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她們婆媳這一搭一唱,倒把鞠五娘說得面紅耳赤的,心裏面不停的埋怨黃三奶奶,沈家根本沒有想要給沈思齊納妾的意思,卻偏要讓她來這裡丟這個臉。
到了晚飯之前,就藉口家中有事,甩袖子走了,黃三奶奶這邊鬧了個尷尬,回到自己屋裡剛跟沈思仁說幾句,就被沈思仁甩了臉子,“你還嫌我在家裡丟臉丟的不夠嗎?我現在在二哥面前都抬不起頭來了,母親也被你氣病了好幾回,你再鬧當心我休了你!”沈思仁罵完了她,一推門出去了,轉身就鑽到了姨娘屋裡,氣得黃三奶奶在屋裡砸爛了不少東西擺設。
吳怡使盡了渾身的解數,總算在臘月之前把該娶的娶進了門,該嫁的嫁了出去,該訂親的沈思禮也訂了親,到了臘月又要忙年,這年剛過,二月二龍抬頭的祭品還沒擺完呢,京里忽然氣氛緊張了起來,四門緊閉,開國八大侯和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都進了宮。
二月初六那天,紫禁城裡敲響了喪鐘——洪宣帝駕崩!
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在二月初九那天正式登基,年號順和,吳怡穿著世子夫人的大禮服,在初九那天隨著外命婦進宮朝賀,吳玫早已經長大,在明黃的重重禮服的包裹之下,那張臉粉白的看不清五官,眼睛卻是明亮的嚇人,小小的下巴揚起,端莊大氣中透著吳玫與生俱來的傲氣。
命婦參拜結束,吳玫留下了吳鳳和吳怡,兩個姐姐都是笑眯眯的看
著自己的妹妹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張羅來張羅去的,吳玫見沒了外人,把鳳冠一脫,往鳳椅上一躺,整個人都癱在那了一樣,“兩個姐姐好沒良心,看我累成這樣都不管管我。”
吳怡掐了掐吳玫的臉,“做這麼多年太子妃,又做了皇后還是這麼孩子氣。”
“我也就是在你們跟前這樣。”吳玫又甩了鞋子,“累死我了,昨個晚上陪著皇上背了一宿的祭文,白天又要折騰一天,我現在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
“背祭文?”吳鳳看了眼吳怡,“我聽你姐夫說,這祭文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改幾個字罷了,太子早把前朝的祭文背下來了,怎麼又會背了一宿?”
“還不是恂郡王……昨天才把寫好的祭文送過來,跟前朝的除了開頭之外就沒有像的,皇上本來就不是個有急智的,背了一宿還嗑嗑巴巴的,急得眼睛都紅了,就怕當眾出醜……”
“你五姐夫剛才還跟我說皇上祭文背得好呢。”吳怡嘴上這麼說,心裡想的卻是恂郡王這是賊心不死啊,只要皇帝在百官面前落了個無能的模樣,他做不了皇上,卻能做得了“太上皇”。
“這是我出的主意,讓皇上照著前面背的前朝祭文背,左右恂親王也不敢當眾揪著皇上的領子說皇上背錯了。”吳玫狡黠的笑道。
“這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吳怡搖了搖頭,如今恂郡王有救過當年還是太子的聖上的功勞,本來就已經是王爺里的頭一份了,卻還要再爭……
她們正在說著話,吳玫身邊的大宮女忽然從外面匆匆的進來了,在吳玫耳邊說了幾句話。
吳玫一下子就坐了起來,“母后要將無所出的后妃全部殉葬?”
