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指望婆母拿主意,可別是老得糊塗了。門當戶對的才子佳人在父母親長的默許下通信與崔婉蘭這莽撞的和採花賊通信,這能混為一談麼?

  重點不是她和男子搭了話,而是那男人是出了名的採花大盜!是大家都知道她上了採花賊的破船!

  這能算是才子佳人的美談?那才子佳人以詩通情之後也得經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為夫妻吶。

  盧氏強忍著胸口的一股鬱氣低聲道:“今日夫君與我本打算探望侄女與弟妹,而後與之交談商議的,誰知,走到院落還在遠處便聽到她們母女口出污濁之言,實在不忍直視,這才沒進去。”

  污濁之言?袁老夫人神色一變,卻也沒繼續追問她們說了些什麼,想來一定很是氣人,大兒媳說這話的重點只在於張氏與婉蘭這兩人絲毫沒悔過之心!

  “你們打算怎樣?”袁氏突然覺得很是心灰意冷,她最喜歡的孫兒科考舞弊,最疼愛的孫女兒貪慕虛榮受了賊人的騙,而當初為他倆苛待了的文康與婉如卻一個成了武探花,一個因沙場義舉得了朝廷嘉獎。

  對了,還有那個心心念念的外孫謝俊逸竟犯在女色上,在關試時被判處不合格剝奪了授官的資格,雖然後面又經過權貴舉薦得了官職,卻畢竟是落了下乘。

  袁老夫人又想起在自己二郎的原配鄭瑩與繼妻張氏之間,她喜愛的一直都是最甜做事又殷勤的後者……

  回憶往昔不由長嘆,這一樁樁事情足以見得自己從始至終都識人不清,愛那花團錦簇的表面功夫,卻不深究人品稟性。

  盧氏瞧著婆母的臉色,當見到她回神之後,這才直言道:“兒覺得,不能留她們在崔家了……阿家意下如何?”

  “罷了罷了,你們決定吧,事情了後再來回我一聲便是。”袁老夫人擺擺手讓大兒媳退下了,就在這呼吸間,她眼神更為黯淡又短了精神,似乎瞬間蒼老了三五年……

  得了婆母的允諾盧氏終於鬆了一口氣,她就怕老人家心軟非得保她不可。

  先前借著袁氏走神的空茬,她左思右想之後依舊覺得崔婉蘭還是以死證清白最為妥當,最好是死在大理寺庭審時,並且在臨終前高呼一聲“我是冤枉的”,這才能挽回崔氏名聲。

  雖然看那婉蘭的執拗勁兒這設想實現的可能性不大,但家裡也能偽造她自裁的假象吧?卻不知公公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崔修德既然能做到尚書省的左仆she之職,他就不是個蠢人,雖表面上看著和藹可親甚至有些軟弱,骨子裡卻不乏果敢剛毅的性子,遇事能具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當長子崔承祖一臉為難的告知他張氏和崔婉蘭目前正在小院中對罵時,崔修德便明白此次不能再保這兩人了。

  上一會崔相以卸任保了崔文遠的前程,沒讓他被永久革除參與春闈的資格,其實最根本的緣由是他打算急流勇退,不願在這眾皇子爭鋒的朝堂上選派系站位。

  至於保下張氏則是希望文遠別有背著污名的母親,不然將來他沒法在仕途中立足。

  如今崔家卻是臨淵之境顧不了她們了,崔修德端坐書桌前捋了捋銀白鬍鬚,而後緩緩從書冊中取出了一頁紙遞給長子。

  “教女不嚴母之過,上次官衙去人押解張氏進京時,我就另派人找你弟弟寫了休書備用,上次是文康和婉如心善沒追究她的罪過,如今這東西正好能派上用場,拿去罷,”崔修德沉聲說著,又提點道,“崔氏也算積善之家,可憐她娘家敗了或許沒落腳處,好歹也養育了一雙女兒——給個小莊子住吧。”

  言下之意卻是將崔婉蘭犯下的醜事全推為張氏教養不善的緣故,摘除崔家的些許責任,又在對外宣稱休妻之後依舊圈著張氏不然她往外面胡言亂語。

  而婉蘭,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憐,自作孽不可活”,這一切都是她自找的,怨不了旁人。

