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福臨當天夜晚回到行宮,走進寢殿,才猛地感到了極度的疲倦和軟弱,頭昏眼花,耳鳴腿軟。他連忙扶住門框,免得搖搖晃晃,一側身,跌坐在門邊的椅子裡,渾身象癱了似的,再挪動一寸也不能了。然而,身體的軟弱還在其次,他覺得心裡有什麼東西在垮掉、在破碎。他頹喪已極,沒有任何願望,只想痛哭一場!……事情的內幕很快就公布了。罪魁禍首,是放鴿子的侍衛和內大臣。他們的同夥是山中盜賊。兩人都被斬首,但卻沒有口供,刑部審問之前,他們竟都成了不能發聲的啞叭。
替皇上喪命的太監李忠,受到隆重祭祀,父母得了賞賜和誥封,唯一的兄弟也承恩進了學。遏必隆和費揚古都受到皇上的嘉獎。
事情仿佛就這樣過去了。
不久,追論已故的三親王——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十年前的罪名,削去巽親王、端重親王的王爵,將他們承襲王位的兒子常阿岱、齊克新降為貝勒。但巽親王是禮親王代善的一支後代,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皇上諭命,親王王爵由傑書承襲,從此便是康親王了。
簡親王濟度,一月後便告病辭朝,回府休養。又過了些時候,便報病故。有人私下傳說他是自殺的,但誰也沒有確證。不過濟度死後封贈及賜祭等禮節,都不合親王身份,而且襲爵的詔令遲遲不發,後來竟沒了下文。 中天炎日高懸,七月的暑熱把地面一塊塊巨大的方磚曬得滾燙。一絲兒風都沒有。乾清門側的值廬背靠高高的宮牆,悶熱是可以想見的。
上月新落成的翰林值廬在乾清門左,一個多月來翰林們分班入值,以備皇上顧問。這真是極大的榮耀!一般文武官員到太和殿前就是極限,王公貴族的值廬也不過在乾清門的另一側,翰林官竟能與王公貴族分庭抗禮,這真是大清入關以來聞所未聞的奇事。
今天入值的三位翰林,熊賜履是第一次輪班,徐元文、葉方靄都已當值多次。入伏以來,皇上宣召較少,他們較為清閒。徐元文在八仙桌邊濡毫作畫,葉方靄很有興味地旁觀,熊賜履坐在炕上一面看書、一面喝茶。不一會兒徐元文就直起身子,笑說一句:「真熱!」順手摘了朝冠放在桌上。這舉動自然不合朝禮,但葉方靄只是一笑,熊賜履根本沒有看到,屋內一派閒適的寧靜。
門開了,下朝的安親王岳樂一腳踏了進來。翰林們起身迎接,岳樂一眼看到徐元文手中執筆,連忙說:「狀元公不要客氣,坐下畫吧,我正是來向你討墨債的!「徐元文也不客氣,不但忘了著冠的禮節,還就依了岳樂的話,入座再畫,並笑道:「學生此畫,正是為王爺而作。」「哦,太巧了。只管運筆,我看看就走。 岳樂笑著走近桌案,背著手欣賞徐元文揮灑。
葉方靄深恐徐元文因失禮獲罪,故意在一旁湊趣地說:「山野之士,疏放自然,眼前徐某人者,真所謂脫帽露頂王公前了! 岳樂一聽就明白他的用意,指著畫面笑道:「君不見揮毫落紙如雲煙嗎? 一問一答,風流儒雅,三人相視大笑。岳樂對拱手侍立的熊賜履掃了一眼,仿佛初見,說:「這位是……」「翰林院檢討熊賜履。 葉方靄連忙介紹。
「幸會幸會!是哪一科出身?」
