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我們促膝話舊,憶起以前冬天的早晨,很早就起床,先把畫坊大房間裡的火爐點燃,然後用熱水拖地。我們想起一位年老的“大師”,願他安息,個老頭平庸謹慎到整整一天裡只能畫一棵樹上的一片葉子,當他發現我們根本沒在看他筆下的樹葉,而是望向窗外青蔥翠綠的茂密枝時,不曾打我們,而是不下一百次地斥責我們:“不是看那裡,是看這裡!”我們回想起一位細瘦學徒傳遍整間畫室的哭號,他一邊哭一邊拿著包袱走向大門,因為繁重的工作導致他斜視,不得不被遣送回家。接著,我們的眼前再一次浮現出,曾經有一次我們愉快地注視著(因為不是我們的錯)殷紅顏料從裂開的青銅墨水瓶滲出,徐緩地暈散在一幅由三位插畫家花了三個月心血繪製的圖畫上(內容描述奧斯曼軍隊前往西爾萬途中,來到科尼克河岸邊,因為擔憂饑荒,占埃萊什填飽肚子)。以文雅而恭敬的態度,我們談論起一位人同時追求、也一起愛上的切爾卡西亞女子,她是一位七十歲帕夏的妻子中最美麗的。這個帕夏,為了展現他的戰績、權力與財富,要求我們仿照蘇丹陛下狩獵宮殿的天花板紋飾,為他裝飾自己的住所。接下來,我們熱切地回想著,冬天的早晨,我們會把我們的扁豆湯放在微敞的門邊,以免汽濡濕了畫紙。我們一同嗟嘆,自從我們畫坊的師父們強迫我們遠行到外地擔任職工後,就與許多朋友及大師疏遠了。陡然間,我眼前浮現出了親愛的蝴蝶十六歲時最甜美的模樣:他正拿著一隻平滑的貝殼,飛快摩擦一張紙,企圖把它打得光亮;而夏日的艷陽從敞開的窗戶投射而入,映上了他蜂蜜色的赤裸臂膀。他忽然停下手中心不在焉的工作,低頭,仔細檢視紙上一塊污斑。他改變剛才打磨的動作,拿貝殼在那塊惱人的斑上加強磨了幾下,然後又回到之前的規律,手臂前後擺動,目光飄向窗外遙遠的天邊,陷入白日夢中。我永遠不會忘記,當他轉頭再次望向窗外前,有一剎那深深望入我的眼睛——後來我也曾經如此看別人。他悽愴的眼神只有一個含意,每一位學徒都瞭然於心:如果你不做夢,時光就不會流逝。
58. 人們將稱我為兇手
你們已經把我忘了,對不對?我何必繼續對你們隱藏自己的存在?這股語氣變得愈來愈強烈,再也壓抑不住,我已習慣用它說話。有時候我得用盡全力才克製得了自己,隨時提心弔膽,深怕緊繃的聲音泄露我的身份。有時候,我放縱自己無拘無束地暢談,任由嘴裡滔滔不絕地湧出象徵第二個身份語言——或許你們會從我所用的詞語中認出我是誰了——我的雙手開始顫抖,額頭冒出滴滴汗珠,忽然察覺到,我體吐露的這些輕聲細語,也將提供新的線索。
然而我在這兒感覺是那麼的舒適自得!與我的畫師弟兄們一起促膝敘舊,追溯過去二十五年的種種,我們想起的不是昔日的怨懟與仇恨,而是繪畫的美與喜悅。坐在這裡,我們仿佛等待著逼臨眼前的世界末日,在淚眼婆娑中彼相撫,共同追憶美好的過往歲月,這幅景象也隱隱讓人聯想起後宮嬪妃們的境。