  “婉蘭她,是令其真正出家還是……”崔修德頓了頓卻怎麼也說不出“自裁”二字,他不由看向長子希望對方幫自己下這決定,崔承祖卻也沉默著不肯開口。

  張氏不過是休棄,婉蘭卻是二弟的親閨女,做伯父的怎可在侄女兒生父不在場的情況下決定了她的生死?他可不想將來被承望記恨。

  而沒親眼見著婉蘭咒罵生母的崔修德卻是真正的不忍,覺得孫女兒雖有過錯卻實在是冤枉,奈何造化弄人。

  父子倆僵持著,都指望對方做了這惡人,書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中。

  正在此時,忽有奴僕敲門通報,已經出嫁的二房庶女崔萍被休棄回了娘家!正一路哭哭啼啼的進了二門。

  “這可真是……如何是好?”崔承祖與父親崔修德面面相覷,一時間更為無奈。

  崔萍本就是代崔文遠受過,如今又被崔婉蘭牽連,這一輩子就栽在了嫡母所出的他們兄妹身上,她才是最冤的。

  “再緩緩吧,容我想想。”崔修德揮揮手讓長子退出了書房。

  崔承祖則轉身回到自己院落,喚來被跟著攆回娘家的崔萍陪嫁女婢、僕從詢問事情根由,他鬧不明白一個沒有根基的窮書生怎麼就膽大得休了自己家侄女兒?父親是卸任了,崔家卻還沒敗!

  殊不知,前世能被禮部余尚書看上的窮書生那真真切切是個才高八斗的,骨子裡的清高勁兒絲毫不亞於崔文遠。

  前輩子他考場、官場沉沉浮浮磨礪多年造就了一番事業,今生有崔相照拂一路順風順水,妥妥噹噹過了春闈,卻助長了這書生的傲氣。

  崔家自以為嫁給他一個嫁妝豐厚的庶女用以封口是天大的好處,寒門書生娶崔萍卻純屬不甘不願,等春闈之後獲了官職他越發覺得自己娶一個二房庶女是受了委屈。

  在曲江宴時看著不論學識還是姿容都不如自己的同科進士被貴胄爭鬧著榜下搶親,看著別人歡歡喜喜娶了世家嫡女,他一日勝過一日的難受。

  若崔萍是個如余初晴一般性子好的或許夫妻間還不會鬧得針尖對麥芒,可她偏偏一心想嫁豪門,對寒門夫君諸多嫌棄。

  崔萍憤憤然記恨害了自己的崔文遠,又埋怨丈夫考前為何要給了他詩詞看,想著若沒有這回事,說不定自己已經嫁了襄陽公主家的溫七郎?

  寒門書生卻想著若沒有她,說不定自己在中了進士後還能有更好的姻緣——誰樂意娶一個身份不高又成天耷拉著臉的妻子?婢生子,多丟人!

  等崔婉蘭一事爆出後,寒門書生更是黑了臉,崔萍豈止是身份問題,這家教還更有問題!連她家嫡出的娘子都遭了採花賊,那庶出的女兒是否還清白?

  崔萍在襄陽公主家的斗花宴上大放異彩的事情並不是秘密,她在婚後也曾與人之前譏諷丈夫家境貧寒,順帶回憶自己往日的風采,為標榜自己壓制夫君崔萍話里話外帶上了她從前很受人追捧的意味。

  原本只是虛榮之言,卻被書生當了真。

  他甚至開始回憶新婚夜時妻子是否清白,悄悄翻出那夜的帕子左右細看,不由又想起了曲江宴上jì子的戲言:“有了雞冠血,夜夜做新婦。”

  疑神疑鬼後再觀崔萍言行舉止,書生心裡越發覺得確是如此,疑鄰盜斧可不就是這麼回事麼,越是懷疑越是堅信自己的猜測。

  以至於又一次爆發爭執後,他怒氣沖沖的寫了休書摔在崔萍臉上,她也是個受不得氣的,當初被張氏搓磨了許多年壓抑著脾性,如今被寒門之人打臉又怎麼想得過?

  一面想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崔家一定能為自己做主,一面又覺得自己年輕美貌,若沒了他也不見得不能改嫁到更好的人家,而後又滿腔怒火的想要找崔婉蘭和崔文遠算帳。

  於是,崔萍又羞又惱又哭又氣的回了崔家,向祖母哭訴一番後她便說要去拜見嫡母,袁氏以為崔萍只是於禮節要全了孝道,也沒攔著她,只吩咐道:“在外面磕頭便是,不用進去。”

  盧氏得了消息匆匆趕到正院時,她已經從另一處小道去了偏院,沒有見著面,深知崔萍稟性的大伯母卻沒袁氏這麼樂觀。

  她只是去磕頭問安?被坑得這麼慘還能有如此好心?別是三母女對罵吧?

  盧氏滿腹疑惑卻也不想再去旁聽,崔萍去找張氏、婉蘭發泄總比她纏著自己要求做主的強,正頭疼呢,不想再見到二房的人,也不想管他們的破事兒。

  因而,盧氏只吩咐了得力奴僕過去看看,別出了亂子,自己則滿身疲憊的又回了院子歇氣。一盞茶都還沒喝完,便有貼身奴婢一臉驚惶神色的奔了過來,立在門口等候召見。

  “說罷,又怎麼了?”盧氏覺得她此刻已經身經百戰了,即便是來人通知她先前吐了血的張氏被庶女氣死了也能淡然處之。

  婢女喘著氣,一臉的驚恐撲倒盧氏腳邊急道:“二房的三娘子刺傷了二郎君,那一位還,還自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