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別……”顧香生剛想阻止她,門口便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你醒了!”夏侯渝大步走過來,臉上滿是看見她醒來的喜色,又要努力控制笑容,差點沒把表情整扭曲了。
“我方才還以為這一切是在做夢。”
握著他的手,感受對方傳遞過來的溫度,顧香生的心終於逐漸安定下來,就這麼坐在床上,將他的腰摟住。
“還好不是夢。”
“當然不是夢。”夏侯渝道,握住她的手拍自己的臉,“你瞧,我會疼,所以你不是在做夢。”
顧香生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撲哧一笑。
但隨即又皺起眉頭。
夏侯渝緊張起來:“怎麼了?!”
“我,我好像快生了……”
作者有話要說:
好了,大結局出來了,為了履行承諾,寫得欲仙欲死,明天休息,後天才開始番外。
之前不是想吊胃口,而是本來就以為可以寫到完的,結果現實總有這樣那樣的瑣事,才不得不分成幾天,以後就不預告了~
跟顧家人的重逢,香生跟小魚乾以後的事情,這些已經不重要了,所以不放正文,會在番外里交代,有興趣的萌萌,可以繼續看,沒興趣的萌萌,看到正文完結就可以了。
這文本來也沒打算寫這麼長,大王喵以為60萬可以完結,結果寫到了80多萬快90萬(⊙﹏⊙)b回頭一看字數,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有細心的萌萌應該能看出來,香生身上,其實有著很多人的影子,像羊獻容,陰麗華,獨孤伽羅,甚至是明仁宗誠孝張皇后等,但香生的故事,又與她們截然不同,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剪影,才有了一個不屈的顧香生。
謝謝大家一路追文,一路陪伴著香生成長,陪她出走魏國,四處闖蕩,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也祝願大家像香生那樣,不僅找到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而且也擁有幸福的人生(づ ̄3 ̄)づ╭?~
☆、第152章 番外
夏侯渝到現在還記得,先帝還在世的時候,有一回將他召進宮,讓他陪著自己在宮裡閒逛。
皇帝指著承香殿對他說:“這是皇后曾經住過的地方,其實皇后懷過孩子,只是後來沒保住,如果那孩子還在,一出生肯定就會被朕立為儲君,將世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送到他面前。”
兩人走到另一處,皇帝又指著不遠處的宮殿群道:“那是朱境殿,住著你六弟的生母於淑妃,你六弟出生那會兒,你還沒去魏國,你有印象嗎?”
夏侯渝點點頭:“有,兒子記得朱境殿的景致是宮裡最好的,當時我遠遠看著都覺得漂亮,總想過去那裡玩,可奶娘總不讓,說被人發現了會不高興,那時我住在明義殿,隔壁就是太妃們住的地方,糙木凋零,景色荒蕪,心裡就很羨慕。”
皇帝笑了起來,問:“那你有沒有偷偷跑去朱境殿玩?”
夏侯渝也笑:“有,偷跑過一次,奶娘還不知道,因為我很快就回去了,只看了一眼,那會兒正好瞧見一個小孩兒,在宮女的簇擁下蹣跚學步,邊上還有一位穿著漂亮衣裳的婦人,滿臉慈愛,後來我才知道,那就是於淑妃。那會兒我聽見於淑妃在給服侍六郎的宮婢說,讓她去準備一份牛肉鍋貼,好回頭給六郎填肚子,那會我聽了也饞,回去就問奶娘要,可明義殿沒有小廚房,那天晚上吃的還是小米粥和蜜糕。”
皇帝拿手指頭點點他:“你啊,居然隔了那麼久,還記得那天晚上吃了什麼,可見是個記仇的!”
夏侯渝俏皮道:“兒子記仇,可也記恩啊,父母的生養之恩,至今銘記於心!”
