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一直等到中午,也不見天祿的影子。
英蘭和天壽坐在堂屋裡,聽著八仙桌上的自鳴鐘滴答滴答地響,時間一刻一刻地過去,炎炎赤日已經偏西,高大的堂屋也比別處蔭涼,可一股股汗水還是順著額頭面頰脖子不住往下流,剛剛擦乾淨,又流下來。姐妹倆都有些坐不住了,天祿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不約而同,兩人一起到門前守望。
望回來的是青兒,跑得滿頭大汗,滿臉通紅,見了英蘭和天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便放聲大哭,英蘭驚異不定,天壽臉色慘白,嘴唇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
別哭啦,快說,出什麼事了? 英蘭趕緊催著問。
嗚 嗚 二爺叫他們抓走了! 青兒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話都說不清楚了。
英蘭忙說: 快回家裡去細說,不許哭了!
回到堂屋,青兒喝了幾口水,擦淨眼淚,說起事情經過:天祿帶著青兒走遍了幾個城門,全都關閉,守衛森嚴。北門和東門都用泥石堵嚴封死,出城已無可能。天祿焦躁之際,遇到他的一位舊相識,帶他去見一名軍中百夫長。那百夫長說,海都統聞知城中食物奇缺,願出城者可以縋城而出;只要每人給足五兩銀子,他明晨親自操繩縋人下城,就不必擔心漢jian的嫌疑了。天祿大喜過望,當面擊掌為誓,約定明晨多帶銀兩在北城門會齊。
總算有了一條出路!看看天色還早,天祿還想多走幾處再找機會以備用。路過關王廟,見許多人在神前叩禱,天祿也想去卜一卜凶吉。聽得有人叫他,回頭看到姚家的那位金老先生,正同一班士子儒生在廟門前紛紛議論,便走了過去。
這些人指天畫地,滔滔不絕,一個個異常激憤:
一聞寇至,擁兵閉城,炮台所貯大炮全都遠擲江外,以資敵寇;兩手牢握四門鎖鑰,禁閉百姓不許出城!這算什麼道理?
如今城中炊煙寥寥,有銀無處換錢,有錢無處買米,也無處買餑餑
吳監生【監生:指通過考選或捐納,取得入京師國子監讀書資格的生員。】家有米四百石,貯西門外,呈請太守運入城中安民,聽說太守轉請海都統,海都統就是不准!還說開了城門放進漢jian導致城破,太守敢負其責嗎?
這是什麼話!百姓還有活路嗎?城破刃死,城不破餓死,簡直就是要死盡百姓而專活官與兵了!誤國殃民,莫此為甚啊!
天祿聽著,義憤填膺,說: 既然如此,難道大家就引頸待死不成!不如多集人眾一同往府署,為民請命!若能說得開啟城門,百姓得生,我輩也得生,實是一樁大功德呀!
金老先生極力贊同道: 說的是說的是!事宜速,遲恐有變! 說著他立刻就香火桌上寫了十數張帖子,召請在城孝廉【孝廉:清代對舉人的稱呼。】、諸生【諸生:清代科舉制度,生員有各種名目,如貢生、監生、廩生、增生、附生、庠生等等,統稱諸生。】多人,令人急速送出。不多時,竟集中了二十多人,各個義干雲天,聲色激動。此中還有個小插曲:有一精通崑腔的監生,竟然認出天祿是梨園中人,大為不平,說: 我輩均衣冠中人,豈能容這等下九流混跡其中! 力主逐出天祿。後來是金老先生一再堅持,並說明天祿乃定海殉國之葛將軍的親眷,此人才罷休。
一行人急匆匆趕到府署為饑民乞命,不料府署中空無一人,惟有一老教官在公事房堅守不去,問他太守行蹤,他也說不清楚。得知眾人此來的目的,老教官連連搖頭,說太守屢屢向海都統進言,都被駁回,海都統執拗非常,太守怕是不肯再碰這釘子的了。
眾人鎩羽而歸,無不嘆息。
天祿心有未甘,說: 何不就去向海都統請願?
