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後有涼州追兵,前有柔然圍城,兩萬多的魏軍精騎被夾在當中,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馬上殺個回馬槍與一路尾追的涼軍決戰,二是打退柔然軍隊,進入雲中城休整再戰,固守待援。
沒人比他更了解騎兵軍團大規模遷移的速度,拓跋珪不敢再多猶豫,在涼軍殺到之前選擇了第二條路,一鼓作氣地撕破柔然防線衝進了雲中城。
社侖可汗似乎也沒想到魏軍剛剛整合就會突然發起總攻,猝不及防之下一擊而潰,歷時數月的雲中之圍終解,王師入城的那一刻,無數已經餓地面黃肌瘦再也無力守城的百姓軍民涕淚縱橫地夾道歡迎。
然而拓跋珪馬上便意識到了不妙:柔然圍城數月,城中早已經彈盡糧絕,全都指望援軍——可拓跋珪帶來的是騎兵,身上能攜帶多少軍糧?大頭都還在後續的輜重部隊與步兵戰車軍團那呢。想到此處,拓跋珪忽然渾身一凜——他忽然明白為何本來悍勇的柔然軍會突然不堪一擊,因為社侖的主力已經撤他分兵奔襲之際,繞道後方去阻擊他的步兵軍團去了!就算魏軍的步兵車兵輜重人數眾多,只要肯守,柔然軍未必能予以殲滅,但靠重騎兵封鎖一時卻絕對不難——那麼他的精銳親兵、沖在最前的這兩萬人馬就成了一支被斷七寸的孤軍,被趕入了雲中城這個早就為他設好的甕中!
拓跋珪猛地跳了起身,一把搡開還沒弄清狀況而慷慨而談的麾下將領,迎著已然轉涼的夜風奔上了城摟,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命令燃起所有的火把,憑欄遠眺,頓時怔在了原地。
城樓上所有剛松下一口氣的軍將們亦全都驚呼出聲!
但見城下原野上出現了無數的黑影,正有如漲cháo一般無聲無息地漫了過來,冰冷的鎧甲與鋒利的刀戟即便在夜色中亦能反she出森寒凶光——圍城的柔然西涼軍隊,扯地連天,一眼望不到盡頭,與山影樹障連成了烏壓壓的一片。
在離城只有二三里處,他們整齊劃一地停下了腳步,列陣排兵,沉悶的腳步聲踏在每一個魏軍士兵的心頭都能引起一陣最深的顫慄——他們被包圍了?在他們皇帝親自領導之下被這一群化外蠻夷神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
最後一面大纛在拓跋珪眼前高高矗立,頂端挑著的是一個巨大的“符”字——拓跋珪充血的雙眼猛地一瞪,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迸出兩個字來:苻堅!
苻堅!
一切都是你所為!
他怎麼就昏頭昏腦地上了他的當!也不想想柔然西涼的軍隊破盛樂不足十日,為何圍雲中卻耗費了整整數月?並非堅城難破,而是苻堅早就設好了一個大局,利用、操縱他的心理,一步步地引他自己踏入絕地,硬是在他已有防備的基礎上重蹈了白登之圍的覆轍!