岳樂一進值房,熊賜履就覺得眼熟,現在他確信不疑,這就是自己的東家,京師豪富羅公。原來他竟是當朝親王!身為親王,何苦用假名請自己設館?為什麼不正大光明地請師?……他正拿不準該如何表示,岳樂斷然作出從不相識的姿態,一面問話,一面目光灼灼、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自有一種威懾的含意。於是他明白了,一年多設館的歷史應當永遠忘卻,從此一字不提。他還沒有回答,葉方靄已經代言:「稟王爺,我們三人同榜,是為同年兄弟。賜履兄是湖廣有名的道學人才。」「好,好! 岳樂撫須微笑:「朝廷求賢若渴,列位前程無量。切不可辜負聖上一片愛才之心啊!」「是! 三人恭敬地垂手回答,徐元文已把朝冠急急忙忙地戴上了。岳樂看他一眼,笑了:「這是送客的意思吧?我還是走了的好,狀元也好免冠作畫,早日令我書齋生輝! 安親王走後,徐元文又脫了帽子,一面畫,一面聽葉方靄發感慨:「皇上勸學崇儒,經訓史策不離左右,綽有士大夫之風,真不愧一代賢君!「「唉! 徐元文嘆口氣說:「天子英明,宋王賢德,愛才用才本為社稷,卻被人私下譏為專好延攬漢人南士。只此翰林值廬之設,便大費周折,何況其他!」「啊?「葉方靄驚異地說:「怎麼會呢?」「設翰林值廬,皇上早有諭示,議政王大臣會議卻一再評議,不是說文學之士不宜過崇,就說直廬深入禁中大為不便,頂著不辦。皇上批示三次,發了脾氣,議政才勉強議行。 徐元文侍從皇上機會最多,深知內情。
「皇上決策,竟也不能行? 葉方靄疑惑地問。
「唉,議政之制,是由遼東祖上所傳,無人敢碰。聽說前年皇上曾有罷議政之心,終因親貴抗命而作罷。」「咄咄怪事! 葉方靄也是江蘇崑山人,徐元文的小同鄉,兩人同榜進士,一個狀元一個探花。但他北來不久,對滿洲許多 家法祖制「知道得很少,不免少見多怪。
「豈止這些!近日朝廷封孔王之女孔四貞為定南王,遙制廣西,又下嫁和碩公主於平南王之子尚之隆,實在是牽制平西王的英明之舉,也因議政們頂著,拖延了許久,上月才得辦成。 徐元文放低聲音,但並不避開熊賜履。
「議政王大臣,為政竟如此顢頇、狹量嗎? 葉方靄轉向一直認真讀書的熊賜履:「敬修,你以為如何? 熊賜履不動聲色,放下書本,正正經經地說:「我輩既知學道,自無有違名教之處。但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喜言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葉方靄哭笑不得地看看徐元文,徐元文笑道:「叫你別招惹他,讓他安然讀書,你豈不聽,挨一頓教訓才舒服! 葉方靄也笑了,咕囔著說:「這小老夫子! 但是兩人都明白熊賜履提醒他們的用心,便轉了話題。
「皇上傳徐元文、葉方靄、熊賜履! 門口召引太監這一聲喊,使三位翰林都有些意外,連忙整頓衣冠。徐元文剛剛脫下的朝帽,又一次戴上了。三人隨著召引太監魚貫而出,走上雕欄白石台階,穿過乾清門,向乾清宮走去。外面真熱,走不多時便汗流浹背了。但這不只是因為熱,他們心裡都很緊張。
自去秋祭祀崇禎皇帝以後,皇上的脾氣十分暴躁,幾乎在每樁事情上都和議政王大臣會議發生齟齬。最近的一件發生在前天。皇上不知為了什麼,大發雷霆,一道嚴旨,把吏部滿尚書科爾坤和兩名滿侍郎一起撤職查辦,獨留漢尚書孫廷銓和兩名漢侍郎在部。這還得了!吏部班列六部之首,職掌全國文官的任免政令,是最為要害的部門,這不等於把吏部送給漢官了嗎?且不說滿朝王公貴族、滿洲官員如何憤慨,就是孫廷銓他們也惴惴不安,立刻上表辭謝,請求皇上趕緊重新委任滿尚書來部主持。
不想皇上昨日便批回孫廷銓的奏章:「不准。照常辦事。」
內閣和翰林院,是皇上費盡心力新增設的部門,自然向著皇上。但議政大臣和攬著六部中其他五部大權的滿官豈肯罷休?