就是剛才態度最激烈的諸生,對此說都面露猶豫之色。他們離開府署,邊走邊商議,中途有人散去,又有人加入。眾說紛紜之際,一隊兇悍的官兵突然包圍了眾人,把他們一個一個地全都鎖拿了。
當時是天祿見勢不好,用力一推青兒,青兒跌跌撞撞地摔進一個小巷口,才得脫身,不然,也在劫難逃
聽了青兒一番話,英蘭姐妹倆面面相覷,半晌無言。
後來,英蘭問青兒天祿被抓到哪裡去了,金老先生是否也在被抓之列,抓他們的官兵是青州兵還是旗營兵。青兒說當時亂成一團,官兵又是鞭子又是槍把子刀背子地亂打,人們又喊又叫,什麼也沒看清楚
青兒還沒說完,天壽突然起身,朝門外就跑,英蘭一把拉住,說:
你瘋了嗎?你一個人能怎麼樣呀?總得要打聽鑿實了才好想辦法呀!
我這就去打聽! 姐,天祿是為了咱們家吃苦受累,這回他要是又有個三長兩短,哪怕殺頭,我一定得陪著! 天壽說完,掙脫英蘭的手,再次朝外衝去。
哎呀,可不得了啦! 幾名僕婦踉踉蹌蹌地從外院跑了進來,哭叫著, 好多好多官兵啊!凶神惡煞一般,衝進巷子裡來啦!
天壽的腳步被她們攔住,老葛成在她們後面神色驚慌地說:
快都回屋裡躲著!官兵在全城搜捕漢jian!
這是鎮江城前所未有的恐怖之夜。
二百年前,滿洲大軍南下的時候,雖然也是燒殺搶掠,死人無數,但外敵攻來,城內百姓只要早做準備,總還能夠逃出危城,而如今,鎮江百姓面臨著的是內外交困:
城外的夷船,黑壓壓如烏雲蓋頂,每響一聲轟雷似的大炮,便向鎮江宣告又開來一艘張著數十個黑炮口的大兵船,對鎮江的壓力又增加了一分,人們的心就又往下墜得更沉。
而城內,更是不堪其苦不堪其擾不堪其恐慌。頭天午後申刻,忽然有大隊官兵擁塞街道,旗幟飛舞,隊伍嚴整,百姓望之無不膽懾,據說是因夷船大至,要向四城耀武揚威,並搜查漢jian。天黑之後,全城大搜捕便引起了全城大混亂。官兵舉著火把,一隊又一隊,從各處大街小巷、各個大門小戶,從客舍店鋪旅館中鎖拿出一個又一個漢jian。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有,一時間沸反盈天,哭聲叫喊聲吼罵聲填滿全城每一個角落,震天動地,動地震天!此時人人自危,家家惶恐,恨不得生出翅膀或鑽進地底逃離這人間地獄。
可誰能逃呢?緊閉的四門表明,海都統要求百姓與他同生共死。他已經下令,命城中居民家家門前放置水瓮磚石之類,準備巷戰,更使近二百年不見戰事的鎮江平民百姓驚駭之極。
這一夜除了不懂事的小毛伢,全城百姓有誰閉過眼?
葛府也是一樣。連續數日勞累少眠,英蘭天壽都已經眼圈發青,臉色憔悴。但迫在眉睫的危急,使得她們無論怎樣疲倦也仍是毫無睡意。
今天一大早,江中炮聲連發數次,鎮江人已經能分辨出這是空炮,表示又來了夷船。英蘭天壽一出門,竟看到夷船的高檣大帆,高出城上女牆丈許,檣間煙氣騰騰。火輪船舢板船同著數不清數目的載滿火炮的大兵船,竟都進泊到了甘露寺西津渡了!居民們面如死灰,都像待上屠場的牛羊,惶惶悚悚,見面說不幾句話便悽然淚下。
英蘭天壽見街上拿漢jian的官兵已收隊回營,便將全家僕役都撒出去,探尋天祿的消息。天壽也要出去,被英蘭攔住,說要天壽在家坐鎮,她喚轎來,要再往海都統府求見海夫人。
兩人正在商量爭論,外面街上不斷有人大叫,有人猛跑,英蘭命貼身婢女叫門丁出去看看是什麼事。婢女很快回來,滿面驚慌,說,門丁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逃了,滿街的人都在喊叫,說,小校場殺人了!