皇帝當時便斂了笑容,問他一句話:“你可怨朕?你說老實話,朕不治你的罪。”
夏侯渝沉默片刻,方才輕聲道:“若說怨,其實還是有怨的。當年在魏國,遭人白眼,受人冷遇時,也曾想過,為何我要生在帝王家,為何我生在帝王家,結果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為何我的生母出身不高,為何那麼多皇子,卻偏偏是我受命去當質子,一天一天地想,心裡的怨越來越深。直到有一天,有人給我說,三才之中,人與天地並列,能托生為人,本身就是一件幸事,每個人生來都是要做大事的,但他們會遭遇許多困境坎坷,也有會因享樂而消磨意志,漢高祖劉邦當年起於寒微,甚至連個皇子的身份都沒有,最後照樣也能成就大業,為什麼你就不行?”
“聽完那番話,我的心一下子就敞亮起來了,好像積累了多年的灰塵,被人掃了個乾淨,再無餘垢。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告訴自己,不要被小小的困境打敗,就算再難,也要努力掙出一條生路,更何況我在魏國都城看過真正的貧民,那些人衣不蔽體,不要說吃頓飽飯了,有時候窮起來,連兒女都要賣掉,那才是真正的人間煉獄,相比起來,我的確是應該慶幸且珍惜的。”
皇帝靜靜聽完,問:“給你說這番話的人是顧香生罷?”
夏侯渝沒隱瞞,點點頭:“是。”
皇帝微微一笑:“看來你這妻子是娶對了,娶妻娶賢,難怪你之前一意孤行要娶她。”
夏侯渝眼裡漾起溫暖的漣漪:“是,這樣的人,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必能遇見,但若是遇見了,就要好好珍惜。”
皇帝不知想起什麼,目光望向承香殿的方向,一時沒有說話。
夏侯渝也不敢打擾,兩人就這麼站著。
過了許久,皇帝出聲:“做人做事,眼界要放開,格局要大氣,記仇沒錯,但如果心中只有仇怨,是成不了氣候的,但如果他明明有怨,卻非要強顏歡笑,說自己毫無怨言,虛偽之極,這樣的人,做做小事還可以,做大事卻是不行的。為人如此,為君更是如此,你要時刻謹記。”
夏侯渝神色一凜,垂手肅立:“是,兒子記住了。”
皇帝又道:“朕問你有怨與否,你若說沒有,朕是不信的。在你回齊國之前,朕一直沒有關注過你,即便你回來之後,假若你平庸尋常,今日朕也不會與你說這番話的,你可明白?”
“兒子明白。”夏侯渝心中隱隱有些猜測,但皇帝沒有明說,他也不能問。
這番話天知地知,當時皇帝身邊,除了他之外,還有樂正在,所以也沒有傳出去。
在那之後,夏侯渝遠赴魏國,最終連皇帝的最後一面也沒能見上。
對於先帝,夏侯渝一開始是怨,後來則是敬。
敬他有一代明君的氣魄胸襟,即便自己不是他最喜歡的兒子,他也願意給自己機會,將江山的重擔交給自己,反觀魏國永康帝,正因為他自己的私慾和喜好,將魏國大好局面攪得一團糟糕。
先帝也許不是一個足夠合格的父親,因為他的兒子太多了,而他身為皇帝,又註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他卻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將自己生前所能做的,都已經做了,留給繼承者的,卻是一個欣欣向榮,一切才剛剛開始的齊國。
先帝也許早已料到,也許並不知道,父子倆這一席長談,解開了長久以來埋藏在夏侯渝內心深處一個最深的心結,以致於後來,夏侯渝登基之後,也並沒有出現兄弟相殘的慘劇,恭王夏侯滬,謹王夏侯詢,僅僅是被廢為庶人,沒有被要了性命。
因為一個自信,有能力掌控局勢的帝王,並不需要失敗者的性命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先帝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在他在位期間,終於初步結束列國紛立的局面,將碎裂了數十年的天下中原,又重新聚攏在一起,變成一塊完整的疆域,若他還能活得更長一些,說不定還能看見自己統一天下的那一天。
