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顧香生:“此事只怕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上官和:“依娘子看,此人會是誰?”
顧香生沒有說是誰,只道:“應該不是那位先皇長孫。”
那位先皇長孫也是倒霉,原先在地方上當個閒散王爵,雖然無兵無權,起碼也還算自在,但上回被惠和郡主等人拿來扯虎皮做大旗,他自己沒撈著半點好處,事後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說先皇長孫久在民間,疏於讀書,以致容易為小人教唆,命他到當地府學好好讀書,不求像其父一樣學富五車,但起碼也不能墮了先父的名聲。
如此一來,那位長孫身邊日夜有人隨行監視,他自己是翻不起什麼風浪了,這次藩王們也不太可能將他再拿出來作文章。
但若不是先皇長孫,那就只有當今皇帝的兒子們了。
景王夏侯淳首先可以排除,一來他因為上回闖宮的事情,已經被廢為庶人,皇帝開恩,還讓他住在原先的景王府里,只是外面派了人看守,形同軟禁,二來夏侯淳本人沒有那份謀略,再來一次,他恐怕還會選擇闖宮,而不會想到讓藩王們出面,自己則躲在幕後的辦法。
上官和蹙眉:“那就只有恭王,謹王,和桓王了”
顧香生:“照我看,桓王應該不大可能,上回他裝瘋賣傻,就是為了避過是非,沒道理這次反而自己往是非里跳才是。”
上官和:“娘子仁和,待人處事俱往好處想,然而恕我直言,桓王先前那樣做,也有可能是在扮豬吃老虎,示之以弱,降低其他皇子的戒心。”
顧香生:“罷了,我們在這兒說再多也無用,你先出去打探消息,若有什麼新的進展,再進來與我說。”
“是。”上官和拱手應下。
這番交談過後,顧香生和上官和還未意識到局面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不單是他們,就連其他人,雖然私底下也都跟著議論紛紛,但心底本能覺得事情會像上回的走水事件那樣——皇帝在緊要關頭忽然出現,只要他一露面,朝野立馬就會穩定下來,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
夏侯禮統治齊國三十年,帶給這個國家的,不僅是屬於他個人的深深烙印,更有齊國上下自覺或不自覺的依賴性,大家已經習慣了夏侯禮在位的日子,也覺得在這位皇帝陛下的帶領下,齊國蒸蒸日上,雖說不是人人每餐都有肉吃,但起碼普通百姓也能有條活路,過年還能吃上一頓餃子,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相比動盪流離,內戰不休的其它各國,他們已經十分幸福了。
假若皇帝如果出什麼狀況,受到影響的絕不只有齊國上層的達官貴人們,普通百姓也會擔心新帝登基之後,原本的薄賦會不會變成重賦,日子還能不能繼續過下去。
更重要的是,齊國現在剛剛收服魏國,雖然大獲全勝,可也折損了不少兵力,正該開始休養生息的時候,如果此時皇位更迭當真出現什麼問題,回鶻人肯定會抓住機會南下,數十年前,當時天下還是梁朝做主,皇帝昏庸,朝廷無能,回鶻人大肆搶掠南侵,無數中原百姓被殺害,又或者成為回鶻人肆意驅使的奴隸,有些直到現在還沒法回歸家鄉,其中更有姿色好些的婦女,直接就被充作回鶻人的軍jì,肆意jianyín,她們生下來的孩子,也不可能被當作回鶻人,而要繼續為奴為婢。
活得久一些的老人,至今依舊可以回憶起回鶻人的兇殘,當年的上京,還不叫上京,而是梁朝的冀州,冀州同樣被回鶻人過來掃蕩一圈,那種慘痛他們記憶猶新,此生絕對不想再經歷第二回。
然而無論絕大多數人的期望是怎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皇帝依舊沒有露面,朝議已經中斷了,於晏等人偶爾入宮奏事,但據他們所說,他們也沒能見著皇帝,而是隔著一道竹簾奏事,於晏等人往往將奏疏上的內容念完,半晌才等到皇帝一句半句的回覆。
如是到了一月中旬,新春佳節過後,快要臨近上元燈節之際,按照制度,朝廷官員從除夕那天開始休沐,一直到上元燈節,今年因為收服魏國的緣故,原本應該大肆慶祝的,但皇帝的情況不明,卻給節日蒙上一層陰影。
自然,城中燈會集市,一樣也沒少,御街左右,東門附近,依舊是全上京城最熱鬧的去處。
“你來便來了,為何還帶那麼多東西?”
