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宋景身體一僵,緩緩抬起了頭看著林然。太陽有點大,晃得他眼花,以至於有點看不清就在對面的林然的臉。宋景試著發了一聲,說得緩慢但堅定,「兩個月後,我在金陵等著你。」
宋景將後半句沒說出口的話咽回了肚子裡,咽的他有點難受。「要是你沒有來的話,我就原路返回,將你走過的土地一寸寸走過,掘地三尺,哪怕上窮碧落下黃泉,都要將你找到」,宋景這樣在自己的心裡悄悄將這個誓言默念了一遍,然後同林然揮手作別。
林然本能一般就想揚起馬鞭追上宋景的背影,他駕著馬向前走了兩步,又想到了什麼,拉住了馬。他低下頭,覺得今天的太陽實在是太晃眼了一點,溫度可能也太高了點,就連腳下的影子都蒸騰起了虛浮的熱氣,那熱氣一直衝到了他的眼角。
作者有話要說:
白色情人節快樂w
不要問我為何這麼短<(_ _)>
下章的情節打算仔細打磨一下然後肥一點一塊發,因此這章的內容就emmm( ̄▽ ̄)"
話說枝枝說不定能日到完結,想想就有點想給自己鼓個掌呢o(* ̄▽ ̄*)o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林然回到汴京城,城內物資還算豐富,主要是宋景感情牌打得好,汴京百姓感於林氏將軍一家的付出,居然自發從家裡拿出了糧食,衣物等東西,一股腦塞給了這群留下來用生命守護自己的士兵們。
林然知道,只要他們一直縮在汴京城內不出來,鐵真千里迢迢,消耗不過占著城的他們。但汴京已經是黃河以南,這塊地方是肥沃的平原,最是易攻難守,而鐵真的軍隊,幾乎可以稱作是戰無不勝。這樣一來林然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了,他得用盡一切辦法來守住這座空城,假如城牆倒了,他們用屍體也要築起一座新的城牆,在後方的人民們沒有撤離之前,他們絕對不能倒下。
林然與宋景的規劃是這樣子的,因為兵力不多,戰鬥力也沒有鐵真高,所以逼不得已肯定需要放棄很多領土。唯一值得慶幸的只有一點,因為現在正好是這個剛剛播下種子,早稻才剛發出苗的時節。
在大洛的南端,尤其以金陵,杭州,姑蘇幾座城池為代表,是大洛重要的糧食產區,流民就算流落到了這樣地方,至少是不會餓死了,有了人民,才會有國家的未來,這是宋景的理論,也是他和林然不管不顧都要將人民保護好的原因。再者說,這樣的地方也比較適合修生養息,正好幫這個王朝續上最後一口命。不管能不能續上這口氣,只有人民是最無辜的,也是最容易受到慘烈戰爭影響的。
林然一把扛過了這個擔子,有點太重了些,壓得他幾乎抬不起頭。按著鐵真軍隊的行軍速度,四月初的時候,已經浩浩蕩蕩地跨過黃河,直逼汴京了。
鐵真軍隊的驍勇向來名不虛傳,鐵真由可汗的三兒子哈里發,漢名為元烈帶領。他似乎並不怎麼在乎何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獨自一人騎著匹寶馬行在隊伍的最前面,一點都不怕當成活靶子。林然站在城牆上,表示非常喜歡這樣的活靶子,打算給他一箭讓鐵真領教領教大洛的厲害。
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但身邊的副將是他爹手下最靠譜的親信之一,也是位將軍,已經五十歲了,本來應該是跟著宋景等人一塊去金陵的。畢竟他是老資歷,誰也不忍心讓這樣一位猛將折損在這幾乎是必敗的戰役里。將軍姓陳,單名一個鈞字。但陳鈞將軍不但留了下來,還甘願當林然這個走馬上任的不靠譜的將軍的副將。
陳鈞站在林然身邊,接過望遠鏡看著遠方奔馳而來的鐵真大軍,對著躍躍欲試的林然無情潑冷水道,「這位元烈我已經和他交手過好幾回了,你看見他身上那件在太陽底下閃著光的衣服沒?那是鐵真特製的一種盔甲,一般羽箭射不進去,你貿然給他一箭,只會暴露你自己的位置。」
林然沒說話,同樣也站在城牆上的狗頭軍師張梓淇忍不住愣住了,他愣愣地發言道,「這麼可怕?」
陳鈞看了他一眼,因為不知道他是做什麼的,但他只是看著一臉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樣,就忍不住嘆了口氣——他這倒不是針對張梓淇,他只是想起了大洛多年的國策,重文輕武。陳鈞將軍當年家貧,沒錢讀書,大字不識幾個。後來大洛城破,他被迫流亡,又依著大洛的流民政策被強行塞進了軍隊裡,駐守邊疆。他能當上將軍,完全是用身上數不清的傷疤換回來的。但就算他們武官在邊疆拼命,那麼些個文官,就因為多讀了幾本書,整天在朝堂上瞎指揮就算了,還經常拐著彎來嘲諷武官。明明是同一品級,文官卻腰杆子挺得筆直,恨不得將鼻孔朝到天上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洛才會有這麼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卻還目中無人的年輕人。陳鈞覺得重文輕武錯得十分離譜,但這是太祖定下來的規矩,別說是他一個小小的將軍,就連皇帝也不敢輕易更改。所以他只好在心裡腹誹,以及見著這樣子的年輕人,總是忍不住在心底嘆幾口氣。
陳鈞嘆完氣,又覺得這個少年就算是個文弱讀書人,但至少骨氣還是有的,願意跟著他們一塊守在這裡,站在城牆上。因此他低聲補充了一句,「元烈身邊有幾個人專門負責幫他擋箭,以及放冷箭。我們愣頭青一般射箭過去,是種了他們的下懷。」