而現在,這個擔子落到了夏侯渝的手裡。
夏侯渝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對得起先帝的託付,將這個帝國發揚光大,令它重新屹立於中原,成為世所矚目,不比漢唐遜色的盛世王朝。
路,就在腳下。
☆、第153章 番外
從魏至齊的路,夏侯渝走過一回。
那次是魏齊交戰,他私自離開魏國,路上歷盡艱辛,不知是否能平安抵達齊國,不知回去之後會否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前程未卜,滿心忐忑。
這次則截然不同,雖然回去之後情形之莫測,也許比上次更甚,但這一次,即便身邊的幕僚心急火燎,夏侯渝也還力持鎮定,有條不紊地安排好一切,然後才帶著親隨抄小路回齊。
魯巍那邊,對方是個謹慎小心的性子,從不站隊,夏侯渝自然也不擔心他會因為自己提前離開而去通風報信,只是沒想到對方會如此知情識趣,還沒等自己提出來,他就表示可以配合夏侯渝進行掩護,不會讓這邊的人發現夏侯渝他們提前回去,以免走漏風聲。
興許他也覺得皇帝傳位給夏侯渝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提前示好來了,夏侯渝並不需要想那麼多,有時候人到了一定位置,看人想事都可以儘量簡單化,不必那麼傷神費腦,魯巍想開了,願意提前站隊,這也說明他覺得夏侯渝的機會更大,這是好事。
所以即便路上遇見裝扮成劫匪的刺客攔路,夏侯渝也並沒有像黃珍那樣兩邊眉毛皺得都快連在一起了,因為這反而說明了一件事:京城的確出了什麼事情,又或者說,皇帝的病情很可能非常嚴重,或許到了不容樂觀的地步,否則某些人不會這樣急著在半道上攔他——他們選擇這個時候回來,賭對了。
將刺客擒住,夏侯渝讓手下留了兩個活口,又加快速度,趕回京城。
然而他們終究是遲了半步,皇帝剛剛駕崩,夏侯渝沒來得及與他說上半句話。
長途跋涉的疲憊一下子湧上來,讓夏侯渝整個人都變得有些麻木遲鈍,原本應該很悲傷的心情,也變得淡淡的,於晏樂正等人拿出遺詔匣子與夏侯洵等人交鋒的時候,他也沒什麼反應,眾人跪伏下來,齊聲高呼拜見新帝的時候,夏侯渝面上看著淡定,內心依舊是疲憊而麻木的。
直到看見顧香生暈倒,他腦海里才好像有根弦被撥動,整個人都跟著活了起來。
太醫說她只是因為太累而睡著,夏侯渝也不敢大意,又讓另外幾個太醫輪流診斷一番,確定無礙,方才放下心。
他也很累,握著顧香生的手,不知不覺就趴在床邊睡著了。
這一覺睡得很踏實,幾乎無知無覺,只是畢竟姿勢有些彆扭,被樂正輕聲叫醒的時候腰酸背痛。
天還沒亮,但有許多事情要做,處理夏侯洵他們都可以押後了,當務之急是先帝的喪事,白綢麻衣都要趕製起來,皇帝駕崩的事情也要陸續昭告天下,最重要的,還有新帝登基的事情。
先帝生前沒有公開立儲,僅僅是以秘立遺詔的方式選定繼承人,所以新帝的袍服肯定沒有做,這會兒還要夜以繼日地趕工。
幸而睡了一覺,夏侯渝方才有力氣接見一批又一批的臣工宗親。
隆慶長公主和夏侯潛是站在他這一邊的,於晏等忠於先帝的文臣自然也沒什麼可說的,但除此之外,朝中還有一批人,先前並不好看夏侯渝,而更看重七皇子夏侯洵,這些人聽見新帝確立之後,匆匆忙忙趕過來,有的是為了表忠心,免得被新帝清算,有的則是為了探聽虛實,再作打算,眾人心懷各異,夏侯渝都要一一應付,而且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你醒了!”夏侯渝大步走過來,臉上滿是看見她醒來的喜色,又要努力控制笑容,差點沒把表情整扭曲了。
“我方才還以為這一切是在做夢。”
握著他的手,感受對方傳遞過來的溫度,顧香生的心終於逐漸安定下來,就這麼坐在床上,將他的腰摟住。
“還好不是夢。”
“當然不是夢。”夏侯渝道,握住她的手拍自己的臉,“你瞧,我會疼,所以你不是在做夢。”
顧香生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撲哧一笑。
但隨即又皺起眉頭。
夏侯渝緊張起來:“怎麼了?!”