皇上今天宣召,會不會是為了此事?他們這些新入朝的翰林夾在皇上和議政王大臣之間,滋味很不好受。怎麼辦呢?他們似乎已經看到了皇上那因肝火太盛而泛出不健康紅色的敏感的面容……走近乾清宮的崇台高階,檐角飛起的大殿矗立著,遮去了半邊天,殿前的帶刀侍衛直排到乾清門,幾乎二十來步就站著一個,更增加了乾清宮的威嚴。三位翰林不常進乾清宮,此時不免屏息靜氣,更加小心翼翼,也更加緊張了。
進了宮門,金光閃爍的寶座就在乾清宮大殿正中設置著,他們不敢抬頭,不知皇上是否在座。隨著太監向西一拐,他們被帶到西暖閣。太監在門口把帘子一掀,一團沁人心脾的花香就把他們圍裹了,三人跨進門檻,頓覺暑熱全消,如同置身於清涼芬芳的仙界。略略抬頭往上一看,啊呀,炕上端坐的這位書生,這位瀟灑文士,難道竟是皇上?可是這分明就是皇上啊!三位翰林公連忙跪安,口稱:「臣徐元文、葉方靄、熊賜履恭請聖安。 說罷起立,走到炕前,低頭跪在那厚厚的紅氈墊上,聽候皇上吩咐。
皇上今天變得讓人不敢認了:頭上不戴帽,身上不著蟒,腳下不穿靴,一身淡藍色單紗暑衫,腰下淺色禪裙,光腳上一雙吳中式樣的糙鞋,辮髮烏亮,雙眉漆黑,蒼白的臉龐上一雙含水的眼睛,手中一柄山水摺扇,玉扇墜下流蘇飄飄,這不是一位風度翩翩的江南世家公子嗎?這樣的皇上,學富五車的翰林公們作夢也沒想到過。這位文士皇帝笑道:「列位請起。沒有什麼大事,不過想到列位與朕同好,愛在書山詞海中打滾,閒來無事,請諸君看看朕的藏書。列位皆飽學之士,所謂讀書破萬卷者,正好為朕拾遺。 福臨說罷便下炕,對三人招呼一聲:「隨朕來。 他領頭走出西暖閣,進入乾清宮大殿,指給三人去看那沿著左、中、右三面牆擺著的幾十架書櫥書櫃。徐元文他們三個沿路看過去,只覺進了書山書海,接應不暇,不僅諸子百家、經書史書無一不備,詩詞歌賦、傳奇小說也都萬象包羅;書櫃書櫥群中,夾著多寶櫃、百寶格,裡面擺滿了商彝周鼎、哥窯宣爐、古硯古墨、玉璧玉爵,至於印章畫卷,更多不勝數,那些木變石、雞血石、青金石的印刻,無論色澤還是雕工,都罕有其匹,令人叫絕。書櫃、百寶櫃的腳下,蓬蓬勃勃一帶濃綠,濃綠中綴著星星點點白色、淡黃色、淡紅色和淡綠色的花串,這是由數百盆茉莉、蘭花等鮮花堆砌而成的花廊,清芳撲鼻,鮮艷耀眼。翰林們一路看,一路嗟嘆,不只是要向皇上說好話,真的也覺得驚異萬分。
看他們驚詫不已,讚不絕口,福臨自然很得意,忍不住笑了,領他們重新回到西暖閣,賜座賜茶。福臨這時才說:「明末天下大亂,我朝初創,又用武多年,許多書籍流散民間,極易湮沒消亡,著實可惜。朕曾下詔各省學臣搜求遺書,雖有成效,猶恐疏漏尚多。卿等何不就此將記得的重要遺書寫出?朕也好著人專意搜求。 徐元文他們三個告罪一聲,就著飲茶的小几,各寫了幾十種書名,呈交皇上。福臨看了,連連點頭,又指著幾種不曾見過的書,問起內容和作者。即使是皇帝和小臣,一旦有了共同愛好的話題,談話就會越來越融洽、越來越投機。翰林們見皇上如此重視書籍,也就是重視文治,心裡都很受鼓舞。後來,他們覺得談話的氣氛似乎已到應該結束的時候了,不想皇上又非常從容地問:「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諸卿新進朝班,覺得群臣百官之中,何人最賢?誰最疲軟?可有極不稱職的官員?近日朝廷時政,得失如何? 翰林們傻了眼,一時不敢回答。並不是他們沒有看法,而是沒有把握,不敢在皇上面前亂講。一個不小心,就會斷送多少人的前程,招來無限怨恨。