我的這個比喻,取自於克爾曼的阿布·薩伊德,他在撰述帖木兒子孫的《歷史》一書中,收入了許多設拉子與赫拉特前輩大師們的故事。一百十年前,黑羊王朝的統治者吉罕君王舉兵東進,打敗當時帖木兒王朝自相殘殺的大小君主,擊潰軍隊,劫掠領地。接著,他率領手下戰無不勝的土庫曼軍隊,穿越整波斯,來到東方。最後,在阿斯特拉巴德,他擊敗了易卜拉欣——帖兒之子魯赫君王的孫子。占領古爾甘之後,他派遣軍隊進攻赫拉特城。根據克爾曼的歷史學家記載,這場戰爭,不只撼動了全波斯,更消滅了帖木兒王室至此全勝無敵的勢力;這個王朝,半世以來統治了半個世界,領土從印度延伸到拜占庭。赫拉特的圍城造成空前的毀滅災難,男女老少哀鴻遍野,整座城市宛若人間煉獄。歷史學家阿布·薩伊德以某種殘酷的快感,向讀者描述圍城的場景:黑羊王朝的吉罕君王進入他攻占的城堡,冷血地殺光了所有帖木兒的後裔;他到眾君王和王子的後宮挑揀嬪妃,把她們納入自己的後宮;他無情地隔離每一個細密畫,強迫他們服侍他自己的繪畫大師,充當他們的學徒。阿布·薩伊德的《歷史》寫到這裡,筆鋒一轉,不再描寫躲在城堡高塔的牆垛後,試圖反擊敵軍的君王和戰士,而把焦點轉向畫坊的細密畫家們:身陷畫筆和顏料堆中的他,等待著圍城達到恐怖的頂點,走向無法逃避的結局。他列出了畫家們的姓名,一個接一個述說他們如何舉世聞名,並且將永垂不朽。然而,如同君王的後宮佳麗們,如今已為人淡忘的這群彩繪大師,困在畫坊中什麼事都不能做,只能相擁而泣,共同回憶過去的幸福歲月。
我們也是,如同哀傷的後宮嬪妃,追憶著蘇丹恩賜的皮毛滾邊長衫與塞滿金幣的錢袋。他送這些禮物給我們作為酬傭,答謝我們節慶時呈獻給他的彩繪雕花箱盒、鏡子與盤子、彩繪鴕鳥蛋、剪紙畫、單頁圖片、默書籍、遊戲紙牌和手抄繪本。那些認真工作、辛勤勞苦、清心寡欲的年長畫家們,而今安在?他們從來不會幽居家中,心機深重地隱藏自己的技巧,惟恐自己的兼差被人發現;相反,他們每天都會來畫坊,從不缺席。那些謙卑地投注畢生心力、勾勒枝微末的年老細密畫家們,而今安在?他們終生致力於描繪城牆上錯綜複雜圖案、肉眼幾乎難以辨別差異的柏樹葉片,以及填滿畫面空白的七葉草。那些才華平庸,卻從不嫉妒他人的畫師們,而今安在?他們了解真主賜予某些藝術家才華和能力,賜予另一些藝術家耐心和恭順,誠心接受他旨意中的智慧與正義。我們眼前再度浮現這些叔伯輩的大師,其中幾位身形佝僂,但永遠面帶微笑,有幾位老是輕飄飄又醉醺醺,還有一些不時想把他們那嫁不出去的女兒塞給我們。隨著我們一點一滴地回想,慢慢地,我們學徒時期和畫師初期在畫坊生活種種細節,再度從塵封的記憶中甦醒。
你們記不記得,有一位微有斜視的描邊師,每當他畫格線的時候,總喜歡鼓起臉頰——如果畫的線朝右邊,就鼓左頰;如果線朝左,就鼓右頰。還有一位喜歡自嘲的瘦小畫家,每當上顏料上多了的時候,總會一邊咯咯笑,一邊喃喃自語:“耐心點,耐心點,耐心點。”另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鍍金大師,常常與樓下的裝師學徒聊天,一聊就能聊好幾個小時,他常說把紅墨水塗在前額可以預防衰老。再有位脾氣暴躁的大師,為了測試顏料的濃稠度,塗滿了自己的指甲後,就會叫來一個他的學徒,甚至隨意攔下任何路過的人,把顏料塗在他們的指甲上。還有一位肥胖的畫家,他會拿鍍金時撥掃多餘金粉的毛茸茸兔子腳,梳理自己的鬍鬚,逗我們笑。這些人,如今身在何方?