拓跋珪的暴跳如雷與追悔莫及,城外陣中的苻堅自然不會得知。他堪稱平靜地仰頭望向燈火通明的雲中城樓:一直以來,參與北線作戰的都不是涼軍的所有人馬,一直隱藏埋伏在雲中糙原而不曾顯山露水的還有數萬,等的就是拓跋珪進退失據,事急失誤的這一刻。
他與楊定都籌備多年,這次跟他出關的是涼州所有的精銳騎兵,堪稱傾國而來,無可回首,這才一雪前朝戰敗,救人不利反被魏軍追著打的恥辱,而終於走到了這一步。但是這一步絕非他一人之功,沒有姚嵩身入敵境運籌帷幄造成魏國半壁江山板蕩;沒有慕容永揮師入函谷,牽制了北魏大多數兵力,他就完不成這一出十面埋伏。至此,他與那兩個人計劃整整三年的大事才算完成了一半,到了這份上,他更是不焦不躁不急不餒,他沉聲下令收到信號還沒集結到此的涼軍以樹枝縛在馬尾處,一路拖曳奔馳而來,激起的飛揚的塵土,給雲中城內的魏軍造成圍城的軍隊越來越多、絡繹不絕的假象,在氣勢上心理上再一次壓垮他的自信。
若是平日,拓跋珪的判斷力還能準確客觀,然而困坐愁城的此刻,他只會更加“糙木皆兵”、“風聲鶴唳”,覺得自己此遭是絕無突圍的僥倖了。
淝水之戰是苻堅一生的轉折,卻也使他從對手身上學到了什麼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謝玄當初那出神入化的心理戰術,方才是東晉勝他前秦百萬雄兵的關鍵。
這一場失敗他記住了,不悔不恨,卻也絕不再犯。
西涼與柔然的聯軍從四面八方將雲中城圍地水泄不通,卻也沒再組織大規模的攻城衝鋒,只是在城外堅壁清野遙相對峙,這一切更令缺糧少衣的魏軍感到恐慌:敵軍分明是想和他們耗下去,打持久戰啊——現在入秋還能勉強尋些粗糧樹皮果腹,可一旦入冬下雪封山,又不知多少人會凍餓而死。而他們畢竟是朝廷軍隊不能真把百姓逼死了,但再長此以往,民變必生!
唯一表面上還算冷靜的只有統帥拓跋珪,儘管他已經數個日夜未曾合眼了,但是縱觀一生,拓跋珪無論何等逆境,都從來學不會認輸和低頭!他隱約猜得出城外的苻堅按兵不動冷眼旁觀,打的是什麼主意——可他偏不甘心!偏不認命!
他派遣好些身手了得的侯官趁夜突圍而出,一部分前往平城勒令賀蘭訥等人加派援軍出塞,勤王救駕;另一部分前往遼東,拜見如今後燕之主慕容熙,送上自己親筆書就的求援信函,邀他出兵夾擊柔然軍隊的東後翼,只待撕破一道口子魏軍便可突圍破出,事成之後,許以冀州赤城諸郡之地。
後燕龍城皇宮
慕容熙揉了揉眉心,好不容易才從醺然未醒的狀態里恢復了幾絲神志,又將密函來來回回掃了好幾遍才算明白過來——一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居然被困雲中,向他求援?
這一認知非同小可,他像是三伏天兜頭淋下一盆冷水,打了個激靈跳起身來,在華麗的寢宮內急促地踱了幾回步,已是按捺不住眼角眉梢的得意喜悅之色,他一揚袍袖,命道:“朕要派兵出遼東,解魏國之圍!”
內侍總管嚇了大跳——這皇帝陛下這麼些年來嘴裡何曾吐出過一字半語與朝政相關的旨意,誰知今朝一開口就是這麼大的陣仗——後燕自退出中原以來,一直在強大的北魏與高句麗之間的夾fèng中尋求生存,奉行的是閉關鎖國休養生息的政策,從不隨意起釁,甚至連滅國之恨都只能暫且放下,主動和親拓跋氏,就是為了得到一段暫時的和平。他遲疑地看了皇帝一眼,躬身稟道:“皇上,這事兒是不是得和馮大將軍商量一下再做定奪?”
慕容熙啪地一聲拍案道:“朕是皇帝還是馮跋是皇帝?這大燕誰說的算!?”
內侍總管慌忙跪下告罪,慕容熙隨後一想,這些年裡軍國大事他皆是交給馮跋主理,現在真要他來親自發號施令,一時還難以上手,便又語氣微軟:“再說,現在朕不是正要召大將軍入宮商討此事嘛!”