“我,我好像快生了……”
作者有話要說:
好了,大結局出來了,為了履行承諾,寫得欲仙欲死,明天休息,後天才開始番外。
之前不是想吊胃口,而是本來就以為可以寫到完的,結果現實總有這樣那樣的瑣事,才不得不分成幾天,以後就不預告了~
跟顧家人的重逢,香生跟小魚乾以後的事情,這些已經不重要了,所以不放正文,會在番外里交代,有興趣的萌萌,可以繼續看,沒興趣的萌萌,看到正文完結就可以了。
這文本來也沒打算寫這麼長,大王喵以為60萬可以完結,結果寫到了80多萬快90萬(⊙﹏⊙)b回頭一看字數,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有細心的萌萌應該能看出來,香生身上,其實有著很多人的影子,像羊獻容,陰麗華,獨孤伽羅,甚至是明仁宗誠孝張皇后等,但香生的故事,又與她們截然不同,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剪影,才有了一個不屈的顧香生。
謝謝大家一路追文,一路陪伴著香生成長,陪她出走魏國,四處闖蕩,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也祝願大家像香生那樣,不僅找到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而且也擁有幸福的人生(づ ̄3 ̄)づ╭?~
☆、第152章 番外
夏侯渝到現在還記得,先帝還在世的時候,有一回將他召進宮,讓他陪著自己在宮裡閒逛。
皇帝指著承香殿對他說:“這是皇后曾經住過的地方,其實皇后懷過孩子,只是後來沒保住,如果那孩子還在,一出生肯定就會被朕立為儲君,將世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送到他面前。”
兩人走到另一處,皇帝又指著不遠處的宮殿群道:“那是朱境殿,住著你六弟的生母於淑妃,你六弟出生那會兒,你還沒去魏國,你有印象嗎?”
夏侯渝點點頭:“有,兒子記得朱境殿的景致是宮裡最好的,當時我遠遠看著都覺得漂亮,總想過去那裡玩,可奶娘總不讓,說被人發現了會不高興,那時我住在明義殿,隔壁就是太妃們住的地方,糙木凋零,景色荒蕪,心裡就很羨慕。”
皇帝笑了起來,問:“那你有沒有偷偷跑去朱境殿玩?”
夏侯渝也笑:“有,偷跑過一次,奶娘還不知道,因為我很快就回去了,只看了一眼,那會兒正好瞧見一個小孩兒,在宮女的簇擁下蹣跚學步,邊上還有一位穿著漂亮衣裳的婦人,滿臉慈愛,後來我才知道,那就是於淑妃。那會兒我聽見於淑妃在給服侍六郎的宮婢說,讓她去準備一份牛肉鍋貼,好回頭給六郎填肚子,那會我聽了也饞,回去就問奶娘要,可明義殿沒有小廚房,那天晚上吃的還是小米粥和蜜糕。”
皇帝拿手指頭點點他:“你啊,居然隔了那麼久,還記得那天晚上吃了什麼,可見是個記仇的!”
夏侯渝俏皮道:“兒子記仇,可也記恩啊,父母的生養之恩,至今銘記於心!”