“現在慈寧宮裡哭聲一片了。”
“后妃殉葬本是陋習,革除甚久,太祖還曾下旨永禁活人殉葬,母后這是傷心得迷了心竅不成?”吳玫說道。
“宗室大臣怎麼說的?”吳怡問那宮女。
宮女看了眼吳怡,又見吳玫點了頭,這才答道,“回世子夫人的話,宗室大臣說——百善孝為先……孝以順為先……”
吳玫一拍桌子,“我看他們是巴不得皇上改了祖制,留了個暴君的名聲。”
“皇后……”吳鳳拉了拉吳玫的衣袖。
“既然有了宗室大臣的話,皇上也不好隨意駁了太后的旨意……”吳怡咬咬嘴唇,看了眼吳玫……
“左不過我當這個惡人,去慈寧宮外面長跪不起,求母后收回成命就是了。”
史書上記載著吳氏賢后,身著全套皇后吉服,手捧《太祖訓》,在慈寧宮外長跪不起,求馮太后收回成命,勿叫順和帝做不孝子孫。
順和帝聞訊而來,陪著皇后跪在慈寧宮外。
馮太后無法,只得收回懿旨。
吳怡坐在駛離皇宮的馬車裡,回頭向後看,她知道吳、馮兩家因為這件事,將會開始一場有分有和,一隻手牽著手,另一隻手互毆的爭鬥。
172、釘子
吳怡知道無論是吳家還是沈家都已經捲入了太后黨和皇后黨的爭鬥之中,但沒有想到過涉及的這麼深,順和帝登基之後,除了升任皇兄、皇弟們為親王之外,又封了岳父吳憲三等承恩公,又特准內閣行走等,吳憲除了三等承恩公的職銜之外,其餘一概以年老體弱推脫;馮太后的兄長則被封了一等承恩公。
吳家三子,則各掌實權,也被盛傳為吳氏三傑,因為這三個人都是走科舉路線,正經的兩榜進士出身,吳家本身也是書香世家,治家嚴謹,吳家子弟行事低調小心,就算有人說外戚干政,也難撼動大局。
比較出乎吳怡意外的是沈思齊的意外崛起,也許是因為在遼東時的患難之交,也許是沈思齊脾氣性格溫和,對人有耐心,剛滿十五歲的小皇帝對他極為信任,數次稱之為師,一時之間沈思齊竟位列寵臣之列。
沈思齊對這樣的情形頗為意外,沈侯爺倒是極高興的,沈家從落到谷底,到如今重新崛起,這樣的情形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如今這紛紛亂亂的,真不如在山東專心治學。”時序已經進入五月,天氣熱得很,沈思齊一進屋就拿冷帕子蓋了臉。
“二爺此言差矣。”吳怡搖了搖頭,愛寶已經開始試圖走路了,小胳膊用力揮開不放心的奶娘,想要自己獨立站起來,吳怡現在眼睛是片刻也不敢離開她,聽沈思齊這麼說,也只得分出一半的心神來給他。
“有什麼差的?”沈思齊掀開帕子坐了起來,走到愛寶跟前蹲□扶著愛寶,如果說他對兩個兒子是愛,愛寶就是他的心頭肉,最是溺愛不過了,愛寶卻不給面子的也想要揮開他的手,沈思齊只得虛扶著她。
“你常說推行初小甚至是高小之事甚難,可這事若是聖上力主呢?更不用說聖上與你談論的多是聖人文章詩詞歌賦,朝局政事你一概不管,就算此時旁人覺得你是外戚干政,靠著裙帶關係向上爬,年長日久,自然也都知道你了,再說了,為人做事整天只想著別人怎麼想的豈非太累?知道你的人自然就知道了,不知道的與你何干?”
沈思齊本來也只是心中有個疙瘩,聽吳怡這麼說也就釋懷了,“也確實是如此,再說了,我娶你在先,皇后為後在後,總不成為了不讓人說是裙帶關係,就休了你。”他說著說著竟然笑起來了。
“休了我才好呢,我先帶著愛寶走。”吳怡笑道,兩個人正在說著話,愛寶已經顫微微的放開了把著床沿的手,站了起來,晃了兩晃就向後倒,沈思齊眼疾手快的一把接住她,愛寶覺得這個遊戲挺好玩的,咯咯咯的笑得歡。
“這丫頭膽忒大……”
“都是慣出來的。”吳怡搖搖頭,“別看小孩子小,自己受寵自己知道,從兩個哥哥到祖父母,都對她另眼相看,她自然膽子大,就怕到時候管不了。”
“誰家的孩子不是寵大的,到大的時候自然就好了。”沈思齊親親女兒的面頰,“再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她也就懂事了。”
“兒女各憑緣份,再說怎麼樣也要愛寶滿了兩歲再生。”
“你都說了兒女憑緣份,再有了難道不要不成?”
吳怡心裡碎碎念,男人果然是覺得做爹容易,只需要等一等就有活蹦亂跳的小孩子讓他玩,卻不知道女人要遭多少的罪。
“行了,不用擺臭臉了,愛寶都要學你了。”沈思齊捏捏吳怡的臉頰。
本來已經走到外屋的夏荷聽見他們夫妻在屋裡調笑,低頭避到了廊下,見沈思齊出去了,這才進了屋。
“二奶奶……”
“怎麼了?”
夏荷看了看屋裡面吳怡身邊的翠喜、翠雯,愛寶和愛寶的奶娘,吳怡心領神會,“你們都下去吧,叫紅裳來。”
紅裳來了之後,吳怡也只是讓她守在外間,此時是夏天,門窗都是敞開的,吳怡也沒有費心去關,只是讓夏荷跟著她去了耳房。
“出什麼事了?”
