓他提前知道了計劃,肯定得忙不迭的叫停。
惶恐之餘,竟而有一點點竊喜。難道老天真的對自己青眼有加,因此特特選在今日,推波助瀾,讓他臨危受命?
到底沒有得意忘形。見吳用還躬身拜著,咳一聲,微微擺起架子,問:“既如此,為什麼又要派人將孤勒馬劫持,驚擾孤家,該當何罪!”
吳用輕搖羽扇,笑道:“這個嘛,事急從權,我們兄弟們初來乍到,也是頭一次幹這種事,手藝半生不熟,經驗欠缺,還望殿下恕罪,以後一定改惡從善,無則加勉。”
說得油嘴滑舌大言不慚,一點也沒有忠誠敬畏之感。趙楷立刻明白了。“順應天命”說得好聽,其實不過是把他當一個傀儡罷了。
眉毛一豎,待要發作,眼看吳用背後虎虎生威,立著十幾個彪形大漢,個個有他的兩倍體型,人人面色不善,不懷好意地打量他的身子板兒,不由得一哆嗦。
再環顧四周,粗陋無比的一間大廳,幾副木桌木凳子,樑上懸著幾個菜牌兒,狗爬似的字體寫著諸如“點茶翡翠糕”、“有餘上上籤”的名目,似乎是個民間點心鋪?
全然不知身處何地,也不知若是大喊一聲,能不能被任何一個外人聽見。
不由得又一哆嗦。別無選擇,只能配合他們演戲。白著一張羸弱俊俏的臉龐,輕聲說:“好,那好……敢問諸位……嗯,愛卿……如何稱呼?可有官職?”
吳用微笑:“小生吳用,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功名止於秀才,落糙之前在私塾里教書。若是能得陛下賜予一官半職,是小生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接著使個眼色,後面的十幾個好漢大大咧咧自報家門。
——“洒家是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那個延安經略府提轄!——嘿嘿,想必你也不知洒家名頭。”
——“清河武松!做過步兵都頭,不過不愛干。”
——“河北卞祥!種地的!”
——“奶奶姓仇,閨名憑啥告訴你!”
——“娘子,何必,這麼大,火氣,你看他,多可憐。對了,小人是……”
——“要你管!”
——“貧道薊州公孫勝,又喚一清道人。這位是我師兄‘靈應天師’包道長。我們……”
——“儂好儂好。幸會幸會。”
——“俺是山東阮小二,打漁的,沒官,哈哈!”
——“五哥閉嘴,我才是阮小二!喂,姓趙的看清了,他不是阮小二,他是小五喂!”
——“X你老母!俺才是阮小二!”
——“滾你娘的蛋!你老母難道不是我老母!”
——“我娘還是你娘呢!你再冒充我試試!”
——“七哥別鬧!”
……
趙楷一臉絕望地看著這群雜牌軍,完全放棄了反抗的念頭。
只有最後一個請求:“我父道君,還請……還請各位善待於他,莫要讓我背上不孝之名。還有我的兄弟們……”
吳用笑道:“這個好說。”
一招手,一個小兵碰過一卷細白宣紙,吳用接過,展開來,恭恭敬敬呈給趙楷。
熟悉的天下絕頂瘦金體。書畫家趙佶在小黑屋裡、一群虎狼兇徒的威逼之下,完成了自己在皇位之上的最後一件作品。
詔書上坑窪不平,似有淚痕。趙佶聲淚俱下的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為君近三十年內的種種倒行逆施之舉,表示已經清醒認識到了讓自己當皇帝就是一個錯誤。眼下時局危急,非退位讓賢不足以招徠天下豪傑。於是傳位鄆王三皇子趙楷,希望他能勤政愛民,勇退外敵,做一個中興大宋的好皇帝云云。
石秀至今不願管這姓潘的叫嫂子。她越是溫聲軟語的說話,他越覺得危險。偏偏又找不到懟她的理由。幫她做點事,算是少欠她一點。
隔壁的門打開,粗聲道:“讓一讓,讓一讓!”
潘小園一驚,才發現隔壁也歇得有人,想來是自己入睡以後才過來的,而且門口守著更多的好漢。從門fèng里晃一眼看過去,只見屋裡歇了兩個。其中一個是趙構,抱著膝蓋蜷在角落裡,小屁孩驚嚇一番,已經累得打盹,腦袋一點一點的,倒是有點天真乖巧的假象;另一個是白白胖胖的貴人模樣,正坐在軟墊上長吁短嘆,以指代筆,鋪滿灰塵的地板上,已經讓他寫得斑斕一片了。
寫兩句,停一下,嘆口氣,再寫兩句。
見石秀闖進來,先是嚇一跳,整個人往後一縮,然後才認出來,十分禮貌地開口,口音矜持古雅:“這位……壯士,此處可有筆墨紙硯?”