葉方靄來得最快,躬身答道:「謝皇上恩典,以朝政大事相問,但初進小臣,實不能備知。 福臨微微一笑,另起了一個話頭:「近來京師名流社會不少,大約是以文會友的意思吧? 徐元文答道:「士人結社乃明季遺風,流傳至今。 熊賜履說:「由天啟年東林黨與閹黨之爭鬥,便可知結社結黨之大概。 福臨道:「慎交社、同聲社眼下可謂極盛。幾年前兩社虎丘大會,到者數百人,還在關壯繆①前設誓,彼此永不相侵,諸位可有耳聞?據說前科狀元孫承恩也是慎交社中人。卿等可曾結社? 三人都回答說沒有。福臨不再問,笑道:「跪安吧! 翰林們起立、跪安,依次向門邊倒退,葉方靄不小心踩了熊賜履一腳,熊賜履腳尖奇痛,哪敢作聲。退到暖閣門檻,三人才恭敬地轉身出去。
替皇上喪命的太監李忠,受到隆重祭祀,父母得了賞賜和誥封,唯一的兄弟也承恩進了學。遏必隆和費揚古都受到皇上的嘉獎。
事情仿佛就這樣過去了。
不久,追論已故的三親王——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十年前的罪名,削去巽親王、端重親王的王爵,將他們承襲王位的兒子常阿岱、齊克新降為貝勒。但巽親王是禮親王代善的一支後代,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皇上諭命,親王王爵由傑書承襲,從此便是康親王了。
簡親王濟度,一月後便告病辭朝,回府休養。又過了些時候,便報病故。有人私下傳說他是自殺的,但誰也沒有確證。不過濟度死後封贈及賜祭等禮節,都不合親王身份,而且襲爵的詔令遲遲不發,後來竟沒了下文。 中天炎日高懸,七月的暑熱把地面一塊塊巨大的方磚曬得滾燙。一絲兒風都沒有。乾清門側的值廬背靠高高的宮牆,悶熱是可以想見的。
上月新落成的翰林值廬在乾清門左,一個多月來翰林們分班入值,以備皇上顧問。這真是極大的榮耀!一般文武官員到太和殿前就是極限,王公貴族的值廬也不過在乾清門的另一側,翰林官竟能與王公貴族分庭抗禮,這真是大清入關以來聞所未聞的奇事。
今天入值的三位翰林,熊賜履是第一次輪班,徐元文、葉方靄都已當值多次。入伏以來,皇上宣召較少,他們較為清閒。徐元文在八仙桌邊濡毫作畫,葉方靄很有興味地旁觀,熊賜履坐在炕上一面看書、一面喝茶。不一會兒徐元文就直起身子,笑說一句:「真熱!」順手摘了朝冠放在桌上。這舉動自然不合朝禮,但葉方靄只是一笑,熊賜履根本沒有看到,屋內一派閒適的寧靜。
門開了,下朝的安親王岳樂一腳踏了進來。翰林們起身迎接,岳樂一眼看到徐元文手中執筆,連忙說:「狀元公不要客氣,坐下畫吧,我正是來向你討墨債的!「徐元文也不客氣,不但忘了著冠的禮節,還就依了岳樂的話,入座再畫,並笑道:「學生此畫,正是為王爺而作。」「哦,太巧了。只管運筆,我看看就走。 岳樂笑著走近桌案,背著手欣賞徐元文揮灑。
葉方靄深恐徐元文因失禮獲罪,故意在一旁湊趣地說:「山野之士,疏放自然,眼前徐某人者,真所謂脫帽露頂王公前了! 岳樂一聽就明白他的用意,指著畫面笑道:「君不見揮毫落紙如雲煙嗎? 一問一答,風流儒雅,三人相視大笑。岳樂對拱手侍立的熊賜履掃了一眼,仿佛初見,說:「這位是……」「翰林院檢討熊賜履。 葉方靄連忙介紹。
「幸會幸會!是哪一科出身?」