英蘭和天壽頓時變色,兩人一對視,立刻知道對方和自己想的一樣,這可怕的消息一定跟天祿有關!正好轎夫抬來了轎,英蘭登轎,天壽跟著轎跑,急急忙忙奔向緊靠著西城牆的小校場。
小校場已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靠城牆搭起了高台,高台上插著一排五顏六色的龍旗,龍旗下的條桌後坐了好幾名頂翎朝衣的官員,高台的另一側壘出一個更高的行刑台,十數名身穿紅衣赤著半臂的劊子手八字站開,手中大刀在驕陽中閃著刺目的光芒。一名官員正在高台上手捧文書大聲讀著。離得太遠,聽不清楚,天壽急忙問身邊的人是怎麼回事。這一問,周圍許多人都回頭看他,滿臉責難,一人說:
殺漢jian呀!這都不知道?昨兒晚上抓的說是都要在今天行刑
天壽急了,不顧一切地朝前擠,英蘭也顧不得身份和不能在大庭廣眾拋頭露面的家規,跟在天壽後面往人群中鑽。天壽一下子不知哪裡來的那麼大勁兒,一路過去連碰帶撞,把好多人擠得東倒西歪。有人罵起來,有人站住腳就回手推搡天壽。天壽急紅了眼,大喊大叫:
我哥哥給他們抓去了!他不是漢jian!他是為饑民請命、去府署請願求都統大人開城門的呀!他是良民百姓!他們不能殺他呀!
天壽受過訓練的嗓門又響又高,口齒清楚,傳得又遠,人們幾乎是立刻就閃開一條道,讓她倆直擠向高台。
距行刑台還有十幾步了,人群轟地驚叫著朝後一擁,倒下了一大片。行刑台上劊子手已經砍下了第一個漢jian的頭,鮮血飛濺,脂膏滿地,滾落行刑台下的腦袋,是個胖大的和尚頭。這正是那日英蘭她們在西門見到的從城外捉拿回來的秋帆僧!
人群被嚇呆了,驚叫之後,緊接著是一片壓得人透不過氣來的沉寂。沉寂中,行刑台又拉上去兩個人,面目瘢結,腿足皴裂,全然是乞丐模樣,刀光閃過,腔血噴出好高,兩顆人頭又滾落在地
第三起被殺的是一個婦人和一個白髮老者,婦人尖叫 冤枉啊!冤枉啊! 哪裡叫得動劊子手的心,監刑官那裡小紅旗一揮,這一老一女又命喪黃泉
第四起被殺者,竟是一名儒生和一個看上去不超過十五歲的男童。儒生仰天高呼: 我為民請命,何罪之有?海齡,你這狗官!你決不得好死!我在陰間等著你!到閻王爺案前折證!
冤枉啊!
無罪呀!
不是漢jian哪!
行刑台的另一側發出一片呼叫。英蘭和天壽這才看清,那邊跪著一大片人犯,被反手捆綁,都插著寫了字鉤著紅的殺頭招子,一排挨著一排,遠看去竟像白色的小樹林,不下兩百人!天哪!這都是將要行刑殺頭的 漢jian ! 姐妹倆確信,天祿一定就在那裡!
殺戮在繼續!
赤日炎炎,蒸騰的熱氣中瀰漫著極其濃烈而又刺鼻的血腥味。人群中有人呻吟,有人開始嘔吐
行刑台上鮮血淋漓,行刑台下瀝血盈溝,噴濺在城牆上的鮮血,連成片,灑成團,十分鮮明地勾畫出了一幅令人心驚的鮮血的圖畫:從天上砍下來的一把滴血的大刀
人群中一個孩子的稚嫩聲音在驚慌地尖叫: 媽呀!天上下刀子啦!
孩子的聲音被大人用手掌捂住,可在場的幾千雙眼睛都被血畫吸引,驚叫聲此起彼伏。恐怖,像六月降雪一樣,令人們顫抖了。
這是天哭?這是天譴?這是天怒?
小校場上所有的人,無論百姓還是官兵,無論劊子手還是被害人,都被這幅可怕的、惟妙惟肖的血圖震驚。是血刀,是天刀,殺向所有的人,砍向鎮江城!