“回二奶奶的話,翠玲跟偷偷跟奴婢說有個久不聯絡的遠房親戚到了她家,又是送禮又是要給她找個好婆家,繞著彎的問府里主子的秉性喜好,還有侯府的秘辛,她覺得這事不對勁,又不敢跟旁人說,偷偷告訴了奴婢。”
吳怡點了點頭,這是沈家開始樹大招風,有人想要往府里插釘子了,翠玲這種情形就是遍地撒網,翠玲把這事告訴了夏荷,焉知府里有多少沒跟旁人說偷偷收了銀子的,難怪夏荷一進屋就是誰也不信的樣子。
“我沒什麼可避人的,告訴翠喜,再有這種事就撿著那些平常的事說一說,多賺些嫁妝銀子也好,你也不必自亂陣腳,咱們內里自殺自亂起來,才是稱了旁人的心呢。”
出了這事倒是堅定了吳怡的另一個決心,她原想把紅裳嫁到平常人家做正頭娘子,如今看來她身邊可靠的人太少,只能委屈紅裳了……
沈家的老帳房本姓於,幾輩子都在沈家做事,最是牢靠不過的,他兒子去得早,只有一個孫子,本來想著走科舉取仕之路,卻沒想到是個會算帳不會寫文章的,也就在沈家的帳房做事了,於家人知道沈家的事太多了,幾輩子娶的都是沈家的心腹丫環,沒敢外聘別家之女,於小帳房吳怡見過,長得神似呂秀才,配紅裳倒也不算委屈。
紅裳也不小了,於小帳房今年二十,說起來紅裳倒是比他大,只是紅裳長得年輕,看不出年紀,配給於小帳房,也算是下嫁了。
吳怡把這事跟肖氏一說,肖氏立刻就樂了,“好,好,好,於帳房還曾經跟我說過,犯愁兒子的婚事,如今把紅裳嫁給了他,正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這個紅媒你不許做,我要親自來當。”
“是,太太。”做不做媒都是虛名,肖氏也是想賣個人情給於老帳房,“媳婦只管厚厚的備一份嫁妝就是了,只是還有一樁事請太太示下,府里的丫頭們都大了,翠字輩最小的也十八、九了……”
到了晚飯之前,就藉口家中有事,甩袖子走了,黃三奶奶這邊鬧了個尷尬,回到自己屋裡剛跟沈思仁說幾句,就被沈思仁甩了臉子,“你還嫌我在家裡丟臉丟的不夠嗎?我現在在二哥面前都抬不起頭來了,母親也被你氣病了好幾回,你再鬧當心我休了你!”沈思仁罵完了她,一推門出去了,轉身就鑽到了姨娘屋裡,氣得黃三奶奶在屋裡砸爛了不少東西擺設。
吳怡使盡了渾身的解數,總算在臘月之前把該娶的娶進了門,該嫁的嫁了出去,該訂親的沈思禮也訂了親,到了臘月又要忙年,這年剛過,二月二龍抬頭的祭品還沒擺完呢,京里忽然氣氛緊張了起來,四門緊閉,開國八大侯和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都進了宮。
二月初六那天,紫禁城裡敲響了喪鐘——洪宣帝駕崩!
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在二月初九那天正式登基,年號順和,吳怡穿著世子夫人的大禮服,在初九那天隨著外命婦進宮朝賀,吳玫早已經長大,在明黃的重重禮服的包裹之下,那張臉粉白的看不清五官,眼睛卻是明亮的嚇人,小小的下巴揚起,端莊大氣中透著吳玫與生俱來的傲氣。
命婦參拜結束,吳玫留下了吳鳳和吳怡,兩個姐姐都是笑眯眯的看
著自己的妹妹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張羅來張羅去的,吳玫見沒了外人,把鳳冠一脫,往鳳椅上一躺,整個人都癱在那了一樣,“兩個姐姐好沒良心,看我累成這樣都不管管我。”
吳怡掐了掐吳玫的臉,“做這麼多年太子妃,又做了皇后還是這麼孩子氣。”
“我也就是在你們跟前這樣。”吳玫又甩了鞋子,“累死我了,昨個晚上陪著皇上背了一宿的祭文,白天又要折騰一天,我現在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
“背祭文?”吳鳳看了眼吳怡,“我聽你姐夫說,這祭文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改幾個字罷了,太子早把前朝的祭文背下來了,怎麼又會背了一宿?”