皇帝當時便斂了笑容,問他一句話:“你可怨朕?你說老實話,朕不治你的罪。”
夏侯渝沉默片刻,方才輕聲道:“若說怨,其實還是有怨的。當年在魏國,遭人白眼,受人冷遇時,也曾想過,為何我要生在帝王家,為何我生在帝王家,結果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為何我的生母出身不高,為何那麼多皇子,卻偏偏是我受命去當質子,一天一天地想,心裡的怨越來越深。直到有一天,有人給我說,三才之中,人與天地並列,能托生為人,本身就是一件幸事,每個人生來都是要做大事的,但他們會遭遇許多困境坎坷,也有會因享樂而消磨意志,漢高祖劉邦當年起於寒微,甚至連個皇子的身份都沒有,最後照樣也能成就大業,為什麼你就不行?”
“聽完那番話,我的心一下子就敞亮起來了,好像積累了多年的灰塵,被人掃了個乾淨,再無餘垢。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告訴自己,不要被小小的困境打敗,就算再難,也要努力掙出一條生路,更何況我在魏國都城看過真正的貧民,那些人衣不蔽體,不要說吃頓飽飯了,有時候窮起來,連兒女都要賣掉,那才是真正的人間煉獄,相比起來,我的確是應該慶幸且珍惜的。”
皇帝靜靜聽完,問:“給你說這番話的人是顧香生罷?”
夏侯渝沒隱瞞,點點頭:“是。”
皇帝微微一笑:“看來你這妻子是娶對了,娶妻娶賢,難怪你之前一意孤行要娶她。”
夏侯渝眼裡漾起溫暖的漣漪:“是,這樣的人,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必能遇見,但若是遇見了,就要好好珍惜。”
皇帝不知想起什麼,目光望向承香殿的方向,一時沒有說話。
夏侯渝也不敢打擾,兩人就這麼站著。
過了許久,皇帝出聲:“做人做事,眼界要放開,格局要大氣,記仇沒錯,但如果心中只有仇怨,是成不了氣候的,但如果他明明有怨,卻非要強顏歡笑,說自己毫無怨言,虛偽之極,這樣的人,做做小事還可以,做大事卻是不行的。為人如此,為君更是如此,你要時刻謹記。”
夏侯渝神色一凜,垂手肅立:“是,兒子記住了。”
皇帝又道:“朕問你有怨與否,你若說沒有,朕是不信的。在你回齊國之前,朕一直沒有關注過你,即便你回來之後,假若你平庸尋常,今日朕也不會與你說這番話的,你可明白?”
“兒子明白。”夏侯渝心中隱隱有些猜測,但皇帝沒有明說,他也不能問。
這番話天知地知,當時皇帝身邊,除了他之外,還有樂正在,所以也沒有傳出去。
在那之後,夏侯渝遠赴魏國,最終連皇帝的最後一面也沒能見上。
對於先帝,夏侯渝一開始是怨,後來則是敬。
敬他有一代明君的氣魄胸襟,即便自己不是他最喜歡的兒子,他也願意給自己機會,將江山的重擔交給自己,反觀魏國永康帝,正因為他自己的私慾和喜好,將魏國大好局面攪得一團糟糕。
先帝也許不是一個足夠合格的父親,因為他的兒子太多了,而他身為皇帝,又註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他卻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將自己生前所能做的,都已經做了,留給繼承者的,卻是一個欣欣向榮,一切才剛剛開始的齊國。
先帝也許早已料到,也許並不知道,父子倆這一席長談,解開了長久以來埋藏在夏侯渝內心深處一個最深的心結,以致於後來,夏侯渝登基之後,也並沒有出現兄弟相殘的慘劇,恭王夏侯滬,謹王夏侯詢,僅僅是被廢為庶人,沒有被要了性命。