人們戰慄不已,流淚不已,從最初的驚懼和恐怖中漸漸醒來
英蘭和天壽坐在堂屋裡,聽著八仙桌上的自鳴鐘滴答滴答地響,時間一刻一刻地過去,炎炎赤日已經偏西,高大的堂屋也比別處蔭涼,可一股股汗水還是順著額頭面頰脖子不住往下流,剛剛擦乾淨,又流下來。姐妹倆都有些坐不住了,天祿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不約而同,兩人一起到門前守望。
望回來的是青兒,跑得滿頭大汗,滿臉通紅,見了英蘭和天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便放聲大哭,英蘭驚異不定,天壽臉色慘白,嘴唇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
別哭啦,快說,出什麼事了? 英蘭趕緊催著問。
嗚 嗚 二爺叫他們抓走了! 青兒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話都說不清楚了。
英蘭忙說: 快回家裡去細說,不許哭了!
回到堂屋,青兒喝了幾口水,擦淨眼淚,說起事情經過:天祿帶著青兒走遍了幾個城門,全都關閉,守衛森嚴。北門和東門都用泥石堵嚴封死,出城已無可能。天祿焦躁之際,遇到他的一位舊相識,帶他去見一名軍中百夫長。那百夫長說,海都統聞知城中食物奇缺,願出城者可以縋城而出;只要每人給足五兩銀子,他明晨親自操繩縋人下城,就不必擔心漢jian的嫌疑了。天祿大喜過望,當面擊掌為誓,約定明晨多帶銀兩在北城門會齊。
總算有了一條出路!看看天色還早,天祿還想多走幾處再找機會以備用。路過關王廟,見許多人在神前叩禱,天祿也想去卜一卜凶吉。聽得有人叫他,回頭看到姚家的那位金老先生,正同一班士子儒生在廟門前紛紛議論,便走了過去。
這些人指天畫地,滔滔不絕,一個個異常激憤:
一聞寇至,擁兵閉城,炮台所貯大炮全都遠擲江外,以資敵寇;兩手牢握四門鎖鑰,禁閉百姓不許出城!這算什麼道理?
如今城中炊煙寥寥,有銀無處換錢,有錢無處買米,也無處買餑餑
吳監生【監生:指通過考選或捐納,取得入京師國子監讀書資格的生員。】家有米四百石,貯西門外,呈請太守運入城中安民,聽說太守轉請海都統,海都統就是不准!還說開了城門放進漢jian導致城破,太守敢負其責嗎?
這是什麼話!百姓還有活路嗎?城破刃死,城不破餓死,簡直就是要死盡百姓而專活官與兵了!誤國殃民,莫此為甚啊!
天祿聽著,義憤填膺,說: 既然如此,難道大家就引頸待死不成!不如多集人眾一同往府署,為民請命!若能說得開啟城門,百姓得生,我輩也得生,實是一樁大功德呀!
金老先生極力贊同道: 說的是說的是!事宜速,遲恐有變! 說著他立刻就香火桌上寫了十數張帖子,召請在城孝廉【孝廉:清代對舉人的稱呼。】、諸生【諸生:清代科舉制度,生員有各種名目,如貢生、監生、廩生、增生、附生、庠生等等,統稱諸生。】多人,令人急速送出。不多時,竟集中了二十多人,各個義干雲天,聲色激動。此中還有個小插曲:有一精通崑腔的監生,竟然認出天祿是梨園中人,大為不平,說: 我輩均衣冠中人,豈能容這等下九流混跡其中! 力主逐出天祿。後來是金老先生一再堅持,並說明天祿乃定海殉國之葛將軍的親眷,此人才罷休。
一行人急匆匆趕到府署為饑民乞命,不料府署中空無一人,惟有一老教官在公事房堅守不去,問他太守行蹤,他也說不清楚。得知眾人此來的目的,老教官連連搖頭,說太守屢屢向海都統進言,都被駁回,海都統執拗非常,太守怕是不肯再碰這釘子的了。
眾人鎩羽而歸,無不嘆息。
天祿心有未甘,說: 何不就去向海都統請願?