岳樂一進值房,熊賜履就覺得眼熟,現在他確信不疑,這就是自己的東家,京師豪富羅公。原來他竟是當朝親王!身為親王,何苦用假名請自己設館?為什麼不正大光明地請師?……他正拿不準該如何表示,岳樂斷然作出從不相識的姿態,一面問話,一面目光灼灼、似笑非笑地看著他,自有一種威懾的含意。於是他明白了,一年多設館的歷史應當永遠忘卻,從此一字不提。他還沒有回答,葉方靄已經代言:「稟王爺,我們三人同榜,是為同年兄弟。賜履兄是湖廣有名的道學人才。」「好,好! 岳樂撫須微笑:「朝廷求賢若渴,列位前程無量。切不可辜負聖上一片愛才之心啊!」「是! 三人恭敬地垂手回答,徐元文已把朝冠急急忙忙地戴上了。岳樂看他一眼,笑了:「這是送客的意思吧?我還是走了的好,狀元也好免冠作畫,早日令我書齋生輝! 安親王走後,徐元文又脫了帽子,一面畫,一面聽葉方靄發感慨:「皇上勸學崇儒,經訓史策不離左右,綽有士大夫之風,真不愧一代賢君!「「唉! 徐元文嘆口氣說:「天子英明,宋王賢德,愛才用才本為社稷,卻被人私下譏為專好延攬漢人南士。只此翰林值廬之設,便大費周折,何況其他!」「啊?「葉方靄驚異地說:「怎麼會呢?」「設翰林值廬,皇上早有諭示,議政王大臣會議卻一再評議,不是說文學之士不宜過崇,就說直廬深入禁中大為不便,頂著不辦。皇上批示三次,發了脾氣,議政才勉強議行。 徐元文侍從皇上機會最多,深知內情。
「皇上決策,竟也不能行? 葉方靄疑惑地問。
「唉,議政之制,是由遼東祖上所傳,無人敢碰。聽說前年皇上曾有罷議政之心,終因親貴抗命而作罷。」「咄咄怪事! 葉方靄也是江蘇崑山人,徐元文的小同鄉,兩人同榜進士,一個狀元一個探花。但他北來不久,對滿洲許多 家法祖制「知道得很少,不免少見多怪。
「豈止這些!近日朝廷封孔王之女孔四貞為定南王,遙制廣西,又下嫁和碩公主於平南王之子尚之隆,實在是牽制平西王的英明之舉,也因議政們頂著,拖延了許久,上月才得辦成。 徐元文放低聲音,但並不避開熊賜履。
「議政王大臣,為政竟如此顢頇、狹量嗎? 葉方靄轉向一直認真讀書的熊賜履:「敬修,你以為如何? 熊賜履不動聲色,放下書本,正正經經地說:「我輩既知學道,自無有違名教之處。但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喜言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葉方靄哭笑不得地看看徐元文,徐元文笑道:「叫你別招惹他,讓他安然讀書,你豈不聽,挨一頓教訓才舒服! 葉方靄也笑了,咕囔著說:「這小老夫子! 但是兩人都明白熊賜履提醒他們的用心,便轉了話題。
「皇上傳徐元文、葉方靄、熊賜履! 門口召引太監這一聲喊,使三位翰林都有些意外,連忙整頓衣冠。徐元文剛剛脫下的朝帽,又一次戴上了。三人隨著召引太監魚貫而出,走上雕欄白石台階,穿過乾清門,向乾清宮走去。外面真熱,走不多時便汗流浹背了。但這不只是因為熱,他們心裡都很緊張。
自去秋祭祀崇禎皇帝以後,皇上的脾氣十分暴躁,幾乎在每樁事情上都和議政王大臣會議發生齟齬。最近的一件發生在前天。皇上不知為了什麼,大發雷霆,一道嚴旨,把吏部滿尚書科爾坤和兩名滿侍郎一起撤職查辦,獨留漢尚書孫廷銓和兩名漢侍郎在部。這還得了!吏部班列六部之首,職掌全國文官的任免政令,是最為要害的部門,這不等於把吏部送給漢官了嗎?且不說滿朝王公貴族、滿洲官員如何憤慨,就是孫廷銓他們也惴惴不安,立刻上表辭謝,請求皇上趕緊重新委任滿尚書來部主持。
不想皇上昨日便批回孫廷銓的奏章:「不准。照常辦事。」
內閣和翰林院,是皇上費盡心力新增設的部門,自然向著皇上。但議政大臣和攬著六部中其他五部大權的滿官豈肯罷休?