那些用了太多次,最後甚至成為學徒身體的一部分,然後又被隨手丟棄的磨光板,到哪兒去了?那些被徒們拿來玩“劍士”而磨鈍了的長剪刀,又到哪兒去了?刻著大師姓名以免混淆的寫字板、中國墨水的芳香、寧靜中從咖啡壺裡傳來的微弱滾沸聲,這一切,都到哪兒去了?每年夏天,我們的虎斑貓會生下小貓仔,我從它們的脖子與內耳剪下細毛,成各式各樣的畫筆,這些筆都哪兒了?為了讓我們閒暇時可以學書法家那樣練習技巧,而發給我們的一大捆印度紙張,又在哪兒呢?還有一把醜陋的鐵柄畫刀,使用它必須事先得到畫坊總監的允許,此一來,當我們需要用它刮掉嚴重的錯誤時,便能向全畫坊立下警示作用,這把畫刀,現在在哪裡?處罰這類錯的儀式,如今還存在嗎
58. 人們將稱我為兇手
你們已經把我忘了,對不對?我何必繼續對你們隱藏自己的存在?這股語氣變得愈來愈強烈,再也壓抑不住,我已習慣用它說話。有時候我得用盡全力才克製得了自己,隨時提心弔膽,深怕緊繃的聲音泄露我的身份。有時候,我放縱自己無拘無束地暢談,任由嘴裡滔滔不絕地湧出象徵第二個身份語言——或許你們會從我所用的詞語中認出我是誰了——我的雙手開始顫抖,額頭冒出滴滴汗珠,忽然察覺到,我體吐露的這些輕聲細語,也將提供新的線索。
然而我在這兒感覺是那麼的舒適自得!與我的畫師弟兄們一起促膝敘舊,追溯過去二十五年的種種,我們想起的不是昔日的怨懟與仇恨,而是繪畫的美與喜悅。坐在這裡,我們仿佛等待著逼臨眼前的世界末日,在淚眼婆娑中彼相撫,共同追憶美好的過往歲月,這幅景象也隱隱讓人聯想起後宮嬪妃們的境。
我的這個比喻,取自於克爾曼的阿布·薩伊德,他在撰述帖木兒子孫的《歷史》一書中,收入了許多設拉子與赫拉特前輩大師們的故事。一百十年前,黑羊王朝的統治者吉罕君王舉兵東進,打敗當時帖木兒王朝自相殘殺的大小君主,擊潰軍隊,劫掠領地。接著,他率領手下戰無不勝的土庫曼軍隊,穿越整波斯,來到東方。最後,在阿斯特拉巴德,他擊敗了易卜拉欣——帖兒之子魯赫君王的孫子。占領古爾甘之後,他派遣軍隊進攻赫拉特城。根據克爾曼的歷史學家記載,這場戰爭,不只撼動了全波斯,更消滅了帖木兒王室至此全勝無敵的勢力;這個王朝,半世以來統治了半個世界,領土從印度延伸到拜占庭。赫拉特的圍城造成空前的毀滅災難,男女老少哀鴻遍野,整座城市宛若人間煉獄。歷史學家阿布·薩伊德以某種殘酷的快感,向讀者描述圍城的場景:黑羊王朝的吉罕君王進入他攻占的城堡,冷血地殺光了所有帖木兒的後裔;他到眾君王和王子的後宮挑揀嬪妃,把她們納入自己的後宮;他無情地隔離每一個細密畫,強迫他們服侍他自己的繪畫大師,充當他們的學徒。阿布·薩伊德的《歷史》寫到這裡,筆鋒一轉,不再描寫躲在城堡高塔的牆垛後,試圖反擊敵軍的君王和戰士,而把焦點轉向畫坊的細密畫家們:身陷畫筆和顏料堆中的他,等待著圍城達到恐怖的頂點,走向無法逃避的結局。他列出了畫家們的姓名,一個接一個述說他們如何舉世聞名,並且將永垂不朽。然而,如同君王的後宮佳麗們,如今已為人淡忘的這群彩繪大師,困在畫坊中什麼事都不能做,只能相擁而泣,共同回憶過去的幸福歲月。