內侍領命而去,身為侍中大將軍的武邑公馮跋卻不在宮中,朝房裡也空蕩蕩的幾乎沒剩幾個大臣。蓋因馮跋此刻正在府中為其子馮翼辦生辰,不僅滿朝文武都趕去捧場相賀,繼室高氏,並其兄高雲等高句麗貴族也都在場,偌大氣派的馮府之中冠蓋雲集,倒是比皇宮還要熱鬧。
一時宮中來人,在他耳邊低語數句,馮跋本來含笑的嘴角立即凝注,從酒席上沉沉站起身來。其弟馮弘素性頗為輕佻,見狀便持杯調笑了一句:“咱們皇上突然又有了不得忍不住的事兒要求助哥哥了?”
馮跋瞪了親弟一眼,轉頭囑咐稍顯穩重的妻兄高雲照看府里,自己則匆匆登車入宮面聖。
慕容熙早已等的不耐煩了,一見他便劈頭道:“北魏和柔然在雲中開戰你可知道?”
馮跋點了點頭,慕容熙又道:“現在拓跋珪大軍被困,向我求援,朕決定出兵援魏。”
馮跋目光閃動,終道:“為何出兵?”
“拓跋珪許諾割冀州之地,這不就意味著我們能重返中原了?”慕容熙兩眼一翻:“何況還是你當初的主意,讓與魏和親,既是姻親之國。援他有何不可?”
“就算傾國去救,拓跋珪事後也會翻臉不認人。至於和親——亂世之中父子兄弟尚且相殘,何況因利而合的姻親?再者魏與柔然大戰,爭的是漠北糙原的霸權,與我國無干,何必引火上身?”馮跋緩緩地道:“我不同意。”
慕容熙楞了一下,似沒想到馮跋會如此堅定而不留餘地地頂了回來,當即有些羞惱道:“大將軍,朕才是皇帝!”
馮跋毫不退讓:“那就更應該以國為重!南燕的慕容德和慕容超叔侄先也依附北魏,自恃安然,尋釁東晉,惹的劉裕大舉北伐,現在國都廣固被圍,南燕風雨飄搖名存實亡——魏國在最強盛的時候尚且不能保全他們,何況現在他還自顧不暇!我們國小兵弱,暫居遼東本就為了避開戰禍休養生息,若是主動出擊、妄起兵事就等同自尋死路!”
慕容熙還沒遇過馮跋這樣當頭當面的駁斥他,立時道:“是你說現在我國弱小,才須與魏交好,現在拓跋珪有難,我們施恩予他將來肯定大有好處——朕也是為了燕國著想!”
“拓跋珪狼子野心,臥榻之旁絕不容他人酣睡,被柔然滅了,北魏必生內亂,對我國反而有利。”馮跋不由冷嘲道,“何況,皇上是為了咱們大燕國,還是為了他拓跋珪?只怕再費氣力,您也如昨日黃花,在他心目中還比不上他用來裝點門面的慕容皇后!”
話音剛落,便是一聲耳光脆響,慕容熙揚袖豎指,咆哮怒道:“馮跋!你不過是朕腳下一個奴才一條狗,朕能抬舉你也能廢了你!”
馮跋終於噤聲,轉過臉來定定地看著他,眼中的目光是前所未有的陌生。末了他終於跪下,冷靜的聲音波瀾不動:“只要臣還是大將軍,就一兵一卒都不會派出龍城——陛下有能耐就請另謀良將統兵。臣在府中等待陛下聖裁!”說罷起身,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
慕容熙氣地嘴唇都在發抖:“站住!馮跋你放肆!給我攔住他!”
慕容熙平日在宮裡素作威福,無人不怕,但是此刻聞言全都忽剌剌跪了一地,卻沒一個真敢遵旨去攔馮跋的。
馮弘嗤笑一聲,將聖旨卷巴卷巴隨手一擲,頗有些憤然地對兄長道:“皇上真要下手處置咱們了啊?先是撤了我的職,命我居府思過,如今居然還撤換大將軍一職,讓高雲繼任,難道他以為高雲會聽他的調遣?”
馮跋面沉如水,闐黑一片的眼中看不清情緒——這一連串的政治打擊來的太快,他實也沒有想到慕容熙一怒之下會為了遠在天邊生死不明的拓跋珪想要與他決裂——近十年的扶持依舊比不上數載前的露水姻緣。該說慕容熙這人太痴還是太傻,傻到自以為是,還認不清如今情勢!
