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若是倒戈,那害的是平民百姓。而回京之後,他也未曾對皇上動過什麼殺念,畢竟若是一個不小心,便會帶著整個宋家萬劫不復。
這世上左右為難的事情太多了,愛恨、恩仇,皆是一塌糊塗,算都算不清。
宋予奪早些年殺伐決斷,春風得意之時,覺著自己無所不能。而這件事就像是銼刀,磨去了他的意氣與鋒芒,讓他成了如今這模樣。
本該是搏擊長空的雄鷹,如今卻折了翼。
若非如此,他現下或許忙於練兵,又或許在邊關駐守,也沒這個閒情逸緻整日裡陪著沈瑜消磨時間。
沈瑜沉默片刻,將話題又繞了回去:“你當年回來後,就未曾去查過,究竟是誰動的手嗎?”
“此事並沒那麼簡單。”宋予奪搖頭道,“更何況我還在西域耽擱了半年,就算是有什麼蛛絲馬跡,再回去時也難查到。”
他看起來倒是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樣,可沈瑜卻始終放心不下,又道:“會不會真是陳家下的手?”
雖說先前大皇子是為了拉攏宋予奪,所以才將兩樁事都推到陳家身上,可卻也並不是全無道理的。畢竟當時宋予奪與錦成有婚約在身,一旦完婚,就成了大皇子的助力,陳家想要故技重施除掉他,也不是不可能。
至少在這件事上,皇上與大皇子一脈,是可以撇清干係的。
“有這個可能,”宋予奪低聲道,“但也不是沒旁的可疑之人。”
沈瑜再三追問,是怕那背後之人會再下毒手,可眼見著宋予奪並不想深究此事,也只能作罷,輕聲道:“那你要多加小心。”
宋予奪聽出她這話中的擔憂,反而笑了:“這你不必擔憂。當年在邊關是情況特殊,如今他們也不敢再動什麼手腳。”
沈瑜還欲再說,可卻有丫鬟端了個燭台進了門,試探著問了句:“將軍?”
丫鬟點燃了會客廳中的燭火,書房的門沒關,燭光透了進來,足以讓沈瑜看清宋予奪的神情。
她下意識地抽回了手,略微抬高了些音調問了句:“何事?”
那丫鬟像是沒料到她也在這裡,腳步一頓,停在了書房外,隨即問道:“青溪姐姐著我來問一句,可用擺飯?”
沈瑜還惦念著方才的事情,並沒分神注意旁的,只隨口道:“好。”
等那丫鬟出去,宋予奪站起身來,摸了摸沈瑜的鬢髮:“走,出去。”
他神情自若,仿佛方才的談話壓根沒發生過一樣,倒是讓沈瑜都有些自愧不如了。或許是因為宋予奪在她面前顯得太純良,她雖知道宋予奪在戰事上很有厲害,但卻很少這麼直觀地感受到。
宋予奪注意到她這微妙的變化,挑了挑眉:“怎麼了?”
“沒什麼。”沈瑜扯了扯嘴角,微微一笑。
乍聽聞這件事情的時候,沈瑜內心的驚駭溢於言表,可大概是被宋予奪平靜的態度給感染了,她很快就又平靜下來。過了段時間,甚至都很少再想起。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沈瑜大半的心思仍舊放在生意上,柳三先生寫了新的話本,編排之後,很快又在京中掀起一波風潮。
她閒時會到茶樓去聽說書,附帶一耳朵的流言蜚語,對京中的事情竟也頗為了解。
最近,朝中有人提出了復開古絲路,恢復前朝時與西域的通商。這引起很大的爭議,朝會上吵了半月有餘,卻還是沒能定下來。
畢竟本朝與西域素來不睦,尤其是如今這位皇上,在位多少年,就跟西域撕扯了多少年,直到三年前宋予奪一舉擊潰西域,方才換來了幾年的太平光景。西域如今雖俯首為臣,可心中指不定怎麼記恨著。
前朝開闢的古絲路通商,雖能帶來不少便利,可如今卻是要擔不小的風險。
朝堂之上吵著,百姓們閒得無趣,也時常會議論起來此事,嗅覺敏銳的商賈,更是時時盯著。沈瑜還聽人提過一句,說宋家三爺那邊甚至都開始有所籌備了。
但這事從入夏之後斷斷續續地拉扯到暑氣都消散了,最終卻還是沒成,原因也很簡單——皇上不放心。
這位皇上,是個多疑又矛盾的性情。
若是正當壯年之時,或許還會一試,可他如今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心性就也消沉下去了。連京中的禁軍都要指派顧訣牽制著,他又能放心誰去主管古絲路?
若是以往,沈瑜會覺著宋予奪是個不錯的人選,可自從知道當年舊事後,她就幾乎能確定了,若非是萬不得已,皇上必然不會再讓宋予奪到西域去了。
皇上早年多疑,所以才會在多事之秋令人除掉了宋伯聞,後來坐穩了這個位置後,心性漸漸平和。可他骨子裡的性情是改不了的,越到晚年,他反而越會故態復萌。
在與宋予奪的交談之中,沈瑜察覺到,皇上甚至已經開始有意疏遠慎王。
慎王是皇上的親弟,早些年頗受倚重,素有令名。他性情好,也有本事,是出了名的好人緣,如今還未到而立之年,正是大好的年紀。
可皇上卻已經日薄西山,心中難免會過不去,恰逢慎王辦了件不合他心意的事情,便發作了。
沈瑜難以理解:“皇上誰都猜忌,難道是想將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這世上左右為難的事情太多了,愛恨、恩仇,皆是一塌糊塗,算都算不清。
宋予奪早些年殺伐決斷,春風得意之時,覺著自己無所不能。而這件事就像是銼刀,磨去了他的意氣與鋒芒,讓他成了如今這模樣。
本該是搏擊長空的雄鷹,如今卻折了翼。
若非如此,他現下或許忙於練兵,又或許在邊關駐守,也沒這個閒情逸緻整日裡陪著沈瑜消磨時間。
沈瑜沉默片刻,將話題又繞了回去:“你當年回來後,就未曾去查過,究竟是誰動的手嗎?”
