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劉貞想起那位王娘子,便問道:“教坊司?”
李三娘嘲弄道:“教坊司侍奉的是貴人,如何算得上是腌臢地。我說的是私娼寮子,那裡真是生不如死。官府下旨令北人可就地入籍,可那都是本就有能力謀生的人。咱們娘子又不能獨立成戶,只能任人欺凌……”
“這樣的腌臢地方,京城很多麼?”劉貞問。
李三娘搖搖頭:“我也不曉得,應該很多吧。”
連李三娘都知道官府的令,那麼那位王娘子必定也知道了。那麼她很快就能出現在世人的視線中了。
劉貞想,該不該告訴趙三郎呢?可若他問我,如何得知,我又該如何回答呢?
劉貞很久沒有做夢,也不知後來發生了什麼事。似乎所有的噩夢都隨著呂湛的一刀戳進心房,隨著那一聲“姦夫□□”戛然而止。
令她欣慰又苦惱,欣慰的是不用再受噩夢折磨,苦惱的是夢中的那些未結之事究竟是個什麼結尾。
“啊!啊啊啊!”陳大娘的聲音又大又響,引得陳氏和李舅母從房裡出來。
劉貞趕緊看過去,只見瓮已經倒在地上,裡頭涓涓流著水,那金魚在瓮口前的小水灘里費勁地跳,可憐巴巴。
牛大郎站在一旁手足無措。
顯然是兩個孩童爭看金魚引起的。
劉貞拾起金魚放回瓮里,看它還繼續游,輕噓一口氣。
李三娘上前就給了牛大郎一個巴掌,罵道:“爭搶什麼?!也不看看自己身份!”
陳氏、李舅母、陳大娘和劉貞都震住了。李三娘怎的這般暴戾?
牛大郎眼淚直掉,還是傻愣愣站著。
李舅母和陳大娘安慰好了牛大郎,自去歇息。
陳氏勸李三娘放鬆些,都是自家人,既別分那麼多主僕,也別逼自己太緊。
劉貞也抱住李三娘:“三娘,咱們都是鄉親,過去怎樣,現在還怎樣。”
李三娘反倒神色正常地說:“嬸子,貞娘,我曉得你們待我好。可既然南下了,你們也認祖歸宗,就得適應這邊的規矩。貞娘是官宦家的娘子,如何能和我這賤人一般?沒的被人笑話。”
見劉貞和陳氏滿臉痛惜和不認同,李三娘眼眶也紅了:“我被舅姑賣掉的那一刻起,就不是良民了,後來倒了幾手,官府里都有紅契,如何能與過去一樣?誰人能娶我?我又能依靠誰?貞娘你若真可憐我,就留著我做奴婢吧。你和嬸子都不會作踐我,這已經是最好的了。”
自這日後,劉貞把院子裡的水池灌滿了清水,放了金魚進去,牛大郎和陳大娘就可以一起看了。而李三娘雖然和劉家人爭搶著做事,可滿院子都是勤快人,並沒有多少活計。
方嬸娘來的時候看到李三娘,沒口子誇她長的好,問陳氏,這是否是劉貞的陪嫁,陳氏一問,才曉得,人家官宦娘子成親,要陪嫁丫鬟、婆子、小廝等等,再少也得有個丫鬟。
這麼一尋思,最後李三娘就成了劉貞的丫鬟。這一拍板,令李三娘很是高興,精神也好了很多,畏縮氣也少了,甚至動不動就指點劉貞穿衣打扮之類的。劉貞見她這麼高興,也樂意隨著她。
可除了李三娘外,方嬸娘也要指點劉貞。
劉貞瞪大眼睛看著面前擺放的《女則》、《女誡》、《女論語》,疑惑起來:“嬸娘,這是?”
方嬸娘道:“你叔父考試回來說,本次既有把握。那我們那日必要去金明池參加官家辦的端午宴。你如何能不讀書,不明理?豈不是貽笑大方?我們抓緊時間,學個囫圇!”
劉貞想起趙休講的端午宴再見的話,若是那時,自己真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官宦娘子,出現在趙三郎面前,一定非常令他驚訝歡喜吧。
劉貞回想她見過的那些官宦娘子,彆扭地擺出和她們一般的姿態表情:“嬸娘,我們開始學吧。”
《女則》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所作,講的是歷代後宮嬪妃德失。《女誡》是漢代的班大家教育班氏家族女眷私德的書籍。而《女論語》是唐代梁國夫人所著,仿《論語》,記載女子道德處事的書。
方嬸娘果然是出身書香,各種典故信手拈來,聽著故事,感悟道理,劉貞倒也不覺得枯燥。只是,她認的字不太多,讀得慢,還得猜,很是吃力。所以進度不是很快。
方嬸娘急道:“咱先把道理聽懂,故事記著,識字的事等端午過了再慢慢學。”
方嬸娘故事講得好,書教的好,劉貞在學習的同時也深深被書中記載的傳奇娘子們吸引了,那麼多的娘子能夠讀書明理,甚至比官人們還要有才華,若是自家也能如此,該多好啊。
學習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轉眼,劉圻真的東華門唱名,成了同進士及第。而謝廷黃京他們卻意外地落了榜。
劉貞她們去劉馥府上道了喜,沒多久,端午宴就開始了。
劉貞灌了一肚子書,然後在方嬸娘和李三娘的打扮下,坐上馬車往金明池去了。
出門前,陳氏還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跟著方嬸娘不能亂跑;還有好好在那些貴婦人跟前好好表現,指不定能得個好姻緣。
劉貞自是答應著,卻也還緊張著,她今日化了妝,穿了濃艷的衣衫,連鞋子都換成絲的了,果真是不敢亂動,她想:娘子們那麼賢淑原來如此。
李三娘嘲弄道:“教坊司侍奉的是貴人,如何算得上是腌臢地。我說的是私娼寮子,那裡真是生不如死。官府下旨令北人可就地入籍,可那都是本就有能力謀生的人。咱們娘子又不能獨立成戶,只能任人欺凌……”
“這樣的腌臢地方,京城很多麼?”劉貞問。
李三娘搖搖頭:“我也不曉得,應該很多吧。”
連李三娘都知道官府的令,那麼那位王娘子必定也知道了。那麼她很快就能出現在世人的視線中了。
劉貞想,該不該告訴趙三郎呢?可若他問我,如何得知,我又該如何回答呢?