肅王府內,顧香生看著嘉祥公主讓人抬進來的箱子,嗔怪道。
嘉祥公主掩口笑道:“都是些補身子的藥材,孕婦吃了也不妨事的,你讓人拿去燉湯喝,產後也該多補補的,還有這些也不唯獨是給你的,大部分是給你肚子裡那個的,我府上去年讓人在南邊採買了些上好的料子,你看著給它多做幾身衣裳被子也是好的!”
她看著顧香生顯得有些沉重的身子,好奇道:“太醫來把脈,說了是男是女麼?”
顧香生笑道:“他們哪裡敢打包票,若說了是男的,生出來是女的,豈非自砸招牌?”
嘉祥公主有些羨慕:“不管是男是女,它父母生得好,自己肯定也是個漂亮的小娃娃。說來也奇怪,我其他那些兄長,也不乏家中妻妾生了孩子的,可我倒像是頭一回當姑母似的,想想將來你肚子裡的小娃娃喊我姑母,我就歡喜得很呢!”
顧香生抿唇笑而不語,她自然知道那是因為嘉祥公主與她交好的緣故,愛屋及烏,所以連帶她的孩子也喜歡上了,別家孩子雖然也喊她作姑母,可從生下來,公主也未必見過幾面,又談何感情?
“聽說明日六福寺有祈福法會?”
嘉祥公主道:“是,空見大師的經講得極好,我已經讓人去訂了位置了,預備明日抽空去聽一聽,你如今行動不便,我也不敢叫你一起。”
顧香生惋惜道:“看來只能等明年了,他們家的齋菜,我是久聞其名的,可惜一直無緣品嘗,今年想來也是去不成了。”
嘉祥公主就問:“我看魏國那邊的財物已經一批批運送回來了,難道五兄還未回來麼?”
顧香生搖首:“陛下讓他負責到底,如無意外,他應是要等到最後一批財物歸國時,再護送魏國宗室一併啟程罷。”
嘉祥公主欲言又止,終是忍不住壓低了聲音:“依我看,嫂嫂還是趕緊去信,讓五兄早日歸來的好!”
她能說這句話,本身已經表明了立場,顧香生也沒有隱瞞:“前幾日已經去信了,可一時半會也沒那麼快有回音,只怕現在才剛剛收到信,回與不回,你我尚且無法判斷,更何況你五兄身在千里之外,更難以辨明局勢。”
嘉祥公主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我聽說昨日六兄七兄他們進宮去探視陛下,鍾銳倒是沒有攔著,反倒是到了大慶殿外時,被樂正攔了下來。六兄七兄不敢硬闖,最後還是退卻了。”
顧香生咦了一聲,這倒與上次有些不同了。
顧香生:“沒見著陛下?”
嘉祥公主:“沒見著。”
上回夏侯滬等人是連宮門都進不去,這次卻是被攔在寢殿外面。
但這種變化並不意味著是好事,恰恰相反,很可能正是由於皇帝沒有下令封鎖宮門,所以鍾銳才不敢攔著夏侯滬他們。
如此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皇帝不覺得有封鎖宮門的必要,二是皇帝沒能來得及或顧得上下這個命令,換言之,皇帝的病情很可能已經嚴重到沒法理政了。
這個結論不難得出來,其他人肯定也能想到。
嘉祥公主今日借著送東西上門,其實也存著過來商量詢問的心思。
她深吸了口氣,握住顧香生的手:“嫂嫂,怎麼辦,我有些害怕!”