“沒有!”石秀粗嗓門,看也不看他,角落的水缸里盛了壺水,這就大踏步出來了,砰的一聲關門,把那滿地灰塵中的字句關在屋子裡。
門口看守的其他幾個好漢肆無忌憚的竊笑:“寫的什麼鬼畫符……一個字兒都認不出來,哈哈……身子那麼肥,手指頭倒挺靈活!”
聲音不大不小,一點也不擔心讓裡面的人聽見。
潘小園接過水壺,心中難以置信:“那個……隔壁……是……不會是……”
不敢說出來,雙手伸到頭頂,比了個叩拜的模樣。
石秀難得的咧嘴一笑:“是!”
潘小園心cháo澎湃。和藝術家皇帝做了一夜鄰居!
看來石秀還不僅是“監管”她的。——更令人百感交集的是,她的房間裡有床有鋪,隔壁的“難父難子”,身邊卻只有軟墊子!想想都要樂出聲來。
一點也不同情藝術家。這麼多年的錦衣玉食、聲色犬馬,已經折夠了投胎時帶來的福分。雖說當初意外登基並非他本意,但享受了這麼多年皇帝的待遇,卻將整個國家不管不顧,直至其危如累卵,也是難以辯駁的罪過。
比起平行歷史中,他袒衣牽羊、潦倒遼東的下場,眼下好漢們待他算是客氣。
“據點”里陸陸續續的人來人往,紛紛繁繁的聽著七嘴八舌,再通過石秀的隻言片語,才還原出這一整天的變故來。
官家趙佶在金明池內眾目睽睽的被劫駕。鄆王趙楷同時失蹤。聯軍六萬人幾乎兵不血刃地進駐東京城。高俅已死,殿帥府被燒,幾十萬禁軍齊齊解甲,舉手投降。
聯軍效仿陳橋兵變,約定不得驚擾百姓過甚,更不能燒殺搶掠。因此進駐之後,東京城亂象漸稀,幾處火勢都被控制,騷擾百姓、亂查戶口的巡邏兵士也被嚴格約束起來。
太子府、康王府被重兵包圍,幾十個朝廷重臣也被先後劫持——有幾人府上護衛嚴格,聯軍豪傑們打不進去,也只好放過。其中有人失手被捉入獄,但眼下也已經被解救了出來,並無大礙。
總體來說沒傷太多人命。只有蔡京老態龍鍾,府衙被闖入的時候正擁著姬妾飲酒,吃了一嚇,當即心臟病發作,兩眼翻白。大夥象徵性地搶救了一下,當然無甚卵用,蔡京沒多久就嗚呼哀哉,府上一片淒涼。
大部分高官都已經被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控制,無法互通聲氣。他們被劫持冒犯後,第一反應都是:“你們是誰派來的!”
好漢們並沒有誠實地自報家門,而是按照吳用布置的陰招兒,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嫁禍給了一個人。
“國君昏庸,太子無德,鄆王三皇子才是最該坐上御座的——你說是也不是!”
高官們聽了這句話,反應各不相同。
都知道鄆王深受官家寵愛,而當今太子只比鄆王大一歲,行事謹小慎微,品德上卻也無可指摘。這種局面,僵持一年兩年還好,太子總不可能做一輩子完人。但凡太子做了什麼錯處,給人抓住了把柄,那麼鄆王上位,便是遲早之事。
——難道鄆王等不及了?效仿本朝太祖,又來了一次黃袍加身?可他的兵是哪兒來的?
沒時間思慮太多。暗地裡支持太子的官員們——譬如王黼、白時中——自然是痛心疾首,沒想到對方先下手為強;再看外面一片亂象,知道己方已經無力回天。鄆王既然逼宮成功,自己小命難保,於是趕緊倒戈投誠,以免被鄆王清算。
同時暗暗跌腳:鄆王殿下平日不顯山不露水,誰料到居然暗中勾搭了這麼多江湖勢力,簡直可怕。
暗地裡支持鄆王的官員們——譬如李邦彥、蔡攸——則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鄆王開始行動了?怎的沒通知自己一聲呢?到底是哪個性急的傢伙起的頭?
互相猜來猜去,又怕是鄆王派人來試探自己,於是大多順水推舟,表示忠心:“早該如此,我等唯殿下——哦不,唯陛下馬首是瞻!”
“喏,既如此,這份以鄆王名義發布的公告,你簽個字。”
簽了字,就說明政變計劃自己有份,相當於把自己徹底賣給了“政變”團體,留下終身的把柄。但不簽不行,七八柄快刀指著腦袋呢。
控制了最首要的十幾名大員,剩下的官員便知道怎麼站隊。圓滑派、中立派也再不敢發聲,靜觀事態。而極少數不怕死的官員,只能怒斥一番篡位的叛臣賊子,卻也無可奈何,被人軟禁在府里。
更有些極端正直、不畏皇權之人,譬如李綱,聽到消息之後,第一反應是:“幹得好!”
