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陽百姓不蒙皇恩久矣。

  武陽王欺上瞞下,中飽私囊,更有不臣之心,豢養私兵,與胡人勾結……罪狀累累,觸目驚心。

  此事一出,朝野震動,天子大怒。

  皇帝當即下詔,命齊王親率十萬大軍,聯合中山、晉平兩地的北軍,揮師武陽,擒獲奸王和一干黨羽,將武陽王押送京城,其餘叛賊格殺勿論!

  聶徵不得不連夜往北地再度進發,行至一半,有人自北方快馬加鞭送來了一份急報。

  這個消息薛存芳是第二日才知道的。

  武陽王在邊關養兵,懷有不臣之心……他早前已知道了。

  皇帝派聶徵去平亂……在他的意料之中。

  十六年前北軍動亂,現已查明,乃是前武陽王從中作梗,有意興風作浪……此事,叫他有些意外。

  唯獨最後一個消息讓他打翻了手中的茶盞,滾燙的茶水濺了一手。

  他怔忡片刻,等到手上的疼痛之感一時過去了,這才抬起了頭,「你再說一遍。」

  武陽王已死。

  為遇刺身亡。

  而刺殺他之人,正是扶柳伯。其人當場就被武陽王的手下砍成了肉塊。

  此後的事薛存芳是更不清楚了。

  一路積壓下來的沉疴和病痛驟然爆發,他於一夜間病倒了,終日只得纏綿在病榻上。

  他聽聞聶徵還是去了武陽,大抵是為了穩定局勢,一併收拾殘局……

  薛黎得到消息後,默默哭了一場,而後被送往了扶柳……

  皇帝下詔追封薛天為「義勇公」……

  直到有一天,聶澤親自來到了他的榻前。

  隔著一層朦朧的紗帳,餘光里隱隱瞥見有什麼東西在閃動,他抬眼看去,一眼見到了帳外人衣袂上金線勾勒的行龍。

  薛存芳忙欲起身行禮,那人一抬手,示意他不必多禮,好好躺著便是。

  聶澤在榻邊坐下,撥弄起他擺放在一旁的零嘴,閒適地掬起一把瓜子嗑了起來。

  這人特意走這一趟,仿佛只是來與他閒話家常一般,漫無邊際地說了些從前的、後來的、少時的、長大後的……諸多紛紜繁雜之事。

  「如此算來,你到京城已十七年了,真是彈指瞬息。」聶澤無端感慨道。

  於是接下來順勢問道:「中山侯,你願意回北地嗎?」

  薛存芳明白,這正是這人今日的來意。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多諷刺,他想過無數重回故地的方式,唯獨沒料到……會是用薛天的死換來的。

  「先父曾有遺願,希望他日能葬在劍塹關外的望北山上。」薛存芳道,「身為人子,我不敢忘。」

  「朕成全你。」聶澤頷首痛快地應允了。

  「但朕亦有一事,要中山侯成全我。」

  薛存芳眉心微顰,不知聶澤原來還有另一層來意。隔著紗帳,亦看不清聶澤此時的神情。

  只聽聶澤道:「回到北地後,你永不再見齊王。」

  第45章 臨水照花

  收到孟雲釗的來信後,兩個月來一直身處武陽的聶徵才得知——原來半個月前,薛存芳已奉詔離開京城,回到了中山的故地。

  武陽王父子於武陽一地經營數十年,其勢如深根蟠結,滋蔓難圖,況謀逆一案,牽連甚廣,一經拔出,便有如拔茅連茹,不絕如縷,當真深究下去,只怕要攪動整個北地風雲變色,更甚一路蔓延至朝廷。

  起初他給聶澤上了密奏,聶澤本不贊同由他主理此案,此為謀逆不赦之罪,武陽王及一眾黨羽大多要被處以極刑、株連九族。聶澤為小弟顧慮,慮其為此沾染殺孽太重、招惹仇恨太深。可偏偏武陽王姓聶,其中不知是否還牽扯進了皇族見不得人的陰私?唯有讓同樣姓聶、既可信任、又知分寸之人來處理——放眼朝野,此不過一人。

  這兩個月來,北地的官場是一片人心惶惶,風聲鶴唳,聶徵暫居於武陽王府,大多數時候只呆在書房,方便及時處理相關事宜。

  最初的一個月,這間屋子裡往往是明燭達旦,書案前的人或伏案批閱公文、或與下面的官吏臣屬商議公務……莫說是安寢一宿,便是能闔眼休憩個一二時辰都屬難得。眼下倒是鬆快了許多,有皇帝撥給他的禁軍和「明衣欽」配合,一番雷霆手段下,武陽王的大多黨羽皆已伏誅,另一方面,那十萬私兵的去處亦被安排妥善……

  於是得了孟雲釗的信,聶徵的心思不免從公事上飄遠了。

  轉眼間,他和薛存芳又是兩月未曾蒙面了。猶記得九渡城分別之時,他原本讓薛存芳在千里之外的京城等他,沒料到對方而今僅與他一線之隔。

  念及這一點,聶徵已然坐不住了。

  他帶上一二十人馬,低調地潛入了中山。

  「看不見?」聶徵聞言停駐腳步,回頭冷冷看來,聲音也失了溫度,「你這是何意?」

  二人正走在侯府的迴廊,聶徵一路走來,面上尚且自持,然而腳下步履生風,其內心殷切期待可見一斑。

  孟雲釗開口說了一番話後,眼見上一刻說不上多熱烈,態度倒也溫和的人是說變臉就變臉,一身冷凝威勢壓頂而來,孟雲釗下意識縮了縮脖子,等反應過來自己適才的動作有多丟臉後……他忙挺直了腰杆,梗著脖子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你別這樣看我,回京的時候是他執意叫人把我綁回藥王谷的,我不是也沒轍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