上次雖然也怕,可畢竟當時事發突然,沒有太多時間讓她反應,事後也證明是虛驚一場,但同樣的把戲,皇帝肯定不可能玩兩次,現在儲位未定,人心浮動,如果皇帝在這個時候撒手人寰,很難想像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故,現在幾個皇子,已經被廢為庶人的的且不說,單是成年皇子中,就有不少野心勃勃,捨我其誰的,更何況未成年的皇子裡邊,也不乏母家得力的,到時候大家誰也不服誰,紛紛調兵遣將,互相混戰一通,也不必回鶻人趁虛而入了,齊國也肯定會大傷元氣。
想到這些,再想想老父的身體,嘉祥公主心裡就難受得很,她雖然從小到大,沒受到多少來自父親的關愛,甚至在婚事上也不如意,可那並沒有讓她養成憤懣或驕縱的性子。
“應該不會有事的,陛下雄才偉略,預事在先,想必早就有了後招,說不定是想趁此機會將那些藩王一併給收拾了。”
其實顧香生也有些忐忑,因為這次的情況遠沒有上次那樣好把握,但她總不能在嘉祥公主面前露怯,那只會讓對方更加擔心。
聽了她的話,嘉祥公主臉上的表情果然放鬆多了:“說得也是,我也聽五兄說過,陛下早就收拾藩王的打算,上回走水的事情,那些人沒摻和,陛下沒有理由收拾,這回他們自己跳出來,陛下定是早有預料。”
然而這話剛說完過了兩日,顧香生他們便得到一個消息:各地藩王忽然像約好了一般,分別於幾日前帶著私兵離開藩地,陸續入京。
於晏不敢怠慢,隨即入宮請示,離宮之後便以皇帝的名義下旨,令各地藩王原地待命,不准入京。
如今齊國兵力,大部分還在魏國,一部分則留在邊陲駐守,震懾回鶻人,餘下各州府的府兵兵員有限,且不說能不能鎮壓藩王,更重要的是,齊國不能在這種時候起亂子。
夏侯禮當了三十多年皇帝,名頭終究還是能嚇唬嚇唬人的,當時準備入京的十個藩王,便有四個膽子小點的,被這道旨意給嚇住了,果然不敢再前進一步,但還有六個聽而不聞,依舊往京城的方向進發,他們的屬地離京城也近,很快就在上京城外咫尺之遙的保德縣集結,六方匯作一股,以端王夏侯晢,也就是皇帝的堂兄為首。
朝廷規定,各地藩王麾下的兵員不能超過一千人,但有的人偷偷豢養私兵,只要數量不過分,又沒鬧大,地方官不想多事的,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點人數,換作平日,王師一出,立馬潰不成軍,肯定掀不起什麼大風浪的。
但這次六位藩王,有些帶了兩千人,有些帶了四千人,合起來攏共居然也有將將三萬不到,正好與京城守衛不相上下。
這些人到了保德縣就不再前進了,而是派人向朝廷遞信,說他們關心天子病情,想親自入宮探視,若是陛下能出來說句話,他們二話不說,立馬下跪請罪,若陛下遲遲未露面,他們就要懷疑天子是不是被jian佞小人挾持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他們這些人就會立刻衝進宮去清君側,護衛天子周全,保衛大齊江山。
這話說得天花亂墜,冠冕堂皇,可誰都知道,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第150章
“三郎,你覺著陛下會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露面?”
上官和:“依娘子看,此人會是誰?”
顧香生沒有說是誰,只道:“應該不是那位先皇長孫。”
那位先皇長孫也是倒霉,原先在地方上當個閒散王爵,雖然無兵無權,起碼也還算自在,但上回被惠和郡主等人拿來扯虎皮做大旗,他自己沒撈著半點好處,事後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說先皇長孫久在民間,疏於讀書,以致容易為小人教唆,命他到當地府學好好讀書,不求像其父一樣學富五車,但起碼也不能墮了先父的名聲。
如此一來,那位長孫身邊日夜有人隨行監視,他自己是翻不起什麼風浪了,這次藩王們也不太可能將他再拿出來作文章。
但若不是先皇長孫,那就只有當今皇帝的兒子們了。
景王夏侯淳首先可以排除,一來他因為上回闖宮的事情,已經被廢為庶人,皇帝開恩,還讓他住在原先的景王府里,只是外面派了人看守,形同軟禁,二來夏侯淳本人沒有那份謀略,再來一次,他恐怕還會選擇闖宮,而不會想到讓藩王們出面,自己則躲在幕後的辦法。
上官和蹙眉:“那就只有恭王,謹王,和桓王了”
顧香生:“照我看,桓王應該不大可能,上回他裝瘋賣傻,就是為了避過是非,沒道理這次反而自己往是非里跳才是。”