沒人比他更了解騎兵軍團大規模遷移的速度,拓跋珪不敢再多猶豫,在涼軍殺到之前選擇了第二條路,一鼓作氣地撕破柔然防線衝進了雲中城。
社侖可汗似乎也沒想到魏軍剛剛整合就會突然發起總攻,猝不及防之下一擊而潰,歷時數月的雲中之圍終解,王師入城的那一刻,無數已經餓地面黃肌瘦再也無力守城的百姓軍民涕淚縱橫地夾道歡迎。
然而拓跋珪馬上便意識到了不妙:柔然圍城數月,城中早已經彈盡糧絕,全都指望援軍——可拓跋珪帶來的是騎兵,身上能攜帶多少軍糧?大頭都還在後續的輜重部隊與步兵戰車軍團那呢。想到此處,拓跋珪忽然渾身一凜——他忽然明白為何本來悍勇的柔然軍會突然不堪一擊,因為社侖的主力已經撤他分兵奔襲之際,繞道後方去阻擊他的步兵軍團去了!就算魏軍的步兵車兵輜重人數眾多,只要肯守,柔然軍未必能予以殲滅,但靠重騎兵封鎖一時卻絕對不難——那麼他的精銳親兵、沖在最前的這兩萬人馬就成了一支被斷七寸的孤軍,被趕入了雲中城這個早就為他設好的甕中!
拓跋珪猛地跳了起身,一把搡開還沒弄清狀況而慷慨而談的麾下將領,迎著已然轉涼的夜風奔上了城摟,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命令燃起所有的火把,憑欄遠眺,頓時怔在了原地。
城樓上所有剛松下一口氣的軍將們亦全都驚呼出聲!
但見城下原野上出現了無數的黑影,正有如漲cháo一般無聲無息地漫了過來,冰冷的鎧甲與鋒利的刀戟即便在夜色中亦能反she出森寒凶光——圍城的柔然西涼軍隊,扯地連天,一眼望不到盡頭,與山影樹障連成了烏壓壓的一片。
在離城只有二三里處,他們整齊劃一地停下了腳步,列陣排兵,沉悶的腳步聲踏在每一個魏軍士兵的心頭都能引起一陣最深的顫慄——他們被包圍了?在他們皇帝親自領導之下被這一群化外蠻夷神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
最後一面大纛在拓跋珪眼前高高矗立,頂端挑著的是一個巨大的“符”字——拓跋珪充血的雙眼猛地一瞪,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迸出兩個字來:苻堅!
苻堅!
一切都是你所為!
他怎麼就昏頭昏腦地上了他的當!也不想想柔然西涼的軍隊破盛樂不足十日,為何圍雲中卻耗費了整整數月?並非堅城難破,而是苻堅早就設好了一個大局,利用、操縱他的心理,一步步地引他自己踏入絕地,硬是在他已有防備的基礎上重蹈了白登之圍的覆轍!