至於鄆王趙楷本人,則是恍如夢中——被胖大和尚手勒奔馬,腦袋上罩個麻袋,劫持到小黑屋裡,尚在淚流滿面,原本以為被綁匪劫成了肉票,沒想到人家給他解了綁縛,直接請他榮登大寶!
吳用深深俯拜,慈眉笑眼:“京城內外謠言都已傳遍了,難道殿下還恍然不知?道君皇帝荒yín失德,自然不能再為天子,退位讓賢才能厚棟任重。小人們都是全國各地的民間義軍,今日推舉殿下為王,也算是順應天命。還望殿下勵精圖治,救國於危難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天下百姓感殿下之恩德。”
趙楷暈頭轉向的,第一反應是:自己的哪個擁立者策劃了一場黃袍加身?怎的都不跟他提前報備一下?
不過轉念一想,若是真的提前劇透給他,那就不叫“黃袍加身”了。更何況,他趙楷可並沒有策劃政變、取父而代之的勇氣。要是讓他提前知道了計劃,肯定得忙不迭的叫停。
惶恐之餘,竟而有一點點竊喜。難道老天真的對自己青眼有加,因此特特選在今日,推波助瀾,讓他臨危受命?
到底沒有得意忘形。見吳用還躬身拜著,咳一聲,微微擺起架子,問:“既如此,為什麼又要派人將孤勒馬劫持,驚擾孤家,該當何罪!”
吳用輕搖羽扇,笑道:“這個嘛,事急從權,我們兄弟們初來乍到,也是頭一次幹這種事,手藝半生不熟,經驗欠缺,還望殿下恕罪,以後一定改惡從善,無則加勉。”
說得油嘴滑舌大言不慚,一點也沒有忠誠敬畏之感。趙楷立刻明白了。“順應天命”說得好聽,其實不過是把他當一個傀儡罷了。
眉毛一豎,待要發作,眼看吳用背後虎虎生威,立著十幾個彪形大漢,個個有他的兩倍體型,人人面色不善,不懷好意地打量他的身子板兒,不由得一哆嗦。
再環顧四周,粗陋無比的一間大廳,幾副木桌木凳子,樑上懸著幾個菜牌兒,狗爬似的字體寫著諸如“點茶翡翠糕”、“有餘上上籤”的名目,似乎是個民間點心鋪?
全然不知身處何地,也不知若是大喊一聲,能不能被任何一個外人聽見。
不由得又一哆嗦。別無選擇,只能配合他們演戲。白著一張羸弱俊俏的臉龐,輕聲說:“好,那好……敢問諸位……嗯,愛卿……如何稱呼?可有官職?”
吳用微笑:“小生吳用,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功名止於秀才,落糙之前在私塾里教書。若是能得陛下賜予一官半職,是小生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接著使個眼色,後面的十幾個好漢大大咧咧自報家門。
——“洒家是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那個延安經略府提轄!——嘿嘿,想必你也不知洒家名頭。”
——“清河武松!做過步兵都頭,不過不愛干。”
——“河北卞祥!種地的!”
——“奶奶姓仇,閨名憑啥告訴你!”
——“娘子,何必,這麼大,火氣,你看他,多可憐。對了,小人是……”
——“要你管!”
——“貧道薊州公孫勝,又喚一清道人。這位是我師兄‘靈應天師’包道長。我們……”
——“儂好儂好。幸會幸會。”
——“俺是山東阮小二,打漁的,沒官,哈哈!”
——“五哥閉嘴,我才是阮小二!喂,姓趙的看清了,他不是阮小二,他是小五喂!”
——“X你老母!俺才是阮小二!”
——“滾你娘的蛋!你老母難道不是我老母!”
——“我娘還是你娘呢!你再冒充我試試!”
——“七哥別鬧!”
……
趙楷一臉絕望地看著這群雜牌軍,完全放棄了反抗的念頭。
只有最後一個請求:“我父道君,還請……還請各位善待於他,莫要讓我背上不孝之名。還有我的兄弟們……”
吳用笑道:“這個好說。”
一招手,一個小兵碰過一卷細白宣紙,吳用接過,展開來,恭恭敬敬呈給趙楷。
熟悉的天下絕頂瘦金體。書畫家趙佶在小黑屋裡、一群虎狼兇徒的威逼之下,完成了自己在皇位之上的最後一件作品。
詔書上坑窪不平,似有淚痕。趙佶聲淚俱下的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為君近三十年內的種種倒行逆施之舉,表示已經清醒認識到了讓自己當皇帝就是一個錯誤。眼下時局危急,非退位讓賢不足以招徠天下豪傑。於是傳位鄆王三皇子趙楷,希望他能勤政愛民,勇退外敵,做一個中興大宋的好皇帝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