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是骯髒的陰謀家,也是支持這個國家運轉下去的掌舵人們。沒了這把黑色大傘保護著的國家,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民們,面對虎視眈眈的強敵鐵真,該如何生存下去?

  宋景沒去參加逼宮,也沒資格去,只好心神不寧地和自己的老師一塊守在戶部等消息。然後等來了這場大爆炸以及大火災。

  今晚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管是身居要職的大臣,還是平平無奇的百姓,抑或是走街串巷的江湖藝人,都是一個不眠之夜。誰也不知道,今夜過後的明日會是怎樣的,明日再過後呢?到底還會有多少個明日呢?付出那麼大的代價苟延殘喘換來的和平,就這麼被一夥心懷不軌的傢伙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給毀了,簡直像是老天給所有大洛人民開的一個充滿惡意的玩笑。

  作者有話要說:

  (;???Д??`)啊,莫得評論。

  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南洛十九年,這一整個年份因為三月份皇城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爆炸,而變得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三月份皇宮爆炸,將這個國家那些個長袖善舞的代表們炸了個稀巴爛,一時群龍無首。

  鐵真瞧准了這個機會,即刻撕毀條約,帶領大兵一路南下,長驅直入。

  各個地方的太守們因為長年使用的轉運使制度,又窮又怕事,壓根當不了主,一時之間兵敗如山倒,中原腹地在倉促間丟了大半。

  幸而宋慈將大軍集中在了汴京城的周圍,雖說他的本意是逼宮,但此時卻成為了汴京城的那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宋慈帶來的軍隊是林老將軍的舊部,宋景拉著林然出面,於是這個雖然家學淵博但從未實戰過的嬌貴小公子就這麼倉促間上了戰場。

  林然小公子,不,新上任的將軍,操練著不怎麼熟悉的兵,帶領著六神無主的人民,在鐵真猛虎一般的進攻下,林然做了一個難得的決議——他力排眾議,帶著部隊死守在汴京城門前,為所有流亡的群眾爭取時間。

  這不是一件容易事,雖說汴京的草台班子被一把火給燒沒了,但汴京畢竟是皇城,一塊牌匾砸下來就能砸中官員的地方,剩下的人們把班底湊了湊,又弄出了一個新的小政府,分出了新的三六九等。

  本來在這種特殊時期,誰手裡握住了兵權,誰的拳頭才比較硬。但林然的情況比較特殊,一是他的兵權,是那些個將領們,由於或多或少都受過了老將軍的恩惠,所以主動來找他希望他能來做個吉祥物,打著老將軍的名號凝聚士氣用的。但偏偏林老將軍腦袋上曾經被皇帝聯合著眾人扣上的那個巨大的叛國的屎盆子還沒能摘下來。朝中的那些個或是沒膽或是沒資格的倖存者們此時就拿這事出來跳腳了。於是林然的處境就十分尷尬了。

  還好宋景反應迅速,拿出了他曾經在姑蘇當說書先生時的功底,將林老將軍的事情編成了故事,在汴京坊間廣為傳播,再聯合朝廷,算是官方幫老將軍平了反。

  但就算是這樣,林然在軍中的地位依舊是很尷尬的。軍里的那些個軍人將他當兒子寵,但同時,也不怎麼會聽他的話。畢竟林然小公子是個被寵大的紈絝這個印象著實是過於深刻。而當林然提出他要帶一半的兵力死守汴京城而不跟著那些權貴一塊撤退的時候。酒囊飯袋們忍不住尖叫了起來——流民的命不過是草芥,和他們這樣的重臣權貴的命能一樣嗎?

  但最後,大概是由於時代變了,那一把火畢竟燒掉了他們大半的根基,宋景和徐圖之在草台班子裡艱難斡旋,總算是為林然爭取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三月底,宋景同草台班子一起南下,為大洛留下最後的那一線生機。而林然則帶領著五萬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士兵們,打算死守汴京,努力將人口轉移到大洛最後的,最繁華綺麗的城市,金陵。

  那天天氣很是不錯,一大夥人浩浩蕩蕩地從汴京南下,林然騎著一匹棗紅色的大馬,親自為他們送行。宋景也得跟著去金陵,草台班子就這麼點家底,他是算帳的,必須要他隨從守好家底。

  宋景也騎著匹馬,走在隊伍最後面,和林然並排行。春光融融,風打在臉上很是舒服,空氣里飄著如蜜糖一半香甜的味道。

  但宋景弓著腰,垂頭喪氣地拉著韁繩,低著頭。他不知道要和林然說些什麼,又不想錯過這難得的相處時間,只能在心裡偷偷希翼,這路一直都走不完,他就可以和林然永遠這樣肩並肩走下去。

  宋景覺得自己的心中是萬般不願與林然分開,他甚至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偷偷想,萬一林然不是林將軍的兒子,或者說,自己要不要想個辦法將林然就這樣綁在自己身邊,這樣他就不會置身險境,也不會離自己那麼遠。宋景在心裡悄悄嘆了口氣——自己怎麼能這麼自私自利呢?

  林然一路都在用眼神偷偷瞄宋景的表情,可惜一路都沒瞧上,因為宋景基本沒怎麼抬起過頭,看得林然眉頭直皺,十分想把宋景強行拖上自己這匹馬上來,哪裡有人騎馬還不抬頭看路的啊!?林然一邊看著氣,但心裡也是疼得厲害,自從和宋景認識之後,宋景去哪他都跟著,他從來都沒和他分離過這麼久,而且自己還一不小心就會和他生離死別。林然不想把事情往那麼糟糕的方向想,可如今的形勢也壓根不允許自己樂觀。那也不叫樂觀,叫失心瘋。

  林然陪著宋景沉默了一路,馬上就到了汴京城外十里處了,這是他們約定分別的地點。林然想了想,還是低聲開口道,「宋書呆啊,你們先去金陵,給我兩個月,兩個月後我來金陵找你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