因為一個自信,有能力掌控局勢的帝王,並不需要失敗者的性命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先帝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在他在位期間,終於初步結束列國紛立的局面,將碎裂了數十年的天下中原,又重新聚攏在一起,變成一塊完整的疆域,若他還能活得更長一些,說不定還能看見自己統一天下的那一天。
而現在,這個擔子落到了夏侯渝的手裡。
夏侯渝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對得起先帝的託付,將這個帝國發揚光大,令它重新屹立於中原,成為世所矚目,不比漢唐遜色的盛世王朝。
路,就在腳下。
☆、第153章 番外
從魏至齊的路,夏侯渝走過一回。
那次是魏齊交戰,他私自離開魏國,路上歷盡艱辛,不知是否能平安抵達齊國,不知回去之後會否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前程未卜,滿心忐忑。
這次則截然不同,雖然回去之後情形之莫測,也許比上次更甚,但這一次,即便身邊的幕僚心急火燎,夏侯渝也還力持鎮定,有條不紊地安排好一切,然後才帶著親隨抄小路回齊。
魯巍那邊,對方是個謹慎小心的性子,從不站隊,夏侯渝自然也不擔心他會因為自己提前離開而去通風報信,只是沒想到對方會如此知情識趣,還沒等自己提出來,他就表示可以配合夏侯渝進行掩護,不會讓這邊的人發現夏侯渝他們提前回去,以免走漏風聲。
興許他也覺得皇帝傳位給夏侯渝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提前示好來了,夏侯渝並不需要想那麼多,有時候人到了一定位置,看人想事都可以儘量簡單化,不必那麼傷神費腦,魯巍想開了,願意提前站隊,這也說明他覺得夏侯渝的機會更大,這是好事。
所以即便路上遇見裝扮成劫匪的刺客攔路,夏侯渝也並沒有像黃珍那樣兩邊眉毛皺得都快連在一起了,因為這反而說明了一件事:京城的確出了什麼事情,又或者說,皇帝的病情很可能非常嚴重,或許到了不容樂觀的地步,否則某些人不會這樣急著在半道上攔他——他們選擇這個時候回來,賭對了。
將刺客擒住,夏侯渝讓手下留了兩個活口,又加快速度,趕回京城。
然而他們終究是遲了半步,皇帝剛剛駕崩,夏侯渝沒來得及與他說上半句話。
長途跋涉的疲憊一下子湧上來,讓夏侯渝整個人都變得有些麻木遲鈍,原本應該很悲傷的心情,也變得淡淡的,於晏樂正等人拿出遺詔匣子與夏侯洵等人交鋒的時候,他也沒什麼反應,眾人跪伏下來,齊聲高呼拜見新帝的時候,夏侯渝面上看著淡定,內心依舊是疲憊而麻木的。
直到看見顧香生暈倒,他腦海里才好像有根弦被撥動,整個人都跟著活了起來。
太醫說她只是因為太累而睡著,夏侯渝也不敢大意,又讓另外幾個太醫輪流診斷一番,確定無礙,方才放下心。
他也很累,握著顧香生的手,不知不覺就趴在床邊睡著了。
這一覺睡得很踏實,幾乎無知無覺,只是畢竟姿勢有些彆扭,被樂正輕聲叫醒的時候腰酸背痛。
天還沒亮,但有許多事情要做,處理夏侯洵他們都可以押後了,當務之急是先帝的喪事,白綢麻衣都要趕製起來,皇帝駕崩的事情也要陸續昭告天下,最重要的,還有新帝登基的事情。
先帝生前沒有公開立儲,僅僅是以秘立遺詔的方式選定繼承人,所以新帝的袍服肯定沒有做,這會兒還要夜以繼日地趕工。
幸而睡了一覺,夏侯渝方才有力氣接見一批又一批的臣工宗親。
隆慶長公主和夏侯潛是站在他這一邊的,於晏等忠於先帝的文臣自然也沒什麼可說的,但除此之外,朝中還有一批人,先前並不好看夏侯渝,而更看重七皇子夏侯洵,這些人聽見新帝確立之後,匆匆忙忙趕過來,有的是為了表忠心,免得被新帝清算,有的則是為了探聽虛實,再作打算,眾人心懷各異,夏侯渝都要一一應付,而且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