“還不是恂郡王……昨天才把寫好的祭文送過來,跟前朝的除了開頭之外就沒有像的,皇上本來就不是個有急智的,背了一宿還嗑嗑巴巴的,急得眼睛都紅了,就怕當眾出醜……”
“你五姐夫剛才還跟我說皇上祭文背得好呢。”吳怡嘴上這麼說,心裡想的卻是恂郡王這是賊心不死啊,只要皇帝在百官面前落了個無能的模樣,他做不了皇上,卻能做得了“太上皇”。
“這是我出的主意,讓皇上照著前面背的前朝祭文背,左右恂親王也不敢當眾揪著皇上的領子說皇上背錯了。”吳玫狡黠的笑道。
“這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吳怡搖了搖頭,如今恂郡王有救過當年還是太子的聖上的功勞,本來就已經是王爺里的頭一份了,卻還要再爭……
她們正在說著話,吳玫身邊的大宮女忽然從外面匆匆的進來了,在吳玫耳邊說了幾句話。
吳玫一下子就坐了起來,“母后要將無所出的后妃全部殉葬?”
“現在慈寧宮裡哭聲一片了。”
“后妃殉葬本是陋習,革除甚久,太祖還曾下旨永禁活人殉葬,母后這是傷心得迷了心竅不成?”吳玫說道。
“宗室大臣怎麼說的?”吳怡問那宮女。
宮女看了眼吳怡,又見吳玫點了頭,這才答道,“回世子夫人的話,宗室大臣說——百善孝為先……孝以順為先……”
吳玫一拍桌子,“我看他們是巴不得皇上改了祖制,留了個暴君的名聲。”
“皇后……”吳鳳拉了拉吳玫的衣袖。
“既然有了宗室大臣的話,皇上也不好隨意駁了太后的旨意……”吳怡咬咬嘴唇,看了眼吳玫……
“左不過我當這個惡人,去慈寧宮外面長跪不起,求母后收回成命就是了。”
史書上記載著吳氏賢后,身著全套皇后吉服,手捧《太祖訓》,在慈寧宮外長跪不起,求馮太后收回成命,勿叫順和帝做不孝子孫。
順和帝聞訊而來,陪著皇后跪在慈寧宮外。
馮太后無法,只得收回懿旨。
吳怡坐在駛離皇宮的馬車裡,回頭向後看,她知道吳、馮兩家因為這件事,將會開始一場有分有和,一隻手牽著手,另一隻手互毆的爭鬥。
172、釘子
吳怡知道無論是吳家還是沈家都已經捲入了太后黨和皇后黨的爭鬥之中,但沒有想到過涉及的這麼深,順和帝登基之後,除了升任皇兄、皇弟們為親王之外,又封了岳父吳憲三等承恩公,又特准內閣行走等,吳憲除了三等承恩公的職銜之外,其餘一概以年老體弱推脫;馮太后的兄長則被封了一等承恩公。
吳家三子,則各掌實權,也被盛傳為吳氏三傑,因為這三個人都是走科舉路線,正經的兩榜進士出身,吳家本身也是書香世家,治家嚴謹,吳家子弟行事低調小心,就算有人說外戚干政,也難撼動大局。
比較出乎吳怡意外的是沈思齊的意外崛起,也許是因為在遼東時的患難之交,也許是沈思齊脾氣性格溫和,對人有耐心,剛滿十五歲的小皇帝對他極為信任,數次稱之為師,一時之間沈思齊竟位列寵臣之列。
沈思齊對這樣的情形頗為意外,沈侯爺倒是極高興的,沈家從落到谷底,到如今重新崛起,這樣的情形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如今這紛紛亂亂的,真不如在山東專心治學。”時序已經進入五月,天氣熱得很,沈思齊一進屋就拿冷帕子蓋了臉。
“二爺此言差矣。”吳怡搖了搖頭,愛寶已經開始試圖走路了,小胳膊用力揮開不放心的奶娘,想要自己獨立站起來,吳怡現在眼睛是片刻也不敢離開她,聽沈思齊這麼說,也只得分出一半的心神來給他。
“有什麼差的?”沈思齊掀開帕子坐了起來,走到愛寶跟前蹲□扶著愛寶,如果說他對兩個兒子是愛,愛寶就是他的心頭肉,最是溺愛不過了,愛寶卻不給面子的也想要揮開他的手,沈思齊只得虛扶著她。
“你常說推行初小甚至是高小之事甚難,可這事若是聖上力主呢?更不用說聖上與你談論的多是聖人文章詩詞歌賦,朝局政事你一概不管,就算此時旁人覺得你是外戚干政,靠著裙帶關係向上爬,年長日久,自然也都知道你了,再說了,為人做事整天只想著別人怎麼想的豈非太累?知道你的人自然就知道了,不知道的與你何干?”