就是剛才態度最激烈的諸生,對此說都面露猶豫之色。他們離開府署,邊走邊商議,中途有人散去,又有人加入。眾說紛紜之際,一隊兇悍的官兵突然包圍了眾人,把他們一個一個地全都鎖拿了。
當時是天祿見勢不好,用力一推青兒,青兒跌跌撞撞地摔進一個小巷口,才得脫身,不然,也在劫難逃
聽了青兒一番話,英蘭姐妹倆面面相覷,半晌無言。
後來,英蘭問青兒天祿被抓到哪裡去了,金老先生是否也在被抓之列,抓他們的官兵是青州兵還是旗營兵。青兒說當時亂成一團,官兵又是鞭子又是槍把子刀背子地亂打,人們又喊又叫,什麼也沒看清楚
青兒還沒說完,天壽突然起身,朝門外就跑,英蘭一把拉住,說:
你瘋了嗎?你一個人能怎麼樣呀?總得要打聽鑿實了才好想辦法呀!
我這就去打聽! 姐,天祿是為了咱們家吃苦受累,這回他要是又有個三長兩短,哪怕殺頭,我一定得陪著! 天壽說完,掙脫英蘭的手,再次朝外衝去。
哎呀,可不得了啦! 幾名僕婦踉踉蹌蹌地從外院跑了進來,哭叫著, 好多好多官兵啊!凶神惡煞一般,衝進巷子裡來啦!
天壽的腳步被她們攔住,老葛成在她們後面神色驚慌地說:
快都回屋裡躲著!官兵在全城搜捕漢jian!
這是鎮江城前所未有的恐怖之夜。
二百年前,滿洲大軍南下的時候,雖然也是燒殺搶掠,死人無數,但外敵攻來,城內百姓只要早做準備,總還能夠逃出危城,而如今,鎮江百姓面臨著的是內外交困:
城外的夷船,黑壓壓如烏雲蓋頂,每響一聲轟雷似的大炮,便向鎮江宣告又開來一艘張著數十個黑炮口的大兵船,對鎮江的壓力又增加了一分,人們的心就又往下墜得更沉。
而城內,更是不堪其苦不堪其擾不堪其恐慌。頭天午後申刻,忽然有大隊官兵擁塞街道,旗幟飛舞,隊伍嚴整,百姓望之無不膽懾,據說是因夷船大至,要向四城耀武揚威,並搜查漢jian。天黑之後,全城大搜捕便引起了全城大混亂。官兵舉著火把,一隊又一隊,從各處大街小巷、各個大門小戶,從客舍店鋪旅館中鎖拿出一個又一個漢jian。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有,一時間沸反盈天,哭聲叫喊聲吼罵聲填滿全城每一個角落,震天動地,動地震天!此時人人自危,家家惶恐,恨不得生出翅膀或鑽進地底逃離這人間地獄。
可誰能逃呢?緊閉的四門表明,海都統要求百姓與他同生共死。他已經下令,命城中居民家家門前放置水瓮磚石之類,準備巷戰,更使近二百年不見戰事的鎮江平民百姓驚駭之極。
這一夜除了不懂事的小毛伢,全城百姓有誰閉過眼?
葛府也是一樣。連續數日勞累少眠,英蘭天壽都已經眼圈發青,臉色憔悴。但迫在眉睫的危急,使得她們無論怎樣疲倦也仍是毫無睡意。
今天一大早,江中炮聲連發數次,鎮江人已經能分辨出這是空炮,表示又來了夷船。英蘭天壽一出門,竟看到夷船的高檣大帆,高出城上女牆丈許,檣間煙氣騰騰。火輪船舢板船同著數不清數目的載滿火炮的大兵船,竟都進泊到了甘露寺西津渡了!居民們面如死灰,都像待上屠場的牛羊,惶惶悚悚,見面說不幾句話便悽然淚下。
英蘭天壽見街上拿漢jian的官兵已收隊回營,便將全家僕役都撒出去,探尋天祿的消息。天壽也要出去,被英蘭攔住,說要天壽在家坐鎮,她喚轎來,要再往海都統府求見海夫人。
兩人正在商量爭論,外面街上不斷有人大叫,有人猛跑,英蘭命貼身婢女叫門丁出去看看是什麼事。婢女很快回來,滿面驚慌,說,門丁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逃了,滿街的人都在喊叫,說,小校場殺人了!