皇上今天宣召,會不會是為了此事?他們這些新入朝的翰林夾在皇上和議政王大臣之間,滋味很不好受。怎麼辦呢?他們似乎已經看到了皇上那因肝火太盛而泛出不健康紅色的敏感的面容……走近乾清宮的崇台高階,檐角飛起的大殿矗立著,遮去了半邊天,殿前的帶刀侍衛直排到乾清門,幾乎二十來步就站著一個,更增加了乾清宮的威嚴。三位翰林不常進乾清宮,此時不免屏息靜氣,更加小心翼翼,也更加緊張了。
進了宮門,金光閃爍的寶座就在乾清宮大殿正中設置著,他們不敢抬頭,不知皇上是否在座。隨著太監向西一拐,他們被帶到西暖閣。太監在門口把帘子一掀,一團沁人心脾的花香就把他們圍裹了,三人跨進門檻,頓覺暑熱全消,如同置身於清涼芬芳的仙界。略略抬頭往上一看,啊呀,炕上端坐的這位書生,這位瀟灑文士,難道竟是皇上?可是這分明就是皇上啊!三位翰林公連忙跪安,口稱:「臣徐元文、葉方靄、熊賜履恭請聖安。 說罷起立,走到炕前,低頭跪在那厚厚的紅氈墊上,聽候皇上吩咐。
皇上今天變得讓人不敢認了:頭上不戴帽,身上不著蟒,腳下不穿靴,一身淡藍色單紗暑衫,腰下淺色禪裙,光腳上一雙吳中式樣的糙鞋,辮髮烏亮,雙眉漆黑,蒼白的臉龐上一雙含水的眼睛,手中一柄山水摺扇,玉扇墜下流蘇飄飄,這不是一位風度翩翩的江南世家公子嗎?這樣的皇上,學富五車的翰林公們作夢也沒想到過。這位文士皇帝笑道:「列位請起。沒有什麼大事,不過想到列位與朕同好,愛在書山詞海中打滾,閒來無事,請諸君看看朕的藏書。列位皆飽學之士,所謂讀書破萬卷者,正好為朕拾遺。 福臨說罷便下炕,對三人招呼一聲:「隨朕來。 他領頭走出西暖閣,進入乾清宮大殿,指給三人去看那沿著左、中、右三面牆擺著的幾十架書櫥書櫃。徐元文他們三個沿路看過去,只覺進了書山書海,接應不暇,不僅諸子百家、經書史書無一不備,詩詞歌賦、傳奇小說也都萬象包羅;書櫃書櫥群中,夾著多寶櫃、百寶格,裡面擺滿了商彝周鼎、哥窯宣爐、古硯古墨、玉璧玉爵,至於印章畫卷,更多不勝數,那些木變石、雞血石、青金石的印刻,無論色澤還是雕工,都罕有其匹,令人叫絕。書櫃、百寶櫃的腳下,蓬蓬勃勃一帶濃綠,濃綠中綴著星星點點白色、淡黃色、淡紅色和淡綠色的花串,這是由數百盆茉莉、蘭花等鮮花堆砌而成的花廊,清芳撲鼻,鮮艷耀眼。翰林們一路看,一路嗟嘆,不只是要向皇上說好話,真的也覺得驚異萬分。
看他們驚詫不已,讚不絕口,福臨自然很得意,忍不住笑了,領他們重新回到西暖閣,賜座賜茶。福臨這時才說:「明末天下大亂,我朝初創,又用武多年,許多書籍流散民間,極易湮沒消亡,著實可惜。朕曾下詔各省學臣搜求遺書,雖有成效,猶恐疏漏尚多。卿等何不就此將記得的重要遺書寫出?朕也好著人專意搜求。 徐元文他們三個告罪一聲,就著飲茶的小几,各寫了幾十種書名,呈交皇上。福臨看了,連連點頭,又指著幾種不曾見過的書,問起內容和作者。即使是皇帝和小臣,一旦有了共同愛好的話題,談話就會越來越融洽、越來越投機。翰林們見皇上如此重視書籍,也就是重視文治,心裡都很受鼓舞。後來,他們覺得談話的氣氛似乎已到應該結束的時候了,不想皇上又非常從容地問:「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諸卿新進朝班,覺得群臣百官之中,何人最賢?誰最疲軟?可有極不稱職的官員?近日朝廷時政,得失如何? 翰林們傻了眼,一時不敢回答。並不是他們沒有看法,而是沒有把握,不敢在皇上面前亂講。一個不小心,就會斷送多少人的前程,招來無限怨恨。葉方靄來得最快,躬身答道:「謝皇上恩典,以朝政大事相問,但初進小臣,實不能備知。 福臨微微一笑,另起了一個話頭:「近來京師名流社會不少,大約是以文會友的意思吧? 徐元文答道:「士人結社乃明季遺風,流傳至今。 熊賜履說:「由天啟年東林黨與閹黨之爭鬥,便可知結社結黨之大概。 福臨道:「慎交社、同聲社眼下可謂極盛。幾年前兩社虎丘大會,到者數百人,還在關壯繆①前設誓,彼此永不相侵,諸位可有耳聞?據說前科狀元孫承恩也是慎交社中人。卿等可曾結社? 三人都回答說沒有。福臨不再問,笑道:「跪安吧! 翰林們起立、跪安,依次向門邊倒退,葉方靄不小心踩了熊賜履一腳,熊賜履腳尖奇痛,哪敢作聲。退到暖閣門檻,三人才恭敬地轉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