沈思齊本來也只是心中有個疙瘩,聽吳怡這麼說也就釋懷了,“也確實是如此,再說了,我娶你在先,皇后為後在後,總不成為了不讓人說是裙帶關係,就休了你。”他說著說著竟然笑起來了。
“休了我才好呢,我先帶著愛寶走。”吳怡笑道,兩個人正在說著話,愛寶已經顫微微的放開了把著床沿的手,站了起來,晃了兩晃就向後倒,沈思齊眼疾手快的一把接住她,愛寶覺得這個遊戲挺好玩的,咯咯咯的笑得歡。
“這丫頭膽忒大……”
“都是慣出來的。”吳怡搖搖頭,“別看小孩子小,自己受寵自己知道,從兩個哥哥到祖父母,都對她另眼相看,她自然膽子大,就怕到時候管不了。”
“誰家的孩子不是寵大的,到大的時候自然就好了。”沈思齊親親女兒的面頰,“再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她也就懂事了。”
“兒女各憑緣份,再說怎麼樣也要愛寶滿了兩歲再生。”
“你都說了兒女憑緣份,再有了難道不要不成?”
吳怡心裡碎碎念,男人果然是覺得做爹容易,只需要等一等就有活蹦亂跳的小孩子讓他玩,卻不知道女人要遭多少的罪。
“行了,不用擺臭臉了,愛寶都要學你了。”沈思齊捏捏吳怡的臉頰。
本來已經走到外屋的夏荷聽見他們夫妻在屋裡調笑,低頭避到了廊下,見沈思齊出去了,這才進了屋。
“二奶奶……”
“怎麼了?”
夏荷看了看屋裡面吳怡身邊的翠喜、翠雯,愛寶和愛寶的奶娘,吳怡心領神會,“你們都下去吧,叫紅裳來。”
紅裳來了之後,吳怡也只是讓她守在外間,此時是夏天,門窗都是敞開的,吳怡也沒有費心去關,只是讓夏荷跟著她去了耳房。
“出什麼事了?”
“回二奶奶的話,翠玲跟偷偷跟奴婢說有個久不聯絡的遠房親戚到了她家,又是送禮又是要給她找個好婆家,繞著彎的問府里主子的秉性喜好,還有侯府的秘辛,她覺得這事不對勁,又不敢跟旁人說,偷偷告訴了奴婢。”
吳怡點了點頭,這是沈家開始樹大招風,有人想要往府里插釘子了,翠玲這種情形就是遍地撒網,翠玲把這事告訴了夏荷,焉知府里有多少沒跟旁人說偷偷收了銀子的,難怪夏荷一進屋就是誰也不信的樣子。
“我沒什麼可避人的,告訴翠喜,再有這種事就撿著那些平常的事說一說,多賺些嫁妝銀子也好,你也不必自亂陣腳,咱們內里自殺自亂起來,才是稱了旁人的心呢。”
出了這事倒是堅定了吳怡的另一個決心,她原想把紅裳嫁到平常人家做正頭娘子,如今看來她身邊可靠的人太少,只能委屈紅裳了……
沈家的老帳房本姓於,幾輩子都在沈家做事,最是牢靠不過的,他兒子去得早,只有一個孫子,本來想著走科舉取仕之路,卻沒想到是個會算帳不會寫文章的,也就在沈家的帳房做事了,於家人知道沈家的事太多了,幾輩子娶的都是沈家的心腹丫環,沒敢外聘別家之女,於小帳房吳怡見過,長得神似呂秀才,配紅裳倒也不算委屈。
紅裳也不小了,於小帳房今年二十,說起來紅裳倒是比他大,只是紅裳長得年輕,看不出年紀,配給於小帳房,也算是下嫁了。
吳怡把這事跟肖氏一說,肖氏立刻就樂了,“好,好,好,於帳房還曾經跟我說過,犯愁兒子的婚事,如今把紅裳嫁給了他,正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這個紅媒你不許做,我要親自來當。”
“是,太太。”做不做媒都是虛名,肖氏也是想賣個人情給於老帳房,“媳婦只管厚厚的備一份嫁妝就是了,只是還有一樁事請太太示下,府里的丫頭們都大了,翠字輩最小的也十八、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