上官和:“娘子仁和,待人處事俱往好處想,然而恕我直言,桓王先前那樣做,也有可能是在扮豬吃老虎,示之以弱,降低其他皇子的戒心。”
顧香生:“罷了,我們在這兒說再多也無用,你先出去打探消息,若有什麼新的進展,再進來與我說。”
“是。”上官和拱手應下。
這番交談過後,顧香生和上官和還未意識到局面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不單是他們,就連其他人,雖然私底下也都跟著議論紛紛,但心底本能覺得事情會像上回的走水事件那樣——皇帝在緊要關頭忽然出現,只要他一露面,朝野立馬就會穩定下來,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
夏侯禮統治齊國三十年,帶給這個國家的,不僅是屬於他個人的深深烙印,更有齊國上下自覺或不自覺的依賴性,大家已經習慣了夏侯禮在位的日子,也覺得在這位皇帝陛下的帶領下,齊國蒸蒸日上,雖說不是人人每餐都有肉吃,但起碼普通百姓也能有條活路,過年還能吃上一頓餃子,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相比動盪流離,內戰不休的其它各國,他們已經十分幸福了。
假若皇帝如果出什麼狀況,受到影響的絕不只有齊國上層的達官貴人們,普通百姓也會擔心新帝登基之後,原本的薄賦會不會變成重賦,日子還能不能繼續過下去。
更重要的是,齊國現在剛剛收服魏國,雖然大獲全勝,可也折損了不少兵力,正該開始休養生息的時候,如果此時皇位更迭當真出現什麼問題,回鶻人肯定會抓住機會南下,數十年前,當時天下還是梁朝做主,皇帝昏庸,朝廷無能,回鶻人大肆搶掠南侵,無數中原百姓被殺害,又或者成為回鶻人肆意驅使的奴隸,有些直到現在還沒法回歸家鄉,其中更有姿色好些的婦女,直接就被充作回鶻人的軍jì,肆意jianyín,她們生下來的孩子,也不可能被當作回鶻人,而要繼續為奴為婢。
活得久一些的老人,至今依舊可以回憶起回鶻人的兇殘,當年的上京,還不叫上京,而是梁朝的冀州,冀州同樣被回鶻人過來掃蕩一圈,那種慘痛他們記憶猶新,此生絕對不想再經歷第二回。
然而無論絕大多數人的期望是怎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皇帝依舊沒有露面,朝議已經中斷了,於晏等人偶爾入宮奏事,但據他們所說,他們也沒能見著皇帝,而是隔著一道竹簾奏事,於晏等人往往將奏疏上的內容念完,半晌才等到皇帝一句半句的回覆。
如是到了一月中旬,新春佳節過後,快要臨近上元燈節之際,按照制度,朝廷官員從除夕那天開始休沐,一直到上元燈節,今年因為收服魏國的緣故,原本應該大肆慶祝的,但皇帝的情況不明,卻給節日蒙上一層陰影。
自然,城中燈會集市,一樣也沒少,御街左右,東門附近,依舊是全上京城最熱鬧的去處。
“你來便來了,為何還帶那麼多東西?”
肅王府內,顧香生看著嘉祥公主讓人抬進來的箱子,嗔怪道。
嘉祥公主掩口笑道:“都是些補身子的藥材,孕婦吃了也不妨事的,你讓人拿去燉湯喝,產後也該多補補的,還有這些也不唯獨是給你的,大部分是給你肚子裡那個的,我府上去年讓人在南邊採買了些上好的料子,你看著給它多做幾身衣裳被子也是好的!”
她看著顧香生顯得有些沉重的身子,好奇道:“太醫來把脈,說了是男是女麼?”
顧香生笑道:“他們哪裡敢打包票,若說了是男的,生出來是女的,豈非自砸招牌?”
嘉祥公主有些羨慕:“不管是男是女,它父母生得好,自己肯定也是個漂亮的小娃娃。說來也奇怪,我其他那些兄長,也不乏家中妻妾生了孩子的,可我倒像是頭一回當姑母似的,想想將來你肚子裡的小娃娃喊我姑母,我就歡喜得很呢!”
顧香生抿唇笑而不語,她自然知道那是因為嘉祥公主與她交好的緣故,愛屋及烏,所以連帶她的孩子也喜歡上了,別家孩子雖然也喊她作姑母,可從生下來,公主也未必見過幾面,又談何感情?
“聽說明日六福寺有祈福法會?”
嘉祥公主道:“是,空見大師的經講得極好,我已經讓人去訂了位置了,預備明日抽空去聽一聽,你如今行動不便,我也不敢叫你一起。”
顧香生惋惜道:“看來只能等明年了,他們家的齋菜,我是久聞其名的,可惜一直無緣品嘗,今年想來也是去不成了。”
嘉祥公主就問:“我看魏國那邊的財物已經一批批運送回來了,難道五兄還未回來麼?”
顧香生搖首:“陛下讓他負責到底,如無意外,他應是要等到最後一批財物歸國時,再護送魏國宗室一併啟程罷。”
嘉祥公主欲言又止,終是忍不住壓低了聲音:“依我看,嫂嫂還是趕緊去信,讓五兄早日歸來的好!”