“此事並沒那麼簡單。”宋予奪搖頭道,“更何況我還在西域耽擱了半年,就算是有什麼蛛絲馬跡,再回去時也難查到。”
他看起來倒是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樣,可沈瑜卻始終放心不下,又道:“會不會真是陳家下的手?”
雖說先前大皇子是為了拉攏宋予奪,所以才將兩樁事都推到陳家身上,可卻也並不是全無道理的。畢竟當時宋予奪與錦成有婚約在身,一旦完婚,就成了大皇子的助力,陳家想要故技重施除掉他,也不是不可能。
至少在這件事上,皇上與大皇子一脈,是可以撇清干係的。
“有這個可能,”宋予奪低聲道,“但也不是沒旁的可疑之人。”
沈瑜再三追問,是怕那背後之人會再下毒手,可眼見著宋予奪並不想深究此事,也只能作罷,輕聲道:“那你要多加小心。”
宋予奪聽出她這話中的擔憂,反而笑了:“這你不必擔憂。當年在邊關是情況特殊,如今他們也不敢再動什麼手腳。”
沈瑜還欲再說,可卻有丫鬟端了個燭台進了門,試探著問了句:“將軍?”
丫鬟點燃了會客廳中的燭火,書房的門沒關,燭光透了進來,足以讓沈瑜看清宋予奪的神情。
她下意識地抽回了手,略微抬高了些音調問了句:“何事?”
那丫鬟像是沒料到她也在這裡,腳步一頓,停在了書房外,隨即問道:“青溪姐姐著我來問一句,可用擺飯?”
沈瑜還惦念著方才的事情,並沒分神注意旁的,只隨口道:“好。”
等那丫鬟出去,宋予奪站起身來,摸了摸沈瑜的鬢髮:“走,出去。”
他神情自若,仿佛方才的談話壓根沒發生過一樣,倒是讓沈瑜都有些自愧不如了。或許是因為宋予奪在她面前顯得太純良,她雖知道宋予奪在戰事上很有厲害,但卻很少這麼直觀地感受到。
宋予奪注意到她這微妙的變化,挑了挑眉:“怎麼了?”
“沒什麼。”沈瑜扯了扯嘴角,微微一笑。
乍聽聞這件事情的時候,沈瑜內心的驚駭溢於言表,可大概是被宋予奪平靜的態度給感染了,她很快就又平靜下來。過了段時間,甚至都很少再想起。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沈瑜大半的心思仍舊放在生意上,柳三先生寫了新的話本,編排之後,很快又在京中掀起一波風潮。
她閒時會到茶樓去聽說書,附帶一耳朵的流言蜚語,對京中的事情竟也頗為了解。
最近,朝中有人提出了復開古絲路,恢復前朝時與西域的通商。這引起很大的爭議,朝會上吵了半月有餘,卻還是沒能定下來。
畢竟本朝與西域素來不睦,尤其是如今這位皇上,在位多少年,就跟西域撕扯了多少年,直到三年前宋予奪一舉擊潰西域,方才換來了幾年的太平光景。西域如今雖俯首為臣,可心中指不定怎麼記恨著。
前朝開闢的古絲路通商,雖能帶來不少便利,可如今卻是要擔不小的風險。
朝堂之上吵著,百姓們閒得無趣,也時常會議論起來此事,嗅覺敏銳的商賈,更是時時盯著。沈瑜還聽人提過一句,說宋家三爺那邊甚至都開始有所籌備了。
但這事從入夏之後斷斷續續地拉扯到暑氣都消散了,最終卻還是沒成,原因也很簡單——皇上不放心。
這位皇上,是個多疑又矛盾的性情。
若是正當壯年之時,或許還會一試,可他如今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心性就也消沉下去了。連京中的禁軍都要指派顧訣牽制著,他又能放心誰去主管古絲路?
若是以往,沈瑜會覺著宋予奪是個不錯的人選,可自從知道當年舊事後,她就幾乎能確定了,若非是萬不得已,皇上必然不會再讓宋予奪到西域去了。
皇上早年多疑,所以才會在多事之秋令人除掉了宋伯聞,後來坐穩了這個位置後,心性漸漸平和。可他骨子裡的性情是改不了的,越到晚年,他反而越會故態復萌。
在與宋予奪的交談之中,沈瑜察覺到,皇上甚至已經開始有意疏遠慎王。
慎王是皇上的親弟,早些年頗受倚重,素有令名。他性情好,也有本事,是出了名的好人緣,如今還未到而立之年,正是大好的年紀。
可皇上卻已經日薄西山,心中難免會過不去,恰逢慎王辦了件不合他心意的事情,便發作了。
沈瑜難以理解:“皇上誰都猜忌,難道是想將自己變成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