拓跋珪的暴跳如雷與追悔莫及,城外陣中的苻堅自然不會得知。他堪稱平靜地仰頭望向燈火通明的雲中城樓:一直以來,參與北線作戰的都不是涼軍的所有人馬,一直隱藏埋伏在雲中糙原而不曾顯山露水的還有數萬,等的就是拓跋珪進退失據,事急失誤的這一刻。
他與楊定都籌備多年,這次跟他出關的是涼州所有的精銳騎兵,堪稱傾國而來,無可回首,這才一雪前朝戰敗,救人不利反被魏軍追著打的恥辱,而終於走到了這一步。但是這一步絕非他一人之功,沒有姚嵩身入敵境運籌帷幄造成魏國半壁江山板蕩;沒有慕容永揮師入函谷,牽制了北魏大多數兵力,他就完不成這一出十面埋伏。至此,他與那兩個人計劃整整三年的大事才算完成了一半,到了這份上,他更是不焦不躁不急不餒,他沉聲下令收到信號還沒集結到此的涼軍以樹枝縛在馬尾處,一路拖曳奔馳而來,激起的飛揚的塵土,給雲中城內的魏軍造成圍城的軍隊越來越多、絡繹不絕的假象,在氣勢上心理上再一次壓垮他的自信。
若是平日,拓跋珪的判斷力還能準確客觀,然而困坐愁城的此刻,他只會更加“糙木皆兵”、“風聲鶴唳”,覺得自己此遭是絕無突圍的僥倖了。
淝水之戰是苻堅一生的轉折,卻也使他從對手身上學到了什麼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謝玄當初那出神入化的心理戰術,方才是東晉勝他前秦百萬雄兵的關鍵。
這一場失敗他記住了,不悔不恨,卻也絕不再犯。
西涼與柔然的聯軍從四面八方將雲中城圍地水泄不通,卻也沒再組織大規模的攻城衝鋒,只是在城外堅壁清野遙相對峙,這一切更令缺糧少衣的魏軍感到恐慌:敵軍分明是想和他們耗下去,打持久戰啊——現在入秋還能勉強尋些粗糧樹皮果腹,可一旦入冬下雪封山,又不知多少人會凍餓而死。而他們畢竟是朝廷軍隊不能真把百姓逼死了,但再長此以往,民變必生!
唯一表面上還算冷靜的只有統帥拓跋珪,儘管他已經數個日夜未曾合眼了,但是縱觀一生,拓跋珪無論何等逆境,都從來學不會認輸和低頭!他隱約猜得出城外的苻堅按兵不動冷眼旁觀,打的是什麼主意——可他偏不甘心!偏不認命!
他派遣好些身手了得的侯官趁夜突圍而出,一部分前往平城勒令賀蘭訥等人加派援軍出塞,勤王救駕;另一部分前往遼東,拜見如今後燕之主慕容熙,送上自己親筆書就的求援信函,邀他出兵夾擊柔然軍隊的東後翼,只待撕破一道口子魏軍便可突圍破出,事成之後,許以冀州赤城諸郡之地。
後燕龍城皇宮
慕容熙揉了揉眉心,好不容易才從醺然未醒的狀態里恢復了幾絲神志,又將密函來來回回掃了好幾遍才算明白過來——一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居然被困雲中,向他求援?
這一認知非同小可,他像是三伏天兜頭淋下一盆冷水,打了個激靈跳起身來,在華麗的寢宮內急促地踱了幾回步,已是按捺不住眼角眉梢的得意喜悅之色,他一揚袍袖,命道:“朕要派兵出遼東,解魏國之圍!”
內侍總管嚇了大跳——這皇帝陛下這麼些年來嘴裡何曾吐出過一字半語與朝政相關的旨意,誰知今朝一開口就是這麼大的陣仗——後燕自退出中原以來,一直在強大的北魏與高句麗之間的夾fèng中尋求生存,奉行的是閉關鎖國休養生息的政策,從不隨意起釁,甚至連滅國之恨都只能暫且放下,主動和親拓跋氏,就是為了得到一段暫時的和平。他遲疑地看了皇帝一眼,躬身稟道:“皇上,這事兒是不是得和馮大將軍商量一下再做定奪?”
慕容熙啪地一聲拍案道:“朕是皇帝還是馮跋是皇帝?這大燕誰說的算!?”
內侍總管慌忙跪下告罪,慕容熙隨後一想,這些年裡軍國大事他皆是交給馮跋主理,現在真要他來親自發號施令,一時還難以上手,便又語氣微軟:“再說,現在朕不是正要召大將軍入宮商討此事嘛!”
內侍領命而去,身為侍中大將軍的武邑公馮跋卻不在宮中,朝房裡也空蕩蕩的幾乎沒剩幾個大臣。蓋因馮跋此刻正在府中為其子馮翼辦生辰,不僅滿朝文武都趕去捧場相賀,繼室高氏,並其兄高雲等高句麗貴族也都在場,偌大氣派的馮府之中冠蓋雲集,倒是比皇宮還要熱鬧。
一時宮中來人,在他耳邊低語數句,馮跋本來含笑的嘴角立即凝注,從酒席上沉沉站起身來。其弟馮弘素性頗為輕佻,見狀便持杯調笑了一句:“咱們皇上突然又有了不得忍不住的事兒要求助哥哥了?”