我們也是,如同哀傷的後宮嬪妃,追憶著蘇丹恩賜的皮毛滾邊長衫與塞滿金幣的錢袋。他送這些禮物給我們作為酬傭,答謝我們節慶時呈獻給他的彩繪雕花箱盒、鏡子與盤子、彩繪鴕鳥蛋、剪紙畫、單頁圖片、默書籍、遊戲紙牌和手抄繪本。那些認真工作、辛勤勞苦、清心寡欲的年長畫家們,而今安在?他們從來不會幽居家中,心機深重地隱藏自己的技巧,惟恐自己的兼差被人發現;相反,他們每天都會來畫坊,從不缺席。那些謙卑地投注畢生心力、勾勒枝微末的年老細密畫家們,而今安在?他們終生致力於描繪城牆上錯綜複雜圖案、肉眼幾乎難以辨別差異的柏樹葉片,以及填滿畫面空白的七葉草。那些才華平庸,卻從不嫉妒他人的畫師們,而今安在?他們了解真主賜予某些藝術家才華和能力,賜予另一些藝術家耐心和恭順,誠心接受他旨意中的智慧與正義。我們眼前再度浮現這些叔伯輩的大師,其中幾位身形佝僂,但永遠面帶微笑,有幾位老是輕飄飄又醉醺醺,還有一些不時想把他們那嫁不出去的女兒塞給我們。隨著我們一點一滴地回想,慢慢地,我們學徒時期和畫師初期在畫坊生活種種細節,再度從塵封的記憶中甦醒。
你們記不記得,有一位微有斜視的描邊師,每當他畫格線的時候,總喜歡鼓起臉頰——如果畫的線朝右邊,就鼓左頰;如果線朝左,就鼓右頰。還有一位喜歡自嘲的瘦小畫家,每當上顏料上多了的時候,總會一邊咯咯笑,一邊喃喃自語:“耐心點,耐心點,耐心點。”另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鍍金大師,常常與樓下的裝師學徒聊天,一聊就能聊好幾個小時,他常說把紅墨水塗在前額可以預防衰老。再有位脾氣暴躁的大師,為了測試顏料的濃稠度,塗滿了自己的指甲後,就會叫來一個他的學徒,甚至隨意攔下任何路過的人,把顏料塗在他們的指甲上。還有一位肥胖的畫家,他會拿鍍金時撥掃多餘金粉的毛茸茸兔子腳,梳理自己的鬍鬚,逗我們笑。這些人,如今身在何方?
那些用了太多次,最後甚至成為學徒身體的一部分,然後又被隨手丟棄的磨光板,到哪兒去了?那些被徒們拿來玩“劍士”而磨鈍了的長剪刀,又到哪兒去了?刻著大師姓名以免混淆的寫字板、中國墨水的芳香、寧靜中從咖啡壺裡傳來的微弱滾沸聲,這一切,都到哪兒去了?每年夏天,我們的虎斑貓會生下小貓仔,我從它們的脖子與內耳剪下細毛,成各式各樣的畫筆,這些筆都哪兒了?為了讓我們閒暇時可以學書法家那樣練習技巧,而發給我們的一大捆印度紙張,又在哪兒呢?還有一把醜陋的鐵柄畫刀,使用它必須事先得到畫坊總監的允許,此一來,當我們需要用它刮掉嚴重的錯誤時,便能向全畫坊立下警示作用,這把畫刀,現在在哪裡?處罰這類錯的儀式,如今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