她能說這句話,本身已經表明了立場,顧香生也沒有隱瞞:“前幾日已經去信了,可一時半會也沒那麼快有回音,只怕現在才剛剛收到信,回與不回,你我尚且無法判斷,更何況你五兄身在千里之外,更難以辨明局勢。”
嘉祥公主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我聽說昨日六兄七兄他們進宮去探視陛下,鍾銳倒是沒有攔著,反倒是到了大慶殿外時,被樂正攔了下來。六兄七兄不敢硬闖,最後還是退卻了。”
顧香生咦了一聲,這倒與上次有些不同了。
顧香生:“沒見著陛下?”
嘉祥公主:“沒見著。”
上回夏侯滬等人是連宮門都進不去,這次卻是被攔在寢殿外面。
但這種變化並不意味著是好事,恰恰相反,很可能正是由於皇帝沒有下令封鎖宮門,所以鍾銳才不敢攔著夏侯滬他們。
如此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皇帝不覺得有封鎖宮門的必要,二是皇帝沒能來得及或顧得上下這個命令,換言之,皇帝的病情很可能已經嚴重到沒法理政了。
這個結論不難得出來,其他人肯定也能想到。
嘉祥公主今日借著送東西上門,其實也存著過來商量詢問的心思。
她深吸了口氣,握住顧香生的手:“嫂嫂,怎麼辦,我有些害怕!”
上次雖然也怕,可畢竟當時事發突然,沒有太多時間讓她反應,事後也證明是虛驚一場,但同樣的把戲,皇帝肯定不可能玩兩次,現在儲位未定,人心浮動,如果皇帝在這個時候撒手人寰,很難想像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故,現在幾個皇子,已經被廢為庶人的的且不說,單是成年皇子中,就有不少野心勃勃,捨我其誰的,更何況未成年的皇子裡邊,也不乏母家得力的,到時候大家誰也不服誰,紛紛調兵遣將,互相混戰一通,也不必回鶻人趁虛而入了,齊國也肯定會大傷元氣。
想到這些,再想想老父的身體,嘉祥公主心裡就難受得很,她雖然從小到大,沒受到多少來自父親的關愛,甚至在婚事上也不如意,可那並沒有讓她養成憤懣或驕縱的性子。
“應該不會有事的,陛下雄才偉略,預事在先,想必早就有了後招,說不定是想趁此機會將那些藩王一併給收拾了。”
其實顧香生也有些忐忑,因為這次的情況遠沒有上次那樣好把握,但她總不能在嘉祥公主面前露怯,那只會讓對方更加擔心。
聽了她的話,嘉祥公主臉上的表情果然放鬆多了:“說得也是,我也聽五兄說過,陛下早就收拾藩王的打算,上回走水的事情,那些人沒摻和,陛下沒有理由收拾,這回他們自己跳出來,陛下定是早有預料。”
然而這話剛說完過了兩日,顧香生他們便得到一個消息:各地藩王忽然像約好了一般,分別於幾日前帶著私兵離開藩地,陸續入京。
於晏不敢怠慢,隨即入宮請示,離宮之後便以皇帝的名義下旨,令各地藩王原地待命,不准入京。
如今齊國兵力,大部分還在魏國,一部分則留在邊陲駐守,震懾回鶻人,餘下各州府的府兵兵員有限,且不說能不能鎮壓藩王,更重要的是,齊國不能在這種時候起亂子。
夏侯禮當了三十多年皇帝,名頭終究還是能嚇唬嚇唬人的,當時準備入京的十個藩王,便有四個膽子小點的,被這道旨意給嚇住了,果然不敢再前進一步,但還有六個聽而不聞,依舊往京城的方向進發,他們的屬地離京城也近,很快就在上京城外咫尺之遙的保德縣集結,六方匯作一股,以端王夏侯晢,也就是皇帝的堂兄為首。
朝廷規定,各地藩王麾下的兵員不能超過一千人,但有的人偷偷豢養私兵,只要數量不過分,又沒鬧大,地方官不想多事的,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點人數,換作平日,王師一出,立馬潰不成軍,肯定掀不起什麼大風浪的。
但這次六位藩王,有些帶了兩千人,有些帶了四千人,合起來攏共居然也有將將三萬不到,正好與京城守衛不相上下。
這些人到了保德縣就不再前進了,而是派人向朝廷遞信,說他們關心天子病情,想親自入宮探視,若是陛下能出來說句話,他們二話不說,立馬下跪請罪,若陛下遲遲未露面,他們就要懷疑天子是不是被jian佞小人挾持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他們這些人就會立刻衝進宮去清君側,護衛天子周全,保衛大齊江山。
這話說得天花亂墜,冠冕堂皇,可誰都知道,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第150章
“三郎,你覺著陛下會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