宋景將後半句沒說出口的話咽回了肚子裡,咽的他有點難受。「要是你沒有來的話,我就原路返回,將你走過的土地一寸寸走過,掘地三尺,哪怕上窮碧落下黃泉,都要將你找到」,宋景這樣在自己的心裡悄悄將這個誓言默念了一遍,然後同林然揮手作別。
林然本能一般就想揚起馬鞭追上宋景的背影,他駕著馬向前走了兩步,又想到了什麼,拉住了馬。他低下頭,覺得今天的太陽實在是太晃眼了一點,溫度可能也太高了點,就連腳下的影子都蒸騰起了虛浮的熱氣,那熱氣一直衝到了他的眼角。
作者有話要說:
白色情人節快樂w
不要問我為何這麼短<(_ _)>
下章的情節打算仔細打磨一下然後肥一點一塊發,因此這章的內容就emmm( ̄▽ ̄)"
話說枝枝說不定能日到完結,想想就有點想給自己鼓個掌呢o(* ̄▽ ̄*)o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林然回到汴京城,城內物資還算豐富,主要是宋景感情牌打得好,汴京百姓感於林氏將軍一家的付出,居然自發從家裡拿出了糧食,衣物等東西,一股腦塞給了這群留下來用生命守護自己的士兵們。
林然知道,只要他們一直縮在汴京城內不出來,鐵真千里迢迢,消耗不過占著城的他們。但汴京已經是黃河以南,這塊地方是肥沃的平原,最是易攻難守,而鐵真的軍隊,幾乎可以稱作是戰無不勝。這樣一來林然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了,他得用盡一切辦法來守住這座空城,假如城牆倒了,他們用屍體也要築起一座新的城牆,在後方的人民們沒有撤離之前,他們絕對不能倒下。
林然與宋景的規劃是這樣子的,因為兵力不多,戰鬥力也沒有鐵真高,所以逼不得已肯定需要放棄很多領土。唯一值得慶幸的只有一點,因為現在正好是這個剛剛播下種子,早稻才剛發出苗的時節。
在大洛的南端,尤其以金陵,杭州,姑蘇幾座城池為代表,是大洛重要的糧食產區,流民就算流落到了這樣地方,至少是不會餓死了,有了人民,才會有國家的未來,這是宋景的理論,也是他和林然不管不顧都要將人民保護好的原因。再者說,這樣的地方也比較適合修生養息,正好幫這個王朝續上最後一口命。不管能不能續上這口氣,只有人民是最無辜的,也是最容易受到慘烈戰爭影響的。
林然一把扛過了這個擔子,有點太重了些,壓得他幾乎抬不起頭。按著鐵真軍隊的行軍速度,四月初的時候,已經浩浩蕩蕩地跨過黃河,直逼汴京了。
鐵真軍隊的驍勇向來名不虛傳,鐵真由可汗的三兒子哈里發,漢名為元烈帶領。他似乎並不怎麼在乎何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獨自一人騎著匹寶馬行在隊伍的最前面,一點都不怕當成活靶子。林然站在城牆上,表示非常喜歡這樣的活靶子,打算給他一箭讓鐵真領教領教大洛的厲害。
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但身邊的副將是他爹手下最靠譜的親信之一,也是位將軍,已經五十歲了,本來應該是跟著宋景等人一塊去金陵的。畢竟他是老資歷,誰也不忍心讓這樣一位猛將折損在這幾乎是必敗的戰役里。將軍姓陳,單名一個鈞字。但陳鈞將軍不但留了下來,還甘願當林然這個走馬上任的不靠譜的將軍的副將。
陳鈞站在林然身邊,接過望遠鏡看著遠方奔馳而來的鐵真大軍,對著躍躍欲試的林然無情潑冷水道,「這位元烈我已經和他交手過好幾回了,你看見他身上那件在太陽底下閃著光的衣服沒?那是鐵真特製的一種盔甲,一般羽箭射不進去,你貿然給他一箭,只會暴露你自己的位置。」
林然沒說話,同樣也站在城牆上的狗頭軍師張梓淇忍不住愣住了,他愣愣地發言道,「這麼可怕?」
陳鈞看了他一眼,因為不知道他是做什麼的,但他只是看著一臉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樣,就忍不住嘆了口氣——他這倒不是針對張梓淇,他只是想起了大洛多年的國策,重文輕武。陳鈞將軍當年家貧,沒錢讀書,大字不識幾個。後來大洛城破,他被迫流亡,又依著大洛的流民政策被強行塞進了軍隊裡,駐守邊疆。他能當上將軍,完全是用身上數不清的傷疤換回來的。但就算他們武官在邊疆拼命,那麼些個文官,就因為多讀了幾本書,整天在朝堂上瞎指揮就算了,還經常拐著彎來嘲諷武官。明明是同一品級,文官卻腰杆子挺得筆直,恨不得將鼻孔朝到天上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洛才會有這麼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卻還目中無人的年輕人。陳鈞覺得重文輕武錯得十分離譜,但這是太祖定下來的規矩,別說是他一個小小的將軍,就連皇帝也不敢輕易更改。所以他只好在心裡腹誹,以及見著這樣子的年輕人,總是忍不住在心底嘆幾口氣。
陳鈞嘆完氣,又覺得這個少年就算是個文弱讀書人,但至少骨氣還是有的,願意跟著他們一塊守在這裡,站在城牆上。因此他低聲補充了一句,「元烈身邊有幾個人專門負責幫他擋箭,以及放冷箭。我們愣頭青一般射箭過去,是種了他們的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