英蘭和天壽頓時變色,兩人一對視,立刻知道對方和自己想的一樣,這可怕的消息一定跟天祿有關!正好轎夫抬來了轎,英蘭登轎,天壽跟著轎跑,急急忙忙奔向緊靠著西城牆的小校場。
小校場已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靠城牆搭起了高台,高台上插著一排五顏六色的龍旗,龍旗下的條桌後坐了好幾名頂翎朝衣的官員,高台的另一側壘出一個更高的行刑台,十數名身穿紅衣赤著半臂的劊子手八字站開,手中大刀在驕陽中閃著刺目的光芒。一名官員正在高台上手捧文書大聲讀著。離得太遠,聽不清楚,天壽急忙問身邊的人是怎麼回事。這一問,周圍許多人都回頭看他,滿臉責難,一人說:
殺漢jian呀!這都不知道?昨兒晚上抓的說是都要在今天行刑
天壽急了,不顧一切地朝前擠,英蘭也顧不得身份和不能在大庭廣眾拋頭露面的家規,跟在天壽後面往人群中鑽。天壽一下子不知哪裡來的那麼大勁兒,一路過去連碰帶撞,把好多人擠得東倒西歪。有人罵起來,有人站住腳就回手推搡天壽。天壽急紅了眼,大喊大叫:
我哥哥給他們抓去了!他不是漢jian!他是為饑民請命、去府署請願求都統大人開城門的呀!他是良民百姓!他們不能殺他呀!
天壽受過訓練的嗓門又響又高,口齒清楚,傳得又遠,人們幾乎是立刻就閃開一條道,讓她倆直擠向高台。
距行刑台還有十幾步了,人群轟地驚叫著朝後一擁,倒下了一大片。行刑台上劊子手已經砍下了第一個漢jian的頭,鮮血飛濺,脂膏滿地,滾落行刑台下的腦袋,是個胖大的和尚頭。這正是那日英蘭她們在西門見到的從城外捉拿回來的秋帆僧!
人群被嚇呆了,驚叫之後,緊接著是一片壓得人透不過氣來的沉寂。沉寂中,行刑台又拉上去兩個人,面目瘢結,腿足皴裂,全然是乞丐模樣,刀光閃過,腔血噴出好高,兩顆人頭又滾落在地
第三起被殺的是一個婦人和一個白髮老者,婦人尖叫 冤枉啊!冤枉啊! 哪裡叫得動劊子手的心,監刑官那裡小紅旗一揮,這一老一女又命喪黃泉
第四起被殺者,竟是一名儒生和一個看上去不超過十五歲的男童。儒生仰天高呼: 我為民請命,何罪之有?海齡,你這狗官!你決不得好死!我在陰間等著你!到閻王爺案前折證!
冤枉啊!
無罪呀!
不是漢jian哪!
行刑台的另一側發出一片呼叫。英蘭和天壽這才看清,那邊跪著一大片人犯,被反手捆綁,都插著寫了字鉤著紅的殺頭招子,一排挨著一排,遠看去竟像白色的小樹林,不下兩百人!天哪!這都是將要行刑殺頭的 漢jian ! 姐妹倆確信,天祿一定就在那裡!
殺戮在繼續!
赤日炎炎,蒸騰的熱氣中瀰漫著極其濃烈而又刺鼻的血腥味。人群中有人呻吟,有人開始嘔吐
行刑台上鮮血淋漓,行刑台下瀝血盈溝,噴濺在城牆上的鮮血,連成片,灑成團,十分鮮明地勾畫出了一幅令人心驚的鮮血的圖畫:從天上砍下來的一把滴血的大刀
人群中一個孩子的稚嫩聲音在驚慌地尖叫: 媽呀!天上下刀子啦!
孩子的聲音被大人用手掌捂住,可在場的幾千雙眼睛都被血畫吸引,驚叫聲此起彼伏。恐怖,像六月降雪一樣,令人們顫抖了。
這是天哭?這是天譴?這是天怒?
小校場上所有的人,無論百姓還是官兵,無論劊子手還是被害人,都被這幅可怕的、惟妙惟肖的血圖震驚。是血刀,是天刀,殺向所有的人,砍向鎮江城!
人們戰慄不已,流淚不已,從最初的驚懼和恐怖中漸漸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