馮跋瞪了親弟一眼,轉頭囑咐稍顯穩重的妻兄高雲照看府里,自己則匆匆登車入宮面聖。
慕容熙早已等的不耐煩了,一見他便劈頭道:“北魏和柔然在雲中開戰你可知道?”
馮跋點了點頭,慕容熙又道:“現在拓跋珪大軍被困,向我求援,朕決定出兵援魏。”
馮跋目光閃動,終道:“為何出兵?”
“拓跋珪許諾割冀州之地,這不就意味著我們能重返中原了?”慕容熙兩眼一翻:“何況還是你當初的主意,讓與魏和親,既是姻親之國。援他有何不可?”
“就算傾國去救,拓跋珪事後也會翻臉不認人。至於和親——亂世之中父子兄弟尚且相殘,何況因利而合的姻親?再者魏與柔然大戰,爭的是漠北糙原的霸權,與我國無干,何必引火上身?”馮跋緩緩地道:“我不同意。”
慕容熙楞了一下,似沒想到馮跋會如此堅定而不留餘地地頂了回來,當即有些羞惱道:“大將軍,朕才是皇帝!”
馮跋毫不退讓:“那就更應該以國為重!南燕的慕容德和慕容超叔侄先也依附北魏,自恃安然,尋釁東晉,惹的劉裕大舉北伐,現在國都廣固被圍,南燕風雨飄搖名存實亡——魏國在最強盛的時候尚且不能保全他們,何況現在他還自顧不暇!我們國小兵弱,暫居遼東本就為了避開戰禍休養生息,若是主動出擊、妄起兵事就等同自尋死路!”
慕容熙還沒遇過馮跋這樣當頭當面的駁斥他,立時道:“是你說現在我國弱小,才須與魏交好,現在拓跋珪有難,我們施恩予他將來肯定大有好處——朕也是為了燕國著想!”
“拓跋珪狼子野心,臥榻之旁絕不容他人酣睡,被柔然滅了,北魏必生內亂,對我國反而有利。”馮跋不由冷嘲道,“何況,皇上是為了咱們大燕國,還是為了他拓跋珪?只怕再費氣力,您也如昨日黃花,在他心目中還比不上他用來裝點門面的慕容皇后!”
話音剛落,便是一聲耳光脆響,慕容熙揚袖豎指,咆哮怒道:“馮跋!你不過是朕腳下一個奴才一條狗,朕能抬舉你也能廢了你!”
馮跋終於噤聲,轉過臉來定定地看著他,眼中的目光是前所未有的陌生。末了他終於跪下,冷靜的聲音波瀾不動:“只要臣還是大將軍,就一兵一卒都不會派出龍城——陛下有能耐就請另謀良將統兵。臣在府中等待陛下聖裁!”說罷起身,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
慕容熙氣地嘴唇都在發抖:“站住!馮跋你放肆!給我攔住他!”
慕容熙平日在宮裡素作威福,無人不怕,但是此刻聞言全都忽剌剌跪了一地,卻沒一個真敢遵旨去攔馮跋的。
馮弘嗤笑一聲,將聖旨卷巴卷巴隨手一擲,頗有些憤然地對兄長道:“皇上真要下手處置咱們了啊?先是撤了我的職,命我居府思過,如今居然還撤換大將軍一職,讓高雲繼任,難道他以為高雲會聽他的調遣?”
馮跋面沉如水,闐黑一片的眼中看不清情緒——這一連串的政治打擊來的太快,他實也沒有想到慕容熙一怒之下會為了遠在天邊生死不明的拓跋珪想要與他決裂——近十年的扶持依舊比不上數載前的露水姻緣。該說慕容熙這人太痴還是太傻,傻到自以為是,還認不清如今情勢!