劉貞很久沒有做夢,也不知後來發生了什麼事。似乎所有的噩夢都隨著呂湛的一刀戳進心房,隨著那一聲“姦夫□□”戛然而止。
令她欣慰又苦惱,欣慰的是不用再受噩夢折磨,苦惱的是夢中的那些未結之事究竟是個什麼結尾。
“啊!啊啊啊!”陳大娘的聲音又大又響,引得陳氏和李舅母從房裡出來。
劉貞趕緊看過去,只見瓮已經倒在地上,裡頭涓涓流著水,那金魚在瓮口前的小水灘里費勁地跳,可憐巴巴。
牛大郎站在一旁手足無措。
顯然是兩個孩童爭看金魚引起的。
劉貞拾起金魚放回瓮里,看它還繼續游,輕噓一口氣。
李三娘上前就給了牛大郎一個巴掌,罵道:“爭搶什麼?!也不看看自己身份!”
陳氏、李舅母、陳大娘和劉貞都震住了。李三娘怎的這般暴戾?
牛大郎眼淚直掉,還是傻愣愣站著。
李舅母和陳大娘安慰好了牛大郎,自去歇息。
陳氏勸李三娘放鬆些,都是自家人,既別分那麼多主僕,也別逼自己太緊。
劉貞也抱住李三娘:“三娘,咱們都是鄉親,過去怎樣,現在還怎樣。”
李三娘反倒神色正常地說:“嬸子,貞娘,我曉得你們待我好。可既然南下了,你們也認祖歸宗,就得適應這邊的規矩。貞娘是官宦家的娘子,如何能和我這賤人一般?沒的被人笑話。”
見劉貞和陳氏滿臉痛惜和不認同,李三娘眼眶也紅了:“我被舅姑賣掉的那一刻起,就不是良民了,後來倒了幾手,官府里都有紅契,如何能與過去一樣?誰人能娶我?我又能依靠誰?貞娘你若真可憐我,就留著我做奴婢吧。你和嬸子都不會作踐我,這已經是最好的了。”
自這日後,劉貞把院子裡的水池灌滿了清水,放了金魚進去,牛大郎和陳大娘就可以一起看了。而李三娘雖然和劉家人爭搶著做事,可滿院子都是勤快人,並沒有多少活計。
方嬸娘來的時候看到李三娘,沒口子誇她長的好,問陳氏,這是否是劉貞的陪嫁,陳氏一問,才曉得,人家官宦娘子成親,要陪嫁丫鬟、婆子、小廝等等,再少也得有個丫鬟。
這麼一尋思,最後李三娘就成了劉貞的丫鬟。這一拍板,令李三娘很是高興,精神也好了很多,畏縮氣也少了,甚至動不動就指點劉貞穿衣打扮之類的。劉貞見她這麼高興,也樂意隨著她。
可除了李三娘外,方嬸娘也要指點劉貞。
劉貞瞪大眼睛看著面前擺放的《女則》、《女誡》、《女論語》,疑惑起來:“嬸娘,這是?”
方嬸娘道:“你叔父考試回來說,本次既有把握。那我們那日必要去金明池參加官家辦的端午宴。你如何能不讀書,不明理?豈不是貽笑大方?我們抓緊時間,學個囫圇!”
劉貞想起趙休講的端午宴再見的話,若是那時,自己真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官宦娘子,出現在趙三郎面前,一定非常令他驚訝歡喜吧。
劉貞回想她見過的那些官宦娘子,彆扭地擺出和她們一般的姿態表情:“嬸娘,我們開始學吧。”
《女則》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所作,講的是歷代後宮嬪妃德失。《女誡》是漢代的班大家教育班氏家族女眷私德的書籍。而《女論語》是唐代梁國夫人所著,仿《論語》,記載女子道德處事的書。
方嬸娘果然是出身書香,各種典故信手拈來,聽著故事,感悟道理,劉貞倒也不覺得枯燥。只是,她認的字不太多,讀得慢,還得猜,很是吃力。所以進度不是很快。
方嬸娘急道:“咱先把道理聽懂,故事記著,識字的事等端午過了再慢慢學。”
方嬸娘故事講得好,書教的好,劉貞在學習的同時也深深被書中記載的傳奇娘子們吸引了,那麼多的娘子能夠讀書明理,甚至比官人們還要有才華,若是自家也能如此,該多好啊。
學習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轉眼,劉圻真的東華門唱名,成了同進士及第。而謝廷黃京他們卻意外地落了榜。
劉貞她們去劉馥府上道了喜,沒多久,端午宴就開始了。
劉貞灌了一肚子書,然後在方嬸娘和李三娘的打扮下,坐上馬車往金明池去了。
出門前,陳氏還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跟著方嬸娘不能亂跑;還有好好在那些貴婦人跟前好好表現,指不定能得個好姻緣。
劉貞自是答應著,卻也還緊張著,她今日化了妝,穿了濃艷的衣衫,連鞋子都換成絲的了,果真是不敢亂動,她想:娘子們那麼賢淑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